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aaah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共含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aa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

篇1: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

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

陈敏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中心幼儿园(518100)

【摘要】绘画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幼儿想象能力、注意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充分的感受和体验,简单的示范和临摹,一味的技能训练,不能引起幼儿情感共鸣和表现欲望,幼儿的作品是缺乏感情和创造性的。幼儿只有亲自观察事物,才能对他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

所以,感受和体验是幼儿美术活动的灵魂。为了使幼儿通过绘画活动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研究绘画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教学策略,以达到优化绘画教学方法,使幼儿感受与体验绘画活动,培养幼儿潜能开发、发散思维和创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篇2: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旨在于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自由的感受、自由的表达, 在活动中感受美的事物, 获得身心愉悦, 并将自己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生活经验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感受与体验式教育手段,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幼儿的自主表现表达提供原始的积累。在对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 应该要求幼儿对感知到的对象的细节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比喻描述, 或者通过绘画或舞蹈表现直觉感受, 避免幼儿概念化、模式化的表达或表述。

同时, 我们也应该明确, 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也不同于人们经常说的审美过程, 因为审美是在理性发展到一定高度而产生的智能活动, 它包含许多高级的思维能力, 而这些是幼儿所不具备的。感受美、表现美只是审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停留在表象阶段的初级情绪情感体验, 是审美心理因素发展的量的积累阶段。试图分析艺术活动中幼儿从感受到表达的过程, 并依据各心理因素的参与程度不同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以内隐心理成分的调动为基础的准备阶段、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初始阶段、以想像、情绪情感活跃为特征的意象阶段和以自由表达为基础的艺术创造阶段。

篇3: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

对于幼儿绘画活动感受和体验的研究,国内外有很多,其中里德认为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儿童绘画和游戏一样是自发的,因而不能或不应该教。应该允许儿童自由地去绘画创作,即自由地表达他自己。里德注重儿童艺术活动的过程而不注重艺术活动的结果,在儿童绘画过程中,让他们在自由的审美活动中得到健康自然地成长,教育者不能过多地干涉,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和启发儿童自由地进行创作。瑞吉欧的学前教育中强调了儿童绘画语言表征了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建构,以及他们内心的情绪情感波动。教师的首要作用在于体会儿童图画的内涵,解读儿童的心灵。

1.1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感知特点

一是直觉性。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对幼儿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即前运算阶段,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幼儿对事物特征的认识在于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

二是整体性。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是从笼统到分化。幼儿的视、知觉一开始把握的材料,是对事物整体的粗略的结构,先认识事物的整体继而认识整体多包含的内容。因而,幼儿是以抽象图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用一些抽象的“线迹”涵盖某一物体的粗略结构。

三是同一性。幼儿认为任何事物与自己一样有感受存在,因此他们的世界,点、线、面可以表现一切事物以及情感。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具有增强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审美器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激活幼儿对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

1.2幼儿绘画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特点

幼儿对事物的判断所产生的情感感受,如“运动和静止、勇敢和懦弱、快乐和悲伤”等出于无意识的冲动,唤起以美术的形式表述对象,继而产生审美体验。强烈的情感体验是引发儿童灵感的动力。“美术作为一种释放情绪和表达疑问的有力和积极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3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审美创造潜力

儿童的绘画是表情达意、反映客观现实的有效工具。随着生活经验的累积,儿童的时空观念等逐渐发展起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他的语言也丰富起来了,他的思维能力包括一切的高级神经活动也相应地得到了发展。因此,绘画的发展也是紧随着这些能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2幼儿绘画活动的作用与意义

幼儿由于知识经验欠缺、大脑以及语言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原因,决定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感知以直接体验为主,幼儿主要通过体验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而不是主要通过学习间接知识了解世界。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幼儿是在触摸世界,而不是学习世界。体验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和能力,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归纳己有的关于幼儿体验价值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们倾向于认为注重幼儿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康情感和人格;有助于培养幼儿主体意识、学习自主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3幼儿绘画活动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幼儿绘画教育,因受苏联教学论的思想影响较深,所以几十年来,幼儿绘画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模仿化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绘画教育教学中,呈现出模仿和再现形象的特征。教师是绘画活动的中心,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作为标准模式,给儿童临摹学习。教师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 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 结果幼儿作品千篇 一律, 表现出显著的共性。许多幼儿的作品犹如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画娃娃大都大大的眼睛, 小小的嘴巴, 画房子则三角形加长方形。固定的造型, 规定的色彩, 毫无生气和创造性, 使幼儿成了复印机。没有“自我”和“感觉”。违背了美术教育开发思维、拓展想象力的学科优势和学习目的。

