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亭,河亭朱庆馀,河亭的意思,河亭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别让我飞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亭,河亭朱庆馀,河亭的意思,河亭赏析(共含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别让我飞”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河亭,河亭朱庆馀,河亭的意思,河亭赏析

篇1:河亭,河亭朱庆馀,河亭的意思,河亭赏析

河亭,河亭朱庆馀,河亭的意思,河亭赏析 -诗词大全

河亭

作者:朱庆馀  朝代:唐 孤亭临绝岸,猿鸟识幽蹊。花落曾谁到,诗成独未题。

潮痕经雨在,石笋与杉齐。谢守便登陟,秋来屐齿低。

篇2:汴河亭原文赏析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诗词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三个特点:

一是在写景叙事上的“示观”描写。所谓“示观”,就是通过艺术想象把未曾见过的事物描绘得栩栩如生,如临其境。许浑经过隋炀帝的行宫汴河亭时不由得感慨万千,浮想联翩,隋炀帝当年那种穷奢极欲的情景仿佛呈现在他的眼前。这就是诗的前三联所描写的内容: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赏花玩乐,将那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运河一修成,“百二禁兵”即皇帝卫兵就跟着皇帝辞别了宫廷,“三千宫女”也伴随着皇帝下到龙舟;一路上鼓声震天,旌旗如林,浩浩荡荡,奔赴广陵。这一切,诗人都只是“想见”而并未亲见,但却写得这般情景生动,使读者犹如亲见,这就是诗人进行的“示观”描写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是诗的意境的动态描绘。诗中“劈昆仑”、“下龙舟”、“星辰动”、“日月浮”等句中的“劈”、“下”、“动”、“浮”,以及“游”、“震”、“拂”、“开”等字,都是动词,因而就赋予全诗意境以活动的体态,形成了骏马走坂之势,给人以形象飞动之感。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诗人在进行这种动态描写时,能够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虚构和夸张。像颈联“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两句,其中的“鼓震”、“旗开”是历史事实;但是鼓声能上入云霄,把行云挡住并使星辰摇动,旗帜能“拂浪”,在旌旗闪动时又能使人看到波浪中日月的浮影,这却是诗人的创造性想象,是虚构和夸张。诗的首联、颔联本来已经写得很活脱,很有气魄,再加上这样一个颈联,就更显得造形生动,气象雄豪,把杨广东游的那种赫赫声势、巍巍壮观的豪华盛况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诗是全篇的“警策”。

三是“卒章显其志”。白居易曾说他的“新乐府”是“卒章显其志”。许浑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写法,诗的前三联基本上是冷静地客观地写景叙事,读者单看这三联几乎看不出作者的倾向所在。只是到了最后一联,“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才忽然笔锋一转,把对事件的评判,和诗人写诗的旨意,一下子袒露了出来。诗人“显志”的方式也很别致。他笔下的末联不是前三联所创造的形象的自然延伸,也不是对隋炀帝东游景象的直接批判,而是另起炉灶,凌空一跃,一下子跃到“义师”、“迷楼”上去了,对隋炀帝游荡所招致的亡国后果作了严肃的评论和无情的嘲讽。但又不是直言指斥,而是把隋炀帝为了淫乐而修的“迷楼”与南朝陈后主的“景阳楼”相比,把读者的视线和思绪又拉回到眼前的汴河亭,解景生情,发人深思,无限感慨都在意象之外,这样的结尾是很有韵味的。

篇3:《潼关河亭》唐诗鉴赏

薛逢

重岗如抱岳如蹲,

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

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

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

年来惆怅与谁论。

薛逢诗鉴赏

潼关,古称桃林塞,它西薄华山,东接桃林,北拒黄河 ,南近商岭,扼中原入关中咽喉,为晋、陕、豫三省要道 ,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年间, 曹操击退了马超,始于此建关,因临潼水而得名。潼关形胜,历来为诗人所题咏。薛逢此诗以其阔大的境界,非凡的气势写出了潼关天险,抒发了诗人面对天险形胜的感叹。

