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散文(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张伟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散文
“淡”是多好的一种人生态度,越是成长越是应该“淡”下来。
什么是淡定?淡定就是你的淡然,你的超脱,你的看破。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者,十之一二。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回答说:“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如此的态度就是淡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当然,古人的这种境界又有几人可以企及。繁华尘世,谁都很难做到完全不受世事纷扰,然而如果你能让自己“淡”一点,是不是会开心一点呢?淡定,其实就是让自己的心安静一点,只有安静下来才能细细品味生活的万千滋味。
生活中,我们总有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不平衡,太多的不满足,犹如一个被宠坏的孩子,总是向生活不断索取着。越是拥有,越是担心失去。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一旦失去,便不容我们找寻。有时幸福就像手心里的沙,握得越紧,失去得越快。有时幸福就像彼岸的花朵,隐约可见,却无法触摸。没有什么是真正的对与错,更没有太多的仇与恨,何不看淡这一切?或许付出真心的人不一定能换来真心,但是你无需后悔,能够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未尝不是好事。或许明天还是未知,但这又何妨呢,相信明天不会是最坏的,相信上天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
淡定的.看待生活,淡定的对待爱情,淡定的面对挫折,淡定了就不会伤得那么重,不会觉得痛得那么厉害,就不会觉得那么孤单和寂寞,你的欲望也会适可而止。让自己“淡”下来,你会发现一切都从容了,你身边的人也会随着你“淡”下来。一切变得那么的和谐。淡定与从容是一种态度。它不是处世消极,刻意放纵,而是阅尽沧桑的醒悟、了然于胸的坦然;它也不是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而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地面对外界环境的纷繁和喧嚣。正所谓“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淡定的女人是智慧的,是聪明的,是优雅的。这种淡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平实,它丰富而不肤浅、它恬淡而不聒噪、它理性而不盲从。
繁华过后是寂寞,绚烂背后是平淡。保持淡定的人,一定是最平和、最美丽、最幸福的人!
每日名言
伟大的事业不是靠力气、速度和身体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识的力量完成的。
每日自励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所以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个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彷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仗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后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我觉得是了不起生命的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出来。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所以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每日文摘 别给自己找麻烦
我们常常佩服那些敢于拼死直谏的忠臣,这些忠臣们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冒死对皇上进忠言,而且往往因此而流芳千古,为后人所称道。可是,历史上又有多少犯颜直谏的忠臣,能够得到他们的主子“万岁爷”的喜欢呢?
这个浅显的道理:忠言逆耳!既是忠言,便伴随着揭露他人的不足,而揭露他人的不足,往往是要付出惨痛代价的。因为,当你指出对方的不足时,难免会给对方产生你在指责他愚笨的感觉。对方感觉到他的自身被你的指责贬低了,他的自尊受到了损害,他的心中便会因此而升起一股不悦,甚至怨恨――你让对方受苦,对方自然会对你发怒。在你的本意,你是想指出对方的不足,以便他的改进。可是,你的好意往往并不能为对方所理解和接受,因而,你的麻烦也就随着对方对你的不满而招致。尽管我们现在没有必要像古时忠臣那样冒着生命危险犯颜直谏,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向皇帝老儿进忠言,我们也许只是在向朋友提出善意的批评。但是,在你以为自己做了好事,对方应该对你心存感激的时候,却不料对方已经在心里对你“厌恶”了,他们会因为你的“冒犯”而对你侧目而视,尽管谁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忠言逆耳利于行”朗朗而诵,但是,忠言毕竟逆耳,你的忠言常常带着“冒犯”的副作用同时生成。向他人进忠言,无疑是在冒给自己惹麻烦的危险。因而,当你想向他人进忠言之前,你要首先做好可能得罪对方、破坏对方对你的好感的心理准备,你要仔细地想一想,你这么做是否值得。你要对你的这一片好心所要付出的代价有一个切实的预知,否则你将遭受措手不及的打击。
不要认为你的“正直”是优点,“犯颜直谏”除了给自己制造不利因素别无可取之处,因为这是莽撞而不是直爽。一个聪明的人不会因此而给自己惹麻烦,你要学会运用智慧与策略表现你的正直,而不是将自己暴露在别人反感的箭簇之下。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所以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个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彷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仗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后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我觉得是了不起生命的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出来。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所以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文/蒋醺)
蒋 醺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所以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个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打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后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
”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而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
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来。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
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所以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了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所以苏轼就改名叫苏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个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打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后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而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苏东坡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最后出来的一个味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你会发现他在做官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做官,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来。
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淡的可贵。所以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美文欣赏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的赏识时,他的书法很漂亮、工整、华丽而且雅致。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那么笨,那么拙,歪歪扭扭无所谓,却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来见他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文。
他原来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们都避得远远的。当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牵连,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突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里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情感?