3.2程式化的美术内容

在模仿化的教学模式下,应运而生的是大量的用于模仿的图像素材,社会上充斥于市场的绘画范例,简笔画练习册、色彩平涂绘本等等,使儿童的美术创作失去了他原有的稚拙天性,而是在成人的加工下,故作“天真”。此种提供的种种图式直接灌输给孩子的做法,从表面上看,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美术表现能力。但是,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觉、思考和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

3.3功利化的绘画教学目的

依据幼儿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可知,学前儿童自身的能力很难表述出符合成人意识形态中绘画作品“好”的样式。为了显示教学成果,教师认为只要孩子能画出一张美丽的图画,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务,用孩子的手,画出成人期望的画,普遍将幼儿绘画教育目标技艺化。

4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学策略研究

儿童时期充满着好奇和幻想,绘画是幼儿表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体验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幼儿愿意用绘画来表现他们所见到的、所想到的事物。通过自己的画,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创造的自信,把主体性和创造潜能发挥出来,从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快。

幼儿绘画活动对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很有益处,当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他的大脑和手都受到了锻炼,发展了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儿童画不讲“画理”、“画法”,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是非“学院”派的画派。它不是绘画的初级阶段,不能要求他们服从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因此,对于幼儿绘画活动教育教学的研究要有策略。

4.1充分的感知和体验是幼儿画画的前提和基础

幼儿的艺术表现是与其直接感知的环境有关的,如果没有充分的感知和体验,简单的示范和临摹,一味的技能训练,不能引起幼儿情感共鸣和表现欲望,幼儿的作品是缺乏感情和创造性的。幼儿只有亲自观察事物,才能对他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所以,感知和体验是幼儿美术活动的灵魂。如教师准备引导幼儿画狮子,可以事先请家长和幼儿去动物园看看狮子,甚至和“温顺”的狮子合影,然后听教师讲狮王的故事,欣赏狮子可爱的图片,猜测想象大狮子和小狮子的对话,模仿狮子的姿态。经过这样的感受和体验,幼儿创作出的是表情、姿态各不相同的狮子,讲述的是自己心中不同的故事。

4.2多途径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

途径一:在主题课程中体验

主题课程是幼儿在园生活中关注的焦点,它追随着幼儿兴趣的发展而进行,它完整性、连续性、层层深入的特点,使得幼儿能够获得全方位完整的体验。例如,我们在大班实施的《跨海大桥通了》《红红火火中国年》《运动会》等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将在课程中获得的体验,通过美术的形式进行展现,不仅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感受和表现力,同时也彰显了主题课程的脉络。因此,将幼儿美术中的体验与主题课程结合起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措施。

途径二:在大自然中随时随地体验

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自然界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吸引着幼儿的好奇心。例如,在春天来临的季节里,我们带着孩子倘佯在春日暖暖的阳光中,引领他们去观察嫩绿的树芽、绒毛般的小草、柔软的柳枝、娇艳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从图片欣赏到走进大自然,教师让幼儿的体验不局限于眼睛的欣赏,而是各种感官的感受,使孩子获得了关于春天的整体认知,为美术活动中幼儿的自我表现积累下了丰富的素材。

4.3运用绘画表达体验感知的过程结果

感知觉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自发的认识事物及其有关属性的过程,是让幼儿通过最基本的看、听、摸、闻等来认识外部世界,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

美术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该不是让孩子掌握一些美术技能,而是通过美术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幼儿美术教育首先是一种以美术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综上所述, 只有尊重幼儿的主体精神,从幼儿的情趣和需要出发, 最终又回归于幼儿的发展,这样的美术活动才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

“感受” 与 “体验” 是幼儿美术活动的灵魂, 无论是“感官的感受”还是 “情感的体验”,都是在通过语言、 科学、 社会、 艺术等领域的融合中实现的。幼儿的美术表现是建立在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经验上的,只有让幼儿的美术活动与幼儿的感性生命活动紧密相连,幼儿自我伸张的领域才愈广泛。

参考文献

[1][美]伊莱恩・皮尔科汉, 鲁斯・斯特劳斯・盖纳.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M].尹少淳.译.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2.