诗的前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 。“重岗如抱 岳如蹲”一句造境雄奇挺健 ,“抱”、“蹲”二字勾画 潼关一带山峦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与杜甫诗句“西岳崚.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山孙”(《望岳》)同为传神妙笔 。这第一句从 潼关附近山岳的垂直空间下笔 , 给人以峻峭之感 。 “ 屈曲秦川势自尊 ”, 由横向空间承接上句,潼关 诸山曲折起伏 ,拱卫关中 ,形成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许多帝王凭借此处险峻,建金城千里,为帝王之业。战国末年,七雄逐鹿,商鞅说秦孝公“拒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史记·商君列传》),秦国借着关中地利一统天下。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曾称 “秦中自古帝王州”,可见秦川地形确有 至尊之势。薛逢在这里巧妙地化用前人语句,将秦川帝居的尊严与潼关天险联系起来,更突出了潼关的山河形胜 。“天地并工开帝宅”,写秦中之“尊”,作为 帝居的秦川山河 ,是天造地设 ,天地同力开辟出来的,它的险峻,决非区区人工雕琢所能为之的,这句驱天地于笔端 ,很能见出诗人的气魄和诗才 。“ 山 河相凑束龙门 ”,笔力不减出句。龙门,在今山西河 津县西北与陕西韩城县东北之间 , 此地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黄河流至此地,因河床变窄,水流湍急,气势壮阔。相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于此,故又称禹门 。龙门景象 ,非潼关河亭之可望,为了写出“天地并功开帝宅”的自然壮观,作者凭借想象用一“凑”字,一“束”字,写出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以陡健之笔将龙门峡谷,千岩如奔,水流激射写得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势,奇险吓人。这句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长江气势的雄奇壮丽同工。首二联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值得重视的是,诗人在这四句诗中,融时空为一体,而具体又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在空间意象后面,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这种潜伏的时间意识,为尾联抒情留下伏笔。

“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正当诗人伫立潼关河亭 , 沉浸在潼关形胜与秦中帝尊的冥想之际,“呕轧”一声橹响,将他惊醒 ,觅声望去,只见 一叶扁舟中流横渡 ,在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 和依稀可辨的村庄。这两句诗,以淡墨描出一个宁静莽远的场景,与首二联雄伟惊险境界恍如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 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

“满眼波涛终古事 ,年来惆怅与谁论”,由亭下 满目东去的波涛,诗人心中升起无穷感慨。山河形胜终古如斯,人间盛衰之事 ,却如眼前波涛一去不返, 既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他们辉煌的帝业,也成为古事 ,一去不复返 。想到自己一介寒士,宦途落魄,岁月蹉跎,近年来心中出现的.那股人生之谜难以解释的怅惘情绪不觉泛起 ,而在自己悲惨的生活中,此情可与谁诉?

本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逐渐低沉,最后以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绾束。这种情绪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响,更主要受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响。史载薛逢与沈询、杨收、王铎等人同年进士,而薛逢最有才华,然诸同年相继作了宰相,薛逢却沉沦下僚,故言辞激烈,得罪当权者,一生抑郁寡欢而卒。这种身世之感,在潼关形胜之中被激发出来,一时豪情,最终被惨淡的心事冲淡,故酿成情绪的大起大落。

篇4:《汴河亭》唐诗鉴赏

《汴河亭》唐诗鉴赏

《汴河亭》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情感充沛,体现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汴河亭》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前言】

《汴河亭》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前三联写隋炀帝游幸江都豪奢情状。先写兴起游兴,再写劈昆仑、修运河,前拥后簇的奢侈豪华场面。这些描写极为生动,不但写出炀帝东游时派头之大,声势之壮,场面之豪华,而且极富动感。尾联卒章显其志,但并不直接评述,而是以四海义师蜂起,天下终至归唐,隋炀帝的“迷楼”恰如陈后主的“景阳楼”,点出其国亡身灭的可悲下场。这首诗表面是写对隋炀帝的批判,实际是借古喻今,讽刺晚唐的腐败。

