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给家长布置代劳作业 也需家长不主动代劳(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丁乙丁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暑假将至,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做好暑期安全教育、合理布置暑假作业、开展多样活动、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等工作做出一系列具体部署。《通知》要求合理布置暑假作业,学校要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由学科组、年级组集体研究布置学生暑假作业。鼓励布置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要求家长完成的作业,是指直接布置给家长的作业,如要求家长每天听写孩子英语单词,检查孩子每门功课完成情况等等;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则是难度较大,由孩子独立完成不了,家长不得不“代劳”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作业。教育部做出以上要求,是想扭转中小学拍脑袋布置作业,既增加学生负担,又增加家长焦虑的现象,以让每个学生能度过有意义的假期生活,而不是整个假期生活就围着作业转。
这不仅需要学校贯彻落实,也需要家长转变观念,不能整个假期就盯着孩子学习,包括对学校布置的探究性作业,家长不能认为这无关提高学习成绩,于是主动“包办代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即便学校没有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家长也很可能主动代劳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并给孩子找能提高成绩的作业,监督孩子必须完成。
近年来的每个假期,都会有家长针对学校给学生布置的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吐槽”。意见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家长配合,甚至全家出动,而不是学生自己就可独立完成;二是对学校布置的活动性、实践性作业,家长认为太浪费时间。前一方面意见,源于学校布置作业不科学,迫使家长必须代劳;后一方面意见,则是家长的问题,对于非纸质的实践性、活动性作业,家长并不重视,这类在学校看来是创新的作业,在现实中经常被学生、家长走过场应付。
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都认真对待假期作业创新。对学校来说,创新作业不能拍脑袋,要从作业的意义,完成作业需要的资源,作业具体的过程,以及对作业的评价等对作业进行论证、设计。比如,给学生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学校应该强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和体验,而不是要求学生交一份报告,或者做一份小报,这种过于强调“成果”的社会实践作业,就可能催生家长包办代替,甚至到网上去购买作业、买盖章社会实践报告。
对家长来说,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不能就是报培训班以及做大量的假期纸质作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规划适合孩子的假期生活。同时,配合学校的作业创新,让学生在假期里花一定时间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公益与职业体验活动。
让孩子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从根本上,需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这才能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发展,假期也随之成为发展个性和兴趣的最美时光。而从眼下看,则需要学校和家庭从自身改变做起,为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做出力所能及的调整。另外,社区也要有积极作为,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提供好的去处。因为不论是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还是发展兴趣,都需要依托社区,只有社区积极作为,学生才能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完成学校布置的实践性、探究性作业。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有的家庭是因为无法照顾孩子,孩子在假期里又没有什么好的去处,才考虑到把孩子送去培训班的。从这一角度说,如何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也是给社区布置的一道作业。
日前,沈阳市教育局专门召开会议,就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进行全面部署和要求,堪称沈阳最严“减负”令,其中许多要求都是首次提出。市教育局规定,对违反者,一经查实,市教育局在全市通报批评,并由区县(市)教育局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教育主管部门给予相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关键词:作业
不得要求家长批改
市教育局的“减负令”非常具有针对性,要求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不得不加选择地布置教辅材料上的作业,不得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鼓励教师基于学情开发校本作业,自编作业或改编现成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中高年级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之内。学校要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监测各年级课后作业量及学科分布,达到“学科平衡、总量合理”。双休日和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要实现作业公开。
关键词:成绩
严禁发送至家长群
