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和大暑的由来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七号方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和大暑的由来(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七号方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和大暑的由来

篇1: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和大暑的由来

小暑由来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小暑节气开始。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到来,标志着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有“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的说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群芳谱》载“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此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农谚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中国历法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入伏,其中第一个10天为初伏,初伏最早离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离夏至16天。“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小暑之时,雨热同季”,雨与小暑有着相依为命的关系,金代诗人庞铸《喜夏》诗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入伏以后,暴雨形成的洪水称为“伏汛”。俗话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伏汛会对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不利影响,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在江南,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故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小暑节气气温高,雨水丰富,阳光充足,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大部分地区的大秋作物基本播种结束,农村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因此说“栽秧栽到小暑,打的不够喂老鼠”、“小暑插秧不生根,收割一亩打半升”。田间管理除浇水外,主要是锄耧培土,农谚说:“耧禾不拢堆,庄稼长不快”、“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拢堆如上粪”、“没有堆,刮风下雨两分开”。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应适时防治病虫,做到“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小暑期间,一方面要加强防洪防涝,一方面要做好抗旱救灾,“小暑不受旱,一亩打几石”,小暑期间的庄稼急需要水,多浇才能满足高温下作物生长需要。

“萤火虫,提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晚上飞到家门口,宝宝回家它来送”,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南宋才女朱淑真《夏萤》写道:“熠熠迎宵上,林间点点光。初疑星错落,浑讶火荧煌。着雨藏花坞,随风入画堂。儿童竞追扑,照宇集书囊。”树林间、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乐园,夜幕降临之后,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唐朝罗邺写下《萤二首》,其一云:“水殿清风玉户开,飞光千点去还来。无风无月长门夜,偏到阶前点绿苔。”其二云:“水殿清风玉户开,秋径莎庭入夜天。休向书窗来照字,近来红蜡满歌筵。”唐朝徐夤的《萤》诗别有韵味,诗曰:“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大暑由来

大暑太阳到达黄经120°之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也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但旱、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人们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阵雨称之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过无车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说明了雷阵雨,常常是这边下雨那边晴,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东边晴天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小暑和大暑区别

小暑 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篇2: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大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

小暑和大暑有什么不同

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

小暑气候特征: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大暑气候特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1、总体是大暑最热

选取了31个省会级城市进行比较。小暑采用7月7日-22日平均,大暑采用7月23日-8月7日平均。比较了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数据都是1981-30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1951-小暑和大暑期间的最高值)四个要素。

2、区域性是小暑局部最热

虽然在整体统计上,小暑不及大暑热。但是在一些城市或区域,小暑还是可以占到便宜的。在北方城市中,综合四项指标,小暑更热的是:石家庄、哈尔滨、银川、乌鲁木齐。在南方城市中,昆明、拉萨、福州、广州、海口也是小暑更热。而在呼和浩特和南宁出现了小暑大暑难分伯仲的情况。

篇3: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三宝是什么?

小暑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

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此时用黄鳝滋补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注意:黄鳝并非人人适宜

因为黄鳝属于温补类食物,故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活动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感冒发热、急性鼻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等急性炎症患者均不宜食用。对于那些平素容易“上火”的朋友,对黄鳝也要敬而远之,以防“火上浇油”。此外,黄鳝营养虽高,但必须是鲜活的才能食用,死黄鳝千万不可食用。这是因为黄鳝蛋白质构造中含有很多组氨酸,黄鳝一旦死后蛋白质结构就会迅速崩解,细菌乘虚而入,组氨酸很快就会转化为一种有毒物质——组胺,人吃了之后会中毒,轻则头晕、头痛、心慌、胸闷,重则会出现低血压等不适。

绿豆芽

绿豆芽所含的能量很低,却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美容排毒、消脂通便、抗氧化的功效。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绿豆芽的热量很低,每100克绿豆芽仅含8卡路热量,而其所含的丰富纤维素却可促进肠蠕动,具有通便的作用,这些特点决定了绿豆芽的减肥作用。

其次,绿豆芽除了有一般的“通下”作用外,还是一种营养均衡的蔬菜。据分析,豆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尼克酸和磷、锌等矿物质,因此,人们经常进食,也不会出现营养单一的情况。此外,绿豆芽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核黄素会大量增加,很适合干冷季节因阴虚燥热容易发生舌疮口炎等维生素缺乏的人食用。

注意:绿豆芽偏寒凉

绿豆芽性偏寒凉,吃多了容易寒凉败胃,因此,症属脾虚、寒湿的患者,如患有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泄泻等病的人不能多吃。烹调时应配上一点姜丝或椒丝,或与作用偏温的香菜、韭黄等同炒,以中和它的寒性。另外,烹煮绿豆芽时最好加点醋,这样可使蛋白质尽快凝固,吃起来更爽口。

篇4: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节气是什么?

