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课堂实录(共含5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予春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老师直接板书课题:雷雨 指名读、齐读。[去掉烦琐的导入,这样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让人有干净利落之感。]
2、说说雷雨。
师问:雷雨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生1:是有雷声的。
生2:先有闪电再打雷。
生3:雨点很大,速度也很快。
师:那雷雨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去读读课文吧。
[教师的教学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活课堂,唤醒学生已有的切身体验,让学生对课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兴趣,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特别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雷雨一步一步写下来的。
二、学习字词,理清脉络
1、学习字词。
(1)齐读生字。“压、垂、乱、虹”
在认读的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如“垂”的读音,学生指出是翘舌音;“虹”字怎么记?学生的回答有:“虫+工=虹”;“一只虫子在咬一个工人。”(老师夸奖他真会动脑筋,但能不能再编得好一些?)“虫子在工作。”(一个小女孩这么说。)
[生字在识记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办法,周老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这样形象地记生字真好。]
(2)开小火车读生字,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3)读词语。(开双轨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每个学生读一个小节,老师随机地叫学生读我觉得很好,并对“哗”字正音,看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底。而对于未能读好的学生也给予了又一次机会,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1—3小节:雷雨前
4—6小节:雷雨中
7、8小节:雷雨后
3、理清课文脉络: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老师板书)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
1、自由读雷雨前(1—3自然段)的景象。
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想想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2、品读句子,随机点拨
师: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生1: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里的乌云是满天的,而且还是黑沉沉地压下来(边说还边做手势,非常形象的样子,但也有种如梗在喉的感觉。)(师出示第1小节)
生2:“满天”可以看出乌云真的很多很多的。
生3:而且蝉一声也不叫了。
师: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
生1:太可怕了。
生2:天气太闷了,我要回家了。
师:从哪里也感受到闷呢?
生:叶子一动也不动就是没有风,所以很闷。
(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的样子”。)
看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满天的乌云全都慢慢地压下来,把东西都挡住了。
生2:那些房子和树都被遮住了。
师:是啊,那谁能来读读,读出闸门的感觉来。
生读。
[这里有两个孩子读得非常入情,不仅充满了感情,而且还能从她们的丰富的表情中看出了她们的感受,听课的老师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师:那么,读了第2、3小节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了呢?
生:“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里的“乱摆”说明风很大。
师:“树枝乱摆”有什么想说的?
生1:说明风很大,树枝也乱摆了。
生2:老师,我有个问题。风来的时候,蜘蛛为什么要从树上垂下来,逃走呢?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这也正是老师想问的呀,谁知道呢?
生:因为树枝乱摆,说明风很大,蜘蛛就要逃了。
师让学生模仿小树大树,伸起双手,跟着大风乱摆起来。(情景模拟)
老师作随机的采访,为学生:你为什么要乱摆呀?你为什么停不下来呢?
[情景的模拟让学生感受到了风大,感受到了蜘蛛呆在树枝上的害怕,也让学生从声音中有了切身的体验。]
再读句子,读出风大。
师:我们再来看看逃走的蜘蛛(课件演示)。问:蜘蛛是怎么逃的?
生1:它先吐出一条线,再慢慢下来。
生2:因为它很害怕,所以逃走了。
生3:它逃的时候速度很快。
师:它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逃走啊?
生1:风太大了,要摔下来了。
生2:待会下雨的话,它会从网上掉下来的,因为网会被打破的。
师:那就请你把它的害怕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师:大风吹来了,树枝在风中乱摆,现在蜘蛛也逃走了,你能不能用上“忽然,一阵大风吹来, 。”来说一说?(出示图)
(1)同桌说说。
(2)指名说。
生1: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小草、小花都被吹歪了。
生2: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树枝吹歪了,树叶也被吹掉了。
生3: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晒在外面的衣服被吹得乱飘。
生4: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晒在外面还来不及收进去的衣服被风吹得乱飘,好像在对主人说:“赶快把我收到屋里去吧。”
生5:衣服好像还在说:“我都快要掉下来了。”
师:你还能说说这儿没有的景物吗?
生1:忽然,一阵大风吹来,还在外面的小朋友的头发都吹斜了。[“斜”字用得不太合适,老师帮着改成了“吹起来了”,假如让学生自己纠正的话可能会更好。]
生2:风把衣服都吹走了。
生3:大风吹进窗户,桌子上正好有一张纸,风就把纸吹走了。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变化?
生:我看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出示句子)
(指名读。)
读后问:听着听着,你又听出什么来了?
