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英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蒋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英语(共含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蒋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英语

篇1:《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英语

在语法方面,新课标全国II卷对于时态的考查共有10种,不含有将来完成时和过去完成进行时等外省市要求的时态项目。此外,名词性从句中的同位语从句也不在考核范围内,语法项目考点共计24项,考生需全面复习掌握。同时,针对去年高考说明中有新变化的题型,考生在复习中需多加注意。

《考试说明》解读

考纲词汇表未发生修改

《考试说明》与相比,没有大的变化,题型与去年一致。考纲词汇表并没有发生修改,仍沿用词汇大纲3500(今年为3483个)。因此基础性词汇可从现在开始复习。常考的拼写词汇、短语词汇和写作词汇变动不大,同学们应抓紧按照大纲进行整理和记忆。

版《考试说明》的话题项目与版相同,仍为24个,且内容相同。因此,今年在阅读理解的复习备考上,仍与去年一致。但有一点变化,即20《考试说明》把以往考纲中的“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含义”,改为“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含义”。这要求考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应有意识地推测一些短语的含义。建议考生适当做些科技类的说明文或议论文,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见识度。

整体复习思路

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复习重点知识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判断,高考试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低档题占试卷的70%到80%,因此考生在后期必须夯实基础。抓基本题型,掌握好基本词汇与基本句型,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复习。

研究考纲及题型示例精做近3年高考真题

考生应谙熟考纲要求,避免盲目做难题、偏题。研读考纲、题型示例及样卷能让考生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考查难易度有所了解,更能把握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趋势和走向。

另外,大家应该选做、精做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进而为冲刺做准备。

避免题海战术常翻错题本

在复习后期想短期提高成绩,就不能搞题海战术。现在要找出弱项,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复习。

对此,有“两个突破,两个侧重”。即突破高频词汇,突破弱项题型;侧重基础知识,侧重阅读理解。考生必须建立自己的错题本,经常翻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分题型复习技巧

阅读理解:7分钟内读完300字

真正做好阅读题则必须有以下三量:3500个词以上的词汇量;35万词的阅读量(即1000篇300词长度的文章);本着信、达、雅的原则说出文中难句意义的阅读质量。平时训练最好以计时的方式进行,确保300字的文章在7分钟内读完。

要答好阅读理解题,还须一定的技巧:要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即默读的习惯,不要指读;在阅读中要记住重要的细节,抓住主旨,一遍到位,不要反反复复看前面的材料;要带着问题读,对试题型阅读材料和非试题型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试题型材料要先将题目记住再读,对于非试题型材料要弄清楚文中的人物、事件、地点、事由等。

完形填空:从关键句着手还要复读全文

做完形填空题时,须从整体上把握,即要做到:通篇考虑,抓住大意,注意逻辑,紧扣中心,小心推理,辨析词义,果断答题,复读全文,确认答案。

做完形填空切忌拿来就做,必须先通览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再化整为零,逐题选择,这才是正确的战略战术。通览全文还须有科学的方法,应从提示句、完整句、关键句着手,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来捕捉,扩展有效信息。注意细小情节和主要情节的发展,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在这一步中将难词、难结构做上记号,留到下一步再解决。

复读全文是解答完形填空必不可少的最后一道程序。这一步要根据文章主题,依据情节发展逻辑,根据语法知识对整个题目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索,重点检查与文章中心不符的问题,对答案进行确认。

写作:注意行文美观分段不宜超过三段

根据阅卷给分细则,写作中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要降一档次,这就意味着失去了四、五分。整体美观的答卷应该单词大小适当,全文布局合理,留足天、地、边,笔芯粗细也要适中,字迹秀丽。

在作文考试中,考生务必注意几点:

1.短文最好分段,以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但最多不宜超过三段。

2.遇陌生汉语提示要转变思维角度,用同义词(句)表达。

3.如有生词提示,一定要用上。

4.行文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要少写或不写。

5.量力而为。不但要用熟悉的词汇和有把握的句型正确表达所有要点,还要尽量使用较复杂结构和较高级词汇,避免文章显得单调乏味。但考生也应量力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6.完善细枝末节。文章修改完毕后,一定仔细检查,以免出现细节错误。

