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教科版八年级下《10.2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例(第2课时)(共含20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颜洛宁”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科版八年级下《10.2液体的压强》教学案例(第2课时)
【仪器材料】 大烧杯、一端带橡皮膜的玻璃管、气球、较长的输液软管、漏斗、铁架台等【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难点 】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 教学过程 】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文件大小: 7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教科版八年级下《10.4大气压强》教学案例
授课地点: 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 2课时
【仪器材料】 塑料瓶、水杯、硬纸片、杯子、气球、塑料挂钩的吸盘、长度不同的几个试管、空可乐瓶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 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 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 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 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3) 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教学重点 】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 教学难点 】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文件大小: 8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9、三个质量相同,底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内分别装有甲、乙、丙三种液体,它们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6所示.若容器对面的压强相等,则三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甲 A.甲最大 B.乙最大 乙 丙
C.丙最大 D.一样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习题二
1、“大洋一号”是我国一艘现代化综合性海洋考察船,船上配备的机器人系统在6000m深的海底进行探测时,机器人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Pa(ρ海水=1.03×103Kg/m3,g取10N/Kg).
2、如图所示,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等质量的液体。甲管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两管液面相平,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甲 p乙.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重力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5.0×10-3 m2,A的底面向上凸起,B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N的水,则B对桌面的压强为 Pa,A对桌面的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的水中同一高度处压强分别为pA、pB,则pAB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4、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5、如图所示,一开口的杯子,装上8 cm高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杯子内部底面积为50 cm2,外部底面积为60 cm2;杯子装上水后的总质量为0.6 kg。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 Pa。
26、质量为45kg的某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两脚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300cm,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1= Pa,若他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有P1 P2
三、计算题
1、如图21所示,水塔与自来水管组成连通器,若水塔内水面高度h1=18m,五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2=13m,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高度h3=10m,水龙头出水口直径为2cm。求:
(1)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处,水的压强是多少?
(2)四楼住户水龙头出水口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g取10N/kg)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难点 】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 教学过程 】
【 实践活动 】
(1)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帕斯卡实验,加深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2)收集关于三峡大坝的相关资料,包括坝体的形状、高度、宽度等数据及坝体设计原理等,形成小型书面总结。
【 教学反馈 】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和推导液体内深度为 h 处的压强计算公式。难点在公式的逻辑推导上。新教材引入带橡皮膜的玻璃管,通过加入液体,计算液柱所受的重力等效于计算压力,解决了从前教材利用假想液柱来计算压力的比较抽象的缺点。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过程中,将微小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够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的是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位置转动180°
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样深度的食盐水中
2、如图所示,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小木块,小木块漂浮在水面,则放入木块后
A.水对杯底的压强增大 B.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水对杯底的压力增大 D.水对杯底的压力减小
3酒精(ρ水>ρ酒精),可能使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
A.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倒入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D.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4、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
5、如图3所示,装满水的密闭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其上下底面积之比为4:1,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把容器倒置后放到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A.F,P B.4F,P C.1/4F,P D.F,4p
6、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甲、乙两个鱼缸,同学们观察、比较后提出下列说法,其中
正确的是( )
A.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
B.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
C.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小
