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随堂测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骆勾勾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愁》随堂测试(共含9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骆勾勾”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乡愁》随堂测试

篇1:《乡愁》随堂测试

《乡愁》随堂测试

《乡愁》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下面是《乡愁》随堂测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常识填空

《乡愁》的作者 ,是台湾著名 , 。这是一首 诗。乡愁指 。

2、辨析形似字,分别组词。

枚( ) 峡( ) 幕( ) 湾( )

玫( ) 侠( ) 墓( ) 弯( )

● 课堂达标训练

1、回忆《乡愁》,在括号内填量词,在横线上填形容词(叠词)

一( ) 的邮票 一( ) 的船票

一( ) 的坟墓 一( ) 的海峡

2、常识填空

①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 , , 等四种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②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 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 的强烈愿望。

课堂提高训练

1、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极富感染力,请填空:

§1,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母亲 ;

§2,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妻子 ;

§3,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自己 ;

§4,把乡愁化作 ,表现诗人强烈的 。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简答问题

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乡愁比作邮票,能引发什么联想?

②“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意味?

答案

预备训练:略

课堂达标训练:1、略 2、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思乡爱国 祖国统一

课堂提高训练:1、邮票 思念,船票 不舍之意, 坟墓 孝子之心,海峡 爱国之情。 2、①联想到写信、寄信、倾诉思念之情;联想到诗人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联想到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等。②海峡浅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海峡不深,然人为阻隔台湾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实在令人痛心。(说得有道理即对)

拓展阅读:《乡愁》读后感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篇2:《乡愁》教案及随堂测试

《乡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板书)

二、展示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课件)

三、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得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读这首诗语速应该是什么样呢?

四、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但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他把乡愁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那么诗人运用了什么意象来表现乡愁? (课件)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作者以什么顺序来组织全诗?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人生的四个阶段)(板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都有哪些具体的乡愁?

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与母亲分离,自己思念的便是家中的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邮票便是小时候最突出的“乡愁”。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但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一句“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又如悲歌吟唱,震撼读者的心肺。

明确:母子分离、夫妻分离 、母子死别 、两岸分离(板书)

五、中国人,天然有着深深的乡土情结,家被视为生命的本源。阔别六十八年后,余光中老先生终于回到了故乡。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人生之路:“离开了家,才知道家的可爱;离开国的时候,才知道国的可贵,一个人必须当一回‘浪子’,回头后才能真正明白这一切。同学们”也许以后,为了追寻理想,你们也会离开故乡,甚至会远离自己的祖国,到那时候,你会对你的亲人、故乡、祖国说些什么么呢?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乐章---说乡愁(课件)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话语让老师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在这节课结束前,让我们的脉搏再次随着乡愁的韵律一起跳跃吧!(课件)

布置作业

篇3:《乡愁》教案及随堂测试

1、常识填空

《乡愁》的作者 ,是台湾著名 , 。这是一首 诗。乡愁指 。

2、辨析形似字,分别组词。

枚( ) 峡( ) 幕( ) 湾( )

玫( ) 侠( ) 墓( ) 弯( )

● 课堂达标训练

1、回忆《乡愁》,在括号内填量词,在横线上填形容词(叠词)

一( ) 的邮票 一( ) 的船票

一( ) 的坟墓 一( ) 的海峡

2、常识填空

①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 , , 等四种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②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 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 的强烈愿望。

l 课堂提高训练

1、设喻联想,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极富感染力,请填空:

§1,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母亲 ;

§2,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妻子 ;

§3,把乡愁化作 ,表现对自己 ;

§4,把乡愁化作 ,表现诗人强烈的 。

2、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简答问题

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把乡愁比作邮票,能引发什么联想?

②“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用“浅浅”形容海峡,包含了哪些意味?

答案

预备训练:略

课堂达标训练:1、略 2、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思乡爱国 祖国统一

课堂提高训练:1、邮票 思念,船票 不舍之意, 坟墓 孝子之心,海峡 爱国之情。 2、①联想到写信、寄信、倾诉思念之情;联想到诗人对母亲、对家乡的思念;联想到儿子对母亲的牵挂等。②海峡浅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海峡浅浅,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海峡不深,然人为阻隔台湾与祖国的血肉联系,实在令人痛心。(说得有道理即对)

篇4:桃花源记随堂测试

桃花源记随堂测试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本文作者_______,是______(朝代)著名诗人,又名______字_______,

自称_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是为_______所作的序。

2. 用原文语句作答: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桃花源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 ; 写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文中能体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