[2]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3]李慰宜.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楼必生,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师大出版社.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

篇4:幼儿园绘画活动方案

一、设计意图:

联想和幻想常常是创造的先导,积极的联想和幻想能激起人们创造的精神,而富于幻想,憧憬未来,正是幼儿思维的一个特点,画笔成了幼儿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创造、表现的工具,本活动以发展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主,力图突破以往“对幼儿绘画的合理性、真实性作过分的要求”、“总把技能技巧摆在首位”、“要求幼儿照着样子画,限制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观点,开展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的创造热情和兴趣在绘画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展示。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想象梦游太空世界和未来,激发幼儿创造性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2、指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画出太空中的一些新式飞行器,并大胆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星星、月亮。

3、培养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黑色酒精笔、彩色油画棒、图画纸、毛笔、水笔颜料、调色盘、录音机、录音带、太空背景图、各种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几何形体纸报、抹布、磁性板、地毯。

四、活动过程:

(一)梦游太空:以梦幻形式带幼儿到太空去旅行、引出课题。

1、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听教师随音乐讲述。

2、在梦游中,以问答的形式丰富幼儿对太空的想象。

(二)分组活动:

1、幼儿自由组合,几人一组,讨论并动手设计几款飞行器,再从中选出一架设计得最好的飞行器贴在磁性板上。

2、各组选一名代表,持设计图向全班幼儿介绍。

(三)集中活动:

1、a、展示幼儿的设计图。b、在幼儿设计图的基础上移动

改变,变化出另一款飞行器。(几名幼儿在前面操作,其余的集体操作)。

2、投放不同的材料提出不同层次的绘画要求。

3、幼儿作画,老师指导。继续播放梦幼曲,启发幼儿的想象。

4、讲评小结:展示全体幼儿的绘画作品,称赞幼儿的努力,对有独创性的作品给予特别介绍并表扬肯定。

5、结束:请全体幼儿乘上自己设计的飞行器,一起到太空去探险

篇5:幼儿园绘画活动方案

艺术幼儿园绘画作品展活动方案提要:每班邀请两位家长代表参与美育节优秀绘画作品的评选工作,届时将评出小、中、大班天才小画家若干名,并幼儿园颁发证书以做鼓励。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感受身边的艺术之美。

2、丰富幼儿的艺术生活,通过这次画展提高幼儿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园艺术氛围不断增强。

二、教师人员安排:

活动组织者:

活动协助者:

三、展览时间:5月2日——6月1日

展览地点:总部、分部

活动准备:大型kt板15块,玻璃胶,各班绘画作品

四、作品要求:

1、绘画内容围绕《做个礼仪小公民》、或《我运动我快乐》展开,富有创意,可以由老师或家长指导,但不得有老师及家长的痕迹。

2、鼓励参展作品形式多样:蜡笔画、国画、水彩画、拼贴画(利用废旧材料拼贴均可,如:鸡蛋壳、瓜子壳、豆类、大米等),形式不限,大小不得小于a3/8k。

3、可以根据作品的题材选择不同的材质、颜色的纸张。如:拼贴画可以选择有颜色的画纸等,但纸张大小不得小于a3/8k。

4、小班选送参展作品12幅,中大班15幅,并在参展作品背面注明作品作者姓名、班级。

五、活动过程:

1、请各班老师将参展作品于4月25日前交到小一班王联青或大二班尹佩处。

2、4月25日至4月30日间活动相关的老师负责布置展示作品和展览场地。

3、作品将在5月美育节期间在幼儿园大门口展示,欢迎各班老师、幼儿和家长参观。

六、评奖办法:

每班邀请两位家长代表参与美育节优秀绘画作品的评选工作,届时将评出小、中、大班天才小画家若干名,并幼儿园颁发证书以做鼓励。

七、其他:

