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华阴原文》原文注释及韵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韩尚

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行经华阴原文》原文注释及韵译(共含9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韩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行经华阴原文》原文注释及韵译

篇1:《行经华阴原文》原文注释及韵译

《行经华阴原文》原文注释及韵译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解】:

1、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2、武帝祠:指巨灵洞。

【韵译】: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

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

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

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评析】:

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

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

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

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

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

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篇2:崔颢唐诗《行经华阴》原文赏析

崔颢唐诗《行经华阴》原文赏析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译文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注释

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面。一作“华山”。

⑵岧峣(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太华:即华山。咸京:即咸阳。

⑶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⑷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⑸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华山东峰尚存其手迹。

⑹秦关:指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⑺驿路:指交通要道。汉畤(zhì):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⑻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

⑼学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赏析

崔颢写山水行旅、登临怀古诗,很善于将山水景色与神话古迹融合起来,使意境具有辽阔的空间感和悠久的时间感,更加瑰丽神奇。在名作《黄鹤楼》中,就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再现了茫茫天地、悠悠岁月,令人浮想联翩,引起无穷感慨。在这首诗中,他再次运用这一手法。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今陕西西安)。《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所以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畤”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鄜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畤止,这里共有五畤,诗中的“汉畤”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诗中称“天外三峰”的,是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写法则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在这里,一个“俯”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岧峣”两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种神力。然后,诗人从总貌转入局部描写,以三峰作为典型,落实“岧峣”。“削不成”三字含有人间刀斧俱无用,鬼斧神工非巨灵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纯然写景中暗含神工胜于人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诗人路过华阴时,正值雨过天青。未到华阴,先已遥见三峰如洗。到得华阴后,平望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将散;仰视仙人掌上一片青葱,隐而已显,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气象。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几乎忘却它的对仗之工,而且更无暇觉察“武帝祠”和“仙人掌”已为结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奠基。

颈联则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这是眼中所无而意中所有的一种景色,是诗人在直观的基础上加以驰骋想象的一幅写意画。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但诗人“胸中有丘壑”,笔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浑的画面;

在华山下望到咸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种荡荡大道,西接遥天。古人论诗有“眼前景”与“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客观景物的撷取,后者则偏执诗人胸襟的外溢。这首诗就是从描绘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两句诗人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窥探。上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人格化了,有“顾视清高气深稳”之概;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下句一个“连”字,使汉五畤上接颔联中的`“武帝祠”和“仙人掌”,灵迹仙踪,联锁成片,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平”字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驿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一“险”一“平”,为人们提出了何去何从的问号。这两句中“枕”字、“连”字,前人称为诗眼,其实,两句中的“险”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后拥,此响彼应。

崔颢二次入都,都在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中,此诗劝“学长生”,可能是受当时崇奉道教、供养方士之社会风气的影响。诗人此次行经华阴,事实上与路上行客一样,也未尝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但诗人不用直说,反向旁人劝喻,显得隐约曲折。结尾两句是从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显得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崔颢现存诗中大都格律严整,然而此诗却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前六句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此处”二字,绾合前文,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从全篇来看,诗人融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

篇3:《登鹳雀楼》原文及韵译

《登鹳雀楼》原文及韵译

唐诗三百首全集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唐诗三百首之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

【韵译】: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王之涣:登鹳雀楼》。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寥寥数语,把景色写得浩瀚壮阔,气魄雄浑,放眼宇宙之

无限,寓寄哲理之深沉。诗的两联皆用对仗,而且对得顺乎自然,气势充沛,浩大无

边,浑然天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被作为追求理想境界的座右铭,遗芳

千古。

篇4:泊秦淮原文、注解、韵译及评析

泊秦淮原文、注解、韵译及评析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韵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评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篇5:杂诗的原文及韵译

关于杂诗的原文及韵译

《杂诗》

作者: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解】:

1、著:吹入。

2、等是:等于。

3、杜鹃:鸟名,即子规。

【韵译】: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

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呵,我却有家归去不得?

杜鹃呵,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评析】: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句写六朝往事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篇6:崔颢《行经华阴》全诗赏析翻译注释

崔颢《行经华阴》全诗赏析翻译注释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诗文解释】

高峻的华山俯视着咸阳城,高出天外的三峰不是人工削成的。武帝祠前的烟云就要散去,仙人掌上正好雨过天晴。河与山靠着险要的秦关,驿路向西连着平旷的汉路。借问路边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为什么不到这里学习长生不老的道术呢?

