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退休金计算方法(共含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保安中队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退休金计算方法
退休金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养老金=基础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一、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二、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意:(公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温馨提示:
1、年龄不到法定退休年龄,其个人账户累计存储额的计发月数要比正常退休的多。
2、病退人员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上年省市职工平均工资*20% 95年底前推算存储额本息/120 调节金)*(1-提前年限*2%)
3、正常退休的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全国是一样的,但病退各省、市、区有一定区别,要到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咨询,以当地政策为准。
4、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最低限为0.6,最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5、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而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延伸阅读:
养老金将调整情况
从1月1日起,为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这是我国连续第十二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也是首次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调整,预计将有8500多万企业退休人员、17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受益。
据介绍,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基金支出年均增长率19.7%左右,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16.8%左右,支出增长率超过收入增长率近3个百分点。不过,在财政补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每年的总收入仍大于总支出。年企业职工养老基金总收入约2.7万亿元,总支出约2.3万亿元,累计结余约3.4万亿元,可以支付17个月。
从国外经验看,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普遍建立了基本养老金的调整机制,对养老金水平定期调整,多数国家每年调一次,调整水平多与物价或工资指数挂钩,或综合考虑物价和工资增长状况,有的国家还兼顾人口结构变化等。此次调整就综合考虑了与工资增长状况、物价变动状况的关系,可以看作建立合理调整机制的开始。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总结连续调整养老金的经验,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尽快提出建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的具体方案,合理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可持续。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6.5%
今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人社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20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决定继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6.5%左右,按照国家要求,各省市今年基本养老金调整从年1月1日起执行,1月份以后所增加的养老金将随调整实施时一并发放到位,
昨天上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徐熙在接听12345市民来电时表示,今年本市将继续为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与往年相比,今年本市在退休养老金增加方式上有一些变化和不同。
本次调整增加了定额调整的方式,首先给每个退休人员普惠式增加一定数额的退休费,重点体现公平。第二是体现社会保险“长缴多得”原则,在与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挂钩的同时,注重对低收入群体的适当照顾。三是体现托底功能,对企业退休的军转干部等特殊人群,低于平均养老金水平的,补足到平均水平。四是继续向年龄偏大的退休人员倾斜,侧重向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多调一些,体现了爱老、敬老的优秀传统。
据介绍,这次增加的.养老金是从今年1月份补发的,保证在9月底前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本市于去年3月13日曾上调过2015年的养老金标准,当时调整后,北京市企退人员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305元,平均养老金水平提高到3355元/月。这也是北京市连续23次上调养老金。
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
11月16日讯,养老金上调最新消息:预计今年财政给予养老金的补贴或超过6000亿。11月15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杨燕绥在中日财政智库研讨会(2016)上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统筹账户当期缺口大,个人账户累积空账多,预计今年财政给予养老金的补贴或超过6000亿。
养老金结构存在以下问题:费率高,覆盖低,早退严重,赡养负担趋重,统筹账户当期缺口大以及个人账户累积空账多。
“财政补贴占社保比例平均达到17.7%,节余一抵消就基本没有了。”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教授胡继晔表示。
“以前空账每年1000个亿,现在达到5000个亿,速度非常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李珍说。
2017领上养老金的方法
退休时参保人累计缴费年限不足15年,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办法:
1.延长缴费至满15年,然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参保人在退休之后以个人身份继续参保,按月缴纳养老保险,交满十五年,即可领取养老金。因为社保政策在我国的时间尚短,因而针对早批参保人,也放开了相应政策,在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15年。
2.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3.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保机构按照程序,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后参保人不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待遇,而且,这里一次性退回的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钱,至于参保人工作时,公司缴纳的那部分钱进入国家统筹账户,是不会退款的。
,国家颁布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政策(点击查看政策全文),即下文提到的改革制度。改革前后,养老保险金的计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业内把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三种:
一是“老人”,指养老制度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职工,他们按原定标准支付;
二是“中人”,指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没有退休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过渡性养老金、补助性养老金;
三是“新人”,指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按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来核发。
即:1、老人养老金计算,按原定标准支付。
2、中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账户+个人账户+过渡养老金+过渡调节金
3、新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账户+个人账户
◇退休金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C1÷12×[20%+(H-15)×0.6%]
个人帐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120
过渡性养老金=X×建立个人帐户前的缴费年限×1.2%+调剂金
X=C1÷12n×(A1/C1+A2/C2+A3/C3+……An/Cn)
公式中:
X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A1、A2……An 为职工退休前1年、2年……n年的缴费工资
C1、C2……Cn为职工退休前1年、2年……n年的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的实际缴费年限
H为全部缴费年限
下面举个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休的例子仅供参考。
某省XX市某职工,女,1957年9月出生,1975年12月参加工作,9月到达50周岁的正常退休年龄,缴费年限31年10个月。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13956.87元,本人平均缴费指数0.9,全市月均社平工资1400.08元,省在岗职工月均工资按1550元计算,50周岁退休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月数是195。
(一)按新办法计算
1、新办法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上年全省在岗月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1550×0.9=1395元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a1/A1+a2/A2+……+an/An)÷N,公式中,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缴费工资额;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N为企业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现在通常是以社平工资作为基数,个人按照20%缴纳,
这样就是8%记入个人帐户,工资指数是1.