D.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水的压强大
7、将未装满水且密闭的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如图所示。两次放置时,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 水对瓶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FA和FB,则
( )
A. pA>pB FA>FB B. pA
C. pA=pB FAFB
8、如图5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着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若在三个容器中装入质量相等的水,三个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甲乙一样大
苏科版八年级下《9.2 液体的压强》教案
导入新课:1. 复习提问 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2. 新课引入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新课教学:
1. 研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演示:实验装置如右图,指导观察,得出实验结论。
文件大小: 22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教科版八年级下《12.5 机械效率》教学案例
授课地点: 教室授课时间: 1课时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2) 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3)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通过讨论,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 教学过程 】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观察教材图12-5-1或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机械做功,如起重机将砖块提升到楼顶,除了克服砖块重力做功外,也一定同时需要克服装砖的`筐子、滑轮和钩子等辅助措施的重力做功;此外,由于物体之间总存在摩擦,所以起重机对砖块做功的同时,或多或少要克服摩擦做功。 起重机提升砖块做的功是有用功,提升筐子、滑轮、钩子以及克服摩擦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文件大小: 13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教科版八年级下《8.1 什么是力》教学案例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多媒体播放设备;磁铁、铁钉、铜条、握力计、小球、弹簧、钩码、橡皮筋、木板、玻璃棒、纸屑、小车等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 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 教学重点 】
力的概念
【 教学难点 】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 教学过程 】
一、力的概念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
文件大小: 7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教科版八年级下《10.3连通器和液压技术》教学案例
【仪器材料】 自制连通器、压强在液体中传递演示仪、关于连通器原理和船闸原理的挂图
【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能在实际情况中辨认连通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2)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能用连通器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了解液压技术的原理,知道一些液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 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的事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模型和挂图认识连通器和液压技术,经历用“假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主动运用于生活、生产的意识;
(2) 通过对船闸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STS 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连通器原理及运用。
【 教学难点 】
船闸的工作原理。
【 教学过程 】
文件大小: 8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教科版八年级下《12.7改变世界的机械》教学案例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 1课时
【仪器材料】 斜槽、小钢球、弹簧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机械 ,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机械的发展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 教学过程 】
一、新课引入 由上节课的`作业引入新课
提问: 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文件大小: 7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 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坟小学 五年级 科目:语文 教学设计
时间:.12.8 设计人 国炳臣 审核人 杨宝林
课题 练习7 课时安排 3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练习“诵读与积累”。
2、学生练习“口语交际”。
重点难点 1、背诵12个词语。
2、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
延伸 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水浒传》,并准备好一段故事,如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
课
内
探
究 一、指导学生学习“诵读与积累”。
本题要求学生读背的12个词语,内容跟“水浒”故事有关。这个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积累,而且能让学生大体把握“水浒”故事的思想内容。
1、学生练习读词语。
2、学生同桌相互检查背诵词语。
3、指名学生背诵词语。
4、请学生说说词语的大体意思。
5、教师点拨学生难懂的词语。
二、指导学生学习“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由于这个话题的背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应充分创设情境,提供一个利于交际的氛围,使学生乐于交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发动学生将教室适当布置一下,在黑板上画水浒的人物形象,或贴一些水浒故事情节的图片等,还可以在讲故事开始前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插曲,让学生跟着唱一唱等。
2、提供舞台,双向互动。
学习
过
程
课
内
探
究 (1)请单人在讲台上讲。
(2)请双人或多人在讲台上讲。
(3)请合作编排成小话剧的学生上台表演。
要让学生在交际中体会到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是双向互动的。
(4)评选出最佳“口语交际天才”。
达标
检测 1、指名背诵词语。
2、指名说说口语交际后的体会或收获。
课后
提升 自由阅读《水浒传》,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作业
设计 1、背诵“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
2、把《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反
思
[《练习7》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王坟小学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教学设计
课题 练习1 课时安排 3 第(2)课时
学习
过
程
课内
探究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达标
检测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
过
程
课前
延伸 1、背诵积累古诗。
2、怎样在条格中写好钢笔字?