【注释】

汴河:又名汴渠。即通济渠,流经今河南、安徽境,在泗县入淮河,隋炀帝所开,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幸江都(今江苏扬州),即由此道。汴河亭,在今开封市附近汴河之旁,传为炀帝行宫故址。

广陵:今江苏扬州。帝:隋炀帝杨广。

昆仑一派流:指黄河,旧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先劈”即谓将黄河凿渠分引。

百二:指炀帝的禁卫兵骁勇。象阙:亦称象魏。古时宫廷门外有二台,上作楼观,两观对峙,中间阙然为道,乃悬挂法令之处。

“三千宫女”句:《隋书·炀帝纪》:“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帽、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

旗:一作旌。

四海义师:指天下反隋的义军。归:归附。有道:指唐朝。

迷楼:(炀)帝顾左右曰:“虽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还似:一作何异。景阳楼:即景阳殿,南朝陈后主所建,在今南京玄武湖胖。殿下有井,名胭脂井。隋兵攻破金陵,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投此井,未死,为隋兵所执。后世称之为辱井。

【翻译】

鲜花盛开时炀帝东游扬州,先将昆仑山劈开让黄河分流。御林军辞别宫廷跟皇帝走,三千宫女一起上了龙舟。鼓声惊天震动了星云,旌旗闪动始见浪中日月影。天下义军反隋归附唐朝,炀帝迷楼恰似景阳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隋炀帝杨广东游广陵的盛况,凭吊古迹,婉转劝讽,抒发感慨。

首联写隋炀帝东游前的'准备。闻说扬州花盛,便想前去观赏,这是人之常情。起句气势和缓;语不惊人。但紧一句便顿起波澜,杨广为了去广陵看花,竟凿渠引流、大兴水土。为逞一己的私欲,竟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先劈昆仑一派流”,一语中的,揭示本质。颔联写杨广离宫时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这个场面如何壮观,气势如何盛大,皇帝如何自得,而是从随行的队伍着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禁兵二百,前护后拥,宫女三千,尾随其后。皇帝的赫赫声威,于此表现无遗。颈联写沿途的喧闹情景。鼓声震天,凝固流云,惊动星辰,旌旗招展,覆盖着水面,仿佛波浪起伏,旗开之处,可见水底日月沉浮。这情景,把前面奢靡景象又推进一层。前三联,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写来,极言隋朝昏君的豪奢无度。

尾联总束前文,避实就虚,删繁就简,写出隋朝的结局,点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这个结局,是历史的结局,又是隋炀帝荒淫无度的结局。陈后主骄奢荒淫而筑景阳城,终为隋朝所灭;隋君沉醉酒色而建迷楼,终为李唐所代。历史发展遵循着固有的轨迹。诗人以隋比陈,言唐军为有道之师。可是,当初隋灭陈之际,隋军也是有道之军,这种借古讽劝晚唐之意寓于不言之中。

这首诗笔力矫健,气势雄伟,场面宏大,感受沉重,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颔联和颈联,用词与对仗,都极为工整圆稳,体现了诗人“整密”的艺术风格特征。

篇5:潼关河亭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潼关,古称桃林塞,它西薄华山,东接桃林,北拒黄河,南近商岭,扼中原入关中咽喉,为晋、陕、豫三省要道,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击退了马超,始于此建关,因临潼水而得名。潼关形胜,历来为诗人所题咏。薛逢此诗以其阔大的境界,非凡的气势写出了潼关天险,抒发了诗人面对天险形胜的感叹。

【原文】

篇6:潼关河亭唐诗鉴赏

重岗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度,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赏析】