代表寓意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

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

蟋【音悉】蟀【音率】居壁。一名蛬【音拱】,一名蜻蛚,即今之促织也。《礼记注》曰:生土中。此时羽翼稍成,居穴之壁,至七月则远飞而在野矣。盖肃杀之气初生则在穴,感之深则在野而斗。

鹰始击【《礼记》作鹰乃学习】。击,搏击也。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四大注意事项

一、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二、注意饮食卫生,饮食宜清淡适量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三、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四、不要贪凉冲凉水澡、少进冷食

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

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

篇5: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是什么意思

小暑是什么意思: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简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篇6: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后多少天是大暑?

小暑后15天是大暑

小暑相关诗词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龙潜渌水坑,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摘自《全唐诗补编》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摘自《全唐诗补编》

《墨竹三首·隔溪烟雨》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釭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摘自《全金诗》

《牵牛花十二韵》清·朱彝尊

料得林扉昏掩处,高荷大芋枕边听。雨气西山黯未开,更闻小暑一声雷。

不烦走马冲泥苦,便可乘船入市回。小暑大暑正清和,荷花香风透凉阁。

绿柳池边闲游戏,银浪滚滚识金梭。避暑佳人摇臼扇,奴在房中受折磨。

思君不至那知暑,拿着六月当腊月。 ——摘自清·华广生《白雪遗音》

前调(小暑)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摘自《明词汇编》

前调(野老家)

小暑啜瓜瓤。粗葛衣裳。炎蒸窗牖气初刚。无计遣兹长昼也,茗碗炉香。

深院一垂杨。又闹鸣螀。簿书堆案使人忙。何不归与湖水上,做个渔郎。

——摘自《明词汇编》

大暑相关农谚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篇7:小暑和大暑的由来

小暑 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篇8: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会下雨吗?

小暑会下雨吗

小暑到来,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此时常有暴雨光顾。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的经验总结,意即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

小暑下雨有什么说法

我国各地流传着许多生动易懂的气象谚语,从中我们或可获知一二,例如:

“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桂)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苏)

“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冀)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苏)(意指如果小暑那天下雨,以后要很长时间都是雨天,一时用不上牛了)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苏、湘)

可见,小暑天下雨,对其后天气的晴雨还是有一定预报作用的,有经验的农民朋友就可以以此为参考,来进行下一步的作物管理规划。

另外,小暑节气打雷和未来天气晴雨状况也有着相应的关系。例如,对小暑节气与黄梅的关系,有“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的谚语。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小暑节气天气特点

1.南方雷暴、华南高温伏旱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2.淮河、秦岭一线降水增加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3.长江中下游雷雨频频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

篇9: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都有那些水果推荐呢?

1、西瓜

西瓜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有清热解暑、解烦渴、利小便、解酒毒等功效。果皮又可腌渍、制蜜饯。西瓜皮还能入药,用来治疗肾炎水肿、肝病黄疸、糖尿病。小暑期间天气热,西瓜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消暑果品。

夏日选西瓜一定要分清是催熟还是自然熟的,一般来说,首先看西瓜的西瓜子,自然成熟的西瓜的西瓜子颜色黑,催熟的西瓜尽管西瓜的瓤是红的,但是西瓜子是比较白的,非常容易分辨,在购买的时候可以先尝一块,如果口味的甜度正好且口感好,那就是正常成熟度的西瓜,催熟的西瓜是没有甜味的,并且口感很硬。

2、火龙果

火龙果是5、6月份的时令水果,可以排毒解毒、抗衰老、养颜补血、降血脂,应季而生,能够帮助我们防备和解决湿热带来的不少问题。火龙果是夏季减肥的首选水果,它不仅能清热去火,对防治便秘也非常有效。

挑选火龙果时,要多掂量一下,拿起几个比较一番,挑最重的火龙果,这样的果实汁多、果肉饱满,非常好吃。挑火龙果要选胖乎乎的、短一些的,不要选瘦而长的,那样的一般不甜,而且水分较少不好吃。

3、桃子

桃子味甘酸性平,入肝、大肠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平喘的功效,主治胃阴不足、口中干渴、肠道燥热、大便干结难解。另外,鲜桃养人,主要是因桃子性味平和、营养价值高。桃中除了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果酸以及钙、磷等无机盐外,它的含铁量为苹果和梨的4~6倍。

