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夜莺的歌声 学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焉栩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3、《夜莺的歌声》导学案
安崖初级中学 刘翠兰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3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划分课文段落,总结段意;给每个段落加一个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初步了解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划分课文段落,总结段意;给每个段落加一个小标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合作、质疑探究法
【课前准备】
自主学习:
1、通过自学,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以下字词:口哨 喂食 斯文 踢球 烧毁 习惯 滚开 甩胳膊 两挺机关枪 鬼子 以防万一
沉寂 轻蔑 耷拉 木屑 蘑菇 呻吟 宛转 凝神 拧下来 钉钉子木塞 堵塞 剥削 削木头
多音字:削 ( )( ) ( ) ( )
空 ( )( ) ( ) ( )
塞( ) ( )( ) ( )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垂头丧气:
盘问:
耷拉:
轻蔑:
凝神:
凝神:
兴致勃勃:
3、近反义词。
近义词 :阴沉 -( ) 盘问-( )
注视 -( ) 婉转-( )
反义词:空旷 -( ) 沉寂-( )
凝神 -( ) 轻蔑-( )
4、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当时,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本文讲的是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男孩用学夜莺叫的方法,传递消息,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
小组合作:
讨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形式概括。
3、课文中的小夜莺指的是﹙ ﹚
四、合作学习
找出有关夜莺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课堂达标测试
一、划去下面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削木头(xiāo xuē) 空(kōng kòng)地
哨(shào sào)声 木 屑 (xiāo xiè)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小路 ( )地回答
( )的空地 ( )地站着
( )的焦木 ( )地唱着
三、辨别字形
哨( ) 斯( ) 甩( )
悄( ) 撕( ) 用( )
枪( )防( ) 踢( )
抢( )仿( ) 惕( )
[夜莺的歌声 学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3、《夜莺的歌声》 教学设计
--南和县闫里乡段村学校 李玲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的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问题:
四、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课件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鸡毛信》的故事吗?海娃怎样巧妙地为八路军送情报呢?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也有一位这样的小英雄,被战友亲切地称为“小夜莺”,那他是如何为战友传递情报和战友一起奏响胜利之歌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夜莺的歌声》。(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思考:夜莺是如何为战友传递有关敌人情报的?
2、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画出来。
3、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你怎么知道的?
(可以分为三部分:一1-34;二35;三36-37)每部分间有空行,隔行分段。
4请试着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不用太准确,言简意赅就可。)
4师总结板书;
三、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词语:
削梨喂哨子挺好甩手踢腿机关枪以防万一
滚开毁灭习惯呻吟宛转蘑菇木屑
拧下来斯文
①自读。
②指名读。重点指导削梨、蘑菇、木屑等词。
2、学习生字。
削喂哨挺斯甩踢
抢防鬼汗滚毁惯
①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毁”字,要注意“臼”的笔顺及与“白”的区别,要注意区别“喂”与“滚”右下部分的不同。
②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下阅读《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写出读后感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小夜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夜莺的歌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五次,意义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提高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每次夜莺歌声的意义有何不同?
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看法。
2.学生按要求写看法,师巡视。
3.交流汇报。
第一次是的歌声。
第二次是的歌声。
第三次是的歌声。
第四次是的歌声。
第五次是的歌声。
4.重点学习第二次歌声。
第二次歌声是迷惑敌人的歌声。那么小夜莺又是怎样回答敌人的盘问诱敌上当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写上你想说的话。
(1)生自由读文,画句子,写体会。
(2)讨论交流:
①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快活”的含义。
“快活”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快乐、活泼。“快活”在这里反映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静、坦然。孩子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如、依然快活,可见孩子的胆量。
②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重点理解“野兽”所指的含义。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他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③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脯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学生理解: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么顽皮的小孩啊!其实,这是在麻痹敌人。既进一步让敌人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又为后面同游击队联络做准备。
④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学生理解:
正是小夜莺这一无意的回答,使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前面敌人多少还有点疑虑,有点警觉,这时敌人只认为小夜莺是个什么都不懂、顽皮的孩子,所以“就不再问了”。
5.重点理解第三次歌声。
第三次歌声是传递情报的歌声。接到情报的游击队员有没有考虑到小夜莺的安全?你从哪里能感受到这次战斗是战士们早有准备的?
(1)生默读课文,画有关句子,写体会。
(2)讨论交流。
6.分角色朗读课文,师指导朗读。
7.回顾1、2自然段和课文36、37自然段的联系。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小夜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还想了解外国其他战斗英雄的故事吗?
