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读《护生画集》散文(共含4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hd67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读《护生画集》散文
最近开始拜读《护生画集》,多年之前拜读过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作,但不是全部,也没有深厚的体会。现在读的是完整的《护生画集》,这部厚重的书由马一浮先生亲笔书写序言,夏丏尊先生推荐作序,弘一法师书写,叶恭绰等先生续为书写,丰子恺先生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作画,大师云集,呕心沥血,是凝结了佛教界、文艺界诸位先贤、大师们绝世合作的心血结晶。
这部书的画和书珠帘合璧,相得益彰,那一幅幅传神的画作,配以言简意赅的诗文,读来真是触动心灵,令人深思。诚如丰子恺先生所言:“护生,实际是护心,目的是要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
每每想起丰子恺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时,我总是惭愧不已,因为从小到大,有意无意中,自己经常有一些言行不够慈悲。有时,我对母亲说话竟然很强硬,一次又一次伤了母亲的`心却装着不知;有时,自恃聪明,滔滔不绝,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做一个聪明人容易,但是做一个善良的人才是我们每一天的人生目标);有时,抓一串蚂蚱,用毛毛草串起来,回家烧着吃。
最后悔的是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在雨后打青蛙的行为,那时,我们用手电筒照着青蛙,把皮撕掉,只要两条腿,不到两个小时就捉住一大袋子。回到家里生火把锅烧红,倒进花生油,炸着青蛙吃。
哎!现在想一想,有些残忍!朋友说,这么说什么也不能吃了,粮食里,水里,空气里都有无数生命,只要我们呼吸,那么每一天都在杀生啊!丰子恺先生对此早就有真知灼见。先生说,人为了生活而吃饭,是不得已的行为,不算是残忍。我们的理解是如果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还要肆意伤害无数无辜动物和生命,就不是慈悲心了。儿童看见蚂蚁,肆意踩死,长此以往,容易助长残忍心,长大了就可能对人也不懂得尊重,护生的目的在于护心,让我们的心中长怀慈悲感恩之心,天地生我养我之大德,父母亲大人生我养我之大德,无数值得我们感恩的地方,值得我们慈心对待一切,尽量不去伤害生命,绝对不杀生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尽量善待天地间的生命,尽量少去伤害生命,反对战争,反对生灵涂炭的行为——不论这个发动战争的国家打着什么博爱民主的旗号,等等确实我们应该去做也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天地间所有生命,无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还是作为动物的狗、马、猫,甚至是植物,都有生命的感受,都应该是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和命运共同体,都值得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我们与生俱来的慈悲心去呵护和心疼。
东坡先生诗曰: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我想,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生命,保护生命,确实是值得我们追求的,东坡先生说的这种关爱境界也是我们可以追求到的境界。
俯仰天地间护生先护心读丰子恺先生的散文
丰子恺先生和琦君女士的散文一直是我的最爱,我曾经写过琦君女士散文的读后感,这里简单地再谈谈丰子恺先生散文的一点读后感。
每每读丰先生的散文,我总是感到惭愧。在《美与同情》这篇散文里,丰子恺先生开头便谈到一个儿童,走进作者房间,看到有些物品没有摆放的井井有条,就勤快的把作者的手表、茶杯、鞋子等物品整整齐齐的整理好,当作者感谢儿童时,儿童回答说“我看了它们那样子,我的心情很不安适。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教它怎样吃奶奶?鞋子一顺一倒,教它们怎样谈话?……”丰子恺先生因此感叹说,这个儿童的同情心与天地造化之心同样深广,能普及于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类。
读到这里,我便惭愧自己,也是经常把东西随意放下,书房、办公桌,常常没有及时摆放得井井有条,使物品安适。其实有时想一想,各类物品,都是自然造化和人类智慧相结合的结晶,包含着大自然赋形万物生生不息的好生之德、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无数劳动者的心血汗水,应该细心呵护才是。先哲也一直告诫我们要珍爱万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想,重要的是养成对人对物慈爱呵护的心态,把各类万物视作有生命有情感的生命体。善待他们,保持刚刚遇到得到时那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的呵护心。
丰子恺先生的另外一篇散文《白鹅》选在小学课本里,记得女儿在小学上学时曾经给我朗读和背诵过,丰子恺先生的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简洁传神,比如和人相比,白鹅的昂首大叫体现了它的忠诚和坦率,先生的文字言简意赅,寓意深广,寥寥几笔,写出了白鹅的.精髓和神韵。
