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鹤龄西郊观桃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共含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芝士牛奶丸”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朱鹤龄西郊观桃花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西郊观桃花记
(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逼(逼,同“逼”)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对僧人的敬称)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黂(fén)炙日②(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黂,麻子)。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A
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奚必武陵路溪畔始堪避秦哉?B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C
又南数十武③(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菩萨)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D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E)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méng)(红漆的屋栋,指称豪门显贵的房舍)相望也,丹毂(gǔ古)(丹毂:红漆的车毂,指士大夫乘坐的车子)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F)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过时)雕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chùlì樗和栎,两种无用之材。比喻才能低下)废材,翫④(同“玩”,游赏)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摘自《愚庵诗文集》)
【注】①开士:对僧人的敬称。②温黂(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黂,麻子。③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④翫:同“玩”,游赏。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又南则桃花弥望 弥:满
B.里人易种以桃易:改变
C.循庵而西循:寻找
D.阅时雕谢雕:通“凋”,凋谢
3.下面句子能直接表达作者对“盛衰往复”的感慨的一组是 (3分)
①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②奚必武陵路溪畔始堪避秦哉?
③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④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⑤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⑥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A. ①②③ B.①③⑥C.②③⑤ D. ④⑤⑥
己没有能力来写出此处的美景。)(3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门之外一里左右是江枫庵,江枫庵南边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绚丽夺目。
B.朴园的主人是能诗能画的张朴,徐县令与他相与甚欢,体现出徐县令的风流雅致。
C.建造独木庵的主要木料是从太湖漂来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为独木庵。此处的桃花最为好看。
D. 此城经过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没有改变,让人无限感慨。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3分)
(2)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3分)
参考答案
2.C (循:沿着)(3分)
3.B(2对梅里村的美丽太平景致的感慨。4写洞庭湖上的美景。5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来写出此处的美景。)(3分)
4.A (石里村漫山遍野的是桑麻,桃花只是点缀。)(3分)
5.(1)知名人士常常聚集在树下喝酒赋诗,现在大部分的梅花接近枯萎。(3分)(赋分点:觞、咏、就)
(2)既然这样,那么这次游玩又怎么能没有记述呢?(3分)(赋分点:然则、兹、乌)
【参考译文】
我们这个地方城池逼仄,只有城西紧靠着太湖的地方,地势开阔,山野富有情趣,男女游客很多。
走出西门大约一里左右,有一座江枫庵,庵很古朴,是出家人修身养性的地方。从江枫庵向南走一里左右,是石里村。在遍野的桑树和麻之中,点缀着桃树和柳树,像金子一样的黄色的花开满山野,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在嘉靖年间,同乡陆公就曾经住在这里。陆公政绩出色,有声望,现在他所遗留下来的房子还在,但只剩下三间小听事厅了。
向南望去,满眼都是桃花,有深红色的、浅红色的,错落交织,就像是绣出来的,这个地方就是梅里村了。当地梅花很多,十年前,我还看过几百棵老梅花,知名人士常常聚集在树下喝酒赋诗,现在大部分的梅花接近枯萎。于是,村里人就改成种桃花,桃花盛开的时候,争红斗艳,色彩绚丽,香气浓郁,与田园、鸡犬共同构成的胜境,让人怀疑这里不是人间(而是仙境)。又何必一定要是武陵溪流旁边的那个地方才能够躲避秦朝的暴政呢?