诱敌上当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传递情报
首尾呼应
等待敌人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2 文中的“小夜鹰”指的是( )。
预习检查:
1朗读检查(抽查个别同学)
2给下列带点字注音标调:
( ) ( ) ( ) ( )
烧毁 木 屑 蘑 菇 呻 吟
3听写词语:
4理解词语:
轻蔑 --
婉转--
凝神 --
兴致勃勃--
合作学习:
课文一空行分为三部分
1在课文第一部分找一找描写小孩语言的句子,体会它包含着的另外一层意思。
2找出描写小孩行为动作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小孩的品格。
3小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员传递信息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迁移训练:
照样子写句子
1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侯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侯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有时侯......有时侯.......有时侯.......
2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仿写句子)
巩固反馈:
11、我能看拼音写汉字。
chén jì kǒu shào níng shén shāo huǐ
( ) ( ) ( ) ( )
qīng miè xí guàn guǐ zi fáng zhǐ
( ) ( ) ( ) ( )
bù huāng bù máng jù jīng huì shén
( ) ( )
12、我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路 ( )的眼睛 ( )地回答
( )的树林 ( )的上衣 ( )地微笑
( )的花园 ( )的歌声 ( )地站着
课后反思:
同学们可以写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不懂得地方,还想知道写什么,你认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或改进的地方等(教师利用此处写教学反思)。
[夜莺的叫声 学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文。
1、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的每个段落概括大意。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要求:
1、在这一段中你了解了什么?
2、怎样理解课文中的几句话:
(1)“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体现出他的聪明。)
(3)“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体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让敌人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他,让他带路。)
3、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有什么感受?(勇敢机智聪明活泼能干自信)
4、小结。
五、作业。
教学目标:1、能认读本课生字,正确书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有关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阅读
1、连接旧知。你阅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2、简介“希腊”。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为人类带来幸福的天神的故事。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度--希腊,同样拥有着璀璨的文化,流传着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认识一位带给人类幸福和光明的神,他的名字叫“普罗米修斯”。(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到底“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的幸福和光明做了什么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大致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2、反馈:(板书:取火种 受惩罚 获救 )
3、你能根据板书给课文分分段吗?
4、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把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5、再请学生讲课文主要内容。
三、寻找“感动”,读好课文
1、交流初读感受。请你再读读课文,说说在你心中为人类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善良 智慧 勇敢 正义)
教师补充:普罗米修斯智慧的取火种
2、请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到能具体说明普罗米修斯的品质和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句子,圈出重点词,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3、想象扩说,朗读感悟。
板块一:善良 智慧
(1) 普罗米修斯看到怎样一个没有火的“悲惨”景象?读第一自然段
(2) 师讲述:普罗米修斯智取火种的故事。(板书:智慧)
(3) 想象扩说:没有火,人们只能 ,只能 ,只能 。现在有了火,人们开始用它 ,用它 ,用它 ……
(4)小结: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类送去温暖。有了火,人类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板块二:勇敢
(1) 理解第六、七自然段
重点分析: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2)“如此”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自渎6、7自然段,边读边对自己认为哪些特别能表现普罗米修斯勇敢和让你难受的词语做上记号。
(3)指导朗读 读出了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
板块三:正义
(1) 理解:“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2) 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普罗米修斯特别坚决。
(3) 我们非常敬佩这位正义的神,就连当时的--(火神、大力神)都十分敬佩他。那你们为什么敬佩他呢?请你来夸夸他。
四、课外拓展
推荐网站。古希腊神话给人类的文化和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它渗透着古希腊人的想象和智慧,也为同学们敞开了一扇观察和认识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口。要想去了解其他神的故事,如海波神塞冬、冥王神哈得斯等。可以去读读古希腊神话故事。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www.cnread.net/index.htm“寓言故事”栏目。愿同学们驾一叶时空之舟驶入希腊神话的河流,逆流而上,追寻西方文明的源头,领悟西方文明最深邃、最广博的精义。
[普罗米修斯 学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一、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
二、学情调查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
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交流讨论
二、交流、讲座内容。
下列句子应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3、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5、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三、交流讲座方法。
1、逐句讲座交流。讲座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
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材分析:
