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曹操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獭其Q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我看曹操(共含11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獭其Q”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看曹操

篇1: 我看曹操作文

我看曹操作文

4月24日星期六晴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曹操》,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一类的书,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共209页的书。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这个中队长,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

篇2:我看曹操小学作文

我看曹操小学作文

4月24日星期六晴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曹操>>,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一类的书,特别是历史人物的故事,所以我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就看完了这本共209页的书。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阴险的笑声,想起他那种种恶行。可是,自从我读了这本书后,才觉得曹操了有很多优点,比如:曹操打破了汉末以来依照门第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能求访人才;战争中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这个中队长,也很受启发,学会了取长补短这个道理,还知道了不少历史知识。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以后可不要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了,那可是些守旧的看法,曹操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甚至在某些地方还要向他学习呢!如果有时间的话,也请大家去读一读曹操写的诗《短歌行》,也许你也会体会到曹操那种求才心切的心情。

指导教师:吴小燕

说自己的',写自己的,勇敢地发表不同的看法,做真实的自己。

篇3:我看曹操初中作文

我看曹操

提起曹操,无人不晓,人们总会习惯性地称他为“奸臣”而我却对这个看法抱以怀疑:他是一位多么杰出的一位军事家!文武双全,胆识过人!那时,不过是因为帝王的昏庸,使得国家腐败,曹操站出来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国家灭亡的危机罢了。

都说刘备重义气,桃园三结义后,他便和张飞、关羽一同出生入死,并肩作战。他用自己的宽容赢得了关、张两弟的信任,以致于张飞、关羽死后,他曾萌发过不想活的念头。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关羽后,他并没有杀害他,反倒好言相劝,使关羽归顺自己。金钱、地位、名誉,哪一样是曹操没有给他的?关羽知恩图报,一举拿下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当关羽听说刘备的下落后,执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虽然他已经意识到了关羽回到刘备身边对自己不利,但他并没有食言,反而“放虎归山”。结果,曹操落在关羽手中时,关羽想起当年曹操对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马。正因为“义气”二字,曹操既铲平了袁氏后患,又为自己博得了一条“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换取涌泉相报啊!

周瑜,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仅武艺超群,更兼拥有不同凡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敌”。可是,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点便是气量小,心胸狭窄。正是被诸葛亮抓住了这个把柄,三用妙计,活活气死了。而曹操却有着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战,由于曹操的一时疏忽,将船连在了一起,与吴兵交战。诸葛亮瞅准时机,巧妙地借东风放火船,使得曹兵无路可走,无法内外接应,致使曹兵遭遇惨败。死里逃生后,曹操抄小道逃跑,却被诸葛亮连埋暗兵,险些丢了性命。在这种情况下,他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仰天长笑:“兵败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会卷土重来,重整士气!”颇有大丈夫的气概。正是曹操的大度,并不把输赢放在第一,赢了再接再厉,输了毫不气馁,使得他勇冠三军,最后成了战场上的“常青树”。

从忠臣到背叛,从兴起到惨败,从失败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挠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与谋,义气与大度,是我们现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

篇4:我看曹操初中作文

我看曹操

京剧舞台上,白脸曹操冠带辉煌,高唱:“世人害我奸,我笑世人偏。为人少机变,富贵怎双全?”世人口中的“奸雄”,京剧当中的白脸,《三国演义》里的无数典故,把曹操堆砌成奸诈的化身。然而,即便是“亲刘贬曹”的罗贯中,也不得不为曹的才情与智勇所折服,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曹操首次出场,作者就借许劭之语定其为“乱世奸雄”,之后他涌出一系列政治、处世、用人及军事战争势力,也论证了这一点。