译文1: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译文2:

高耸险峻的华山,气势磅礴,俯瞰古都咸阳;莲花、明星、玉女三峰鬼斧神工,峭壁千仞,不是人力所能劈削成的。武帝祠前,烟雨迷蒙,云雾若隐若现;仙人掌峰上大雨过后,清新润泽,一片青葱。黄河华山北靠函谷关,地势更为险要;漫漫驿道西连汉代帝王祭天地及五帝的地方,显得益加旷远雄浑。敢问路旁的匆匆过客,何苦追名逐利,奔波于坎坷仕途呢?宦海沉浮,怎么比得上在壮美奇丽的华山,尽情地感受自然,享受生活?

【词语解释】

岧峣:高峻。

三峰:华山三峰。

驿路:交通要道。

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

岧峣(tiáo yáo):山势高峻的样子。

太华:华山。

咸京:即咸阳。

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 武帝祠:即巨灵祠。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仙人掌: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其手迹尚存华山东峰。 秦关:指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驿路:指交通要道。

汉: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畤(zhì):古代祭祀天地五帝天的固定处所。

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

学长生:求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七二三)进士,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崔颢的诗作流传下来的并不多,但是,他就凭着这一首《黄鹤楼》名满天下,流芳千年。

【赏析】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据《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所以此诗把长安称为咸京。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东南面就是华阴县。县南有西岳华山,山势高峻,县北就是黄河。华阴县不但山河壮险,而且是有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诗人路过华阴,眺望景色,突出描写留有仙踪灵迹的华山的雄伟、险要,抒发了自己厌倦名利的追求道术的情怀。全诗境界雄浑壮阔,融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意蕴丰富。

诗题《行经华阴》,既是“行经”,必有所往;所往之地,就是求名求利的集中地-“咸京”(今陕西西安)。《旧唐书·地理志》:“京师,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所以此诗把唐都长安称为咸京。诗中提到的“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畤”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当时京师的北面是雍县,秦文公曾在这里作鄜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到汉高祖作北畤止,这里共有五畤,诗中的“汉畤”即指京师北面的'这一古迹。而京师的东南面,就是崔颢行经的华阴县。县南有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又称太华,山势高峻。神话传说这里是“群仙之天”,曾由“巨灵手劈”,所以“仙掌之形,莹然在目”(《云笈七签》)。华山各峰都如刀削,最峭的一峰,号称“仙人掌”。汉武帝观仙人掌时,立巨灵祠以供祭祀,即为“武帝祠”。诗中称“天外三峰”的,是指著名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华阴县北就是黄河,隔岸为风陵渡,这一边是秦代的潼关(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华阴县不但河山壮险,而且是由河南一带西赴咸京的要道,行客络绎不绝。 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写法则由总而分,由此及彼,有条不紊。起句气势不凡: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富贵的京师。在这里,一个“俯”字显出崇山压顶之势;“岧峣”两字加倍写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具有一种神力。然后,诗人从总貌转入局部描写,以三峰作为典型,落实“岧峣”。“削不成”三字含有人间刀斧俱无用,鬼斧神工非巨灵不可的意思,在似乎纯然写景中暗含神工胜于人力,出世高于追名逐利的旨意。 诗人路过华阴时,正值雨过天青。未到华阴,先已遥见三峰如洗。到得华阴后,平望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将散;仰视仙人掌上一片青葱,隐而已显,都是新晴新沐的醒目气象。首联写远景,颔联二句可说是摄近景。

