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的养生常识及注意事项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tar2008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处暑节气的养生常识及注意事项(共含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tar200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处暑节气的养生常识及注意事项

篇1:处暑节气的养生常识及注意事项

处暑的养生常识

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保持充足睡眠

处暑节气天气正处于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这个时候环境中的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中的阳气也会随着内收,“秋乏”就是这样出现的。人们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面,睡眠充足能够很好的消除疲劳,并且也能够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

多喝水、多喝粥,预防秋燥美容颜

处暑的到来也说明了天气会比较干燥,这个时候雨水比较少,人体会因此不适,多数人都会出现皮肤紧绷、起皮脱屑、毛发枯燥的情况,并且有一些人还会出现嘴唇干燥或裂口、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这个时候大家要多喝水、多喝粥,它们是预防秋燥的好方法。

保护脐部,预防疾病

处暑节气之后,大家会发现气温逐渐变凉,肚脐部位的表皮薄,并且这个部位也对外部刺激比较敏感。如果对脐部防护不当,那么外界的寒气很有可能会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引发身体不适。寒气如果一直在小腹部位积聚太多,还会导致各种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

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少吃寒冷食物,夏天温度高,吃冰淇淋、喝冰饮料、吃冰西瓜好像已经变成了常事,但是秋季的气候凉爽,要少吃寒凉的食物,以免引起腹泻和导致湿气堆积。

不要露肚脐,肚脐装是现下很流行的装扮,但是为了身体健康,还是要少穿。秋季气温下降,而且肚脐处有大量的神经,加上没有脂肪组织,很容易导致寒气入体。

一般寒气从肚脐处侵入身体以后,会影响肠道消化功能,很容易引起腹痛、腹泻等问题,严重还会出现剧烈呕吐,寒气大量堆积在小腹部,很容易导致女性宫寒、痛经,而男人可能会导致阳痿等问题。

经常性的熬夜会加大对体内阳气的损耗,长期熬夜会导致人畏寒怕冷症状明显,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养生的基础和保障。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1、护理好脐部

在处暑之后,气温会有明显的下降,天气不再像之前那么的炎热,慢慢的转凉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需要再每天去防暑降温了,而是应该注意怎么去防寒和保暖。秋季虽然说还没有那么冷,但是关键部位的保暖不能忘记,比如说肚脐的位置。

肚脐的一个很容易受寒的位置,因为这块的肌肉组织很少,皮很薄,所以外部如果有一些刺激,会很快的感觉到。肚脐周围有很多的神经和穴位,所以说大家应该要注意。如果说有寒气进了肚脐,就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已经偶尔等症状。

建议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朋友,都应该少穿露出肚脐的衣服,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寒气侵袭肚脐。假如长期的不注意肚脐处的保暖,男性朋友可能会出现前列腺疾病,而女性朋友则可能会有痛经、月经不调甚至是不孕症,因此护理好肚脐很重要。

2、多开窗少开空调

处暑之后,早晚的温度低,但是白天的温度还是稍微高一些的,有些人白天在家里,还是会开空调,但是,处暑养生要注意,白天开窗不开空调。到了秋季,要注意多开窗,让房间的空气流动,这样才能让秋杀之气在房间涤荡,赶走暑天的潮热,以及留在房间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3、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处暑吃什么对身体好

1、山药

处暑的时候人们可以适当的吃山药,在山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蛋白质,还有皂甙等多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所以在平时经常吃山药能够帮助滋肾益精,山药还可以助消化。处暑节气吃它,也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概率。

大家在吃山药的时候,可以直接购买削皮后的,在回到家里之后,可以自己切片翻炒,山药一定要炒熟之后再吃。不喜欢炒着吃,还可以切成小段炖汤食用,不过有很多人,也喜欢把山药切成圆片,然后和大米一起煮粥吃,多吃山药对身体很好。

2、红薯

红薯是很常见的一种食物,要知道红薯具有“补虚乏、强肾阴”等功效,所以说在平时常吃生活能够帮助身体虚弱的人进补,还可以让人体的身体慢慢恢复强壮,不再虚弱不堪。秋季天气慢慢变凉,身体虚弱的人,随便吹吹风就容易感冒,吃红薯能够增强体质。

如果你怕麻烦的话,直接将红薯洗好再放在架子上,开火蒸熟就可以吃了。当然,如果你爱做饭的话,可以将其削皮,洗好了以后切成块,再和掏洗好的大米一起放入高压锅中,再加水煮粥食用。