为了规范评价方式和结果使用,鼓励采取“等级加评语”方式,实施分级评价。严禁学校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区县(市)教育局和教研部门不得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中考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学校不得用考试分数对班级、教师、学生进行排名,教师不得用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和编排座位。树立学科成绩是学生隐私的理念,严禁将全班学科成绩及名次发至家长微信群、QQ群等公共平台。
关键词:课时
老师不得占用自习
严格控制周课时总数和周教学时间总量,一二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26节,5.2节/天;三至六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30节,6节/天;七至九年级周课时不得超过34节,6.8节/天。保障学生在校每天都有自习时间,自习时间不计算在周课时中,不得占用。
关键词:英语
从三年级开始开设
教师要基于学生接受程度有效开展教学,不赶超进度,不增加难度。从新入学的小学一年级起,以三年级为起点开设英语课,且从英语知识的“零起点”开始教学;一二年级只可安排游戏或听说类的英语社团活动。现小学一二年级英语课保持不变。
关键词:考试
提倡排在节假日前
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举行区域性统一纸笔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可进行期末质量监测,监测内容严禁超出课程标准。初中除学业水平考查、学业水平考试、学业质量监测外,不举行市级统一考试。区县(市)教育局根据需要,每学期可对部分年级或部分学科进行一次教学质量抽测。严禁以“质量监测”名义进行区域性“统测”。要人性化安排考试,提倡将必要的考试安排在节假日之前。
关键词:辅导
在职教师不得办班
学校及在职教师不得利用寒暑假、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生进行补课或上新课,不得举办各类学科竞赛辅导班,不得组织或者以推荐等形式变相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文化课补习班。坚决杜绝“校内不讲校外讲”、“课内不讲课外讲”的行为,一经查实,按规定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提倡和鼓励教师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
关键词:评比
禁与家长贡献挂钩
要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动教学开放,创造条件方便家长及有关专业人士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家庭、社会应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减少或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及班级各类评比不得与家长的贡献程度挂钩,不得以评比变相加重学生及家长负担。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萧林熙
英国申请上大学 家长可代劳
星岛环球网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事事都想替孩子代劳,就连申请大学也要家长亲自上阵。英国大学及学院入学招生服务处(UCAS)表示,他们将允许家长充当学生申请大学的代理人。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UCAS的发言人说,申请代理服务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方便那些正处于间隔年(gap year)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人在外地,因此可以委托父母或朋友代他们申请。
替子申请
但这名发言人也承认,父母们经常打电话来询问或监督子女的大学申请情况,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
此前,申请大学必须由学生本人直接提出。但如今,望子成龙、护子心切的父母频频“挺身而出”,最终争取到了“替子申请”的特权。
今年每十名学生中就有一人委托父母替本人打电话询问进展。但英国大学及学院入学招生服务处表示,更希望与学生直接接触。
该机构的发言人说:“与学生直接接触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家长的意愿。”
尽管这项代理服务将允许家长与英国大学及学院入学招生服务处直接取得联系,但并未授权家长与各大学招生办直接接洽的权利。
独立思考
布里斯托尔大学(Bristol University)招生办负责人安吉拉・米林(Angela Milln)说,绝大多数学生在申请大学时都已满18岁,家长应该信任自己的子女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她说,“有时学生打电话来询问有关申请的情况,经常能听到家长在一旁敦促、评论的声音。但要知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家长过多地干涉可能会适得其反。自政府宣布提高大学学费之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将子女上大学看作是一种投资,所以他们不自觉地就会参与进来。”
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社会学教授弗兰克・休拉迪(Frank Furedi)说,家长过多地干涉子女申请大学的做法,将损害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区别,因为大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地方。
他说,一些家长甚至想替孩子参加大学面试,而越来越多的大学也将家长视为学生申请上大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在一年一度的学校开放日上,来学校参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
春节假期刚过,家住青海西宁的“80后”母亲王艳芳有些不淡定了,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家中9岁女儿的寒假作业。
“今年的寒假作业,是要求孩子和家长一起做道‘拿手菜’,还要求有图有真相,有录像更好。现在的孩子连洗菜都不会,怎么可能会做菜,最后只能是爸妈代劳了。”王艳芳说。
近几年,在小学生家长的微信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剪纸办报做泡菜,娃娃不行爹妈来”之类的段子。而那些超出孩子能力、最终常常由家长代劳的作业,也被戏称为“家长作业”。
“现在至少在小学阶段,书面作业总体在减少,这绝对是件好事。但有些非书面的作业,孩子仍然做不了。”家住西宁的王晖向记者“吐槽”,自从儿子上学之后,他和妻子的手工制作水平,竟有了明显的提高。
记者调查发现,如果说小学低年级以手工制作为代表的“家长作业”是让家长“头疼”的话,那么高年级的某些“烧脑神题”,则让家长不禁发问:“难道我连小学都毕不了业?”