课后
提升 学生每天写作业都要认真书写,要求按照老师的指导坚持练字,在近期内班内举办钢笔字书写大赛。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课内
探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作业
设计 抄写古诗;写习字册。
反思 学生能够理解诗句内容,并能背诵古诗,钢笔字的书写习惯不好,有的坐姿不对,有的执笔姿势不对,有的在条格中书写格式不规范,有待老师加强指导。
[《练习1》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王坟小学 五年级 科目:语文 教学设计
时间:.11.8 设计人 国炳臣 审核人 杨宝林
课题 练习5 课时安排 2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边疆小夜曲》。
2、写好钢笔字。
3、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4、学写毛笔字。
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学习过程 课前
延伸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课
内
探
究 一、诵读与欣赏。
1、自由诵读。
2、练习背诵。
3、指名背诵。
4、谈谈自己的感悟。
二、写好钢笔字。
1、教师点拨怎样写好钢笔字。
2、学生自由练习。
3、相互交流。
三、口语交际。
1、教师指导什么叫公益用语?怎样写公益用语。
2、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公益用语。
3、学生谈读后的体会。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怎样写好公益。
5、自由练习写公益用语。
6、相互交流公益用语。
7、选出优秀的公益用语推荐到文学刊物上去。
四、学写毛笔字。
1、教师点拨:这次练习左偏旁金字旁和绞丝旁的写法,例字是“钉”、“给”。这两个左偏旁都比较窄。
“钉”字写法指导:
学习
过
程
课
内
探
究 第一笔撇斜而直,写得放一些,接着三横长短不同,但都上斜。三横起笔收笔也略有区别。竖提的竖要挺直,提要“踢”向字心。右边的“丁”字长横写得低一些,竖钩的竖也要挺直有力,钩不要太大。整个字左高右低。
“给”字写法指导:
绞丝旁第一笔撇折,撇稍长,折后提稍短;第二笔撇折起笔的位置在第一笔起笔处的右下方,折后提的收笔处在撇的起笔下方的一条直线上;第三笔提画略平,有点像右夹横,宽度同上面等同。右边“合”字第一笔撇画注意与左边的穿插与避让,捺画可以写得舒展一些;一横较短;最后的“口”字琯小。右边位置比左边低一点。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达标
检测 1、学生练习写毛笔字。
2、相互交流写字体会。
课后
提升 学生诵读《边疆小夜曲》。
作业
设计 1、学生背诵《边疆小夜曲》。
2、在仿本上完成毛笔字的作业。
反
思 学生能够完成课堂练习任务。达到了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
[《练习5》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王坟小学 五年级 科目:语文 教学设计
时间:2010.11.28 设计人 国炳臣 审核人 杨宝林
课题 练习6 课时安排 3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
重点难点 1、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
延伸 学生课前观察同学中有无不良生活习惯,针对本班同学的实际,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咨询、交流的准备。
课
内
探
究 一、学生练习“写好钢笔字”。
1、学生自由朗读这段话,进一步体会滴水穿石的启示,明白要钢笔字同样需要持之以恒。
2、教师指导学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3、学生描红。
4、学生谈自己在描红过程中体会到的行款布局和间架结构的重要。
二、学生练习“口语交际”。
1、小组交流各自搜集的有关健康的小资料。并在本组内推选一个代表当健康小顾问,这个小顾问要对本能的资料快速进行综合。
2、设计交际情境,健康小顾问登场,为大家讲述健康的重要性。
3、健康小顾问接受大家咨询。
4、评选最佳健康小顾问。
学习
过
程
课
内
探
究
达标
检测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搜集的有关健康的资料,评选健康小顾问。
课后
提升 把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健康的资料整理,张贴到学生的文化专栏里,供大家学习。
作业
设计 把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健康的资料整理,张贴到学生的文化专栏里,供大家学习。
反
思
[《练习6》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王坟小学五年级 科目 语文 教学设计
课题 2、陶校长的演讲 课时安排 3 第(3)课时
学习过程
课内探究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达标检测
1、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 ),认真负责地做好( ),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
2、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重点难点
1、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课前延伸
1、演讲的特点。
2、陶校长主要讲了什么?
课后提升
1、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课内探究
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 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作业设计
1、填空(课后4)
2、习作练习《陶校长,您听我说……》
反思 学生的演讲稿写得较差,演讲能力更差,需要加大力度进行练习,老师要在习作这方面进行指导。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第2课时(苏教国标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小学语文第11册
13.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
秀山县东风路小学 冯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亲情,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体会姥姥剪纸的神及我和姥姥的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亲近文本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本文作者的名字很好听,叫做笑源。北方人管自己的外婆教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是亲切,让我们学着笑源一起叫一声。
2、初悟情感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时至今日,作者笑源对姥姥的剪纸始终不能忘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笑源那种记忆犹新、欲罢不能的心情。
(抓关联词体会其表达效果,再读谈感受)
总结:姥姥的剪纸已经深深地烙在了笑源的心上。
二、体会姥姥心灵手巧
1、我赞姥姥
(1)瞧,姥姥的剪纸正往乡亲们窗户上贴呢!谁来读读一自然段。
(2)通过这句话,你获取了什么新信息?哪个词告诉你的?
