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灞亭,旅次灞亭沈颂,旅次灞亭的意思,旅次灞亭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男人不准上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次灞亭,旅次灞亭沈颂,旅次灞亭的意思,旅次灞亭赏析(共含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男人不准上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旅次灞亭,旅次灞亭沈颂,旅次灞亭的意思,旅次灞亭赏析

篇1:旅次灞亭,旅次灞亭沈颂,旅次灞亭的意思,旅次灞亭赏析

旅次灞亭,旅次灞亭沈颂,旅次灞亭的意思,旅次灞亭赏析 -诗词大全

旅次灞亭

作者:沈颂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闲琴开旅思,清夜有愁心。圆月正当户,微风犹在林。

苍茫孤亭上,历乱多秋音。言念待明发,东山幽意深。

篇2:旅次江亭,旅次江亭杨衡,旅次江亭的意思,旅次江亭赏析

旅次江亭,旅次江亭杨衡,旅次江亭的意思,旅次江亭赏析 -诗词大全

旅次江亭

作者:杨衡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扣舷不能寐,皓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篇3:灞陵亭,灞陵亭高蟾,灞陵亭的意思,灞陵亭赏析

灞陵亭,灞陵亭高蟾,灞陵亭的意思,灞陵亭赏析 -诗词大全

灞陵亭

作者:高蟾  朝代:唐  体裁:七绝   一条归梦朱弦直,一片离心白羽轻。

明日灞陵新霁后,马头烟树绿相迎。

篇4:《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诗歌赏析及答案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②泛觞:是一种游戏。

(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景物有什么技巧?结合全诗说说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慨?

(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蝉曳残声过别枝”这句用词十分精到,请赏析。(4分)

(4)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概括。(4分)

答案

(1)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不已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的孤寂、冷清景象。运用了视觉听觉结合(或绘形绘声)的技巧。诗人眼耳并用,写出了鹤盘旋之形和蝉鸣之声,传神逼真。寄寓了怀才不遇、虽自视清高脱俗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慨。

(2)①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

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

(3)“曳”字抓住了蝉声悠长的特点,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残”字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这两个字形象地描摹了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董氏,而且声有特色,给人以凄凉、孤寂、冷清之感。)

(4)做客他乡的孤独与悲凉;对家乡的怀念;怀才不遇的感慨;面对现实的悲叹与无奈。

二:

1、这首诗的颔联前人十分称道,被人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请简要赏析。(5分)

2、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巧妙地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以此喻自己空有才学,却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3分)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视听结合,绘形绘声,传神逼真。(2分)

2.诗的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语直情真,强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羁旅思乡的情怀。(3分)作用:①点明题旨,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②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3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方干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之情。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全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意思是说: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大概方干对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怀,如鲠在喉,但求一吐为快吧。

篇5: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翻译及赏析

唐代: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译文抬头所见纵然不是我的家乡景,仔细想来一切却似我在故乡时。

白鹤盘旋奔向远方投入了岛屿,蝉拖着哀鸣余音飞向另一树枝。

冷月照窗倚着孤枕感到很倦怠,清泉绕石朋友聚饮自觉举杯迟。

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

注释

⑴旅次:旅途中暂作停留。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⑵举目:抬眼望。《晋书·王导传》:“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⑶似:一作“如”。故山:旧山。喻家乡。

⑷远势:谓远物的气势、姿态。孤屿:孤岛。

⑸曳(yè):拖着。别枝:另一枝;斜枝。

⑹凉月:秋月。窗:一作“床”。欹(qī):斜倚。

⑺澄(chéng)泉:清泉。泛觞(shāng):谓饮酒。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唐储光羲《京口送别王四谊》诗:“明年菊花熟,洛东泛觞游。”迟:慢。

⑻青云:高位,喻高官显爵。平行:平步。

⑼“梦到”句:一作“梦到江头身在兹”。旅羁(jī):久居他乡。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方干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之情。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全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意思是说:遗憾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大概方干对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怀,如鲠在喉,但求一吐为快吧

篇6:《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抒情诗原文赏析

唐代: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译文 」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注释 」1.灞(ba坝)亭:灞水边上的驿亭。灞水在长安城东二十里,驿亭是古代供行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2.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

3.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旧唐书·地理志》:“江南西道永州,在京师南三千二百七十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4.许:许可。

5.逐:跟随。

6.阳和:暖和的春天。

7.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鉴赏

头两句是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后两句借用景物来描写回京路上的欢快心情。春光,鲜花,是实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这样借景抒情比直接叙述更加生动,真切。末句“处处新”三字用得精当,值得好好体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里看来是对事实的描述,其实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

“诏书”使他伴随着温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长安来,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诏返京城,又是红这阳春季节,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此时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不能不深感激动、喜悦,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因此“驿路开花处处新”,这是诗人自己精神状态的写照,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这是写花,更是写人,是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自然流转,堪称得体。

然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顽固保守势力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打击,他回到长安后所得到的却是再一次贬逐。所以,诗篇在抒发他的战斗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大地主顽固派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对顽固派头子唐宪宗始终存有幻想,反映出诗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

写作背景

柳宗元在公元八一五年初被唐宪宗从永州召回。进入长安前,他在灞亭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他渴望能重新得到重用、实现革新理想的政治热情。

篇7: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的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的意思,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赏析 -诗词大全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赏析】 《全唐诗》卷351第026首。