蜿蜒前行几百步,是朴园。朴园中有块大石头,站在上面可以四处眺望。隆庆、万历年间,高雅脱俗的张朴就住在这里。张朴擅长画画,很会写诗。徐县令曾经因为要赏梅而来拜访他,屏退侍从,两人尽情的喝酒,太阳下山了就让人举起火把在前面引路,一人折了一枝梅花才回去。徐县令的风流雅致,太平盛世期间的事,现在再也没办法看到了。
向南再走几十步,有一座庵,叫独木庵。万历年间,太湖上忽然浮来一段巨大的梓木,它的直径有二十个人手拉手合围起来那么大。村民感到奇怪,就把它锯成栋和梁,屋子主要结构所需的木头就全部足够了,然后在庵中供奉菩萨。到这里是桃花最艳丽最好看的地方了。两岸几百棵的桃花倒映在水里,艳丽的桃花就像美女的笑面,又像喝醉酒的脸。暖暖的红晕让人陶醉,掉落的花瓣沾满了衣袖,因此而吟出唐朝人所写“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一句诗。在独木庵徘徊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沿着庵往西走,就是太湖之滨。那天天气晴朗,湖水如镜,万里水面没有一点波涛。远远地朝洞庭西山望去,雾气朦胧,忽明忽暗变化万状。坐在盘石上面,洗涤自己沾满灰尘的头巾,内心十分惬意。回头去看那一片桃林,就像一片霞光,与傍晚的烟云相互辉映,遗憾的是我没有谢朓那种让人惊叹的语言,来把这些景物描写下来。
因为这次的'游玩,我颇有些感慨:想当时徐武宁攻克吴江城,他的兵马从西吴而来,从石里村进入此城。翠绿的原野,都是曾经金戈铁马往来驰骋的地方,到现在已经接近三百年了,而当时像云雨变幻一样的谋略、战事还仿佛就在眼前。经过那些废墟的时候,就会感慨彷徨而不想离开,更何况是山峰、山谷升降变换所带来的沧桑之感呢?三四十年来,我们县里有过许许多多的富贵人家,华丽拥挤的车辆,并肩而游玩的文人墨客,现在大多已经烟消云散,只能让人感慨和追想了。(只剩下)孤立无助的臣子的悲号、庶出女人的悲恸、南音的悲戚,甚至还有一些不忍心说出的事。只有草木的花朵与浩淼的湖光,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不会变化。大概盛衰会相互变换,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那些知名人士、达官贵人,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逝世了,不能长久地享受这种雅致脱俗的娱乐,而我这种像樗树、栎树一样的无用之才,还能到这风景宜人的西郊游玩,欣赏这无边的桃林美景。那么,刚才那些让人感慨的事,不是又可以转变而成为幸运的事吗?既然这样,那么这次游玩又怎么能没有记述呢?
当时一同去游玩的人,有周安节,顾樵水,而我是朱长孺。
《麻姑观瀑记》原文及译文赏析
《麻姑观瀑记》
原文
登麻姑,过半山亭,折而百步许,有声骤起于涧,轰轰然。予诧曰:“雷也。”客笑曰:“非也。”已更折百步,有物摇扬天际,下至崖壁,皓然一色。予诧曰:“雷也”。客又日:“非也。”
夫雷必雨俱,而雪非江寒不有。今方霁矣,而时则暑也, 胡为乎雪乎?彼轰然者何也?更前数十步观之,非雪也,瀑也, 其声则瀑之坠石而舂子崖壑之间也。予之言谬矣。
时予酣不自已,乃逐蹑微磴下,猿引贯丛石,抵溪之受瀑处,欲细观其曲折。至则寒风扑面,俄顷侵肌骨。崖端蓬勃澎湃,崩雪卷玉,余气作烟雨数十丈,盘舞喷薄,天日为蔽。崖下石矾层错,奔涛疾激,稍失足,且逐浪去。予数呼客返,辄不应。客复招余往,顾盼崖石,若有所指画。予见其髯颊张动,亦终不闻其语,乃大笑。
既退,语客:“予于霁知其不为雷,于暑知其不为雪。万一过此,而适当冥晦与夫阴凝栗烈之候,雷与雪亦乌可辨哉?夫雷以气震,非著鼓钟柷敔之有质可名;而雨之结为雪,雪之泮为水与瀑,一族也。予言果谬哉?”客笑不复应。