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文,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醉了又醒;“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当时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敲门都不应”说的就是这回事。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于是“倚仗听江声”。
苏轼变成苏东坡之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个浑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你是什么东西,敢碰老子?你不知道我在这混得怎么样?”他不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就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了起来,回家给马梦得写了封信:“自喜渐不为人知……”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的人都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道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觉是生命中最深的味觉。
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徐,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得到,因为他不得意,才感觉到清风。每一次被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样的诗文。
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之后,才知道它的可贵。所以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走来的这一生,心静,也就无所谓了。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醺(台湾)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注]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
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注]段内引语均出自苏轼词《临江仙》。
1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的“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概括出“淡”的含义和特点。(4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分)
得意时,他被皇帝赏识,流露得意,被人嫉妒,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落难时,他卑屈而被疏远,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书法笨拙却成极品,诗句完美。
通过对比,突出了苏轼落难后的“苦味”,为下文叙写苏轼的感悟和变化作铺垫。
(此处的对比还说不上“为表现主旨作铺垫”)
2(6分)
(1)苏轼落难后,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或:苏轼落难后,转变了对人生世态的态度(或看法)。
(2) 苏轼在不断被贬斥(下放)中越来越脱离目的性的现实,不断感悟,越来越接近回到自我。
3(4分)
含义:回到(回归)自我。
特点:美好(精彩)、可贵、能予人平静。
4(6分)
引用和对比。连续引用了苏轼词的句子,边引边解;对比了苏轼感悟前后的态度和行为。借以表翠苏轼有了“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感情”的感悟,为后面归结出回归自我才是人生真谛(或“淡”是人生最深的味道)的主旨作铺垫。(主旨的内容必须答出)
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文/一世漂泊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粥,需要慢火“熬”。也有人说,人生若苦药,需要文火慢“熬”有人说,人生是一碗汤,需要慢“熬”慢炖。无论把人生比喻成什么,它都是一种经历,经历需要的是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人生用一“熬”字,初听会觉夸张可实则如果每人能够静静地坐下,细细地体味自己人生经历的种种,恐怕无论男女老幼,都会觉得这一字用得实在精当。
林语堂说过一句话:“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记不清什么时候读到这句话,只觉得特别精辟,林语堂所说的“这壶茶”,已经不只是“壶泡之茶”,应当是“心灵之茶”。那就是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当我们遭遇人生的林林总总境遇之时,都可以给自己觅到一份心灵之茶,能够让自己在如茶般的浸润当中寻求到一种寄托,寻求到一种安慰,寻求到一种平静,然后让自己可以安然度过。
所谓“熬”,是不轻易放弃,不轻易改变,是欢喜中持有一份凝重,悲哀时多留一丝希望是对生活的负责任,是谨慎对待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熬”带有云淡风轻的意味,有着奋进向上不任人安排布局人生的味道,知道人生就是这么错综复杂不尽人意,对于所有的合乎常规不合乎情理的都要抱着豁然的心态。
“熬”,表面上是一种考验,实际上是一种升华。每个人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都有不同故事的人生。如果想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就需要慢慢去“熬”,慢慢去经历,慢慢去品味慢慢去体会。只有走过了这个过程,才能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所以,用“熬”这个字来形容人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在漫长的人生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
纵观历史,孙膑能“熬”得住,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司马迁“熬”得住,花了十八年时间完成长篇巨着的《史记》……相反有的人禁不住诱惑,“熬”不住便把人生之路走的一塌糊涂。因此说,“熬”住就是一切。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遇到的都不会是一马平川,在“熬”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尝遍各种各样的味道,咸味儿的眼泪,甜味儿的幸福,酸味儿的记忆,苦味儿的失败……但是,只要我们慢慢地“熬”,耐心地过,永远保持美好的希望和憧憬,过后你就会发现你会拥有人生里最为珍贵的历程。
人生进退是常事,关键是能够“熬”住。“熬”就是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步的努力,达到理想的目标。()“熬”得住就能笑在最后。“熬”要有耐心,“熬”不是你一个人“熬”,而是每个人都在“熬”。
“熬”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生多姿多彩的历程。结果固然重要――但,“人,最后总是要离开红尘的”――这,就是结果!因此我们不能就坐着,躺着,闹着,等着离开,所以说人生的意义重在于“熬”,在艰辛的日子里“熬”下去,走下去,充分享受“熬”,在这“酸甜苦辣咸”中缤纷每一个精彩的过程,每“熬”出一步,都是苦乐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回忆里最美丽的画面。
人的一生不足年,不“熬”出点东西来就不叫无悔人生,抱怨是无谓的,嫉妒是痛苦的“熬”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最值得回味的莫过于享受“熬”的过程,“熬”中自有黄金屋,“熬”中自有如玉,“熬”到功自成!