远近相间,但觉景色沁脾,自然美妙,令人移情,几乎忘却它的对仗之工,而且更无暇觉察“武帝祠”和“仙人掌”已为结处“学长生”的发问作了奠基。 颈联则浮想联翩,写了想象中的幻景。这是眼中所无而意中所有的一种景色,是诗人在直观的基础上加以驰骋想象的一幅写意画。在华山下,同时看到黄河与秦关是不可能的,但诗人“胸中有丘壑”,笔下可以溢出此等雄浑的画面; 在华山下望到咸京西面的五畤,也是不可能的,而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心雕龙》),完全可以感受到此种荡荡大道,西接遥天。古人论诗有“眼前景”与“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客观景物的撷取,后者则偏执诗人胸襟的外溢。这首诗就是从描绘眼前景色中自然滑出五、六两句诗人的意中之景。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诗人胸中之情亦由此可窥探。上句中一个“枕”字把黄河、华山都人格化了,有“顾视清高气深稳”之概;一个“险”字又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名利之途的**。下句一个“连”字,使汉五畤上接颔联中的“武帝祠”和“仙人掌”,灵迹仙踪,联锁成片,更垫厚了结处的“长生”;“平”字与上文“岧峣“、“天外”相对照,驿路的平通五畤固然更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暗示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来得坦荡。一“险”一“平”,为人们提出了何去何从的问号。这两句中“枕”字、“连”字,前人称为诗眼,其实,两句中的“险”字、“平”字以及起句的“俯”字都是前呼后拥,此响彼应。 崔颢二次入都,都在天宝中,此诗劝“学长生”,可能是受当时崇奉道教、供养方士之社会风气的影响。诗人此次行经华阴,事实上与路上行客一样,也未尝不是去求名逐利,但是一见西岳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也未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奔波于坎坷仕途。但诗人不用直说,反向旁人劝喻,显得隐约曲折。结尾两句是从上六句自然落出的,因而显得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崔颢现存诗中大都格律严整,然而此诗却打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传统格式,别具神韵。前六句虽有层次先后,却全为写景,到第七句突然一转,第八句立即以发问的句法收住,“此处”二字,绾合前文,导出“何如学长生”的诗旨。从全篇来看,诗人融神灵古迹与山河胜景于一炉,诗境雄浑壮阔而富有意蕴。清人方东树评此诗曰:“写景有兴象,故妙。”这是颇为精当的。 这首诗与《黄鹤楼》都属于意境雄浑壮阔之作。但它没有《黄鹤楼》的宏大气魄和渺邈情思,也不如《黄鹤楼》那么自然天成、流转活泼,不过,此诗写景有条不紊而富于意蕴,在对仗、平仄等格律方面都比《黄鹤楼》精严。由此可见,崔颢对于七言律这种体裁,驾驭自如,既能摆脱格式的拘束,挥洒出破格创新的名篇;也能遵守规则法度,创造整饬严谨的佳作。

篇7:笠翁对韵原文及注释

笠翁对韵原文及注释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注释】

【参商】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亦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戍旅】以兵卒防守边疆。如:戍守。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腊屐】晋阮孚喜爱木屐,时常擦洗涂腊。典出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比喻痴迷某物。如:他集邮成癖,好比阮孚腊屐,乐在其中。

【梅子雨】中国南部五月至七月﹑日本南部六月及七月初所下的雨,因正值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亦称为霉雨﹑黄梅雨。

【朔雪】北方的雪。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五首之三: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唐˙戴叔伦˙吊畅当诗:朔雪恐迷新冢草,秋风愁老故山薇。

【叆叇ㄞˋㄉㄞˋ】云多而昏暗的样子。晋˙潘尼˙逸民吟:朝云叆叇,行露未晞。唐˙郑谷˙入阁诗:寿山晴叆叇,颢气暖连延。

【牖ㄧㄡˇ】窗户。书经˙顾命:牖间南向,数重篾席。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吾与诸女坐北牖石榻上,时君少年,亦解骑来看。

【清暑殿】:宫殿名,在洛阳宫中有清暑殿。

【广寒宫】神话里称月亮中的宫殿为广寒宫。锦绣万花谷˙卷一˙引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唐˙鲍溶˙宿水亭诗:雕楹彩槛压通波,鱼鳞碧幕衔曲玉。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庄周梦化蝶】庄周在梦中幻化为蝴蝶,在天地间遨游,逍遥自在,不知何为庄周。忽然醒来,发觉自己仍是庄周。典出庄子˙齐物论。后以此比喻人生变幻无常。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十˙投笔记˙匈奴困超:死离生别,一似庄周梦蝶。

【吕望兆飞熊】姜吕望钓渭滨。西伯将猎,卜之。兆曰:所荻非龙,非螭,非罴,乃伯王之辅。果遇太公于渭阳。

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恃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花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注释】

【下饷】午后之饷。

【高舂】日初之舂。

【螭】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外形似龙而无角。建筑或工艺品上常用此形状做为装饰。说文解字: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或云无角曰螭。楚辞˙屈原˙九歌˙河伯: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花萼楼】唐明皇建花萼楼,兄弟五人宴乐于其间。

【仙李】诗句曰:仙李盘根大,喻唐之宗室繁衍也。

【娇杨】指杨贵妃常侍宴沉香亭,唐明皇宽之以致乱。

【三元及第】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均考中第一名,称为三元及第。

【菡萏ㄏㄢˋㄉㄢˋ】荷花的别名。

【芙蓉】植物名。锦葵科木槿属,落叶大灌木或亚乔木。高约五公尺,叶掌状浅裂,表面有薄毛。晚秋的清晨开白、红、黄各色花,黄昏时变为深红色,大而美艳,可供观赏,与叶均可入药。或称为木芙蓉。【注释2】荷花的别名。