曹操,我佩服你,我佩服你的有勇有谋。

当孙权年少,刘备寄人篱下时,曹操就已经是杰出的军事统帅,到处广聚人才,诱降义军,扩充军事实力。当董卓叛乱时,你却可以独自带着七星宝刀前往行刺,勇气可嘉。可知道,当时的董卓权倾一时,无人敢冒犯,更何况是深夜当面行刺,他的勇气可以跟刺杀秦始王的荆轲相比。但是极少有后人能够注意到这一点。当他行刺失败,被董卓发现时,他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镇定自若,骗过董卓。当走出相府的那一刻,他没有任何顾虑,星夜飞离京城。结果证明他的逃离时最正确的选择。

后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能够名正言顺地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就巧妙的运用了一招,“挟天子令诸侯”。他掌握这块挡箭牌,果断地除去其成就大业的绊脚石。

为了一展宏图,他不仅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南征北战,夺取了大片江山。他又设计使心腹大患刘备、袁术等人互相斗争,坐获渔利。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隐蔽转为公开,大肆地扩展地盘。官渡大战,他以弱胜强,大败河北之雄袁绍,得到了冀、幽、青并四州,又相继灭掉刘表,张鲁等割据势力,逐渐结束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统一了北方。他是拉开三国鼎立之局面的第一人。曹操雄心勃勃,之后继续逐鹿中原。面对孙权、刘备二强敌,曹操又凭借他的智勇,或集中兵力对付一方,或使两家相斗从中获利。建安,曹操再次率军攻打东吴,又乘夏侯渊占领陇石的时机,西取汉中,最终占天下三分之二,为后代夯实了魏国基业。

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哪个人及得上曹操这样军事、政治、勇气、谋略、才气集于一身呢?曹操是一个强人,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

我看曹操,你实乃一代枭雄也。

篇5:解读曹操的作文:我看曹操

我看曹操

江西南丰第二中学九年级钱晨耀

英雄适时势,时势造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由弱小逐渐变为强大,最终拥师百万,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举成为北方的霸主。与他相比,刘备、孙权是望尘莫及的。可非常遗憾的是,后世却对曹操并没有什么好评。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中“品曹操”,说的似乎很有见地。他说曹操之所以被后世所不齿原因有三:

其一,曹操为人奸诈。但我认为正所谓“兵不厌诈”,疆场驰骋之将帅,官场浪迹之政客,不说些假话,为人不诈是不行的。何况是在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

其二,曹操篡汉。这就更没道理了,古来王朝更替是很正常的。曹操篡汉,刘备、孙权就不篡汉了吗?中国历史上有二卜四个王朝,照这样说的话,岂不是个个开国皇帝都是篡国贼了?

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易教授说曹操讲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据正史记载,曹操只说过“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可不知被谁加上了“天下”二字,性质就大变。退一万步讲,即便曹操确实说过此话,那又怎么样?一句话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立场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难道功德巍巍的周公是个胆小怕死之人,臭名昭著的王莽倒成了谦谦君子?

这样看来,后人不齿曹操的三点依据都是站不住脚的,曹操在历史卜.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袁术、袁绍、吕布、张鲁、张绣、马腾、韩遂,群雄皆被曹操所灭,使**已久的北方安定下来,而且曹操主要是靠自己的谋略和魄力完成这些事情的,比起刘备倚仗诸葛亮、孙权承父兄之业来说真是强了百倍。

曹操奸诈,对其手下的人却是推心置腹:郭嘉死了,他哀哉、痛哉;典韦死了,他号哭不已。如此爱才如命,才能使“麾下谋臣战将如云”。

曹操多疑,却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许攸之来,不疑其诈降;韩猛之粮,不疑其诱敌”。相反,袁绍却是“该疑者不疑,不该疑者却疑”,故失掉了中原。

曹操狠毒,是因为他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范文网 )刘备仁慈,却仁慈到“刘表、刘璋与吾同宗,安忍夺之”的.地步,所以当阳一败,败得惨不忍睹。我以为,“真小人”好过“伪君子”。曹操从不把自己神圣化,从不在乎后人的评价,只求问心无愧。

说到曹操,很多人都不否认他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合体,创下了不朽的业绩。他是犯过错误,但瑕不掩瑜,人们不能因为某些错误就忽视了他的伟绩。因此,我们应客观地来看待曹操,他是一代英雄,而不是奸雄;他身上的缺点是次要的,功绩是主要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何必在意树上有毛毛虫呢?曹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风流人物”!

