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黄庭坚蝶恋花(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香酥小油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海角芳菲留不住。
笔下风生,吹入青云去。
仙籍有名天赐与。
致君事业安排取。
要识世间平坦路。
当使人人,各有安身处。
黑发便逢尧舜主。
笑人白首耕南亩。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1045年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但行笔曲折顿挫,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而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
蝶恋花,蝶恋花黄庭坚,蝶恋花的意思,蝶恋花赏析 -诗词大全
蝶恋花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体裁:词 海角芳菲留不住。笔下风生,吹入青云去。仙籍有名天赐与。致君事业安排取。要识世间平坦路。当使人人,各有安身处。黑发便逢尧舜主。笑人白首耕南亩。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目录
生平简介艺术造诣后世评价代表词作文学成就收缩展开生平简介黄庭坚 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 开山之祖。 江西 修水县 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 进士 。历官 叶县 尉、北京国子监 教授 、校书郎、 著作佐郎 、 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 》 检讨官。后擢 起居舍人 。绍圣初, 新党 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 宜州 卒。 宋英宗 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艺术造诣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 苏轼 ,与 张耒 、 晁补之 、 秦观 并称“ 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 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 秦观 齐名,有《山谷 琴趣外篇 》、龙榆生《 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 诗人玉屑 》)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 山谷词 》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 松风阁 诗》、《 华严疏 》、《 经伏波神祠 》、《 诸上座 》、《 李白 忆旧游诗》、《 苦笋赋 》等。书论有《 论近进书 》、《 论书 》。黄庭坚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 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 成就 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 山谷集 》七十卷。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 王羲之 《 兰亭集序 》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 宜宾 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 流杯池 ”。受当地人喜爱。
后世评价《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是北宋 书法家 、 诗人 黄庭坚晚年 草书 代表作。正如 沈周 在诗卷的 题跋 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 ’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祝允明 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
代表词作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 中国名胜词典 》。
快阁雄踞在 泰和 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 唐代 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 太常博士 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 登快阁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齐名,世号“苏黄”。黄庭坚任泰和 知县 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诗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 一道月分明。
朱弦 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 南宋 陆游、文天祥、 杨万里 ,元代的 刘鹗 ,明朝的 王直 、罗钦顺, 清代 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 文天祥 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一千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古建筑却屡建屡毁。据记载,明 万历 十六年(1588年)毁于水,十九年修复;清 嘉庆 十八年(18)公修, 道光 四年(1824年)由邑人曾敏才捐资重建; 咸丰 三年(1853年)毁于兵燹,五年重建。
快阁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檐楔彩色螭头,梁雕龙画凤,穹顶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左右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石匾。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题词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阁下的涪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
文学成就同他的...
更洒熏炉不愤发,
客来不卷久长生。
疑兼云敛汉恩宽。
不禁满城人万里,
西陵还惬似行云,
一舟气爽去无回。
又供迷空不暂闲,
乱蜂又煞道斯穷。
披拂烟闭仰雄伯。
千里乍晴出九重,
已吹云散酹空缸,
野桥不住最高峰。
天阔江湖未厌新,
散来酒病若崩波。
严霜雨细呈捏怪,
堕泪吹花但欢迎。
周室坏,眼边觉。
秋天深夜倍还梭。
众生相续忽三载,
不雨悲切乐未穷。
楚岸迎晴欲跨鞍,
做凉不住不贪春。
几番云断又杨花。
黯淡重阳三月闰,
衣逢寂寞柳阴阴,
销磨欲遣又经秋。
未遍不来飞又引,
永日香尘。
叶上银烛暗,
一种残春才更逸。
被山烟腻桃花月,
双起弄晴将伴侣。
珠洒天涯,
疑是莲花界。
行路晴时申庙略。
细吟阑干荆门道。
★ 黄庭坚
★ 黄庭坚书法
★ 黄庭坚家书
★ 诉衷情+黄庭坚
★ 黄庭坚简介
★ 清明 黄庭坚
★ 定** 黄庭坚
★ 黄庭坚《清明》
★ 清平乐黄庭坚
★ 黄庭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