语法填空题型仍需注意

20起,高考英语从单项选择变成语法填空题。针对语法填空这一新题型,考生应在复习语法知识时,加强对词汇用法,如主被动,词形转换,固定短语搭配,及冠词、连词,代词,介词等虚词用法的复习。

今年的写作模块没有变化。应用文涉及的体裁在考试说明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因此,建议考生进行全方面准备,包括申请信、道歉信、邀请信、求助信、投诉信、感谢信、咨询信、建议信、发言稿、通知、留言条等诸多体裁的各类功能词句都要熟练掌握。

另外,自2014年起,考试说明增加了看图作文的例题,考生在复习时不要忽略练习。值得注意的是,,作文话题为在网上代卖中国结,要求对中国结进行描述,属于应用文体加说明类;2014年,作文话题为十年后的我,所给信息很少,属于应用文体加议论类;所以,在复习备考时,考生不应该简单机械地背诵写作模版,而应全面加强语言基本功,清晰连贯表达自己的意思。

篇2: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英语篇:在“应用能力”上下功夫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刘应清      英语《考试说明》较之于去年变化不大,除学好语法能灵活运用外,还应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在此,主要谈谈复习备考。      【听力】做听力题时,首先要身心放松、心态平和,不要急躁。每小题都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其次要把问题读清楚,注意选项中有一些干扰项。      【改错】短文改错最基本的要求注意上下文时态,做题的时候以句子为单位,同时要兼顾改错的原则,不能改变词义,不能轻易去掉动词、名词等实词。去掉的通常是固定搭配结构中多余的部分。同样,增加的词也是固定搭配中少的部分或者是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或介词。      短文改错中名词的错误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混用。形容词的错误一般是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混用。副词的错误一般来说是用成了形容词(改错中要特别注意)。      【完型和阅读】近几年的阅读材料多选用与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相关的话题以及科普、广告方面的内容,所以拿到材料后,学生应把握中心思想,主要事实,理解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确定主旨,再进行推理判断。      对填空中暂时不能确定的答案,可通过通读全文(尤其是下文)来找到正确选项。学生平时可以多看文史、科普以及一些应用文章,如广告类型的阅读等。      【写作】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这样处理:把所给的材料分为几个点,每个点用1-2句简单句(主语+谓语+宾语)表达出来;而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一些高级词汇、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复合句,关键是要表达准确到位。      政治篇:增删幅度今年最大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任建军      政治学科今年高考变化最大,以往相比,考试范围、考查的知识点更加细化,考点的增删较多。      【新增考点】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企业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哲学新增的如:唯物主义部分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等内容。      政治常识增加的考点是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      【删减考点】经济常识中删除了世界市场价格,哲学常识删除了科学是思维方法,政治常识删除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政治与阶级的关系,政治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我国的宗教概况等十三个章节。      【复习要求】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掌握“冷与热”的关系。      高考一定会考社会热点,但不可能考所有的热点,我们进行热点复习,根本目的在于学会分析方法,是掌握“网”而不是“鱼”,所以并不是热点弄得越多越好,有些与我国没有直接关系的问题如“巴以问题”,可做冷处理。      二、处理好“内和外”的关系。      处理好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关系,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内知识的基础。跨学科知识的灵活运用只能是无源之水。      三、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      处理如掌握基本知识和灵活运用的关系。有十六字秘诀,先死后活(打牢基础知识)、死中求活(不能生吞活剥)、死活结合(自始至终紧密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运用中使知识消化)、死去活来(是指通过对知识由记忆到理解运用的过程、最终达到一种左右逢源,运用自如的境界。)      四、应关注一些具有长远影响的热点,并非一时的热点。      地理篇:变化有二“稳”字当头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李燕凌      常言道: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与政史学科有很大差异性,地理也是文科综合中的拉分科目。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不难发现,地理学科更突出一个“稳”字。      【两个变化】20考试说明与去年相比,在《世界的居民和国家》一章中只要求掌握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删除了民族、语言和宗教及分布。《中国的气候》一章中,删除了对干湿地区的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必须在《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完成,对照考试说明,对遗漏知识进行补充。      【复习备考】      一、重视考查图表      地理试题更重视考查图表资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获取、处理各种信息,能熟练使用、判读、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授课老师也可以多采用挂图的形式,将各个知识点贯穿其中,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      二、具备综合思维方式      学生应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式。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考试说明时,要将地理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在每一章节中进行细分,以便在答题时,更清晰地进行地理知识的表述。      【热点问题】在临考前,考生往往过于关注热点问题,而忽略了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      热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地理学就是提出和解决生产、生活、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的,可以说都是热点问题,只是热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每一位考生必须将考试说明中每一章节的要求与生产、生活、发展相联系,如建筑中房屋、街道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安放角度、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水电站的选址等等,用地理学的方法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      历史篇:开放性试题考验能力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邹桂琴      年历史学科《考试说明》继续坚持对考生主干知识整体把握能力的考查,凡是教学大纲中未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说明》中也未列入。      【考试特点】继续坚持文科综合命题的特点,对地图表格阅读材料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政、史、地知识综合渗透,又有利于考查学生判断、归纳应用能力。      【略有变化】2003年《说明》在题型、分数比例上略有变化,对考查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增删较多。      在分数比例上,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将平分秋色,各占50%,在命题角度和题型上略有变化,上个世纪比较看好的“洋务运动”类型的开放性试题今年将会出现。      【增删内容】2003年历史《考试说明》删去了部分内容,特别是《中国古代史》的“原始社会、三国、唐、宋时期的部分内容,《中国近代史》如“中法战争、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近代文化国民政府前期统治、第二条战线形成、统一战线的发展”等。      世界近代史的部分内容在删节的同时增加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国际联盟二战的影响”等。      《说明》还体现了知识性、科学性的统一。在2003年高考的试卷组合中将按知识的难易、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文科综合测试中,历史是核心,它所占的分值不变。      【复习备考】一、面向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与“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      二、应抓好单元训练,穿插专题讲座。      三、注意图、文、表的综合分析,并在常规教学和考试中体现。      四、关注开放性试题。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注意史实和材料为观点服务。      (来源:武汉晨报)      (责任编辑:刘春靖)

