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药学》辅导: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共含7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马安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通过药物配伍产生协同作用:
一种情况是疗效增强,这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如银花与连翘,谷芽与麦芽,乳香与没药,三棱与莪术等;另一种情况则是毒副作用增强,这是临床用药时必须避免的,如巴豆与牵牛,水银与砒霜等。
二、通过药物配伍产生拮抗作用:
一种情况是疗效减弱,这是临床用药时应该避免的,如用黄芩清肺热、清胃热,若再用生姜就不合适了。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应尽量考虑选用,如生半夏和生南星与生姜同用或用生姜事先处理生半夏和生南星。
另外,对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的,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中药配伍是根椐患者病情需要和中药的药性特点,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在一起使用。
古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之为药物的“七情”。“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七个方面。 其具体内容如下:
“单行” :单行指的是用单味药治病。病情如果比较单纯,能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如单用一味黄连治疗痢疾,或单用一味黄芩治疗轻度的肺热咳血,或单用鹤草芽、苦楝根皮驱除绦虫、蛔虫,以及许多行之有效的“单方”等,都属于“单行”。它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便于使用和推广,应大力提倡,对特别有效的还应进一步研究。但是,若病情较重,或病情比较复杂,单味药不能解决问题,就要根椐患者病情需要和中药的药性特点,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在一起使用。这是因为单味药难于全面兼顾治疗需要,有的药物还具有毒副作用,单味应用难以避免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的配伍关系问题。
“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麻黄、桂枝同用,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荆芥与防风配合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捉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黄连配木香治湿热泄痢,腹痛里急,以黄连清热燥湿、解毒止痢为主,木香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可增强黄连治疗湿热泻痢的效果,雷丸驱虫,配伍泻下通便的大黄,可增强雷丸的驱虫效果。这样的例子也还有很多,也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相畏” :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 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这是利用配伍抑制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的典型实例。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由此可知,相畏与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如上所述,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
“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必须指出,“相恶”只是两药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功效减弱或丧失,并非二药的各种功效全部受到影响,使原有功效全都降低。如生姜恶黄芩,只是生姜的温肺、温胃功效与黄芩的清肺、清胃功效互相牵制而疗效降低,这是因为生姜的温热之性与黄芩的寒凉之性发生了冲突,但两者的功效与归经还不完全一样,生姜还能和中开胃治不欲饮食并喜呕之证,黄芩尚可清泄少阳以除热邪,在这些方面,两药并不一定相恶。两药是否相恶,还与所治证候有关。如用人参治元气虚脱或脾肺纯虚无实之证,而伍以消积导滞的莱菔子,则人参补气效果降低。但对睥虚食积气滞之证,如单用人参益气,则不利于积滞胀满之证,单用莱菔子消积导滞,又会加重气虚。两者合用相制而相成,莱菔子行气反而有利于人参补气。故《本草新编》说:“人参得莱菔子,其功更神。”故相恶配伍原则上应当避免,但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相反” :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十八反”、“十九畏”的具体内容如下: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飞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内容摘要 学习中草药学的目的,在于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以便在临床治病时很好地应用,让中草药充分发挥它们应有的功效,及时解决病员的疾苦、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健康,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生产劳动。应用中草药,除了必须掌握每一药物的性能以外,对于它的配伍、用量以及服用方法也必须有所了解。否则,不注意药物配伍后的作用变化,不掌握药物的处方用量,或者服用方法不够妥善,虽然药能治病,但也可能因此而影响药效,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所以按照药物的性能和病员的实际情况,重视中草蓟的具体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
用。
从中草药的发展来看,在医药萌芽时期,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的;以 后,由于药物的发现日益增多,对疾病的认也逐渐深化,因此对于病情较重或者 比较复杂的病症,用药也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在由单味药 发展到多种药配合应用,以及进一步将药物组成方剂的漫长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大 量的实践,掌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了解到药物在配用以后可以对较复杂的病 症予以全面照顾,同时又能获得安全而更高的疗效。因此,药物的配伍对于临床处方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药 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但是也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销、削弱原有的功 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药物反而因 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发生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它 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一)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 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
(二)相须: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 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 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三)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 水肿,用黄耆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四)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 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五)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药物的毒性反应。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 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六)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如人 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七)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便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一 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 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相恶、相反,是惟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
从应用单味药,到用多种药物配伍,这是医药史上的发展,可以对表里同病、寒热夹杂、虚中带实等病情复杂的病症给予全面照顾;对毒性药物可以使毒性消除 或减弱,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但是,在临床上遇到的病症有的比较复杂,有的比较单纯;在药性上来说有毒的药物也并不是多数。所以在用药时,有的固然需要多 种药物配伍治疗,有的单味药也能起到良好疗效,为了减轻病者经济上的负担,同 时节约药材,如用单味药能够治疗的,就不一定要用许多药物来治。例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咳血,马齿苋治疗痢疾、苦楝子根皮驱除蛔虫,仙鹤草芽驱除绦虫,天胡荽治疗红眼睛,筋骨草治疗咽喉肿痛,毛冬青治疗冠心病,....都是行之有效的“单方”,符合简便廉验的要求,很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1.安神药的配伍方法
安神药主要用于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及惊风、癫痫、癫狂等病证。安神药应根据心神不宁等病证发生的病因和病机的不同,进行适当的配伍应用:若心火亢盛者,须与清泻心火药物配伍;若痰火扰心者,当与化痰、清热药物配伍;如肝阳上亢者,常与平抑肝阳药物配伍;血瘀气滞者,当配伍活血化瘀药;血虚阴亏者,又多与补血、养阴药物配伍;气虚者,还应与补气药物配伍等。