篇6:我看曹操作文700字议论文

我喜欢三国,但我从未完整的读过《三国演义》不是因为书不够精彩,而是我每次开始读后不久,一种忿忿不平的心情便油然而生。正因这种心情我才一次次的拿起《三国演义》又一次次的半途而废。在我看来真正值得一写的人物只有曹操,英雄二字与他大耳贼何干?后来我接触到《卑鄙的圣人曹操》发现这才是称我心意让我相见恨晚的书。

这套书一共十本,内容虽然多,赘笔却很少。词句朴实,没有穿靴戴帽,更没有大放厥词。开卷就很难合上,哪怕到了睡觉的时间我都不忍卒读。每每翻开书页都如同亲临那纷乱的汉末,品味刀光剑影,尔虞我诈,还有乱世中涌现出的或是哀艳或是豪情万丈的不朽诗篇。

这是一本亲操人士必读的书,它详尽的记载了曹操的一生。喜欢三国的都知道,刘备之前是编草鞋的,关羽之前是卖豆子的。但要问曹操的出身,能说出一二的就很少了。曹操是“奸阉遗丑”这让他一生都抬不起头来。年轻时的曹操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斗鸡走马无所不干。但他又十分有正义感,二十岁时打死权贵声震洛阳,然而不久之后就被报复赶出京城。黄巾之乱时因平定有功升为济南相。后来董卓进京曹操又一次仓皇的逃出了京城。自此曹操的事业便一发而不可收,雄霸兖州,大破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占据整个北方,先封为丞相后进爵为魏王,曹操轰轰烈烈的一生在他六十六岁时戛然而止,谥号“武”。

这本书不仅仅写了曹操,还展现了整个曹营,对各将领的描写也是极尽其态。例如天赋异禀却英年早逝的戏志才,忠心耿耿却战死沙场的典韦,还有自以为是的楼圭,谄媚取宠的孔桂,铁面无私的毛玠,骁勇善战的乐进、张辽、曹仁,才华横溢的郭嘉,荀彧,荀攸……人物众多,不胜枚举。在书中每一个人都好像是主角,实则不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和曹操紧紧的扣在一起。

再强大的人也有柔情的一面,曹操也不例外。公元前2,临终前,这个一代枭雄的遗言竞如此温柔“老婆们要学会做鞋子来卖,挣钱养活自己,想改嫁的就改嫁。”说完就永远合上了眼睛。曹操的柔情还表现在对待自己儿子上。在曹昂曹安民死时痛苦流涕,为曹熊的身体哀声叹气,当然还少不了曹丕,曹植两兄弟。为了他们两人的事情,曹操的头疼病不知道犯了多少次。这个柔情的曹操和那个指点江山的曹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曹操。

胡适的笨笔写不出母亲万分之一的好,我短短几行字更写不出书中精彩的千万分之一。一本好书就像一位知己,真正的知己不是浮于纸面而是沉于内心。一件件讲透曹操收拾三国群雄的卑鄙,奸诈,狠毒计谋。一页页渗透,曹操体恤天下众生的柔情,仁义,圣人情怀。套用说书人的一句话,欲知内容如何,书中自有分晓。

篇7:看三国-谈曹操作文

看三国-谈曹操作文

姓曹,名操,字孟德,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沛国谯群人。听爷爷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曾起过相当大的作用。而三国演义中没有肯定这些,把他作为破坏“正统”,违反“纲纪”的乱世奸雄来认定,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狡诈的特点。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曹操也是农民起义的死敌,镇压黄巾起义军的刽子手,他在豪强大混战的过程中,一步步扩大势力,最后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和权势。曹操具有极端的损人利己的特性,具有无穷的贪欲和权势欲,如第十七回“借头压军心”一节,写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将尽,接济不及,命粮官王厚用小斗把粮食分给士兵,不料士兵怨声四起。曹操密召王厚说:“我要借你一物,以压众心。”王厚说:‘丞相欲借何物?’曹操说:‘我要借你的头以稳定军心。’王厚大惊……。作者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有力地揭露了曹操的狠毒,暴露了封建统治者损人利己的恶劣品质。对于这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三国演义是通过丰富具体的细节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他突现出来的。 看三国――谈曹操作文400字