篇3:名师解读高考考试说明

名师解读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

英语篇:在“应用能力”上下功夫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刘应清

英语《考试说明》较之于去年变化不大,除学好语法能灵活运用外,还应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训练。在此,主要谈谈复习备考。

【听力】做听力题时,首先要身心放松、心态平和,不要急躁。每小题都要留有适当的时间进行。其次要把问题读清楚,注意选项中有一些干扰项。

【改错】短文改错最基本的要求注意上下文时态,做题的时候以句子为单位,同时要兼顾改错的原则,不能改变词义,不能轻易去掉动词、名词等实词。去掉的通常是固定搭配结构中多余的部分。同样,增加的词也是固定搭配中少的部分或者是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或介词。

短文改错中名词的错误是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混用。形容词的错误一般是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混用。副词的错误一般来说是用成了形容词(改错中要特别注意)。

【完型和阅读】近几年的阅读材料多选用与学生平时生活学习相关的话题以及科普、广告方面的内容,所以拿到材料后,学生应把握中心思想,主要事实,理解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确定主旨,再进行推理判断。

对填空中暂时不能确定的`答案,可通过通读全文(尤其是下文)来找到正确选项。学生平时可以多看文史、科普以及一些应用文章,如广告类型的阅读等。

【写作】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这样处理:把所给的材料分为几个点,每个点用1-2句简单句(主语+谓语+宾语)表达出来;而对于英语较好的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一些高级词汇、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复合句,关键是要表达准确到位。

政治篇:增删幅度今年最大

受访者:华师一附中高级教师任建军

政治学科今年高考变化最大,以往相比,考试范围、考查的知识点更加细化,考点的增删较多。

【新增考点】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企业基本含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1] [2] [3] [4]

篇4:黑龙江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解读

X年《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的调整变化如下:

1、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

X年现当代人物传记

X年新闻(新增)