【绿绮】【注释1】乐器名。相传汉朝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赐给他绿绮琴。

【注释2】用以代称音色材质具佳的琴。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诗: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亦称为绿琴。

【青锋】剑名也。

【饔ㄩㄥ】熟食。玉篇˙食部:饔,熟食也。

【化蝶】唐穆宗夜宴有黄白蝶飞集花间,宫女得之皆库中金银所化。

【成龙】晋.张华问雷焕曰:斗牛之门常有晦气,何也? 焕曰:此宝剑之精也。

【神女庙】楚王游高唐,梦神女自谓巫山之女,朝云暮雨。王为立庙,号朝云庙。

【岱宗】泰山的别名。

【丈人峰】山峰名。位在泰山上,因形状像老人,所以称为丈人峰。

【三杰】萧何,韩信,张良。

【四凶】相传尧舜时四个凶恶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三 江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诛夏着龙逄。四收列国群王伏,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艭。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洒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原字=左足右双)。诗写丹枫,韩文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注释】

【马武】汉光武将。

【龙逄】夏桀臣。

【四收】典出 宋朝.名将.曹彬。

【三筑】典出 唐朝.名臣.张仁愿,详见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

【跨凤】相传春秋时秦国的萧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因爱慕而结为夫妻,史教弄玉以箫吹凤鸣声,凤凰聚止其屋,一日夫妇遂乘凤凰升天而去。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用以比喻结成美好姻缘或求得佳偶。清˙李渔˙慎鸾交˙第二十一出:只消他纤手儿才一动,向茧纸上,兔毫边,留下了伊行笔踪,就不怕事成空,准备着乘鸾跨凤。亦作跨凤乘鸾。

【斩蛇】相传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曾夜行泽中,遇大蛇当道,拔剑斩之。典出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后以斩蛇指有帝王之运的征兆。唐˙薛逢˙重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戏马台前树影疏。

【步辇ㄋㄧㄢˇ】轿子,或用人力拉的车子。文选˙班固˙西都赋:乘茵步辇,惟所息宴。三国˙魏˙曹丕˙校猎赋:步辇西园,还坐玉堂。

【徒杠ㄊㄨˊㄍㄤ】只可容人步行通过的木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

【揽辔ㄆㄟˋ】控御马匹缰绳。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晋˙刘琨˙扶风歌: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艭ㄕㄨㄤ】船只。明˙袁宏道˙和小修诗:露稍千缕扑斜窗,黄笙藤枕梦吴艭。

【尨ㄇㄤˊ】多毛的狗。诗经˙召南˙野有死麇: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聊斋志异˙卷十˙胭脂:感帨惊尨,鼠有皮胡若此?

【香尘】晋.石崇,步香尘于地,令诸姬行其上,以试鞋底之大小。

【丹枫】唐僖宗时,于佑于御沟拾一红叶,上题诗句,佑亦题其上云:[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上流,为宫女韩夫人得之,后为夫妇。韩题诗云:[一联佳句随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今称红叶媒。

【竹泪】娥皇﹑女英哭舜于苍梧之野,泪洒竹成斑。

篇8:古诗《赠别·其一》注释韵译及评析

古诗《赠别·其一》注释韵译及评析

《赠别·其一》

作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解】:

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韵译】: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评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妓女分别之作。

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

篇9:李白《长相思·其一》原文、注解、韵译及其评析

李白《长相思·其一》原文、注解、韵译及其评析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解】:

1、络纬:又名莎鸡,俗称纺织娘。

2、金井阑:精美的井阑。

3、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韵译】:

长相思呵长相思,我们相思在长安,秋天蟋蟀常悲鸣,声声出自金井阑。

薄霜凄凄送寒气,竹席已觉生凉寒;

夜里想她魂欲断,孤灯伴我昏暗暗。

卷起窗帘望明月,对月徒然独长叹;

如花似玉美人呵,仿佛相隔在云端!

青青冥冥呵,上是无边无垠的.蓝天,清水渺渺呵,下是浩浩汤汤的波澜。

天长长来地迢迢,灵魂飞越多辛苦;

关山重重相阻隔,梦魂相见也艰难。

长相思呵长相思,每每相思摧心肝!

【评析】:

这两首诗,都是诉述相思之苦。

其一,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所思美人,远在长安。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其二,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醉翁亭记 原文及注释

蜀道难原文及注释

《孟母三迁》原文及注释

唐诗之《行经华阴》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注释

无题原文及翻译注释

世说新语原文注释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及注释

《相思》唐诗原文及注释

孟母三迁原文及翻译注释

《行经华阴原文》原文注释及韵译(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行经华阴原文》原文注释及韵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