篇8:励志作文推荐:品曹操,看枭雄

曹操这个“奸雄”,多半是被逼出来的。

现在想来,项羽的时代,还是比较自由的。那时,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还处于草创阶段,而且试验的时间不长,秦就亡了,所以大家还不怎么把那玩艺儿当回事。天底下只能有一 个皇帝,无论这皇帝是神是人是猪是狗都得绝对效忠,否则就是奸是匪的观念,也还没有真正形成。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天下分封,诸侯割据,五霸继起,七雄并峙,楚强南服,秦霸西陲,递主盟会,互为雄雌。诸侯们自由地宣战、媾和、结盟、征税,全然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文人和武士、游侠和刺客们则自由地周游于列国,流动于诸侯,朝秦暮楚,择主而事,也不怎么把已经到手的官禄爵位当回事。田子方甚至对魏太子击说,士人议论不用主张不合,就立即跑到别国去。抛弃原先的国君,就像扔掉一只草鞋。总之,那时一个人只要有实力有能耐有本事,多少可以随心所欲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即便运气不好失败了,也没人说闲话。所以,虽云“成者王侯败者寇”,但陈胜向皇帝宣战,首义兵败,也没人说他是寇,是匪。不像后来宋江他们,即便受了招安,也摘不掉土匪和草寇的帽子。

这是一个征伐不断、战事频仍、相互吞并、弱肉强食的动荡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虎与豹的时代。对于弱者来说也许不太公平,却为强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不管怎么说,项羽总算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即便失败了,也仍不失为一个体面的失败者,还有那么多人祭奠他、怀念他。相比较而言,曹操就要背时得多。他即便成功了(事实上已很成功),也仍要被画成一张大白脸。

曹操似乎命中注定只能当一个“坏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即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这是胡扯。因为曹操原本不该姓曹。他的父亲曹嵩只是曹腾的养子。曹嵩和曹腾并无血缘关系,即便考证出曹腾是曹参之后,与曹操又有什么相干?事实上曹嵩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在当时就是一个谜,连陈寿也只能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于是连带着知道亲生父母的曹操,也弄得有点“来历不明”。

曹操所处的时代也不好。他生于东汉桓帝朝,长于灵帝朝,是在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生、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入仕的,而桓、灵两朝,要算是汉王朝四百年间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所谓“桓灵之时”,几乎就是君昏臣奸的代名词。在这样一个时代,要做一个“好人”,确乎很难。不是被人陷害,就是窝窝囊囊。曹操既不想被害,又不肯窝囊,当然便只好去当“坏人”。总之,来历不明又生不逢时,曹操倒霉得很。

实际上,曹操的时代已大不同于项羽的时代。他即便生逢盛世,也未必会有什么作为。自从我们那位流氓英雄刘邦在组织上将天下定为一尊,他的重孙武帝刘彻又在思想上将天下定于一尊,有着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的虎和豹,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想问题的还是干事情的,便都被收拾得差不多了。收拾的办法,自然仍是大棒加胡萝卜,只不过那胡萝卜是带缨子的,大棒则变成了狼牙棒,血迹斑斑。太史公司马迁只不过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冒犯了武帝的虎威,便被处以腐刑,弄得男不男女不女;而大农令颜异根本就没说话,只不过是在别人议论朝政时,下唇往外微微翻了一下,就被认为是“腹诽”(在肚子里诽谤朝廷和君父),应处死刑。难怪当时长安城里五十万人,囚犯就有十六七万;也难怪郎中令石建上书奏事,马字少写了一点,就要吓个半死了。这些事都发生在那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当权时期。武帝一向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即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他手上,汉帝国的疆域竟扩张到两倍以上,广达五百万平方公里。因此,他又往往被看作是英雄。但我以为,在他的铁骑践踏和铁腕统治之下,英雄业绩间或有之,英雄精神却是不会有的。