诗的前四句以浑灏之笔写潼关形胜。“重岗如抱岳如蹲”一句造境雄奇挺健,“抱”、“蹲”二字勾画潼关一带山峦面貌,将西岳华山雄镇潼关的独尊传神地描摹出来,与杜甫诗句“西岳崚.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山孙”(《望岳》)同为传神妙笔。这第一句从潼关附近山岳的垂直空间下笔,给人以峻峭之感。“屈曲秦川势自尊”,由横向空间承接上句,潼关诸山曲折起伏,拱卫关中,形成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许多帝王凭借此处险峻,建金城千里,为帝王之业。战国末年,七雄逐鹿,商鞅说秦孝公“拒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史记·商君列传》),秦国借着关中地利一统天下。杜甫在《秋兴八首》中曾称“秦中自古帝王州”,可见秦川地形确有至尊之势。薛逢在这里巧妙地化用前人语句,将秦川帝居的尊严与潼关天险联系起来,更突出了潼关的山河形胜。“天地并工开帝宅”,写秦中之“尊”,作为帝居的秦川山河,是天造地设,天地同力开辟出来的,它的险峻,决非区区人工雕琢所能为之的,这句驱天地于笔端,很能见出诗人的气魄和诗才。“山河相凑束龙门”,笔力不减出句。龙门,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与陕西韩城县东北之间,此地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黄河流至此地,因河床变窄,水流湍急,气势壮阔。相传大禹治水,导河积石于此,故又称禹门。龙门景象,非潼关河亭之可望,为了写出“天地并功开帝宅”的自然壮观,作者凭借想象用一“凑”字,一“束”字,写出万壑群山与黄河同赴龙门的景象,以陡健之笔将龙门峡谷,千岩如奔,水流激射写得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闻其声,见其势,奇险吓人。这句与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长江气势的雄奇壮丽同工。首二联就潼关河亭展开粗线条的`描绘。值得重视的是,诗人在这四句诗中,融时空为一体,而具体又以空间形式设置意象,在空间意象后面,潜藏着以潼关为屏障的秦中帝业发展史,这种潜伏的时间意识,为尾联抒情留下伏笔。

“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二句,收诗人思绪于眼前,将视线放在河亭四周。正当诗人伫立潼关河亭,沉浸在潼关形胜与秦中帝尊的冥想之际,“呕轧”一声橹响,将他惊醒,觅声望去,只见一叶扁舟中流横渡,在它的背后是柳色茫茫的远岸,和依稀可辨的村庄。这两句诗,以淡墨描出一个宁静莽远的场景,与首二联雄伟惊险境界恍如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隐隐传达出诗人冥想初醒时那种茫然的心情。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由亭下满目东去的波涛,诗人心中升起无穷感慨。山河形胜终古如斯,人间盛衰之事,却如眼前波涛一去不返,即使是声势煊赫的秦皇汉武,他们辉煌的帝业,也成为古事,一去不复返。诗人想道:自己一介寒士,宦途落魄,岁月蹉跎,近年来心中出现的那股人生之谜难以解释的怅惘情绪不觉泛起,而在自己悲惨的生活中,此情可与谁诉?

此诗以景起,以情结,起势雄健,结语惨然。在写景向言情的渐次过渡中,情绪逐渐低沉,最后以世无知音,难论惆怅绾束。这种情绪的起落,除去外界景物的影响,更主要受诗人长期受人排贬,不得意于世的心情影响。史载薛逢与沈询、杨收、王铎等人同年进士,而薛逢最有才华,然诸同年相继作了宰相,薛逢却沉沦下僚,故言辞激烈,得罪当权者,一生抑郁寡欢而卒。这种身世之感,在潼关形胜之中被激发出来,一时豪情,最终被惨淡的心事冲淡,故酿成情绪的大起大落。

【作者介绍】

薛逢,字陶臣,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会昌进士,授万年尉。历官侍御史、尚书郎等职。曾两度被贬。后官至秘书监。《全唐诗》辑其诗一卷。

篇7:白居易《河亭晴望》赏析

白居易《河亭晴望》赏析

河亭晴望

(唐)白居易

风转云头敛,烟销水面开。

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郡静官初罢,乡遥信未回。

明朝是重九,谁劝菊花杯?

