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养生知识(大全)
处暑节气养生知识
1、早睡早起
进入秋季后,人体出汗减少,人的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原来的平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缓解,肠道功能日渐正常,由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一些在夏季时潜伏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个小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2、益肾养肝多吃咸
处暑节气,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3、多喝水去秋燥
想去秋燥必须养阴,而养阴的重点在于留住水分。除了多吃平润的食物外,水分的摄取也不可少。建议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可以让整个消化系统苏醒过来,肠子开始蠕动,就会想上厕所,当然也就不会便秘了;但是千万不要喝冷水,因为人的脾胃喜温忌寒,低于室温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4、吃粥补充水分与润燥
秋天早餐若能吃些温热粥或药膳粥,可说是养生一大良方,尤其是脾胃虚、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吃粥有助健脾胃、补中气。百合粥、银耳粥、杏仁粥、莲子粥、坚果粥与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养生早餐。中医提醒,老年人、体质较虚弱者,或是每年冬天都会明显感觉不舒服的人,应该从秋天就开始调理保养身体,多喝水、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5、多喝蜂蜜水少吃姜
营养学家说,季节进入秋天,要多喝蜜,少吃姜。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那么,人体就必须经常给自己“补水”,多喝水也就成了我们对付“秋燥”的一种必要手段。
6、通风透气,早晚添衣
处暑时节,正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更应及时增减衣服。
7、护肠养胃
对于消化功能低下的人来说,除了及时治疗、尽量不喝酒、避免冷饮冷食、避免过度刺激的辣椒等调味品、少吃伤害消化系统的药物之外,还要消除不利于消化吸收的各种不良习惯。
处暑吃什么食物养生
银耳
银耳可以润肺止咳、生津养阴,还具有消除肌肉疲劳、健脑防衰的作用。先将银耳洗净后放入砂锅中熬至浓稠酥软,再将西红柿洗净后去皮捣烂,放入银耳羹中煮开,加入冰糖适量调味。
石榴
处暑是吃石榴的季节。石榴中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高于苹果和梨。红粉皮石榴含维生素C高,青皮石榴含维生素E高。石榴性味温甘酸涩,有生津止渴、杀虫止痢的作用。石榴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饮用。
玉米
处暑是玉米成熟的季节,新鲜玉米中的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摄取,而其他食物中的含量极少,因此,新鲜玉米是赖氨酸的主要来源之一。
山药
山药能清心安神、补中益气、助五脏、强筋骨,可保持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推荐吃法:将洗净后的山药捣碎后加糖调成馅,与糯米粉一起制成汤圆食用;也可做拔丝山药;或是去皮用淡盐水洗后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糖桂花酱,当冷盘。
红枣
俗话说,“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鲜枣的果实甜,吃枣可以补血、降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同时,枣里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和糖分,研究表明,它对保肝护肝,镇静安神还有一定的功效。
莲藕
藕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可治血虚失眠。藕粉一碗,水一碗入锅中不断的搅匀再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当茶喝,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随着气候干燥,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
处暑的风俗活动
出游迎秋: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泼水狂欢:泼水狂欢不仅云南西双版纳有,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各地都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处暑怎么过
1、不宜过早添衣
虽然从节气特点来说,秋天已经来了,但夏天的暑气仍未完全消散。昼夜温差较大,气温不定,容易回升。在季节转换之时,如果过早添衣,气温一旦回升,很容易出汗而着凉,进而导致伤风感冒。
2、早睡早起以解秋乏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秋乏”,其实是有科学研究的。夏季,人体大量出汗会造成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也会有所减弱,身体一直处于不断的消耗状态。当进入秋季,汗出得不是太多的时候,机体自然也就进入了下一个修整阶段。此时,人体会出现一种说不出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了。
3、滋阴润肺以防秋燥
暑尽秋来,秋季属肺,易燥。这段时间,我们应该吃一些滋阴润肺之品,以防肺燥。古时候,处暑时节就有吃鸭肉的习俗。鸭肉,味甘,性冷,并有滋阴、补虚、调和脏腑的作用,非常适合秋季食用。
处暑象征着什么
处暑节气的到来象征着炎热即将过去。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抓紧蓄水、保墒;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不过现在我国农业发达不需要太过担心。
★ 处暑节气如何养生
★ 处暑节气起居养生
★ 处暑节气小知识
★ 小暑节气养生知识
★ 白露节气养生知识
★ 大雪节气养生知识
★ 白露节气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