2、基础养老金:(上年全省在岗月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550+1395)/2×31.83%=468.70元
3、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个人帐户计发月数=13956.87/195=71.57元
4、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帐户前缴费年限×1.3%)=1395 ×20.08×1.3%=364.15元
5、过渡性调节老金:(110+工龄补贴)×70%=(110+32)×70%=99.4元
6、新办法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XX市地方补贴33元=468.70+71.57+364.15+99.4+33=1036.82元
(二)按原办法计算
1、老办法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0全市社会月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1400.08×0.9=1260.07元
2、基础养老金:年全市社会月均工资×20%=1400.08×20%=280.02元
3、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13956.87/120=116.31元
4、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帐户前缴费年限×1.4%=1260.07×20.08×1.4%=354.23元
5、过渡性调节金:110+工龄补贴=110+32=142元
6、过渡性补贴:(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5%=(280.02+354.23)×5%=31.71元
7、原办法月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过渡性补贴+XX市地方补贴33元=280.02+116.31+354.23+142+31.71+33=957.27元
(三)新老办法对比,实际养老金
1、新办法高于老办法:新办法养老金-老办法养老金=1036.82-957.27=79.55元
2、发给高出部分的30%:新办法高出老办法的养老金×30%=79.55×30%=23.87元(过渡期内,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原办法计算数额的高出部分分年度按比例予以封顶限制。即:20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10%;20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30%;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50%;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70%;退休的,发给高出部分的90%;及以后退休的,完全按新办法执行。)
3、实际养老金:原办法养老金+高出部分的30%=957.27 +23.87=981.14元
该职工领取的养老金为981.14元.
深圳养老金计算方法
深户员工:缴费工资×19%,其中个人8%,单位11%;8%计入个人帐户,10%计入共济,1%计入地方补充;
非深户员工:缴费工资×18%,其中个人8%,单位10%;8%计入个人帐户,10%计入共济。
[偿付标准]
一、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的,按下列标准领取:
(一)深户:
1、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固定职工、合同制工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过渡性补贴+工龄补助
2、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保的临时工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3、1992年8月1日后参加工作,且在月31日前退休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过渡性补贴(本项仅限于1994年7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固定职工、合同制工)
4、1992年8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参加工作,且于1月1日后退休的员工,以及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二)非深户:
1、1992年7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
2、1992年8月1日后参加工作,且在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
3、1992年8月1日至1912月31日期间参加工作,且于201月1日后退休的员工,以及19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员工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附注(过渡期内退休待遇的标准说明):
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为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退休的员工,分别按下列标准计算养老保险待遇:
一、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保险待遇低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养老保险待遇的,仍按老办法计发养老保险待遇。
二、按新办法计算的养老保险待遇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待遇的,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为:
(一)2006年7月1日至年6月30日期间退休的,在老办法计算待遇的基础上,加发新办法和老办法计算的待遇差额的10%;
(二)2007年7月1日至206月30日期间退休的,在老办法计算待遇的基础上,加发新办法和老办法计算的待遇差额的30%;
(三)年7月1日至206月30日期间退休的,在老办法计算待遇的基础上,加发新办法和老办法计算的待遇差额的50%;
(四)年7月1日至206月30日期间退休的,在老办法计算待遇的基础上,加发新办法和老办法计算的待遇差额的70%;
(五)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退休的,在老办法计算待遇的基础上,加发新办法和老办法计算的待遇差额的90%。
三、2011年7月1日以后退休的,按新办法计发养老金。
在过渡期内,按老办法计算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时,凡涉及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统一使用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706元)。
二、达到退休年龄时不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员工,可按下列标准享受待遇:
一般情况:一般地,养老金要交满,到退休的时候才能终生享受养老金,所以想拿养老金的人请务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开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龄交养老保险不满15年,那等到退休时候国家会把个人帐户上存的8%的养老金全部退还。
特殊:当然未交满15年社保的,也可以在退休后一次性把欠的养老保险金缴齐,补到15年应缴的养老保险金额后,就可以享受终生的养老保险金福利了!