网友“潇湘子”在朋友圈中晒出了五年级女儿的一道作业题:“一人有3个A,二人有4个A,三人有5个A,四人有7个A,请问A是什么”。最终的答案更让人“喷饭”:A竟然是“笔画”。
西宁市行知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张世芳认为,教育应当循序渐进,作业难度也应控制在孩子综合能力可及的范围,如果一味求“新”求“奇”,不仅起不到培养发散思维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把学生思维引向“脑筋急转弯化”的歧途。
西宁市南大街小学大队辅导员汪源告诉记者,该校今年的寒假作业中,包括给自己做理财“小存折”、和父母一起买年货、自己写春联等内容。如果有条件,孩子可以跟随父母一起回乡下老家过年,体会传统年俗的魅力。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不需要做得多么出彩,但最好能做出自己的心得。”汪源说。
汪源说,某省教育部门年初发布“作业新规”,要求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只能扮演“督促者、支持与鼓励者”的角色,学校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这种探索应该肯定,并且值得推行。”他说,叫停有形的“家长作业”只是为孩子和家长“减负”的重要步骤之一,如何让孩子更多感受教育的快乐,让家长真正分享孩子的成长,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庞书纬 沈伟涛)
布置给家长的读后感作业
-3-15贰 6Y+10M+10D 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看《不输在家庭教育》这本书的前17页写读后感,多说:“还好我们当时买了这本书呢。”“那没买的怎么办?”“老师说,让他们自己看着办吧。”HOHO,原本让她爸写,她爸当然不予理睬,看着小多殷切的眼神,哎,只有当妈的来啦,不就家庭教育嘛,写呗。于是一写就是一大篇,满满一页纸,小多同学很满意,她爸也赞扬了一番(当然要赞,不然下次就是他写)。记录如下吧: 今日看了这本书的前17页,主题就是建议家长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并让她知道。其实张帆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个乖巧成熟的孩子,在我的眼里,她几乎没有缺点,而她的那些优点也都是与生俱来而非后天环境造就,如果一定要问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应该就是对她如朋友般的尊重。以前不懂儿童教育,只知道这个孩子很乖不要大人操心,直到有一次,在她一岁多还不太会表达的时候,某天我吃好晚饭像平常一样准备用开水烫下碗然后装第二天带去公司的饭,这时接了个电话,然后张帆就自己拿起了碗去饮水机那倒开水,我像条件反射一般地过去抢她手里的碗并顺势打了一下她的手,潜意识里似乎这是任何一个家长都必须要警告孩子的.事,那时很少哭泣的她突然一下就大哭起来,闭着眼抬着头哗哗哗地大哭不止,知道不是被打痛,而是满腹的委屈,就在那刻,我知道我错了,并从此以后,尊重她的任何一个举止,相信她做任何事情都有她的道理,像朋友一样地对待她,而不是寻常父母总是摆出一副大人的姿态去教训孩子。现在的张帆,会主动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家人的爱,会察言观色地询问为什么今天有点不开心的样子关心身边人的感受,会自己洗头洗澡、烧开水、用微波炉热饭,这些都是信任她并放手让她自己去做的结果。对于学校的学习,我可能抓得并不是很紧,课外也没有做过刻意的指导,因为我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比如教会她学习的能力、给她初步接触社会的经验、了解到集体生活以及努力之后得到回报的喜悦,而作为家长,更应该注重孩子的体格及性格的培养,以便于她用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她成长历程中必须经历的这些过程。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家长必须担当起的重任。老师,请别给家长布置作业
周末到朋友家做客,闲聊之中,朋友不无感慨地说:“唉!现在的家长是越来越难当了。”我问她:“从何而论?”她皱起眉头说:“仅是为孩子辅导作业这一项,就够人头疼的了。”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每晚老师布置作业都要求家长进行辅导,且要在孩子的作业上签字。朋友说孩子刚刚上学时,由于怕他落下功课,每晚都会详细询问孩子当天学习的内容并进行辅导。那时孩子学习的内容很简单,作业也少,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了。可随着孩子年级的上升,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难、越来越灵活了。朋友尽管文化层次不低,可对于儿子数学课本上的一些题目有时竟难以解答,于是每晚的辅导渐渐成了她心理上的'一种负担。
现在的很多老师总习惯于让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以为这样既辅导了学生,又让家长起了监督作用,一举两得。可是,殊不知这无疑是给家长布置了一项繁重的家庭作业,令许多家长感到很为难。
笔者作为一名教师,不太赞成“让家长辅导并监督孩子写作业”这一做法,因为我觉得对于生活在当前快节奏社会中的广大家长来说,工作、生活的压力本身已经很大了。他们虽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他们更希望能在老师的教导中让孩子取得进步与发展,并不情愿劳累了一天以后还要牺牲几乎整个晚上的休息时间来辅导孩子。
再说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学生用的教材也总在不停地变化。即使是教师,如果不注重自身的及时学习也会落伍。在这种情况下,让那些对教学情况并不了解的家长来辅导,是有些不太现实的。加之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是参差不齐的,有高级知识分子,也可能有文化层次较低的一类。面对老师布置的辅导任务,家长未必都能完成。一旦家长辅导错了,教师再来纠正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同时,当有些孩子看到别人的父母能为其辅导而自己的父母不能时,可能还会在心底产生一种“自己的父母不如别人”的想法,从而破坏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最好还是不要把辅导学生的任务留给家长。