到了曹操所处的桓、灵之世,情形就更是每下愈况。大汉王朝和它所代表的那个制度,里里外外都散发着尸臭。事实上,自王莽篡政光武中兴后,汉王朝就没再打起过精神。外戚擅权、宦官专政、军阀称雄,奸臣拚命抓权,贪官拚命捞钱,老百姓则只好去吃观音土。道德的沦丧,更是一塌糊涂。当时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可见少廉寡耻和口是心非已成风尚。这一点都不奇怪。一个王朝和一种制度既然容不得君子,那就只能培养小人;既然听不得真话,大家便只好都说假话。当多数人都鬼鬼祟祟或战战兢兢,都乌龟缩头或老鼠打洞时,当权欲嚣张物欲横流,卑鄙受到鼓励而高尚受到打击时,这个社会就很难有什么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也很难产生虎和豹。有的,只是狗和羊。那粗鄙的狗是由粗野的狼退化而来的,那平庸的羊则是披着羊皮的狼,而且是黄鼠狼。

这时,如果突然出现了一只虎或豹,会怎么样呢?大家都会把它当作不祥的怪物,就像童话里的鸭子认定那只小天鹅是丑小鸭一样。但鸭子们只不过嘲笑一下丑小鸭罢了,那些粗俗的狗和平庸的羊却会一拥而上,给那只虎或豹画他一个大花脸。

篇9: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

陈法强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质量质量却上乘的诗篇。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其中〈〈短歌行〉〉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短歌行〉〉集中展现出了曹操作为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传诵不衰。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全诗开头就有所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待我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开篇就让人一震,曹操一定是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就为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基调。“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杜康旧消愁,没想到借酒销愁愁更愁。这种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闲愁。这种愁实则是一种渴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紧接着的几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用并活用了《诗经》中几个句子。引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以表明自己的一片真情,自己是一个对人生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人,自己的这片忠心何人能知晓呢?借用“呦呦鹿鸣“几句,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求,期盼人才归顺自己。经过中间巧妙的过渡,最末四句借用了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卒章显志,把自己与周公自比,再次交代了自己渴求得到人才的迫切心情,以及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他以他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向世人证明着自己的'广博胸襟,有容乃大,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各位贤才,还犹豫什么呢?他的忧患意识愈强,更看出他的只争朝夕,他的惜时如金,他的心情是多么地迫切。全诗呈现出一种大气磅礴之势,此诗与他的另一首诗《观沧海》有异曲同工之妙。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汉高祖刘邦。曾记否,他荣归故里,与乡村小儿同唱《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场面何其壮观,他是何等春风得意。但是言为心声,《大风歌》同样流露出了刘邦对人生的诸多困惑:目前人才匮乏,希望得到一些猛士即贤才来辅佐自己保住江山。另外毛泽东的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也是透视出了一种抚今追昔时而萌生的历史苍凉与困惑。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道出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无不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同样,曹操也是。只不过在曹操身上表现的更为强烈罢了。

(本文发表在<<语文报.高中版>>12月)

作者邮箱: chfq09@163.com

从《短歌行》看曹操的英雄主义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0:励志作文:品曹操,看枭雄

