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天才浪子他二哥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评析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共含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天才浪子他二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评析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

篇1:评析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

评析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

大家都知道,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千古名篇,可也许有人并不知道黄庭坚将《醉翁亭记》改写成了一首词。

这是一首《瑞鹤仙》:“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有旷达喜乐之意,而无欧阳修被贬之后的淡淡忧愁,可也不失为名篇。黄庭坚之所以改写《醉翁亭》,那是源于对作者的仰慕,心胸狭隘的人也许会说他抄袭,也许会说他改的失去了原篇的味道。尤其没提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名句,可历史会说,这只是文化人之间的闲情雅事。爱才爱文章的人才会细细体味裁剪,而出新篇。

古人写同一景物往往有不谋而合的相同感受,写出的词句也多有不谋而合,无所谓谁抄了谁的,好文章是抄不去的,比如《醉翁亭记》,大家还是更喜欢原文。一个作家只有将文辞精炼的`一字难改,那才真见功力。所以,我从不在意别人在我之后写出与我相似的文章,我只在意,他竟然比我写的耐看,更上一层楼。那我就会引为同道,大加赞赏了!何况还未必是抄袭呢?

前一阵子看到赣州的山,我联想到山形如同波浪,写过之后,看到苏东坡的诗,才知道他老人家有过同感。但我不改,不担心人家说抄袭。

自从李白说牡丹像美人之后,天下人尽说牡丹如美人,诗词歌赋成千上万,谁也没抄谁的。只是没人能超越李白的意境。这才是功夫。我不求我是第一个写的,我的理想是我写的东西一般人无法超越。这就够了。

拓展知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篇2:《醉翁亭记》改写

清晨走在琅玡山蜿蜒的小路上,与孤独为伴,欣赏着道路两旁的美景。突然峰回路转,那如同瀑布从天际向下倾泻时发出的撼天阵地的响声传入耳中,瞬间孤独化为乌有,仿佛身体以置于瀑布之中,全身被水的精灵包围了一般……

加快了脚步,寻水声。可谁知,水却在“百里之外”,走得越快,心中那激动的情绪也就越加猛烈。终于在一片森林的尽头,从岩石间找到了它——酿泉。

置身于水边,不仅有吞吐长江的气势,也有“叮叮咚咚”如同少女抚琴一般温柔与调皮。寻声向上望去,在岩石顶上,一个亭子翼然立在上面。仿佛一只仙鹤,在闭幕展翅一动不动在欣赏着脱俗的天籁之声;又如同一只白鹭,停下翅膀在这里小憩与景色浑然一体。趁着绿色的背景,醉翁亭红色的柱子与顶,仿佛花一般点缀在其中。绿中有红,绿中带白……既有色彩上的层次感而又不显得单调。而在晨雾的衬托下醉翁亭更显得清新、脱俗。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渐渐的,雾散去了,花儿也醒来了,吐露着芳香。刹那间,醉翁亭笼罩在一片幽香之中……

几声鸟鸣划破天空,与水声相呼应。人们陆陆续续的来到了醉翁亭,喧闹声打破了林子中的安静。溪水继续奔腾不息,伴随着人们的嬉笑声,越发快乐与轻松,而醉翁亭也仿佛醒了过来调皮的好象小麻雀一般,淘气、开心地望着远处。大自然与人是那样的和谐……

夕阳照在山上,溪水声也渐渐小了,也累了……人们渐渐离去。山上一切都被金色包围着吸水也变为了深的橘红色,轻缓而优雅的弹奏着摇篮曲,鸟儿也时不时低语几句。山顶上,醉翁亭像个刚入睡的孩子……

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篇3:《醉翁亭记》改写

我在朝廷,曾经做过副宰相,可是由于我帮助范仲淹改革,由于失败了,所以我被贬到了滁州做太守。滁州可真是个好地方,四面都是山,是个盆地。

我在滁州治理了好些日子了,人民殷富,他们都很爱带我。

山上树林犹如绿丝带似得翠绿;沟谷如龙蛇似得曲折;十分优美。我与村民走过去看了看,村民说,那一座蔚然神秀的山峰就是琅琊山。   我们走在回旋的山上时,只见远处有一条白色的丝带,走近一看,原来是瀑布从山上倾泻下来,势极雄豪,村民告诉我,这瀑布,是一股山泉,水十分甘甜,所以村民们都叫它“酿泉”。一些村民跟我说,前方有一座亭叫醉翁亭,原来是山中的僧人智仙建造,他已经去世很久了,唯有这座亭经久不坏。