2、部分题型的变化

(1)文言文阅读

X年设实词、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X年题型设立Ⅰ中设实词、断句(X年已考)、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题型设立II中设实词、内容解说(新增)、概括分析、翻译各1题

(2)名篇名句默写

X年前后句子填空

X年前后句子填空理解句意填空(X年已考)

(3)实用类文本阅读

X年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

X年题型设立I、II均是设1道五选二题、3道主观题

题型设立III设4道主观题(新增)

黑龙江省招考办对于X年高考发布了黑龙江省高考重大调整政策:X年起,高考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提供给院校作为参考,同时取消省属高校“俄语考生”照顾政策。下面是调整详情:

调整一:外语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

实施时间:X年起

目前,我省高考英语总分为150分,其中听力占30分。X年起,高考外语听力考试成绩不计入总分,提供给院校作为参考,只有在同等分数下才起作用。也就是说,英语听力对国内高考作用将不大,如果是高端考生,想在未来接受国际化教育,仍不能轻视英语听力。

调整二:取消省属高校、“俄语生”照顾政策

实施时间:X年起

目前,我省对俄语语种考生,在所报我省省属院校调档分数线下降低20分投档,由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X年,我省将对俄语语种考生,在所报我省省属高校投档分数线下由降低20分投档减为降低10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X年,我省将取消省属高校“俄语考生”照顾政策。同时,为确保政策调整新规和录取规则对接,对仅适用于省属高校的地方性照顾政策做进一步清理规范。

[黑龙江高考考试说明语文解读]

篇5: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

来源: 厦门晚报04月01日

福建省20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近日出炉。本报邀请厦门六中资深语文老师陈鸳红、龚恒慈进行解读并提供复习建议。

1、对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更高

两位老师都说,今年是平稳过渡到新教材的最后一年,命题将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与我省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在语文卷(福建)的基础上对考试内容、试卷结构、题型进行适当调整。

她俩注意到,“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这一内容的第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比去年的全国大纲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述。

语言准确,指能够选用恰当的语句,能注意语体、对象、场合、用词的感情色彩等,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际情况。语言鲜明,指语句能够准确地表情达意,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不含糊。语言生动,指语句有生气有活力,能感动人。

高考中,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可以在语段压缩、图表转述、警示语、公益广告、句子仿写以及作文等形式中综合考查。这说明今年高考对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要求会更高,充分体现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复习方面,这方面的材料很多,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沙里淘金,做到复习到位而又能有所提高。

2、今年名著题可能会以情节的考查为主

两位老师说,今年的《考试说明》明确把“课外阅读文学作品”与“文化经典阅读”作为独立的内容分别列出。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名著删去了《匹克威克外传》和《老人与海》,量的方面是减少了。但是,《考试说明》里明确提出“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不能以读‘架子书’(导读、梗概)来代替原著的阅读,更不能用识记‘作家作品’来敷衍名著阅读”。这是一个信号,今年高考名著题,可能会考得更细些,更灵活些,简单通过归纳故事概要来实现复习的目的可能行不通了。这也同时提醒了高一、高二的师生,阅读名著要及早进行,别等到高三再来恶补。

今年考试名著题虽然可能会考得更细、更灵活,但整体应该会保持稳定,以情节的考查为主。当然,也许会有结合某个情节对人物做一两句简评的考查,但是主要方向还是以阅读原著为主。

另外,题型有所变化,“简述”之外,设了选择题,以增强考试信度和效度。但不管怎么考,考生都应在熟知作品内容、关注情节发展整个脉络的基础上,特别注意细节与相似情节的比较,要避免人物张冠李戴。在此前提下,可以参考一些按考试要求进行编写文学名著的习题,也可以通过一些补充材料达到复习的效果。

3、文化经典以直译为主

“文化经典阅读”方面,今年的表述更加明确,《论语》、《孟子》、《庄子》的考查是一定的,不会再改变。但古代文化经典方面的考查,“浅显”二字也是一直被强调的。所以这一块内容的复习还是可以依照以往的复习方略,以夯实基础,加大阅读量为主,在翻译句子的训练时以直译为主,做到句句字字的落实,保证每个有实义的词在译句中的体现。