“熬”,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理调适!世上最好的o汤,都是“熬”出来的。就像茶是泡出来的,豆腐是磨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一样,人生也是“熬”出来的,“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人生含百味。有人说,人生如粥,温润平淡;有人说,人生似药,苦口利病;亦有人说,人生若汤,幽远醇厚。可无论人生呈现出哪种滋味,这滋味都必然是在悠悠岁月中亲身经历而得的。归根结底,人生之味,无不得自一个“熬”字。
“熬”,是淬炼最坚笃的意志
“熬”,是不轻言放弃,不轻易改变,是欢喜中持一份凝重,悲哀时存一丝希冀。
生活不总是遂人心意的。曾几何时,你也许经历过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或许你胸怀大志,而现有的条件却承托不起你的抱负;或许你有心革故鼎新,可上级却不赏识你的新锐建议。在种种落差中,你或许困惑,踟蹰,甚至沮丧。此时,你就需要“熬”的修行。
“熬”是一面镜子。它能告诉你,你能不能忍受时间的推移,等到峰回路转的那一天。肯经受这门修行的人,定会收获超乎常人的坚毅品格。
在我们身边,总会有一些能捺住性子去“熬”,不肯轻易言弃的人。他们从骨子里,就不肯任凭环境左右自己的人生。熬得久了,心性磨练得坚韧了,他们更可以在百折千磨中,愈挫愈勇,屡败屡战,成为一批可以被打倒,却永远不会被击垮的人。
“熬”,是涵养最宁定的心境
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这壶不仅萃取茶之精华,更以其“煎熬”涵养了一份宁静。当人生种种境遇不期而至,我们便能从这煎熬中得来的宁静中觅得安慰,寻得寄托,让自己安然度过是是非非。
西汉名臣韩安国曾经历过漫长的牢狱之灾。他才华横溢,初入狱时受狱卒欺凌,心有不甘,反问狱卒“死灰就不会复燃吗”,狱卒却说“那我就一泡尿浇灭它”,变本加厉地嘲笑他。可当他在狱中“熬”得久了,傲气消磨殆尽,果然等来了官复原职的一天。曾欺凌他的狱卒惶恐谢罪,他只付之一笑,并不在意。日后,这个脱胎换骨的韩安国凭着外柔内刚的性情,步步为营,最终稳居高位,得以善终。
阅遍世事的人都明白,许多事情,一眼是看不到头的。一时春风得意,或一时折戟沉沙,都不会永远算数。只有不急不躁,气定神闲的人,才会是有长性,“熬”得住的人。而人在“熬”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心神安稳,远离浮躁,在宁静中修炼出更强的定力。
“熬”,是编织最动人的旅程
路漫漫,其修远。在“熬”的过程中,人人都必将尝尽人生百味――“酸”楚,滞“涩”,“苦”痛,艰“辛”。但是,仅有“甜”蜜的人生又怎能算得上完满?你会发现,曾经“熬”过去万千山水,都会成为你的故事和阅历。人夺不去,也带不走。
人这一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有人觉得,人之一生无非是一个个结果的积累,可人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而一时长短也就不值得太过计较。但人也不能只盯着最后的结果,无所事事,放纵自己。今天“熬”过的,会让你明天带着自信与更好的条件继续前行;年轻时“熬”过的,会成为你老来引以自豪的回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生曾“熬”过大风大浪,有过披荆斩棘的故事,自然比“春风秋月等闲度”来得更好。如若你回忆起来,发现自己不过是在被窝里“缩”了一辈子,再如何追悔莫及,都不会有重来的机会了。
最劲道的面无不经历过百打千摔,最锋利的剑无不经历过千锤百炼。若无“熬”,就没有坚韧的性格,精进的志业,甚至值得品味的一生。所以,请铭记,人生是“熬”出来的。而“熬”,也正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淡是人生真滋味美文经典美文
淡是一种宁静,是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飘逸;淡是一种大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淡是一种镇定,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