小结:一个“都“字就让我们捕捉到这么多的信息,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3)作者开篇写下这第一句话,想想他当时心情如何?(指导品读)
2、乡亲们赞姥姥
(1)这是作者赞姥姥,先亲们怎么赞的呢?谁来读读。
(2)体会:啧啧赞叹→指导朗读
(3)体会:无所不能→指导朗读
小结:我发现孩子们很会学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继而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帮助自己理解课文,你们和姥姥一样,真了不起!
3、学生赞姥姥
学到这里,我们也来赞一赞姥姥和她的剪纸吧!你想把哪些词分别送给姥姥和她的剪纸呢?
板书:剪纸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姥姥 心灵手巧
4、悟理
过渡:姥姥心灵手巧,剪得那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你们认为是偶然的吗?那靠的是什么呢?用姥姥自己的话怎么说?
(1)理解:熟能生巧(板书:熟能生巧)
(2)从哪里看出姥姥熟能生巧?
(3)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样练就的?→举例子
(4)提问:我们也天天写字,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是写不好呢? 理解:身心入境,并板书。
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姥姥终于练就了一手绝活,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彩纸,在姥姥手里就像变魔术似的,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看到这样传神的窗花,怪不得作者时至今日会这样感叹:(略)
三、领悟祖孙情
1、过渡:假如这就是你的姥姥,你最想她给你剪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读读7到12自然段,看看姥姥为笑源剪得最多的是什么?你明白姥姥的用心吗?从哪看出来的?
2、理解“拴“,谈体会。
小结:炎炎夏日,姥姥用剪纸拴住了我爱乱跑的脚,于是我欣赏到了更多的老牛与兔子,为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此刻你觉得,面前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而我就是一只………..的兔子。作者怎样认为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3、透过这段文字你发现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姥姥?(板书:勤劳善良)
4、从那时候起顽皮可爱的兔子总是爱缠着姥姥给他剪纸,想一想这只顽皮的兔子会用怎样的动作和语言来缠姥姥→扮演“缠”
5、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能“拴”住我吗?
是的,长大后不断受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读: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6、就神态描写谈体会。
7、这头定定站着的,出神望着的老牛她在期盼什么呢?
小结: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到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四、总结全文
1、回应开篇
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次朗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总结
顽皮可爱的我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令我魂牵梦绕。千言万语诉不尽姥姥对我的思念,万语千言道不尽我对姥姥的感激。孩子们,请记住,不管走多远,走多久,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像笑源一样学会感恩,感恩亲人、感谢生命、感谢生活……让我们把这份浓浓的祖孙情化作我们有声的语言,请大家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写话
课文学完了,我知道我们的思绪已被放飞,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替笑源写一两句心里的话。
【板书设计】
13姥姥的剪纸
理 身心入境 熟能生巧
剪纸 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拴”心 梦
姥姥 心灵手巧 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例2、例3、练一练、练习七1-4题。
教学目的:1. 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能判别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提问:什么叫做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2.你能说出一些分数,并说明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
3.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数。
二、 教学新课
1.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 出示例2
学生涂色表示相应的分数。
问:把每个圆都看作单位“1”,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分之几?图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 里有几个1/4? 生答师板书。
要表示5个1/4,该怎样涂颜色?明确:用一个圆最多只能表示4个1/4,表示5个1/4要用两个圆。5个1/4就是5/4。
问:通过刚才的涂色,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当涂色部分不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涂色部分正好满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相等;涂色部分超过1个单位时,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2) 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涂色。
引导学生看图,讨论:要表示每个分数,各要涂几个1/5?分别用了几个圆?你有什么发现?
(3) 分数分类
比较例2、例3中的这些分数,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 认识概念
结合学生的发言指出: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或者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问:和1相比,谁大,谁小?
学生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
(5)小结:学生自己整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特点。
2. 练习
(1) 做“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说一说分别把什么看做单位“1”?