1、请各班老师提醒幼儿在参观的过程中要文明观看,不得随意乱涂乱撕,损坏作品。

2、各班老师可以在信息栏里通知家长有关美育节“绘画展”的相关信息,取得家长的配合。

篇6:幼儿园绘画活动总结

毕业季来啦!为了给大班小朋友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毕业活动,留下他们的精彩瞬间,东营市乐慧幼儿园于20xx年6月25日举办“智慧美术,留住最美的童真”大班毕业绘画活动。

第一主题“十二生肖传奇”,幼儿用线描画的形式装饰出活泼可爱的十二个动物,简单的颜色对比,变幻多彩的点线面的装饰美,让幼儿充满了好奇,大家纷纷拿起画笔跃跃欲试,共同创造出了我们的“十二生肖传奇”。

第二主题“梦想任我飞”,通过欣赏西班牙大画家米罗爷爷的作品《星空》,大班小朋友也大胆的运用漂亮的对比色、自由的线条、神奇的形状画出了幼儿眼中的“海洋世界”,用两种不同的材质尝试创造出不同美感的“神秘星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处不在,接下来,他们探索用彩墨在宣纸上铺上美丽的色彩,通过”借形想象”发现了千奇百怪的动物,形成了幼儿眼中的“魔幻森林”。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为他们最后的幼儿园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篇7:幼儿园绘画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讲述太阳的特性、作用,帮助幼儿加深对太阳的了解。

2、引导幼儿用蜡笔打扮太阳公公。

活动准备:

已有太阳的相关知识,蜡笔、纸人手一份,太阳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太阳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看,谁来做客了啊?

幼儿:太阳公公。

2、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太阳的特性和作用。

教师:那太阳是在哪里的?它是什么样子的?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太阳只有一种颜色吗?太阳有几种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讲述太阳的特性。

教师:请你们想一想太阳

有些什么样的本领呢?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回忆、讨论太阳的作用。

教师小结。

3、引导幼儿打扮太阳公公。

教师:你们喜欢太阳公公吗?你们想不想帮太阳公公打扮的更漂亮点呢?你想怎样打扮太阳公公呢?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班绘画:太阳公公(2)

4、教师示范做画,并交代绘画规则。

教师先示范一次,后幼儿自由绘画。

规则:(1)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打扮太阳公公;(2)尽量将太阳公公打扮的和别人不同;(3)注意不将油画棒画到桌子上。

5、幼儿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将太阳公公打扮的和别人不一样。

6、展示绘画作品。

活动反思:

由于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相关知识,所以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回忆太阳的相关知识和指导孩子们如何将太阳公公“打扮”的更漂亮。活动中孩子们能较好的讲述已有的知识,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由于小班孩子的知识面较为狭窄,所以在帮太阳公公“打扮”时,孩子们与教师范画的雷同现象或与同伴雷同现象较多,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太阳公公“打扮”的漂亮的孩子较少。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更多的加强孩子们的自我创造意识。

篇8:幼儿园亲子绘画活动总结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丰富幼儿一日生活,渲染节日气氛,使幼儿对中秋节和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有清晰的认知。9月28日上午,xx幼儿园开展了“迎中秋、庆国庆”绘画活动。

活动开始,先由老师分别详细讲解了中秋节和国庆节的由来,各有不同含义,会举行不同的活动。然后请幼儿欣赏过中秋节和国庆节的视频、照片和儿童示范画。再请幼儿以中秋节和国庆节任选一个做主题绘画。孩子们热情高涨,拿起画笔兴致勃勃地画起来,每一幅画都是五颜六色的,就像孩子们绚丽多彩的童心。下午放学后,各位老师一起为幼儿的绘画作品做评选,明天上午会给小朋友们颁发奖状和礼物。

这次绘画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绘画热情;通过绘画练习也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生活;使幼儿对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含义更加了解,更加期待节日的到来。

幼儿园绘画活动邀请函

幼儿园绘画活动教案

指导幼儿绘画的方法与感受

幼儿园主题绘画活动方案

学生体验工作的感受与收获

幼儿园绘画工作总结

幼儿园中班绘画活动:蓝印花布

幼儿园美术绘画活动教研计划

感受体验营销-体验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比较

活动方案绘画

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共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幼儿园绘画活动感受与体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