3.辨析加点词的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B.率妻子邑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C.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D.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E.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F.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G.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

4.辨析词义: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答之:

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其:其中往来种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欲穷其林:

得:便得一山:得其船:不复得路:

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

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闻之:

5.解释文中加点词:

缘:逢:落英:缤纷:

仿佛:若:才:俨然:

属:阡陌:悉:外人:

黄发:垂髫:

要:咸:具言:叹惋:

扶:向:及:诣:

规:未果:寻:问津:津:

6.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语,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3)“诣太守,说如此。”一句中“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4)根据上面(2)(3)两问,我们可以总结出本文的语言特色为:

篇5:英语随堂测试和答案

英语随堂测试和答案

一、据意填空

1.Ineedtobuyanewwatch___yourbrother.

2.Wedon’tneedtobuy____videos.

3.Whatshopswillyougoto______theshoppingcenter?

4.Iprefertheones_____thebluebelt.

5.Iagree____whattheyaredoing.

6.Doyouhavethem_______mysize?

7.Wouldyouliketotry____thejeansfirst?

8.Thechangingroomsare___there.

9.-Iwanttogetanew______ofshoestoday.

-Why?Youhaveplentyofthemalready.

10.Letmewriteashopping____first.

二、单项选择

1.-Whosepaintingisthis?It’sreallywonderful!

-Oh,it’snot____.It’s_____.

A.hers,yourB.mine,else’sC.yours,he’sD.his,your

2.―Whatdoyouneedtobuy_____theshop?

―Ineedtobuyanewwatch.

A.atB.fromC.overD.with

3.―Thispairofjeans____toobigforme.

―Trythisone.

A.areB.isC.wearD.wears

4.―What’sonTVtonight?Isthere____interesting?

―I’mafraidnot.

A.somethingB.anythingC.nothingD.everything

5.Iusuallycometothisfruitshopto___.

AbuysomebananasB.haveameal

C.postaletterD.seeadoctor

6.He___livinginthecountrytothecity.

A.likesB.prefersC.enjoysD.loves

7.―Whydon’twehavearest?

―Didn’twejusthave____?

A.itB.thatC.oneD.this

8.Ithinkpeopleherearefriendly.Doyou____me?

A.gotonwithB.agreewithC.laughatD.playwith

9.―Wouldyoulikesomecoffee?

―Yes,andpleasegetmesomemilk,too.Iprefercoffee___milk.

A.toB.withC.thanD.of

10.―Wouldyoupleasebringmethejeanswiththebluebelt?

―______.

A.GiveittoyouB.It’shereC.HereitisD.Heretheyare

三、补全对话

A:WhatcanIdoforyou,sir?

B:I’mlookingforawhiteT-shirt.

A:___1___

B:SizeL.

A:Sorry.__2___

B:Haveyougotanyothercolour?

A:Yes.__3___Itisverypopularthisyear.

B:Well,itlooksnice___4__

A:Sure,Look!Itfitsyouwell.

B:Ithinkso._5___

A:128yuan.

B:Ireallylikeit.Thoughitisabitexpensive,I’lltakeit.

四、选择并抄写单词

1.Whatshopswillyou________(go,goto)intheshoppingcenter.

2.Sheprefers________(theones,ones)withthebluebelt.

3.Didyou________(went,go)totheshopslastweekend?

4.I_________(preferred,prefered)thewhiteshirtlastyear.

5.Shehasbeeninthiscity_______shewasborn.(since,after)

【试题答案】

一、1.for2.any3.in4.with5.with

6.in7.on8.over9.pair10.at

二、1―5BBBBA6―10DABAD

三、1―5FGEDB

四、1.goto2.theones3.go4.preferred5.since

篇6:《西江月》教案及随堂测试含答案

《西江月》教案及随堂测试(含答案)

西江月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前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揭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1)你从课题上读懂了什么?(夜,点明时间;行,点明事情;黄沙,点明地点。)

(2)用自己的话说出题意。(夜间行进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4、辛弃疾,是我国南宋卓越的爱国词人,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他曾造贬闲居江西上饶多年,对黄杀岭较熟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要求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懂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

1、默读课文,想一性每句话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词,实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惊鹊:鹊儿被惊醒。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溪桥:溪上的小桥。

(2)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月光十分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了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遥远的天边闪烁着七八颗星星,黄沙岭上下起了两三点阵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过去熟悉的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在路转溪桥后才忽然见到。