而《杨柳》一文,更是寓意深刻,丰子恺先生赞颂杨柳的“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时时俯首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的高贵品质,读来令我惭愧,令我感慨,因为我常常忘本。随着时光的流淌,年龄的增长,我常常发现岁月之河悄悄流去许多许多,包括淳朴的初心,无忧无虑的童心,都是我们的做人之本,值得终生保持。杨柳这种“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高洁品质教会我懂得感恩,不忘根本。
而我读《半篇莫干山游记》连连莞尔,忍俊不禁,令我在笑意盈盈中不断深思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都市与简朴茅屋竹篱幽居的农村的关系,深思工业革命和农耕社会的关系,不仅令人加深了对当今环境污染的忧虑,更加深了当今城市化浪潮席卷中国的大环境下对淳朴人心的真诚呼唤。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智慧,慈悲,纯净,却又浓烈清醇,馥郁芬芳。先生的文章流淌着纯净活泼的童心童趣,读来如闻天籁。先生的散文让人的心灵获得安静,静水流深;又充盈着激情,激情似水。如果细细品味,我们会感受到先生在字里行间深蕴的那份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上证菩提,下化有情,菩萨心肠,无限深情。
丰子恺先生“俯仰天地间,遥闻悲叹声。寄语慈悲者,护生先护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先生认为护生的关键是护人,护人的关键在于护心,先生的文章提醒着我们保持纯净初心,不忘根本,心怀感恩,一心向善,择善固执,心系天下苍生,关怀众生悲苦。
和琦君女士一样,先生有着对自然万物博大的慈悲心和温润的人间情怀,先生的文字一如先生的绘画,在最朴素的底色和最简洁的笔墨中展现丰富的志趣和底蕴。我想,拜读先生的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聆听先生的教诲,不辜负先生的期望,那就是时刻关怀生命,关怀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心灵――正如先生笔下的小蝌蚪,在自由游动中彰显生命的自在灵动,在时时刻刻与自然晤谈的“万物静观皆自得”乐趣里释放我们生命由内而外的激情,在渐次达成对生命奥秘的穿透和深情体验中传递善缘广结善缘,在对生命和宇宙之歌的敬畏中呵护良知,呵护美善,在厚德载物的生生不息中坚守信念,自信坚强,创造美好,在对万物一体的悲悯中提升心灵,心怀天下,宁静致远,水流花开,花开见禅。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漫画风格作品代表作,亦是他与恩师弘一大师情意的见证。弘一当年对丰子恺说,我活多久你就画多久,劝人向善之举将获得很大福报。
两人约定,从19弘一50岁起,每十年作一辑,各为50幅、60幅、70幅、80幅、90幅和100幅,与弘一年龄同长。丰子恺答,世寿所许,定当遵嘱。然而弘一在64岁时于泉州圆寂,丰子恺继续作画。
第三辑配文由叶恭绰书写,第四辑和第六辑由朱幼兰书写,第五辑由虞愚书写。所有配文均出自于古文、古诗中的慈文善语。这部画集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46年,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六辑全部出版。
弘一当年对丰子恺说,所谓“护生”,实际是在“护心”,去世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此外弘一还说,画集出版后,不是给有知识的人看的,它真正的读者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他们不识字,画的内容一定要浅显易懂,一目了然。
《护生画集》已经不是单纯的佛教劝善书,而是具有文学性、艺术性的经典之作,因为它包括了诗、文、书法、画和佛学道理五种意义,具有传世与流通的价值。
作者:老K
公众号:吉人天相JR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读了白居易的《护生诗》,让我似乎听到几千年前,诗人就在大声疾呼:“爱护小鸟,爱护动物,每一个动物都享有生命权,生命无价!”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让我感受到生物可贵,生命无价!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自己的父母,也有着自己的宝宝……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亲爱的朋友,当你把弹弓指向枝头婉转歌唱的小鸟时,你是否想到它的家人和孩子在期盼她的归去?当有的.哥哥姐姐在网上播放的“虐猫”视频时,你有没有感到想到,这些猫也是一只只有着生命的小动物,他们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我们应该好好的珍爱他们,而不是以为乐趣!当有的人为了获得“熊胆”,将一只只黑熊关在不能动弹的铁栅栏中,残忍地取活熊胆时,你是否想到,如果将人也这样,那将会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恶虽小不可为,善虽小必为。”珍爱生命,应该从一只小小的鸟开始,从一只只小小的蚂蚁开始!
让我们行动起来:看见流浪的小猫、小狗,如果没有能力收养他们,至少可以喂给他们一些食物;在饭店少吃最好不吃鸟肉、青蛙肉……看到有人小动物,我们可以报警……
生命无价,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我们要好好珍爱他们!这就是我读了这篇古诗以后最大的感受!
★ 护生求职信
★ 护生学期总结范文
★ 春生的散文
★ 春读散文
★ 生不必逢时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