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寒节气的养生知识(共含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藕兔兔藕”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寒节气养生知识
1.驱散寒潮,每周吃1次羊肉
1月在一年中是最冷的时候,这个时候风和寒是主要气候特征。饮食上应该要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这类食物包括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还有羊肉。中医专家认为在温热食物中,羊肉性价比是最高的,可以用山药、当归、胡萝卜、芡实搭配,佐以生姜、大葱等调料,每周吃一次,这样更有利于安然的度过寒冷的冬天。
2.进补,个性养肾饮食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重在补肾,肾的机能比较强健,可以调节身体应对各种侵扰,但补肾的方法要因人而异的。如果经常冒虚汗、精神疲乏,应该多吃红参、红枣、淮山补肾气;如果经常都会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要用当归、阿胶、首乌补肾血;如果经常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比较多,宜用冬虫夏草、银耳补肾阴;如果经常手足冰凉、而且还怕冷的话,可用鹿茸、肉苁蓉补肾阳。
3.冬瓜
冬瓜的膳食纤维很多,可帮助降低血糖,还能降低身体内的胆固醇,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冬瓜钾盐含量非常的高,钠盐含量低,对高血压患者而言也是不错的.食疗佳品。
4.彩椒
红、黄、绿的`彩椒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可以抗氧化的VC,可以促进人身体的血液循环,维持基本的免疫机能,在感冒频发的冬季经常吃一些彩椒可以提高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好食物。
5.红枣
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而人体血液中缺铁就会经常的怕冷,因此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可以多吃红枣,增加铁的摄入可以提高身体耐寒能力,还能补气血。
6.核桃
核桃不但富含可以促进心脏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磷脂和维生素E,这些营养素对于抗寒来说都是有一定的帮助。
7.红薯
系粮食中营养是比较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经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就可以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鸡乳—古时候,人们把母鸡孵小鸡,称为“鸡乳”。大寒是什么意思?按照古人的解释,家禽鸡宜在立春前孵小鸡,随阳气生发而成形。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鸡乳”作为大寒节气一候的候应。
征鸟厉疾—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每年一到冬季大寒节气,老鹰之类的征鸟就都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每日盘旋于空中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寒冬。因为这些鸟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映比较突出,所以,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这种现象概括为“征鸟厉疾”作为大寒节气二候的候应。
水泽腹坚—古时候,人们就发现每年一到冬季“三九”“四九”期间,水域中的冰是冰冻得最结实。尺寸也是最厚的时候。所以,古人多在小寒与大寒时取冰。放入冰窖中收藏以备夏天之需。因此,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将水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这一反映。
大寒节气养生知识
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睡前泡泡脚
大寒养生建议睡前养成热水洗脚或泡脚的习惯。“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热水泡脚。
运动锻炼
大寒养生运动,在冬季,运动锻炼是养生的精髓所在。因为这也是有老话的。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
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所以如果要运动的话,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进行户外锻炼。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都没有之前的灵活,为避免造成运动损伤。专家建议冬天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运动前的热身准备。
大寒节气吃什么
1、鸡汤
到了大寒寒冬季节的时候,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然会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这事单炖、或者是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2、糯米饭
古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民间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子后全身感觉暖和,特别有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合适的。
加上糯米饭的寓意是温暖,从年头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的含义。糯米味甘,性温,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人们可以蒸煮糯米饭,也可以用糯米、大米、赤小豆、薏米、莲子、枸杞子、桂圆肉、大枣等一起用旺火蒸熟,然后加点白糖,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3、羊肉
寒冬来袭的时候,少不了的就是防寒御寒的佳肴,羊肉就是其中之一。《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羊肉具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滋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等功效。从古到今,羊肉都是冬季进补的最佳食疗。
大寒节气气候特点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平静书斋调整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部分地区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和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就会出现持续低温的现象。
和小寒一样的就是,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现代社会的气象表明,在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在这个时候应该做好农作物防寒,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养生: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对于冬季进补,医学专家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1.有着许多的专家持反对态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人的体质与以前大不相同,没几个虚的,所以在秋冬进补和预防疾病时,要考虑这种体质变化。”
2.但也有持支持态度的: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历经考验,其效果不用置疑。
3.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因而大多数专家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1.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
2.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3.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4.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
大寒养生:早睡晚起睡前洗脚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避免冷辐射
在大寒节气中,要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害。具体措施是远离过冷的墙壁和其他物体,睡觉时至少要离开墙壁50厘米以上。如果墙壁与室内温度相差超过5℃,墙壁常出现潮湿甚至有小水珠形成,此时可在墙壁前置放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阻断和减轻负辐射,从而保护身体免受负辐射的损害。
人体组织受到负辐射的作用之后,局部组织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肌肉活动缓慢且不灵活。全身反应可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尿量增加、感觉寒冷。如果原先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关节炎等病变,可能诱发脑出血、胃出血、心肌梗死、关节肿痛等负辐射综合征。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运动:日出后运动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寒冷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仍需做好驱寒、散寒的工作,风从脑后入,寒从脚底生,为防气血阻滞不通,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最好隔天有半小时的运动,帮助你呼出胸中浊气,通畅气血,一身俱暖。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推荐食谱:
糖醋胡萝卜丝:食材:胡萝卜半斤,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罗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
功效: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
当归生姜羊肉汤:食材: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小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大寒一过,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新的节气又将周而复始。我们只要掌握好正确的、对应节气特点的养生方式,就能拥有健康一年。
★ 大寒节气的养生
★ 处暑节气养生知识
★ 小暑节气养生知识
★ 白露节气养生知识
★ 大雪节气养生知识
★ 白露节气养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