4、稻花香里书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四、齐读课文。

五、作业

用钢笔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明说。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2)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3、指导朗读。

(1)轻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感情,用“/”标出停顿处,用“.”标出重音。

(2)指名标出停顿及重音处,在不断的朗读、体会中,不断地修改。

(3)按照停顿与重音的提示,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议。

4、练背、指名背、齐背。

三、观察图画,想像情景

1、看图,指名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2、回想课文,把作者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补充进去。师生评议。

3、用一段话写成短文。

四、总结课文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五、作业

随堂测试题及答案

1、默写这首词。

2、修改小短文。

1.默写这首词。(16分)

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0 分)

答: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0 字内)。(12分)

答: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4.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10分)

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5.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4分)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2分)

答: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7.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8分)

答: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9.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8分)

10.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季节,从(鸣蝉、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6分)

11.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4分)

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篇7:数学上册随堂测试题目

数学上册随堂测试题目

一、计算。

3×2=3×5=1×2=2×2+3=

3×2=4×2=3×3=3×1+2=

4×5+20=3×5—6=2×2=1×4=

3×4=4×2+3=2×4-2=2×3=

二、把下面的加法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成乘法算式。

1.2+2+2+2=___________________

2.1+1+5+1=___________________

3.4+4+4=___________________

4.3+3+3=___________________

三、(1)3乘5积是,再加上10,得()。

(2)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

(3)5乘3得(),口诀()。

篇8:《再别康桥》标准教案及随堂测试含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三、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

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1、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五、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1、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⑴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⑵ 全诗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⑶ 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物我相对”→“物我相融”→“物我相对”。

⑷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六、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形式: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建筑美。

2、语言:节奏感、旋律美、弹跳性──音乐美。

3、意境: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绘画美。

七、小结

八、作业

板书

再别康桥

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

新格律诗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绘画美——金柳,青荇,清泉

随堂测试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河畔 揣靡 云彩 神采飞扬

B.斑谰 漪轮 诚恳 开肯土地

C.溶解 融化 悲愤 奋勇向前

D.家圆 山峦 犹郁 犹豫不决

2.下列音节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B.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C.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D.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下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B.我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C.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4.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qí)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xiào)

C.向青草更青处漫溯(sù)

D.在星光斑斓里放歌(bān làn)

5.诗歌为了诗意浓郁,节奏和谐,常使用倒装句,请把没用倒装的一句找出来。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6.对《再别康桥》一诗中“但我不能放歌”的原因,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放歌破坏这宁静的美景

B.因为我不是歌唱家,我只是个诗人

C.因为沉默是最好的离别方式

D.因为我不愿回顾当年在这里的追求与希望

7.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一句运用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过程。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一句通过比喻具体描绘出了死水发酵的结果。

C.“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珍珠般的水珠由小变大的过程。

D.“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反映出这沟死水已成为肮脏污浊的乐园,蚊子肆虐的`天堂。

8.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桥的两端有斜倚的垂柳与 阴护住。水是澈底的清澄,深不足四尺,匀匀的长着长条的水草。”在《再别康桥》中,他把河畔的金柳比作“_________________”;以拟人的的手法写出了河中“长长的水草”“ 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_________________ !”

9.写出诗人徐志摩对康桥具体感受的意象:_________________。

10.“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成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在这节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D 4.C

5.C 6.D 7.C

8.“夕阳中的新娘”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9.云彩 金柳 青荇

10.反讽 讽刺外表华美,内心都是污秽、腐败的社会现实,批判丑恶和肮脏。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再别康桥》作品鉴赏

2.《再别康桥》方言版

3.《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及赏析

4.解析《再别康桥》的意境美

5.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附赏析

6.《再别康桥》作者简介

7.徐志摩《再别康桥》读后感

8.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

9.再别康桥

10.《再别康桥》优秀教学设计

篇9:圆明园的毁灭全文赏析及随堂测试

圆明园的毁灭全文赏析及随堂测试

全文赏析

本篇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圆明园的毁灭

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随堂测试题及答案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1分)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作用。(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收藏( ) 珍贵( ) 销毁( )

4、我会用“不但……而且……”造句。(2分)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遭受破坏之严重?请用横线画下来。(2分)

6、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4分)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一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语随堂测试和答案

随堂笔记范文

《琵琶行》随堂练习

一年级随堂练习题

《乡愁》 4

乡愁读后感

乡愁赏析

《乡愁》赏析

乡愁教案

《乡愁》读书笔记

《乡愁》随堂测试(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乡愁》随堂测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