分类:,国家颁布了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新政策,即下文提到的改革制度。改革前后,养老保险金的计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业内把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三种:
一是“老人”,指养老制度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职工,他们按原定标准支付;
二是“中人”,指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没有退休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过渡性养老金、补助性养老金;
三是“新人”,指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按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来核发。
即:1、老人养老金计算,按原定标准支付。
2、中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账户+个人账户+过渡养老金+过渡调节金
3、新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账户+个人账户
广州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分别按下列办法计算:
(一)基础养老金月标准
定义: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其中: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每年的缴费基数与前年的当地月平均工资的比值
全部加起来求平均。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上面求得那个值乘以退休时的当地月平均工资。
比如:当地月平均为1000,你月交纳基数为,那么那一年的指数是2。如果你一直这么交,每年的指数都是2,最后退休的时候,平均指数也是2。
那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就是2*退休时当地月平均工资。
基础养老金计算举例:
题目:李某07到11年,每年养老保险的个人实际缴费基数和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分别假设为,3000和3500,08年3200和4000,09年3500和4200,10年3600和4200,11年3800和4500,12年年初开始,李某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而11年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为4500元,他退休年龄为60岁,当时个人账户总储值为50000元,缴纳年度一共为15年。
1、计算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那么李某07到11年这5年时间的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应该这么计算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07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07年社会平均工资+08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08年社会平均工资+09年・・・+11年个人实际缴费基数/11年社会平均工资)÷5
=(3000/3500+3200/4000+3500/4200+3600/4200+3800/4500)÷5=0.838
2、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4500×0.838=3771
3、计算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4500+3771)÷2×15×1%=620元
注:本例子简化计算,实际计算过程中,对于个人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年数,至少应该为15年。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注:计发月数定义
国家有一个统计,人的平均寿命(男女不同)。比如:男的平均寿命80岁,退休年龄为60岁。
那么通常一个男的退休要领20*12=240个月的退休金。个人账户的钱就要按240个月领完来计算每个月发多少。
但是个人账户还是有利息的。所以根据每年的利息,还有240个月的长度,会得到一个计发月数。
即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就是每个月可以从个人账户领取的钱,保证你240个月领空。
如果万一活得长了,社保局就要从统筹基金里拿出钱来贴补了。
目前实施数据:我国目前实行的计发月数,分别为40岁233,50岁195,60岁139等等,具体查看这里:个人养老金计发月数表(2012)
个人账户养老金举例
例如:李某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50000元,他是60岁退休的,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0÷139=360元。
若按上面两个例子的结合,那么李某每个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账户+个人账户=576+360=936元。
说明缴费年限和个人平均缴费基数对养老金影响的例子:根据上述公式,假定男职工在60岁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40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15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15×1%=4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15×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15×1%=1200元
累计缴费年限为40年时: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0.6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0.6)÷2×40×1%=128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1.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1.0)÷2×40×1%=1600元
个人平均缴费基数为3.0时,基础养老金=(4000元+4000元×3.0)÷2×40×1%=3200元
根据《郑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规定,具体的郑州养老金计算方法如下: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用公式表示为: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U+Va)÷2×N×1%
U―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N―参保人员缴费年限;
Va―参保人员退休时计算基础养老金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公式为:
Va=Vn-1×t1
t1―参保人员退休时计算基础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缴费年限内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四位,第五位4舍5入)。当年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保人员本人当年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小数点后保留四位,第五位4舍5入)。
计算基础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分段计算。实际缴费年限的每年缴费工资指数为参保人员实际缴费年限内历年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上年当地(统筹范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值;视同缴费年限的每年缴费工资指数按1.0000计算。