3、糯米

秋季喝些糯米粥,对身体会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因为其性温味甘,入脾肾肺经,吃它能够起到补养人体正气的效果,进而达到健脾益气、生津止汗的功效。

对于怕冷的女人来说,吃了它以后周身会发热,帮助她们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所以说,秋季的时候要烹煮一些糯米粥食用。

糯米粥的做法:准备好适量的糯米和红豆,白糖或是冰糖。然后将糯米和红豆洗好,再放入高压锅中,加入清水后加盖调至煮粥档后炖煮。若是觉得这样煮粥档煮的不够烂,可以找一个炖煮时间比较长的档位炖煮。等到跳至保温了以后,稍稍等上半个小时,因为这样子锅盖才能打开。打开了以后倒入炖锅中,再煮上几分钟,就可以加入少许的咸菜搭配,就可以出锅食用了。

篇2:处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处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一、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专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但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据媒体报道,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三、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为如此,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五、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做一些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六、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七、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士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处暑时节习俗活动

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篇3:处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处暑吃什么养生

1、远离秋燥:蜂蜜、南瓜、山药

秋季天气干燥,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润肺防燥。《本草纲目》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蜂蜜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是解决秋燥的能手,此外还有强健体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功能等作用。

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健脾益胃;富含VA及VD,能够有效促进钙质吸收。秋季适量多食用南瓜,可以润肺益气,化痰排脓,治咳止喘。不够,食用南瓜,每天不要超过一顿主食的量,否则可能患上胡萝卜素黄皮症。

山药,营养丰富,含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益肺止咳,是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非常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可以降低血糖。

2、养胃健脾:胡萝卜、鸭肉、糯米粥

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之功效。秋季天气干燥,多食胡萝卜,可以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使肤色红润、胃肠畅通。空腹喝胡萝卜汁还能消除汗腺污垢、调整体温。

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秋季进补可以适当吃些鸭肉,可以减轻潮热、咳嗽等症。

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秋季喝糯米粥,可以补脾胃、益肺气,润燥养阴。

3、远离秋乏:茄子、西红柿、马铃薯

“春困秋乏夏打盹”,在秋天,饮食上应多增加一些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能帮助人体克服疲倦。

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P,有软化血管、降血压的作用。茄子含有葫芦巴碱及胆碱,有助于身体血液循环正常,降低胆固醇。此外,茄子还可以吸收脂肪,起到减肥的作用。

西红柿富含柠檬酸和苹果酸,能消除疲劳物质乳酸,防止其在体内蓄积。番茄红素不仅能清除活性氧,有助消除疲劳,还可以促进人体代谢、清除肠道残渣。

“解疲乏”来点儿钾。在20多种最经常食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马铃薯是钾含量的佼佼者。马铃薯钾含量最高,一个中等大小的带皮土豆(148克)含有620毫克钾元素。因此,想要保持精力旺盛,时刻充满能量,那就多吃土豆吧!

处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做一些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篇4:关于处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处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对于处暑,正是指暑气即将消散,天气要凉快下来了,那么处暑代表什么?处暑吃什么?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处暑的由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也就是说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到此为止了。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处暑习俗活动

1、出游迎秋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2、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06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处暑养生注意事项

室内提示: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穿着提示:

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

睡觉夜寝提示:

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

防病提示:

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气候变数较大,雨前气温偏热,雨后气温偏凉,易引发人的风寒或风热感冒。发病及时用食物疗法恢复平衡。

饮食提示:

可吃温补食物。脸无痘、面不红者若有吃辣味的习惯,可适当吃些辣椒、胡椒之类食物;有饮酒习惯者可适量少喝点酒,其中白酒、黄酒一定要加温;主食以吃精白面补气为好;喜欢吃红枣、桂圆者,早晨可吃几颗;喜欢吃酸味者,可适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敛。这段时间尽量不吃萝卜(胡萝卜除外)。萝卜主下气,此时人的中气不足,吃萝卜易伤中气。

处暑的养生注意事项

处暑节气养生知识

处暑节气如何养生

处暑节气养生祝福语

处暑节气起居养生

关于处暑养生七个注意事项

寒露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立夏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谷雨节气养生注意事项

立秋节气的谚语及养生常识

处暑节气的养生常识及注意事项(共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处暑节气的养生常识及注意事项,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