生1:闪电很亮很亮,雷声也很响。
生2:“越来越亮”不是一下子就很亮,而是一点一点地亮起来了。
(师多媒体演示)
师:你怎么吓得跳起来了?(课件中响起了很响很响的雷声)
生:因为雷声越来越响了。
读句子,女生读,男生读。
3、总结梳理,朗读提升。
(1)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学习了1—3小节,看到了满天的——(生)乌云,又看到了——(生)蝉一声也不叫,接着还看到了——(生)大风来了,蜘蛛从树枝上垂下来,逃走了,然后又看到了——(生)闪电,还听到了——(生)雷声,这一切都让你感觉到——(生)雷阵雨就要来了。
(2)齐读1—3小节。
读后师说:大雨马上就要来,就来年生字宝宝也要躲起来了,我们跟他们说再见吧。
一、复习字词,学写生字
1、巩固字词。
去掉拼音读生字,并组词读一读。
2、学写“垂”字。
(1)书空。
(2)和老师一起住进田字格(师范写)。
(3)生自己写一个。
(4)评价写得怎样?
(5)取长补短,再写一个。
[写字教学,老师指导得非常细致,评价过程很到位,学生也很会寻找同伴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一个学生说这个同学的字还要再写地压扁一点,非常形象。]
二、小结下课
师:至于那只逃走的蜘蛛后来怎样了呢?雷雨中、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周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的做法,再次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呈现板书,回忆梳理
师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知道课文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并且重点感受了雷雨中的景象。
2、全班表演,激趣导入
(1)激趣: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表演雷雨时的景象吗?
(2)全班在教师引领下表演
(首先,生把小手放在桌子上敲打表演打雷,师说“打雷喽。”生把纸拿起来抖动表演下雨,师说“下雨喽。”接着,两组敲桌,两组抖纸,表演雷雨交加,师说“大风来了”,生一边抖动一边吹纸。)
三、研读课文,多元感悟
1、感受雷雨前景象
(1)生自由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
(2)交流,预设:
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想象说话:是啊,为什么蝉都不叫了呢?蝉儿们,你们怎么了?(闷)
②比较句子
A、出示: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C、想象,这样闷热的天气中,你会有什么感觉,还有别的动物呢?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用上“一……也……”练习说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情境模拟,学生表演“树枝乱摆”
②体会“风大”
③用朗读展现“风大”
④一阵大风吹来,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想象说话:
A、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来, 。
B、同桌交流
C、指名说
⑤想象说话:蜘蛛是怎么逃的?
⑥情境理解为什么不用“逃”“跳”等,而用“垂”?
⑦指导书写:垂 逃
⑧同桌讨论:它为什么要急急忙忙地逃走啊?
⑨指导朗读,读出蜘蛛的害怕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课件演示雷声越来越响
②范读--指名读--齐读
③比较句子
A、出示:
闪电亮,雷声响,雨下大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了。
B、用“越……越……”练习说
④齐读
(3)有感情地齐读第1-3自然段。
2、感受雷雨后景象
(1)出示雷雨后的图
(2)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雨停了,一切都这么美,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心情来朗读描写雷雨后的第7、8自然段呢?
(4)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5)句式练习
①出示: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 。
雨停了, 也 。
了, 也 。
②指名说,评议
③完成作业本28页第四题
(6)知识拓展
①多媒体出示几组美丽的彩虹,学生欣赏.
②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
四、总结谈话,拓展阅读
1、教师小结
2、拓展阅读《夏天》
夏 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板书设计:
前 越、、、、越、、、、、
15、雷雨 中 渐渐地,渐渐地
后 、、、、、也、、、、
[雷雨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护城小学 郝欢欢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内容是《雷雨》,它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是本册书第五组的第二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本文用字精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
1、知识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 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标: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根据目标的设定,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而教学难点应该是能从文中分析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的教法主要采取 1、信息收集法
2、情景教学法
学法主要目标
1、以朗读感悟为主
2、小组合作探究
在本节课中我将教学环节分为五个环节
一、设情景,感受雨的美。
首先出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意识感知雨的美丽,引起好奇探究的欲望。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内容
带领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以便在自学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理解课文内容
在理解课文内容是,主要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雷雨的变化,再读一读重点的句子,来整体把握住课文脉络,最后品读课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不同。
四、课堂检测
在课堂检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虽简洁但明了,更能直观地加深孩子们理解课文。
[《雷雨》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
①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
②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2.学生猜后,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风声、雷声、雨声),想象下雷雨时的一番情景,想象说话。
雷雨
2.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反馈,正音。
3.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4.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理解“垂下来”.gif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教师随即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分组赛读雷雨前、中、后各自的景色。
四、写字指导。
1.出示“我会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重点指导:“垂”。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 二年级雷雨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