1.在生活、学习两方面给予孩子主动权。
多数乖孩子习惯了一切由父母包办,为了不引发自己和家长的冲突,孩子就完全听从家长的安排,孩子怎么能主动呢,他已经被剥夺了主动的权力。这样的孩子,不仅仅是学习不主动的问题,而且生活中一切都是不主动的。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各方面的主动权。家长只能起监督、指导的作用,家长“出谋划策”,选择权、决定权是孩子的。
2.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意识,明确学习目的。
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让他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长、进取、退步或停滞,都跟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直接有关,别人和环境只是间接原因。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让孩子明确学习对于他自身真正的意义。目的明确了,孩子才能更好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引导孩子在集体中主动做一些事情,培养自信和责任感。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孩子原来自由散漫、任性、自卑、无责任感的缺点,并将此迁移到学习上,对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大有裨益。让孩子明白主动是积极的,是充满创造和快乐的。鼓励孩子在主动学习中收获快乐。
4.引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家长监督,让孩子主动实施。
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欣赏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时间长了,孩子就一定可以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1培养孩子主动性成就感是关键
要让孩子主动学习,就必须提高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让他找到成就感。有的孩子学了很久觉得没什么提高,就放弃了;也有的孩子不喜欢任课老师,因而对课程不感兴趣,也放弃了。正是因为缺乏成就感,所以孩子才觉得学习乏味,没有什么意义。
2家长的鼓励、表扬是孩子学习动力
一些孩子不愿意学习,也有另外一个原因:学习是被家长强迫的。所以就造成了孩子不愿学习,或者是学习了但成绩依然不理想的局面。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抵触情绪,所以,得到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3切记轰轰烈烈,注重循序渐进
由于对孩子寄予很大希望,加上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误解,家长容易制定一系列教育计划,抓紧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习,把家庭教育弄得轰轰烈烈,这是没有必要的。孩子的学习成长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轰轰烈烈的气氛破坏正常学习进程,以轰轰烈烈开始的家庭教育,多半以有始无终结束。
4帮助孩子列实际计划,定实际目标
因为整个社会教育环境和模式就是不断打压和限制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听话,所以一般来说,听话的孩子学习都不错
(1)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首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让他学会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让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长、进取、退步或停滞,都跟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直接有关,别人和环境只是间接原因。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让孩子明确学习对于他们自身真正的意义。目的明确,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引导孩子在集体中主动做一些事情,担当重任,培养自信和责任感,以此克服自由散漫、任性、自卑、无责任感的缺点,并将此迁移到学习上,对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大有裨益。
(3)让孩子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有两种态度:主动和被动,而前者是积极的,是充满创造和快乐的,后者是消极的痛苦的。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在主动学习中得到收获和快乐。
(4)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孩子主动实施,家长做监督,欣赏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鼓励,久而久之,好习惯就可以形成了。
找到影响孩子学习态度的几个原因。
在本次专题讲座中也提到这个问题,无非就是“孩子自身、学校老师、教育制度、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几方面的原因”。 但是,针对每一个孩子而言,这些问题存在的程度各有差异,形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所以,有必要跟孩子面对面做详细的交流,通过专业人士的“把脉”后去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才能给出符合孩子个性特点的改进意见。家长并不要听信某些“结论”给孩子定性为某种“急症”,也不要急于求成的迷信某些过于功利的“效果承诺”,病急乱投医之后浪费的是孩子的时间,同时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甚至精神打击。
★ 家长作业签字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