按上述办法计算出参保人员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后,将各指数相加,除以实际参与计算缴费工资指数的年数,即为参保人员计算基础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公式为:
t1=[(n1×1.0000)+(W1/V1+W2/V2+……+Wn-1/Vn-1)]/M1
n1―视同缴费年限。
M1为n1+M,当参保人员无视同缴费年限时,n1为零;当n1不是整年时,n1的值为n1的整年数加1;
M――M的数值等同于W1/V1+W2/V2+……+Wn-1/Vn-1各比值项数之和,其中,W1与V1、W2与V2……Wn-1与Vn-1应为同一自然年度,下同;
W1、W2……Wn-1――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以下简称建立个人账户)至退休时的历年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申报的自然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经社保经办机构审核确定之后的数值);
V1、V2……Vn-1――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至退休上年的历年当地(统筹范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用公式表示为: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J÷y
J―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
y―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按照《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38号)的规定执行,见《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附件1)。
参保人员退休时,其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应使用与本人被批准退休当月已满周岁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为参保人员退休时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3%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1.3%
=Vb×n1×1.3%
Vb―参保人员退休时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n1―参保人员视同缴费年限。
在计算参保人员退休时的过渡性养老金时,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计算公式为:
Vb=Vn-1×t2
t2――参保人员退休时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公式为:
t2=(W1/V1+W2/V2+……+Wn-1/Vn-1)/M
4.过渡性补贴
过渡性补贴=[(95年后的实际缴费年限×过渡性补贴参数)/参加工作至退休时的全部年限×1%)]×(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参加工作至退休时的全部年限指从参加工作到退休的日历时间,计算时精确到月。在计算视同缴费年限时被扣除的年限和领取失业金期间不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可从参加工作至退休时的全部年限内扣除。
过渡性补贴参数:见《过渡性补贴参数表》(附表二),表中的“指数”指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采用的历年平均缴费指数;表中的“视同”指1994年12月31日前按照有关规定计算的视同缴费年限;
查表时指数的小数点后保留一位,第二位向上进位。如:0.8001查表时按0.9查找对应参数;视同缴费年限采用见月进年的方法。如:1年零1个月视同缴费年限,按2年视同缴费年限查找对应参数。
5.7月1日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由其他统筹地区转入我市统筹区域的人员,退休时不计发过渡性补贴。
年?各县(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间相互转移的,按退休时当地标准计发过渡性补贴,其中从各县(市)转移到市区各社保机构不足5年的,按照郑州市区标准的70%计发过渡性补贴。
参保人员男不满60周岁、女干部不满55周岁、女工人不满50周岁提前退休的,每提前满1年减发过渡性补贴5%,但是因工伤和按照特殊工种规定提前退休的,不减发过渡性补贴。
上款人员中,2007年7月1日以后从我市各县(市)转移到市区各社保机构不足5年的,其过渡性补贴先按照郑州市区标准乘以70%后,每提前1年再减发过渡性补贴5%。
【摘要】养老金可以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那么,养老金到底可以领多少呢?养老金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按规定,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是,那么,是不是缴够了15年就没必要继续缴了呢?让我们看看缴费年限为15年和40年时,计算出的养老金的数额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吧。
养老金(pension)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即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20XX年养老金如何计算,20XX年养老金如何计算 养老金怎么计算 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
如果个人账户缴费比例调整之后,基础养老金仍然是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20%来计发的话,那么个人账户缴费比例的减少显然会使这部分“中人”和“新人”未来的养老金缩水。
如果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也进行相应调整的话,那么他们未来的养老金就不一定缩水,还有可能高于原来的水平。因为,基础养老金的增长率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而如果个人账户做实并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那么个人账户资金的增长率就取决于投资回报率。如果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超过投资回报率,那么减少个人账户缴费比例,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并相应增加基础养老金就可能使这部分职工未来的养老金水平提高。
个人账户的计算方式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容,缴纳比例和退休后发放的计算标准。
1、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内容包括三部分: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部分+按社保利率计算的利息。很明显,新政策将把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部分的去除。
2、缴费比例:该部分由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组成。
(1)个人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60%;最高数为上年全市职工工资的300%)的8%缴纳。
(2)单位缴费根据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2%缴纳。原先的老政策是个人缴费全部和单位缴费的3%计入个人养老账户,单位缴纳的19%划转为社会统筹,而新政策将单位缴费的3%也划入社会统筹用来解决养老空账问题。
3、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中人”的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前一年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15%)+个人账户本息和÷120+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1997年底前缴费年限×1.4%。
★ 个人退休金申请书
★ 病假工资计算方法
★ 加班工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