《夜莺的歌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伴鸟鸣,为游击队传递信息,打击敌人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篇课文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写了四部分内容:先写“小夜莺”以歌声引诱敌人上钩,接着写“小夜莺”在为敌人带路途中以歌声为游击队员传递敌情,再写在“小夜莺”的帮助下游击队员成功歼灭敌人,最后写战斗结束后“小夜莺”在村边小路旁继续吹奏着宛转的歌声。“小夜莺”的歌声自始至终贯穿着整篇课文,危险中充满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一个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活脱脱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教学中一是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接受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处于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应该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易形成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些对学习本课都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蘑菇、呻吟、宛转、垂头丧气、以防万一、兴致勃勃”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通过本组课文的导读语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2、交流对“夜莺”和“夜莺的歌声”的理解。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二、检查预习
1、交流预习中的发现,提出不懂的问题。
2、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设计意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前预习可让学生的学习更轻松,更高效。而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查,教师进一步了解学情,及时调整学案和教案,做到以学定教。】
三、精读品悟
过渡语: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都能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体会。
学生依次交流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和读书体会。
1、通过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通过理解“沉寂”,感受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总结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
(2)通过“寂静”、“宁静”、“沉寂”的互换,感悟三个词语在表达“静”的意境上各有不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总结读书方法——换词。
【设计意图:把“宁静、寂静、沉寂”三个意思相近,但程度和侧重点不同的词语放在同一个句子中朗读感悟,深化了学生对沉寂的理解。】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检查学生对三个词语的把握。
2、通过神态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2)学生朗读,全体齐读。
3、通过双关语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朗读带有双关语的句子,交流读书体会。
(2)了解修辞手法——双关语。
(3)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其他带有双关语的句子。
(4)男女生分读三个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主体行为,教师无法替代。此处设计在于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章语言,加深对句子的'体会、理解,为下节课的深入交流作铺垫。】
4、通过连续地动作描写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1)学生交流体会。
(2)通过这些动作,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通过朗读再现“小夜莺”的活泼和机智勇敢。
5、读写结合训练:通过动作描写,扩写小夜莺发现敌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学会对连续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更清晰、更有条理。而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连贯的动词进行描写,从一定程度上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通过“好像”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总结读书方法——抓关键词。
7、思考:是什么让一个和同学们年纪相仿的小男孩有如此的智慧和胆量? 体会“小夜莺”的爱国主义精神。
8、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紧扣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抓重点段落,品味重点语句,使小夜莺机智勇敢形象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看板书,再读课题,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回环式深究课题,层层推进、层层深入,学生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心灵的震撼,达到高潮!】
五、拓展延伸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还有许多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斗智斗勇,还有更多的小夜莺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勇敢战斗着。让我们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少年英雄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要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环节,除了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外,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达大语文观的理念,并产生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的教后反思
走进“战争与和平”这个单元,前两篇课文都比较长,该怎么教,既有文的关照又有点的训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天上午,年轻人照例来听我的随堂课《夜莺的歌声》,结合自己的备课和教学第一课时反思回顾如下。
1.背景的介绍有必要。文章离孩子生活实际较远。昨天学《小英雄雨来》,适当了解课文的背景,对文本传递的情感可能会体会得更好一些,体会在当时背景下的故事展开,更好地感受雨来爱家乡,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形象。这节课上,我为孩子们简单介绍故事背景,简单了解故事发生的前苏联卫国战争,为了解另一个小英雄做好铺垫。
2.长文的整体把握要指导。面对长达几十个自然段的课文该怎么教?整体感知,我安排了几个环节一是默读,了解故事的主人公、事件,简要语言说一说;二是概括每个部分,一句话说一说。三是提炼小标题,建议尽量对称,五个字、四个字、两个字。通过一轮轮训练概括,逐步把文章读薄,逐步培养概括思维能力。
3.聚焦片段的'教学有重点。第一课时,我安排了学习文中最为详细的一部分,内容的关注上聚焦人物的语言描写,指导理解一语双关,指导读好人物对话;在形式的关注上聚焦场景的描写。我的思路是让孩子有个初步的印象,学会在文中关注其他处的场面描写,读懂场面描写中“镜头”的“切换”,为下节课练笔做铺垫。
第一课时内容安排得比较饱满,两位年轻老师和我探讨的比较多的也是最后一个环节的安排意图,这是一个比较不一样的设计点,如何更好地切实落实?我认为,抓住言语进形式,结合文本进行语用训练,让孩子不仅仅停留于内容的理解,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更进一步,让所有孩子能有个初步印象,我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课总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上自己还是比较赶,引导关注生成性的东西还不够,自身课堂语言的锤炼,还要多磨,在实践中磨练。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四)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