另外,对于文化经典中关于文段的观点,老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做出符合文本实际的回答,不能生搬硬套熟记的定论。要明白不是每一个内容都可以用大道理来套的,回答得朴素可能更加切近文本和真理。

4、科技文要注意概念的整合

两位老师说,试卷结构方面,今年最大的调整是科技文的考查。科技文的`考查放在第二卷第五大题,与语言表达放在一起,采用主观试题的形式加以考查,题目形式可能为填空和简答。分值依旧是6分,设置两小题,3-3分配或者2-4分配。这样第Ⅰ卷将只有15分,第Ⅱ卷分值将达到135分。

这种题型并不是福建省首创,上海早几年就已经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考查。

这块内容的变化,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既做到“自己懂”,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还要“别人也懂”,即表达。在复习科技文时,要特别注意从说明对象的把握与概念的整合出发,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重要内容。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最能表达所写对象特征的词句段。老师要训练学生用准确、鲜明的语言把整合出来的信息表述出来。要注意,在语言表达方面提到今年强调的“准确、鲜明与生动”,很有可能就在这一模块体现得最为明显。

5、学生要注意整理做过的练习

从考纲出来到高考只有很短的两个月时间,因此每一节课能让学生有什么收获就显得特别重要。在第一轮复习全面铺开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点拨与总结性的提高可能实效性会更明显些。从教师角度讲,电子版最后这一阶段会有很多的练习,要精挑细选,对材料做更细致的筛选与整合,挑选有代表性的材料进行阅读指导与答题指导。训练学生在阅读文本方面寻找规律性的东西,做到规范答题,尽量少失分或不失分。从学生角度,要注意整理做过的练习,从中寻找复习的思路与提高方法则特别重要。

作文分值70分。指导学生审准题、立好意仍然是首要任务。在这一前提下,对于一些语言驾驭能力较高的同学可以进行技巧性的点拨与提高,同时提供给学生一些美文与时文是很有必要的。从考纲对错别字一字一分的重视程度来看,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写作中不要出现“笔误”的情况,注意书写规范。

篇6:高考考试说明

2017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符合本省市的《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7年高考全年规划时间表

2016年

9月关键词

新生开学(调整);全年复习计划(一轮:至寒假);心理调节;民航、空军招飞报名(9月底10月初启动)

10月关键词

特殊类招生(高校发布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保送生等招生信息);期中考试前夕;十一复习计划;月考;空军招飞初选(10-11月)

11月关键词

高考报名(大部分省市12月报名)、美术统考报名、外语口试报名、艺术特长生统测报名(艺考政策)、体育专业考试报名;期中考试,考后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和心态调整;民航招飞政策

12月关键词

艺考(艺术类统考,音乐类固定了曲库要求,美术类增考速写并调整素描等考试要求); 艺术类、保送生、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计划、报名资格与时间、测试内容(年前);复习“高原现象”(烦躁);空军招飞复选(12月-5月)

2017年

1月关键词

高考考试说明;保送生笔试面试(办法1月初)、艺术特长生测试、高水平运动员校测等(1月末2月初);期末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录取有关);各省市陆续发布高职单招招生简章

2月关键词

艺术校考;艺术类专业课报名及测试;香港高校内地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报名2-4月(2月底开始);期末考试后情绪调整;寒假复习;二轮复习(2-4月);自主招生简章(2月末)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高考考试说明2017

2.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

3.2017高考试卷统一省份名单?

4.2017全国卷高考大纲

5.2017高考必背古诗文75

6.2017高考热点素材

7.高考考试说明2017(2)

8.2017高考理科数学考试大纲

9.2017年江苏高考政策

10.2017年化学高考大纲

江苏高考英语作文解读及

北京中考英语考试说明解读

高考 英语 说明利弊的作文 范文

法语等级考试介绍说明

英语教师读书笔记解读

高考评价体系解读心得体会

解读四川高考政策变化

《雨巷》高考写作解读

解读高考志愿填报误区

高考志愿的重要性解读

《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英语(精选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高考考试说明》解读:英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