(2) 做“练一练”第2题。
(3)判断。
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假分数都大于1。
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集体订正。说明理由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一题
要通过描点、观察、交流,使学生在直线上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中分布在0和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2、练习七第二题
独立完成,交流
3、练习七第三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4、练习七第四题
独立完成,交流结果
学生说说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五、作业
相应的练习册。
第3课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教学内容:例4、例5、试一试 、练一练、练习七5-8
教学目的:1、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体会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拓展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相互举出一些分数,说明意义,并说说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2、根据要求表示分数。
3/4
4/7
3、贴出:
红彩带
黄彩带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揭示,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二、新授。
1、教学例4。
明确问题,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把谁看作单位“1”?黄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红彩带的1/4。黄彩带的长与其中的1份一样长。也就是说红彩带的1/4与黄彩带一样长。(贴出答案)
同桌相互交流。
2。教学试一试。
贴出 红彩带
蓝彩带:
蓝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
学生小组讨论:把谁看作单位“1”?蓝彩带的长相当于红彩带的几份?
汇报交流,明确答案。
改题:红彩带的长是蓝彩带的(-)
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
明确:把蓝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红彩带的长与其中的4份一样长,也就是4个1/3,即4/3。
3、教学例5。
(1)出示:绿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5/4,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明确: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绿彩带的长相当于其中的5份。
(2)出示 红彩带:
你能画出绿彩带吗?学生独立画,交流校对。
4、教学试一试。
出示
红彩带:
花彩带:
问:你可以怎样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习七5、6
请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七7
(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 “梨的个数是苹果的1/5” “鸭的只数是鸡的3/4”着两句话的?
(2)学生填空。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完成练习七8
(1)出示统计图,问:你知道了什么?
(2)补充问题,独立解答。
____ 是 ____ 的(-)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4页“练习与实践”5-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因数与公因数、倍数与公倍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的含义。巩固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和综合。
3、使学生感受新知识获得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整除中的有关概念
设计理念:练习设计有梯度,便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练习实效。学生在掌握规律后,及时运用,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且在练习中安排了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与反思
1、结合第5题练习,让学生说说正数与负数、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2、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写一写,再让学生适当总结多位数的写法。
3、完成第7、8两题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结合第9题总结
(1)读表中各数,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怎样读多位数。
(2)改写与求近似数的区别
(3)适当总结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5、完成第10题
(1)组成的数中素数和合数各有哪些?什么叫素数和合数?
(2)组成的数中哪些有公因数2、3或5?什么样的数能被2、3、5整除?
(3)什么叫做公倍数?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板书:
最大公约数 最小公倍数
一般关系:除数的积 除数和商的积
倍数关系:小数 大数
互质关系: 1 两数之积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从高位起一位一位的往下写,哪一位上1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向右 扩大
向左 缩小
可以摆出12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练习与实践 (1)读出下面的数。
4003 40034003 3043000000
指出:读整数时,每四位一级,每级按个级上的数读,并读出级名“万”或“亿”。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五百
三千五百万三千五百
十二亿三千五百万
注意:每个数中“0”的个数。
(3)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素数和合数。
(2)最小的素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的数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78 5l 23 57 91 90
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交流学习的方法
四、课外扫描 1、有四个互不相等的自然数,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差等于4,最小数与最大数的积是个奇数,这四个数之和等于最小的两位奇数。这四个数分别是
( )( )( )( ) 留给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完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2--93页 “练习与实践”3-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2--93页 “练习与实践”3-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其中的关键是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出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解题方法
设计理念: 通过不同题型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方法价值。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会根据几个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着重复习根据应用题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答,(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能根据题意正确地列方程来解答应用题。同时还要能根据数量关系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算术方法或用方程来解答应用题。
2、复习解题步骤。
提问:我们过去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板书: (1) 审题,用x表示未知数;
(2)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3) 解方程;
(4) 检验,写答案。
你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步?为什么?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按照解题步骤进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板书:关键:找等量关系)因为方程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来的,只有等量关系找正确,对照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才正确。
学生个别口答后再整理
二、整理与反思 1、电视节目现在能收看56套节目,比开通有线电视前的5倍少4套,开通有线电视前只能收看几套节目?