2.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安神药应注意:矿石、化石类安神药入煎剂时,应打碎先煎或久煎;入丸剂或散剂时,因易伤脾胃,故不宜长期服用。部分具有毒性的药物,须慎用,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以防中毒。
具体药物
要点:
1.磁石、龙骨、酸枣仁的性能、功效、应用:
磁石:味咸性寒,主归心、肝、肾经。本品咸寒质重,入肾,可益肾阴;入肝,可平肝阳;沉降、入心,而镇安心神。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日,纳气定喘。常用于肾虚肝旺,肝火上炎扰动心神或惊恐气乱,神不守舍之心神不宁、惊悸、癫痫;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之证。本品还可治疗肝肾亏虚之目暗不明、耳鸣、耳聋。本品还能益肾纳气平喘,治疗肾虚喘促之证。
龙骨:味甘,性平;主归心、肝、肾三经。龙骨质重沉降,入心经,有镇安心神作用,为重镇安神之要药。又为甘平之品,偏性不大,故可用治各种神志失常的病证。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龙骨味涩,能敛能涩,煅用后可增强其收敛固涩之性,广泛用治遗精、遗尿、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滑脱诸证。另外煅龙骨研末外用,有吸湿敛疮、生肌之效,还用治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等证。
酸枣仁: 味甘、酸,性平,主归心、肝、胆经。味甘能补,本品能养心阴,补益心、肝之阴血,常与柏子仁相须为用,治疗阴血虚之心神不宁、虚烦不眠;常与当归、龙眼肉等补血之品配伍,适宜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汗为心液”,酸枣仁入心经,又具酸味,有敛汗之效,多与黄芪、白术、五味子、山茱萸等配伍,用治体虚自汗、盗汗。
2.朱砂、柏子仁、远志的功效、主治病证:
朱砂:功能镇心安神,清热解毒。本品主治各种原因之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及惊风、癫痫。朱砂又性寒清热,亦收清心安神之效,所以朱砂最宜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朱砂性寒,又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治热毒疮疡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证。
柏子仁:功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主治阴血虚之心神不宁。本品既入心经又入肾经,最宜于心阴虚或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多梦。本品富含油脂,入大肠经能润肠通便,可治老年人、虚人之肠燥便秘。
远志:功能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本品既开通心窍又能祛痰,所以亦可用治痰阻心窍之癫痫及痰迷癫狂等证。本品入肺祛痰止咳,还可治疗咳嗽、痰多粘稠之患。本品苦泄温通,能疏通气血之壅滞而有消散痈肿之效,可治疗痈疽疮毒、乳房肿痛等证。
3.琥珀、合欢皮的功效:
琥珀:功效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合欢皮:功效安神解郁,活血消肿。
4.朱砂、琥珀、龙骨的用法:
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外用适量。
琥珀:研末冲服,不入煎剂。
龙骨:入煎剂宜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余皆生用。
5.朱砂、磁石、柏子仁、远志的使用注意:
朱砂:有毒,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火煅后则析出水银,有剧毒,故忌火煅。
磁石:因吞服后不易消化,若入丸散,不可多服。脾胃虚弱者慎服。
柏子仁:如有便溏及痰多者,应慎用。
远志:有胃炎及胃溃疡者,须慎用。
6.酸枣仁与柏子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酸枣仁与柏子仁均有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相须为用,治疗阴血虚,心神失养之心神不宁。但酸枣仁养心阴,补益心、肝之阴血,更宜于心肝血虚之心神不宁;柏子仁入肾经,最宜于心阴虚及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另外,酸枣仁味酸敛汗,可治疗自汗、盗汗等证。柏子仁尚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治疗肠燥便秘。
要点:
1.十八反、十九畏
一、十八反、十九畏的具体内容: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飞丹参、玄参、细辛,芍 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现代也有不少学者持不同看法。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对于有的相反药同用时还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倘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当前,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多数学者认为,现在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盲目使用。
2.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
“十九畏”与“相畏”是两回事,不能混淆。“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而“相畏” 是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这是需要利用的配伍,在生半夏和生南星的加工炮制上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
3.妊娠用药禁忌
一、妊娠用药禁忌的具体内容:
妊娠禁忌药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妊娠禁忌药按作用强度分禁用药与慎用药慎用药两类,属禁用的多系剧毒药,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及堕胎作用较强的药;慎用药则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当中的部分药。具体药物如下。
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
慎用药:牛膝、川芎、红花、桃仁、姜黄、牡丹皮、枳实、枳壳、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附子、肉桂等。
二、在为数众多的妊娠禁忌药中,不同的药对妊娠的危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因而在临床上也应有所区别,个别药个别对待,由于妊娠妇女个体差异很大,在选用时应特别注意。尤其在现在,无论从用药安全的角度,还是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看,都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是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一般而言应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应该指出,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其饮食禁忌也有所区别。如热性病患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及甘温助热的食品;寒性病患者,应忌食生冷瓜果、清凉饮料等;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患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黄疸胁痛患者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患者应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肾病水肿患者应忌食盐、碱过多的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另外,古代文献所记载的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以及蜜反生葱、柿反蟹等等,也可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当然有的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中药配伍:所谓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
1、七情配伍:
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它药辅助。
2)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除低,甚至丧失。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
2、君臣佐使
3、用药禁忌:
1)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医 学教育网原创
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2)十九畏
十九畏列述了九组味相反药,具体是: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一)气能生血
血的组成及其化生过程,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
治疗血虚病证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益气药物以提高疗效。
(二)气能行血
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
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分别配合行气或补气的药物。
(三)气能摄血
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血正常的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溢出脉外。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可以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四)血为气母血是气的载体,医学教,育网原创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血虚可导致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