名句解析:

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①晴虹句:雨过天晴,彩虹出现,像一座桥,影象倒映在水中。 ②秋雁句:长空秋雁,哑哑飞来,像船儿的摇橹声。

这两句是说,河水如镜,彩虹倒影,长空雁叫,晴空如洗,宛然一幅色彩鲜明、景色优美的江南秋景彩色画卷。

赏析:

这首五律,题目是《河亭晴望》,题目后还有“九月八日”的四字题记,作于苏州,标明了是重阳节前一天写的。这样的题目说明了,重阳节的前一天,他登上了河边的亭子,去眺望秋天晴空下的渭河景色,然后,用诗句把眼下的美景记了下来。

开头四句,就是诗人对美景的描写。“风转云头敛”写的是天空:秋天,风向转为西风了,西风吹散了积聚的云头,天空的层云收敛了,展现出了个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天空。“烟销水面开”写的是河面:河面的雾霭,在炙热的太阳的`映照下,水汽慢慢销熔(销,指受热力所致而熔化),渭河水面显得开阔了。“晴虹桥影出”写的则是河面出现了彩虹与桥梁相辉映的美景:彩虹,是由于刚才的水汽在太阳的映照下出现的;太阳下,水汽没了,河面景色越来越清晰,远处刚才被雾霭笼罩的桥梁出现了,于是出现了彩虹与桥梁相辉映的美丽景象。“秋雁橹声来”,则是一幅天空与水面合璧的美景:天空,雁行在飞;水面,船只在摇橹前行。雁行,在地处中原的长安,是在秋天才出现的:北方早知冷暖的大雁,正列成雁行,经过中原,向南方飞去,他们一边飞行,一边发出“依依呀呀”的叫声;这叫声,与木船上摇橹时橹桨摩擦支架的“咿呀咿呀”相呼应,构成了一幅水天和谐结合的、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生动画面。——由天高云淡、烟销水碧、虹桥辉映、雁橹和声四幅组画组成的晴天秋色,确实是美不胜收的。

后面四句,写的则是他观景后的心情。从欣赏景色的角度看,诗人看见的无疑是“乐景”;诗人到此作“河亭晴望”,当然是想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从第五句“郡静官初罢”看,他当时是“官初罢”,——刚刚被贬了官。据《白居易年谱》,他那年44岁,在京师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官,这里说的“官初罢”,应是将要到南方当江州司马、但还没启程的时候。看来他是想借“河亭晴望”来排解心中因贬官而引起的烦闷,所以才来到河边的。但是,从这后面四句看,他心中的烦闷并没有得到排解。

这时候,他贬官的事情已成定局,**已以他的失败而平息了,官场那像市镇一样的吵吵嚷嚷已经平息下来了(“郡静”)。但他的心却平静不了,大好秋景引起了他的乡愁:他家乡的亲人也许是给他来信了吧,但也许是由于路途遥远,书信还没有来到身边(“乡遥信未回”);再者,今天是九月初八,“明朝”就是“重九”了,家人相聚一起喝菊花酒的时候,不知道又会是哪位亲人,在为大家劝酒呢(“谁劝菊花杯”)?——这么一来,他的烦闷又怎么能够化解呢?