我坐到了这座亭上,看了看四周,发现酿泉就在我的身旁,我仿佛看到了人间仙境,我被陶醉了。

这时,很多村民纷涌而至,有的背着行囊,有的轻松着走,有的是老人弯着腰走,有的是小孩前者大人的手走,上来的人很多了,于是,我的宴会开始了。

我在小溪旁钓鱼,小溪的水很深很清澈,这里的鱼也很鲜肥。我把酿泉酿作美酒,这酒啊!很香,很清冽。村民们采集了一些山肴野蔌与我同享,我很高兴,又是一番陶醉。

后来,我们回去了,村民们连同鸟儿们,都很高兴。鸟儿因为我们走了很快乐,人们因为跟随我很快乐,我又一次为他们的事情陶醉了。

回到府邸想了想,我既然一直醉,那我就叫“醉翁”吧。

篇4:醉翁亭记改写故事

安徽滁[chú]州有一座风景优美的琅琊[láng yá]山,北宋年间,大文学家欧阳修曾经在此地担任太守,闲暇时他经常去琅琊山游玩赏景,与琅琊寺的主持和尚谈诗论文,结为知己,后来主持和尚在山路旁边盖了一座亭子,请欧阳修出席落成典礼,欧阳修欣然将该亭命名为“醉翁亭”,并当场写成一篇《醉翁亭记》。

当 夜,欧阳修回府后,亲自将这篇文章抄写了6份,第二天命两个差人分别张贴在6个城门上,同时,又派出6班锣鼓手,分别到各城门口,高喊:“滁州太守欧阳修 昨日写了篇《醉翁亭记》,现张贴在此,敬请黎民百姓,过往商人、文武官吏前来修改……”这样,整个滁州城一下子热闹非凡,城里城外的人们都赶往城门去看太 守的文章,边看边议论,有的说:“这篇文章写得真好,文辞优美,意境又好,真是篇不可多得的文章!”有的说:“太守写的文章还要咱老百姓帮他修改,真是古 今少有的事!”

欧阳修坐在府衙[yá]内等消息,一直等到傍晚时分,才有一个打鼓的差人领着一位五十开外的老人走进府衙。公差高声禀报道:“太守大人,琅琊李氏老人前来帮您修改文章。”

欧阳修赶忙迎了出来,只见那老人头扎粗纱黄巾,脚穿布袜草鞋,肩上扛了一根挂着绳子的扁担,右手拿着一把斧子,看他那身装束,知道是个砍柴的樵夫。欧阳修微笑着迎上去拉着老樵夫的手问道:“请问老人家,您今年高龄多少?”

“不敢,不敢,小人今年59了。”老人忙不迭地说。

“这么说,您是兄长了。请上座。”欧阳修边说边让老人坐到太师椅上,然后毕恭毕敬地说:“烦请兄长指教,小弟的那篇文章何处需要修改?”

老人放下手中的扁担、斧子,诚恳地说:“大人,不瞒您说,您的文章我听人读了,句句讲的是实情,就是开头太啰唆[luō suō]了!”欧阳修听罢,便从头背诵起自己的文章来:“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半山,南有花山,北有白来山,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刚背到这里,老人挥手打断了他:“大人,毛病就在这里。”

欧阳修顿然醒悟,赶忙问:“你的意思,是不必点出这些山的`名字?”

老人笑了笑说:“正是,大人。不知大人登上过琅琊山的南天门没有?小人常常去南天门砍柴,站在那里,什么乌龙山、大半山、花山、白来山,一转身就全看见了,四周都是山哪!”

欧阳修听了,连声说道:“言之有理!滁州四面皆山。”

欧阳修深思片刻,拿出文稿,把开头改成“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然后一句一句诵读给老人听。

老人连连点头说:“改得好,改得妙,这回一点儿也不啰唆了。”

当晚,欧阳修设宴并留宿老人,老人也敞开心扉,谈出了乡间百姓诸多忧喜。次日,欧阳修赠金依依送别老人。

从此,欧阳修张榜征改《醉翁亭记》的趣事传遍滁州。醉翁亭自欧阳修当滁州太守时建成,历经沧桑,有“天下第一亭”的美誉。 醉翁亭大门原有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联中的“翁” 即指欧阳修。当时制作这个大门及其对联的时间,是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年),离欧阳修当滁州太守已经800多年,人们没有忘记他。如今,欧阳修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他的名字仍然时刻与滁州紧紧地相连着,人们依然 没有忘记他,新编《滁州市志》,《人物传》中,所列第一人便是欧阳修。

拓展知识:

篇5:醉翁亭记改写故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 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黄庭坚

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教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

《醉翁亭记》解读

醉翁亭记翻译

醉翁亭记读后感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家书

评析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评析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