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暑节气饮食的三原则介绍
处暑节气饮食的三原则
1、补充维生素
在秋天,可多吃些含有维他命的食物,比如西红柿、茄子、土豆等,这些食物能补充人体营养从而避免遭到燥邪的伤害。同时,还需要多摄取些碱性食物,比如苹果、海带等,这类食物同时还含有丰富的水分,也是秋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少吃辛辣
处暑应该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
健脾祛湿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4、多喝汤粥
平时不妨多用莲子、芡实、淮山药等健脾养胃的中药煲汤或煮粥服食,如冬瓜莲子煲老鸭、淮山药芡实煲、金钱草薏米煲猪肚、赤小豆煲鱼汤等都是处暑时节的佳品。
5、多吃酸果
夏秋交叠,可以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少吃甜味的西瓜等。葡萄不但“酸”,还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瘀;白葡萄润肺;绿葡萄清热解毒;紫葡萄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
6、清热安神
处暑节气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的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处暑吃什么好
1、莲藕
莲藕中含有很多的微量元素,例如铁、钾、锌、镁等元素,尤其是含铁量最高,对于一些缺铁性贫血的人来说,吃藕是很有好处的,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莲藕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还有益于红细胞的产生,能够让肌肉保持正常的工作。
2、菱角
菱角的营养非常的丰富,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葡萄糖等维生素,而且很容易消化,还可以补五脏,除掉一些病。
3、山药
山药对人体也是很有好处的,山药能够调理人的身体。对于一些体弱或者是产后的妇女是很有好处的。
4、红薯
《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暖胃、安五脏等,所以常适宜用来补虚。经常食用红薯还可以保持血管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5、土豆
土豆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这些成分在抗老防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帮助女性身体排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让女性回复美白肌肤。此外,土豆中的粗纤维还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
6、菠菜
菠菜能清理人体肠胃里的热毒,可防治便秘,使人容光焕发,被誉为肠胃热毒的“清理工”。菠菜叶中含有一种类胰岛素样物质,能使血糖保持稳定;菠菜富含各种维生素,能够防治口角炎、夜盲症。
7、胡萝卜
经历了一夏天的毒太阳,很多美女的皮肤逐渐发暗,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之功效,非常适宜皮肤干燥粗糙,或患黑头粉刺、角化型湿疹者食用。胡萝卜富含多种维生素,并有轻微而持续发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
8、玉米
初秋时节,正值玉米上市,建议大家多吃些鲜嫩的玉米。因为其营养成分要比老玉米高很多。玉米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减少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其镁、钙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比一般谷物高,有防治高血压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对延缓衰老十分有益。
9、秋葵
秋葵虽然有个“秋”字,但每年3到11月都是它的采收期,5到9月则是主要盛产季。目前秋葵已成为人们所热追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能增强身体耐力,强肾补虚,同时因其热量低,所以还是不错的减肥食物呢。
处暑风俗活动
出游迎秋: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泼水狂欢:泼水狂欢不仅云南西双版纳有,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各地都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
处暑时节的民间习俗
开渔节
在沿海、沿湖等靠水的地区,处暑过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这个时期的的近海海域的水温依旧偏高,此时的鱼群依旧停留在沿海,鱼虾等各类海鲜肥硕鲜美,所以有的地方会在处暑这个节气举行盛大的出海仪式,欢送渔民出海,祈盼渔业丰收。
拜土地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国家作为一个古而有之的农业大国,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处暑时节,正是农作物收成的时刻,所以在这个节气,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祭拜土地爷,有的把经幡插到土地中央,表示感恩;有的还会杀牲到土地庙进行祭拜。
四、结语
处暑过后,秋意越来越加浓厚,恰是郊野畅游、登高望远和赏景迎秋的好时节,不过在处暑过后,早晚和中午的温差大,若是运动应适当最好,运动时间在早晚为佳,因为中午依然炎热,户外运动时容易晒伤。
处暑时节,虽然暑已经离去,但是秋老虎来袭,中午的天气依旧炎热,所以在外出或是工作时,还应该避免晒伤以及发生其他伤害的情况。
暑去秋来,登高望远。让我们收拾好心情,在明媚的秋光中领略世间多彩,在丰收的喜悦中继续阔步向前。
处暑节气的风俗饮食
1、出游迎秋
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 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此外,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通过出游可以大大提升暗财的机会。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在佛教中认为光明是吉祥之物,所以这个事情对于命理的价值在于提升健康运。
3、吃鱼宴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而作为普通的人,可以通过吃鱼宴这样的活动来提升自己事业方面正财的运势。
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秋高气爽
处暑过后,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
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故有“多事之秋”之说。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 处暑节气风俗饮食
★ 处暑节气经典语录
★ 处暑节气问候语
★ 处暑节气文案
★ 处暑节气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