2、京沪高速公路全长1262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和上海出发,相向而行,每小时分别行120千米和95千米。用计算器算一算,大约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得数保留整数)
3、长江三峡水库总库容大约是黄河小浪底水库的3倍,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总库容比长江三峡水库少260亿立方米。黄河小浪底水库的总库容是多少亿立方米?长江三峡呢?
4、完成93页第6题
(1)理解鞋的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关系
(2)进行码数与厘米数的换算
强调:根据题目的情况,合理选择方法,列算式或列方程
5、完成93页的第7题
理解“一种药品降价10%”的含义
6、完成93页的第8题
强调:(1)两种衬衫的原价相同,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价不同。(2)108原是这两中衬衫现价的和。
7、完成93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交流说说1-3每道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以及怎样列方程,每个方程各是怎样解的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两人一组,分组开展活动,适时互换角色。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互说体会
四、拓展延伸
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255,已知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都商5余1,甲、乙丙各是多少? 学生课后交流、探索
第2课时(总第5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89页“整理与反思”和89~91页的“练习与实践”1~12题。
【知识要点】
1.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
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加法.乘法的运算律
名 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3.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4.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教学建议
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抓住两点进行:
一是明确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含有两级运算的先算第二级,再算第一级。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二是加法和乘法运算律既适用于整数,又适用于分数和小数的运算。
练习与实践中,要借助第2题,让学生补充其它一些运算性质或运算规律,并补充一些具体的题目,以丰富学生的运算知识。借助第7题,让学生回忆一些其它的百分率的知识。第11题,关键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这个月的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对照谷时和峰时的收费标准算出谷时和峰时的用电量分别是多少。
三.知识链接
1.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四下P35.P39例题)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五上P97第11题)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六上P80例1)
4.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56.P57例题)
5.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四上P61例题)
6.乘法分配律(四下P54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二) 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
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
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
3.“练习与实践”第2~6题。
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 ×4÷ ×4不能做成( ×4)÷( ×4)=1÷1=1
÷7+ × 可以先转化成 × + × ,再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第4题: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了哪些数量关系。
第5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小芳的行走路线,再列式解答。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位置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
第6题:第(1)题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左边3题,再让学生观察有何规律,接着直接写出右边3题的得数。第(2)题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三)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
1.出示:(1)女生40人,男生50人,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男生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多少人?
(3)女生40人,占男生人数的80%,男生多少人?
指名口答。
提问:第(2)(3)题为什么都是用男生人数乘以80%?它们都是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上面题里的80%的对应量是什么?
2.归纳基本思路: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 ”,并且找出与百分之几的对应量,然后列式解答。
3.“练习与实践”第7~12题。
第7题:要先让学生回忆“出勤率”的含义,然后再解答。
第8、9题:要先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集体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思考过程。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这三道题目都是用十月份的水电费与九月份进行比较。其中,要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求节约的水电费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几;而“十月份的水电费比九月份节约了15%”,是指节约的水电费是九月份的15%。
第11题:要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谷时电”.“峰时电”的规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计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用电量,最后再对照标准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电费各是多少,并求出它们的和。
第12题:要让学生知道硬座票上浮15%是指春运期间的硬座票比平时的票价贵15%,软座票上浮20%是指春运期间的软座票比平时贵20%。下浮10%就是比平时的票价便宜10%。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习 题 精 编
一.对号入座。
1.432-234=198 987-789=198 654-456=198,仔细观察这三个等式有什么规律,你能再写几个像这样等式吗? ( )-( )=198 ( )-( )=198 ( )-( )=198
2.算式中的□和△各代表一个数,已知(△+□)×0.3=4.2 □÷0.4=12。那么△=( ),□=( )。
3.有一天,六年级出席人数117人,缺席人数3人,缺勤率是( ),第二天出勤率是92.5%,第二天出席了( )人。
4.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0%,甲车比乙车快( )%。
5.在除法算式中( )÷36=12……( )中,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6. 300千克稻谷经过加工,得到大米225千克。这种稻谷的出米率是( )%。
二.神机妙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6.42×1.01-6.42 80.7×8.7+8.07×13
×153-0.6×53 × + ÷5+
三.解决问题:
1.红旗小学师生帮助公园铺草坪。计划9天铺216平方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4.8平方米。实际用几天完成任务?