是山之奇以泉,泉以瀑。当隆庆、万历时,守相有爱而振之者,更为亭台花石之属点染之,观益壮。杖履冠盖,晨夕交道路。至于今而残坏极矣,向所玩者,委诸宿莽,而不可问矣,仅盘石间一古柳亦且斩艾不留余蘖,山之兴废则有时哉。虽然,观可改,瀑不可改。亭台花石之属,近数岁,远数十岁,而瀑之寿千秋也。夫果千秋也,则数岁数十岁之兴废,直未足以喧寂之矣。
是日,境甚幽,观甚晰。所谓客,赵子淳生、玉衡,凡三人。
译文
登上麻姑山,经过半山亭,拐弯走了一百多步,突然有轰隆隆的声音从山涧响起。我诧异的说:“打雷了。”向导笑着说“不是。”又拐弯走了一百步,有东西在天边飘洒飞扬,向下一直到了悬崖峭壁,一色的洁白。我诧异地说:“下雪了。”向导又说“不是。”
雷一定会和雨一起来,而雪不是江上寒冷的时候不会有。如今正是晴天,而且时令上是暑天,怎么会有雪呢?那轰隆隆响的是什么呢?再向前走了几十步一看,不是雪,是瀑布。那声音是瀑布从石壁坠落注入山崖与山谷之间的响声。我的话果然是错误的。
当时我畅快得不能自已,就一步步踩着细小的石磴下去,像猿一样攀引着穿过乱石,到达了溪流接受瀑布的地方,想仔细看看它的详细情况。到了那就感到寒风打在脸上,一会儿就侵入肌肉和骨头里去了。山崖边水浪蓬勃澎湃,好像崩塌的雪翻卷的玉,其余的水气化作数十丈高的烟雨,盘旋飞舞汹涌激荡,天空太阳都被遮蔽了。山崖下的石矶一层层交错,奔腾的波涛迅疾激荡,稍微一失足,就将被浪卷走。我多次呼唤向导回去,他也不回应。他又拉我过去,回头看着崖石,好像指点着什么。我只看见他的`胡须和脸颊开合活动,也始终听不到他的话,于是大笑。
回去后,我对客说:“我因为天晴知道那不是雷,因为暑天知道那不是雪。万一过了这个时候,正赶上天气阴暗,又是阴冷结冰寒风刺骨的季节,又怎么能分辨雷与雪呢?雷是气的震动,不是像鼓钟柷敔之类有实体而可以叫得出来。雨凝结成为雪,雪融化成为水和瀑布,都是同一族类。我的话果真错误吗?”向导笑着不再回答。
这座山的奇妙是因为泉,泉是因为瀑布。当隆庆、万历时期,有喜爱而整治这里的州郡长官,添加了亭台花石之类来点染山景,景观更为壮丽。步行与乘车的游客,从早到晚在道路上交错而行。到了现在却残破败坏到了极点,以前所玩赏的,都被遗弃在荒草中,找不到了,仅剩的盘石间的一株古柳也将要被剪除得不留一点新枝了,山的兴盛和废弃是有时限的啊。即使是这样,景观能够改变,但瀑布却不能改变。亭台花石之类,时间短的几年,时间长的几十年,而瀑布的寿命却有几千年。果真有几千年,那么几年几十年的兴废,只不足以使其喧闹或是寂静了啊。
这天,环境非常幽静,景观非常清晰。所说的向导,是赵淳生、玉衡,一共三人。
赏析
《麻姑观瀑记》这篇文章比喻生动,绘声绘色,将麻姑山瀑布泉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登上麻姑山,有声骤起于山涧,若惊雷轰鸣;再往前,有物摇扬于天际,皓然浩白似飞雪。晴空万里,何来惊雷?时值酷暑,何来飞雪?此时才揭开谜底,非雷非雪,乃瀑布奔腾于山洞也。接着靠近瀑泉,仔细观察,崖端崩雪卷玉,寒气逼人。烟雨弥漫,水声轰鸣,仿佛山石震动。最后写麻姑山瀑布泉闻名于世,前代郡守建亭台花石点缀之,游人络绎不绝。世事沧桑,如今亭台残坏,游客稀少。而泉瀑不因人事而废替,依然汹涌澎湃,声如雷,形似雪,千年不变。文章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作者徐芳(生率年未详),字仲光,号拙庵,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崇祯十二年(1639)乡试第二,次年成进士,授泽州知州,因亲丧归。后任南明唐王翰林院编修。清顺治中,以遗逸荐起翰林院左春坊,不就。有《悬榻编》。
★ 学记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