曹操这个“奸雄”,多半是被逼出来的。

现在想来,项羽的时代,还是比较自由的。那时,中央集权的专制体制还处于草创阶段,而且试验的时间不长,秦就亡了,所以大家还不怎么把那玩艺儿当回事。天底下只能有一 个皇帝,无论这皇帝是神是人是猪是狗都得绝对效忠,否则就是奸是匪的观念,也还没有真正形成。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天下分封,诸侯割据,五霸继起,七雄并峙,楚强南服,秦霸西陲,递主盟会,互为雄雌。诸侯们自由地宣战、媾和、结盟、征税,全然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文人和武士、游侠和刺客们则自由地周游于列国,流动于诸侯,朝秦暮楚,择主而事,也不怎么把已经到手的官禄爵位当回事。田子方甚至对魏太子击说,士人议论不用主张不合,就立即跑到别国去。抛弃原先的国君,就像扔掉一只草鞋。总之,那时一个人只要有实力有能耐有本事,多少可以随心所欲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即便运气不好失败了,也没人说闲话。所以,虽云“成者王侯败者寇”,但陈胜向皇帝宣战,首义兵败,也没人说他是寇,是匪。不像后来宋江他们,即便受了招安,也摘不掉土匪和草寇的帽子。

这是一个征伐不断、战事频仍、相互吞并、弱肉强食的动荡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虎与豹的时代。对于弱者来说也许不太公平,却为强者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不管怎么说,项羽总算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即便失败了,也仍不失为一个体面的失败者,还有那么多人祭奠他、怀念他。相比较而言,曹操就要背时得多。他即便成功了(事实上已很成功),也仍要被画成一张大白脸。

曹操似乎命中注定只能当一个“坏人”。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即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这是胡扯。因为曹操原本不该姓曹。他的父亲曹嵩只是曹腾的养子。曹嵩和曹腾并无血缘关系,即便考证出曹腾是曹参之后,与曹操又有什么相干?事实上曹嵩的亲生父母究竟是谁,在当时就是一个谜,连陈寿也只能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于是连带着知道亲生父母的曹操,也弄得有点“来历不明”。

曹操所处的时代也不好。他生于东汉桓帝朝,长于灵帝朝,是在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生、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入仕的,而桓、灵两朝,要算是汉王朝四百年间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所谓“桓灵之时”,几乎就是君昏臣奸的代名词。在这样一个时代,要做一个“好人”,确乎很难。不是被人陷害,就是窝窝囊囊。曹操既不想被害,又不肯窝囊,当然便只好去当“坏人”。总之,来历不明又生不逢时,曹操倒霉得很。

实际上,曹操的时代已大不同于项羽的时代。他即便生逢盛世,也未必会有什么作为。自从我们那位流氓英雄刘邦在组织上将天下定为一尊,他的重孙武帝刘彻又在思想上将天下定于一尊,有着英雄气质和高贵精神的虎和豹,不管是文的还是武的,想问题的还是干事情的,便都被收拾得差不多了。收拾的办法,自然仍是大棒加胡萝卜,只不过那胡萝卜是带缨子的,大棒则变成了狼牙棒,血迹斑斑。太史公司马迁只不过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冒犯了武帝的虎威,便被处以腐刑,弄得男不男女不女;而大农令颜异根本就没说话,只不过是在别人议论朝政时,下唇往外微微翻了一下,就被认为是“腹诽”(在肚子里诽谤朝廷和君父),应处死刑。难怪当时长安城里五十万人,囚犯就有十六七万;也难怪郎中令石建上书奏事,马字少写了一点,就要吓个半死了。这些事都发生在那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当权时期。武帝一向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即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他手上,汉帝国的疆域竟扩张到两倍以上,广达五百万平方公里。因此,他又往往被看作是英雄。但我以为,在他的铁骑践踏和铁腕统治之下,英雄业绩间或有之,英雄精神却是不会有的。

这时,如果突然出现了一只虎或豹,会怎么样呢?大家都会把它当作不祥的怪物,就像童话里的鸭子认定那只小天鹅是丑小鸭一样。但鸭子们只不过嘲笑一下丑小鸭罢了,那些粗俗的狗和平庸的羊却会一拥而上,给那只虎或豹画他一个大花脸。

篇11:曹操

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作文

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

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曹操 - 简明演义传记作文1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观沧海曹操

曹操诗词

曹操作文

曹操 《观沧海》

曹操 作文

曹操:观沧海

我欣赏曹操作文300字

我的偶像曹操作文

透过《短歌行》的引用及比喻之妙看曹操

我与曹操共煮酒

我看曹操(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看曹操,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