篇8:旅次洋一作扬州寓居郝氏林亭,旅次洋一作扬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旅次洋一作扬

旅次洋(一作扬)州寓居郝氏林亭,旅次洋(一作扬)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旅次洋(一作扬)州寓居郝氏林亭的意思,旅次洋(一作扬)州寓居郝氏林亭赏析 -诗词大全

旅次洋(一作扬)州寓居郝氏林亭

作者:方干  朝代:唐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篇9: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全诗鉴赏

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全诗鉴赏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

举目纵然非我有, 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攲枕倦, 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译文

抬头所见纵然不是我的家乡景,仔细想来一切却似我在故乡时。

白鹤盘旋奔向远方投入了岛屿,蝉拖着哀鸣余音飞向另一树枝。

冷月照窗倚着孤枕感到很倦怠,清泉绕石朋友聚饮自觉举杯迟。

仕路坎坷迟迟不能平步青云去,梦回江南半生漂泊此身仍旅羁。

注释

⑴旅次:旅途中暂作停留。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⑵举目:抬眼望。《晋书·王导传》:“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⑶似:一作“如”。故山:旧山。喻家乡。

⑷远势:谓远物的气势、姿态。孤屿:孤岛。

⑸曳(yè):拖着。别枝:另一枝;斜枝。

⑹凉月:秋月。窗:一作“床”。欹(qī):斜倚。

⑺澄(chéng)泉:清泉。泛觞(shāng):谓饮酒。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唐储光羲《京口送别王四谊》诗:“明年菊花熟,洛东泛觞游。”迟:慢。

⑻青云:高位,喻高官显爵。平行:平步。

⑼“梦到”句:一作“梦到江头身在兹”。旅羁(jī):久居他乡。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

首句以“非我有”扣诗题“旅次”,说明举目所及都是异地之景,托出自己落泊失意、他乡作客的境遇,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次句写诗人触景而起对家乡的怀念。身处异地而情怀故乡,不难想见其失意之状和内心的苦涩。“举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首低眉之间,蕴含着深沉的感伤。

第二联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诗人写景寄情,即以鹤蝉自况,前者脱俗,后者清高。这是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犹如这鹤投孤屿、蝉过别枝一般。一个“投”字,一个“过”字,一个“孤”字,一个“别”字,寄寓着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慨,自怨自艾,自悲自叹,却又无可奈何。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这两句前人十分称道,被认为是齐梁以来所未有过的佳句。(见尤袤《全唐诗话》)从写景角度而言,诗人眼耳并用,绘形绘声,传神逼真,对蝉声的描写更有独到之处。骆宾王诗“西陆蝉声唱”,许浑诗“蝉鸣黄叶汉宫秋”,黄庭坚诗“高蝉正用一枝鸣”,都写蝉在通常情况下的鸣叫;而方干此诗,则是蝉在飞行过程中的`叫声,不仅蝉有动势,而且声有特色:诗人捕捉的是将止而未止的蝉声,这种鸣叫有独特的声响和音色,能诱发读者的想象。一“曳”字用得新颖别致,摹状精切传神,前所罕见。

第三联:“凉月照窗攲(qī欺)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前一句写月夜独处。一个“凉”字,一个“倦”字,极写诗人的冷寂凄清,孤独无聊。后一句变换场景,写饮宴泛觞的场面。泛觞是一种游戏,古时候,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会时,把酒杯放置水面,任其漂浮,飘到谁的面前,就该谁饮酒。饮宴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气氛之中,却神游于此情此景之外,他对着那在水池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呆地出神,显出一幅寡言少欢的神态。“泛觞迟”的“迟”字,既写景,又出情。

这一联,以月明之夜和宴乐之时为背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诗人的自我形象。上下两句场景虽然不同,人物形象如一,显示出难以消解的情怀,却又藏而不露。直到第四联,作者才将内心的隐痛和盘托出。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遗撼啊,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末句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从全诗的艺术风格来看,这一联显得过分率直而欠含蓄。不过,由于有了前面一系列的铺垫和渲染,倒也使人觉得情真意切。大概方干对自己功名不就,耿耿于怀,如鲠在喉,但求一吐为快吧。

篇10: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卢纶,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的意思,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赏析 -诗词大全

春日灞亭同苗员外寄皇甫侍御(一作庾侍郎)

作者:卢纶  朝代:唐 坐见春云暮,无因报所思。川平人去远,日暖雁飞迟。

对酒山长在,看花鬓自衰。谁堪登灞岸,还作旧乡悲。

旅次盱眙县,旅次盱眙县温庭筠,旅次盱眙县的意思,旅次盱眙县赏析

南海旅次原文及赏析

旅次朔方,旅次朔方刘皂,旅次朔方的意思,旅次朔方赏析

题灞池,题灞池王昌龄,题灞池的意思,题灞池赏析

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全诗鉴赏

旅次石头岸,旅次石头岸张祜,旅次石头岸的意思,旅次石头岸赏析

蒙亭,蒙亭王安石,蒙亭的意思,蒙亭赏析

锦亭,锦亭陆游,锦亭的意思,锦亭赏析

劳劳亭古诗

文昌约亭

旅次灞亭,旅次灞亭沈颂,旅次灞亭的意思,旅次灞亭赏析(精选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旅次灞亭,旅次灞亭沈颂,旅次灞亭的意思,旅次灞亭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