淡,或许总比浓好。雾淡影淡,朦胧;云淡月淡,恬静;心淡情淡,高洁;名淡利淡,超逸。
在人生旅途上,用淡的心,慢慢地陪着星星走。看开一些,便能放阔一些;少一些圆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纯典雅;少一分对功名利禄的执着,便多一份坦然自在。
淡字,“水”字旁边是两火的“炎”字。炎症的炎,只有看淡了才能消炎。所以人常说,看得淡一点,伤得少一点。淡字去掉七个点之后,剩下的是两个“人”字,人与人之间有大小之异、高低之别、上下之分,如此洞察世情,自然淡定地生活。
五味中没有淡,百味中没有淡,所有味中都没有淡。其实,淡也是一味。这正如弘一大师李叔同说过“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所有味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唯独淡不表现、不显露。当人们被千奇百味的味道搞烦了、麻木了的时候,反而需要“清淡”。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生活最真的`滋味也在淡字中得以体现。淡妆素面,才出绝色佳丽;天高云淡,方能阳光普照;淡淡花香,才品读出空谷幽兰的高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许是每个人向往的境界。
一个追求人生真性情的人不在乎外界的繁华与喧嚣。无论世界如何繁华富丽,他都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独守一份宁静。他并非愤世嫉俗,孤傲清高,他会努力地参与其中,但他从来不会迷失自己。因此他能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人们喜欢用茶比喻人生。茶之美,就在于那份心安理得的冲淡。淡,是茶的真味,更是人生的真味。万般滋味,当它趋于平淡时,才是人生的真味。
淡是人生真滋味美文
淡是一种宁静,是明月松间,清泉石上的飘逸;淡是一种大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淡是一种镇定,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
淡,或许总比浓好。雾淡影淡,朦胧;云淡月淡,恬静;心淡情淡,高洁;名淡利淡,超逸。
在人生旅途上,用淡的心,慢慢地陪着星星走。看开一些,便能放阔一些;少一些圆滑世故,便多一份清纯典雅;少一分对功名利禄的执着,便多一份坦然自在。
淡字,“水”字旁边是两火的“炎”字。炎症的炎,只有看淡了才能消炎。所以人常说,看得淡一点,伤得少一点。淡字去掉七个点之后,剩下的是两个“人”字,人与人之间有大小之异、高低之别、上下之分,如此洞察世情,自然淡定地生活。
五味中没有淡,百味中没有淡,所有味中都没有淡。其实,淡也是一味。这正如弘一大师李叔同说过“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滋味”。所有味都是为了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唯独淡不表现、不显露。当人们被千奇百味的味道搞烦了、麻木了的时候,反而需要“清淡”。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生活最真的滋味也在淡字中得以体现。淡妆素面,才出绝色佳丽;天高云淡,方能阳光普照;淡淡花香,才品读出空谷幽兰的高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也许是每个人向往的境界。
一个追求人生真性情的'人不在乎外界的繁华与喧嚣。无论世界如何繁华富丽,他都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独守一份宁静。他并非愤世嫉俗,孤傲清高,他会努力地参与其中,但他从来不会迷失自己。因此他能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
人们喜欢用茶比喻人生。茶之美,就在于那份心安理得的冲淡。淡,是茶的真味,更是人生的真味。万般滋味,当它趋于平淡时,才是人生的真味。
★ 滋味散文
★ 淡彩散文
★ 看淡人生名人名言
★ 人生滋味作文
★ 哲理散文《淡定》
★ 看淡人生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