2.一段路已经修了36千米,比全长的60%多9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
3.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 ,六(2)班栽了120棵。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为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
4.永固水泥厂计划全年生产水泥32400吨。实际前5个月产量就比全年计划任务多生产了40吨。按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实际全年生产多少吨水泥?
5.有快.慢两种列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84千米,比慢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6.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泛,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很多城市制定了用水收费标准,A市规定了每户每月的标准用水量,不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1.2元/立方米收费,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3元/立方米收费,若该城市张家5月份用水9立方米,需交水费多少元?
“数 的 运 算”过 关 测 试
一.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 ( )÷ =
2.3千克的12%是( )千克;( )米的12%是3千米。
3.一套西服88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60%,上衣( )元,裤子( )元。
4.一个畜牧场卖出肉牛头数的37.5%,刚好是1500头,这个畜牧场还有肉牛( )头。
5.一道数学题,全班有40人做对,10人做错,这道题的错误率是( )。
6.一台录音机原价350元,现价打8折,现价比原价便宜( )元。
7. 两个加数的和比其中的一个加数大22.5,另一个加数是( )。
8.一个数去掉百分号后增加了34.65,原数是( )。
二.慎重选择。
1.因为45÷25=18.2,所以4.5÷0.25=( )。
A. 1820 B. 182 C. 18.2 D. 1.82
2.10.9÷6.2的商四舍五入精确到百分之一是( )。
A. 0.17 B. 1.75 C. 1.80 D. 1.76
3.a× =b÷3(a.b都大于0),则( )。
A. a>b B. a<b C. a=b
4.在“ × , ÷ , × , ÷ ”四个算式中,得数小于 的算式个数有( )个。
A. 2 B. 3 C. 4 D. 1
三、计算。
1.口算。
18×20= 6.3÷0.1= 240÷0.6= 2.5×40= 76+4.14=
84÷ = 1010-283= 1.02-0.6= ÷ = 46×10%=
32×0.25= + = 0÷ = ×5= - =
2- = 0.56÷2.8= 72÷0.9= 1÷2.5= 32-23=
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3.19+2.4+2.91+14.6 2.6×99+2.6 24×( + )
÷ + × 18.5-(5.6+4.8)÷1.3 21÷( + )÷
÷[( - )÷ ] 0.89×100.1 7.32×4.8+0.52×73.2
3.列式计算。
(1) 的5倍加上1.7与3的积,和是多少?
(2)0.4除0.84的商加上2.9,再乘 ,结果是多少?
(3)3个 的积减去 除以 的商,差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1.育才小学六(2)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13岁的占5%,11岁的占10%,其余的都是12岁。六(2)班11岁的和13岁的一共有多少人?12岁的比11岁的多多少人?
2.某企业2007年初计划全年比2006年多创利20%,计划创利6000万元。该企业2006年创利多少万元?
3.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一共分成9个小组,每小组植4排,每排植10棵。高年级学生一共植了多少棵树?如果每排植8棵,每小组要植多少排?
4.小海从家步行经过少年宫到邮局全程需0.8小时;如果他以同样的速度从家直接到邮局要多少时间?
5.李明家2007年第四季度的用水量如下表。
月份 十 十一 十二
用水量/吨 14 16 12
(1)十一月份用水量比十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几?
(2)如果每吨水按1.8元计算,李明家第四季度平均每月交水费多少元?
6.按照中国移动的最新规定,长途通话费的标准大约是0.8元/分,开通“长话无忧”(每天19∶00-7∶00)后,长途通话费只有原来的 。小强的爸爸每月的手机费大约180元,其中 是长途通话费,开通“长话无忧”后,小强的爸爸每月可节约手机费多少元?
(编写单位:七圩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封云华
参加编写人员:梅爱明 冯庆 刘宁 吴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