好的桃子果体大,形状端正,外皮无伤、无虫蛀斑;果色鲜亮,成熟时果皮多为黄白色,顶端和向阳面现微红。桃子按肉质分为硬肉桃和蜜桃,如“肥城佛桃”、“天津水蜜”、蟠桃等都是属于蜜桃。其中蟠桃以红色果皮、形状扁肥、表面多毛、味香者为佳。

4、荔枝

荔枝果肉中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总糖量在70%以上,列居多种水果的首位,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吃荔枝前喝点盐水、夏枯草凉茶,或冬瓜汤、绿豆汤等对上火有预防作用。或吃荔枝的同时,多喝盐水,也可用20-30克生地煲瘦肉或猪骨汤喝,或与蜜枣一起煲水喝,都可以预防荔枝病。

5、杨梅

杨梅6-7月成熟。中医认为,杨梅有生津止渴、健脾开胃之功效,多食不仅无伤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营养学分析认为,杨梅富含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酸甜味美;另外杨梅含钾丰富,对夏天大量出汗者可起到补钾功效。

杨梅果肉的空隙大,里面会藏着虫子,吃前最好用盐水泡5~10分钟,会见到白色的小虫子浮在水上。而且吃杨梅很容易倒牙,吃完以后最好漱漱口,减轻对牙齿的刺激。

6、樱桃

应季的樱桃长得喜人,很招人喜欢。一般水果铁含量较低,但每百克樱桃中含铁量达5.9毫克,有促进血红蛋白再生的作用,适合老人、小孩以及女性吃,可改善贫血。其实,樱桃除了生吃还可以用来泡酒,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缓解风湿引起的腰腿疼痛等有一定作用。

樱桃好吃,可不能多吃,吃多了第二天很容易嗓子难受,可适当喝点菊花茶。建议每次吃10颗就可以了。

7、哈密瓜

哈密瓜又名香瓜,最好吃的哈密瓜是在每年的6月-9月间。哈密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维生素C、钾元素和β-胡萝卜素等成分。同时,哈密瓜的含水量极高,90%都是水,夏季吃哈密瓜有助于补充人体内流失的水分和钾元素。

新疆哈密瓜外皮纹理非常粗糙,有挂手的感觉,但是纹理均匀。而长香玉蜜瓜的外皮比较光滑,摸上去不会刮手。正宗的新疆哈密瓜切开之后,从中间到果皮都是金黄色的果肉。而长香玉蜜瓜切开之后,靠近果皮的地方一层绿色。

8、芒果

农谚说“小暑吃芒果”,小暑前后是芒果最成熟美味的季节。由于芒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因此经常食用芒果,可以起到滋润肌肤的作用。食用芒果具有清肠胃的功效,对于晕车、晕船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在一般人印象中,芒果要挑选果皮光滑的为好,但事实上,芒果果皮有点皱的说明果实完全熟了,水分蒸发得多,所剩的糖分大,反而口感比较甜。不过,这个所谓的皱也是有限度的,如果皱得太厉害,说明离果子坏掉不远了。

9、甜瓜

甜瓜含有丰富的苹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据测定,与西瓜相比,甜瓜水分和蛋白质含量较少,但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夏天吃甜瓜能消暑热,解烦渴,还有利于人体肝脏及肠道系统。

黄皮甜瓜主要是有大果还有小果,一般来讲是皮色越黄成熟度越好。白皮甜瓜在挑选时最好问一下,因为白皮甜瓜有白肉和红肉之分,其中红肉的较甜,颜色白里透橙,透感较好,这种瓜是比较好的。网纹瓜主要是看它的纹路是不是清晰,网纹越突出,立体感越强,这个瓜的成熟度就较好。

10、山竹

山竹被称为“果后”,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古时东南亚医药中所担当的角色,传统上,山竹被人用来控制发烧的温度及防止各种皮肤感染。而研究表示,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蕴含一种特殊的物质,不但具备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令人身心舒畅。山竹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个就足够了。

山竹富含纤维素,在肠胃中会吸水膨胀,过多食用会引起便秘。山竹含糖较高,因此肥胖者宜少吃,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山竹含钾较高,故肾病及心脏病患者要少吃。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节气,小暑详解

小暑和大暑哪个更热

小暑节气养生小知识

小暑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节气的气候特征有哪些?

小暑节气小知识有哪些

小暑节气养生知识

小暑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关于小暑由来的简介

小暑节气由来的简介

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和大暑的由来(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小暑科普小知识,小暑和大暑的由来,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