篇8:汴河亭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汴河亭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注释:

①隋炀帝杨广为了东游广陵(扬州),开凿一条运河,即今通济渠。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

②指南朝陈后主经常宴乐的宫殿。

汴河:又名汴渠。即通济渠,流经今河南、安徽境,在泗县入淮河,隋炀帝所开,西通河洛。南达江淮,炀帝幸江都(今江苏扬州),即由此道。汴河亭,在今开封市附近汴河之旁,传为炀帝行宫故址。

广陵:今江苏扬州。帝:隋炀帝杨广。

昆仑一派流:指黄河,旧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先劈”即谓将黄河凿渠分引。

百二:指炀帝的禁卫兵骁勇。象阙:亦称象魏。古时宫廷门外有二台,上作楼观,两观对峙,中间阙然为道,乃悬挂法令之处。

“三千宫女”句:《隋书·炀帝纪》:“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帽、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

四海义师:指天下反隋的义军。归:归附。有道:指唐朝。

迷楼:(炀)帝顾左右曰:“虽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还似:一作何异。景阳楼:即景阳殿,南朝陈后主所建,在今南京玄武湖胖。殿下有井,名胭脂井。隋兵攻破金陵,后主与宠妃张丽华投此井,未死,为隋兵所执。后世称之为辱井

⑴诗句“先劈昆仑一派流”中的“劈”字,表达了什么效果?(4分)

⑵本诗颔联和颈联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怎样描绘隋炀帝下扬州时的盛况。(6分)

①写开山修河时的气势;②写出隋炀帝骄奢淫逸。

①虚写(想像)或动态描写;(2分)

②通过“百二禁兵”“三千宫女”写陪同人数之多;(1分)“星辰动”“日月浮”写游玩气势之盛。(1分)

⑴请结合诗文,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⑵“卒章显其志”是本诗的重要特色,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①这首诗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2分,两点1分,三点2分)。②记叙主要体现在前四句,第一句交代了隋炀帝东游的时间、地点,第二句承接上句,写隋炀帝为了东游广陵先将那从昆仑山流下来的黄河水分引凿渠,修了一条运河;三、四句写运河一修成,“百二禁兵”即皇帝卫兵就跟着皇帝辞别了宫庭,“三千宫女”也伴随着皇帝下到龙舟。描写主要表现在五、六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东游途中鼓声震天,旌旗如林的景象。议论抒情主要体现在七、八句上,点明了诗文主旨。(各1分,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2】诗的前三联基本上是冷静客观地写景叙事,单看这三联几乎看不出作者的倾向所在(1分)。最后一联,“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才忽然笔锋一转,把对事件的评判,写诗的旨意,一下子袒露了出来。(1分)对隋炀帝游荡荒淫导致亡国进行了嘲讽(2分),借古讽今(1分),批判了晚唐政治腐败、统治者生活奢靡的现象(1分)

赏析:

《汴河亭》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前三联写隋炀帝游幸江都豪奢情状。先写兴起游兴,再写劈昆仑、修运河,前拥后簇的奢侈豪华场面。这些描写极为生动,不但写出炀帝东游时派头之大,声势之壮,场面之豪华,而且极富动感。尾联卒章显其志,但并不直接评述,而是以四海义师蜂起,天下终至归唐,隋炀帝的“迷楼”恰如陈后主的“景阳楼”,点出其国亡身灭的可悲下场。这首诗表面是写对隋炀帝的批判,实际是借古喻今,讽刺晚唐的腐败。

这首诗描绘了隋炀帝杨广东游广陵的盛况,凭吊古迹,婉转劝讽,抒发感慨。

首联写隋炀帝东游前的准备。闻说扬州花盛,便想前去观赏,这是人之常情。起句气势和缓;语不惊人。但紧一句便顿起波澜,杨广为了去广陵看花,竟凿渠引流、大兴水土。为逞一己的私欲,竟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其奢侈程度可想而知。“先劈昆仑一派流”,一语中的,揭示本质。颔联写杨广离宫时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这个场面如何壮观,气势如何盛大,皇帝如何自得,而是从随行的队伍着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禁兵二百,前护后拥,宫女三千,尾随其后。皇帝的赫赫声威,于此表现无遗。颈联写沿途的喧闹情景。鼓声震天,凝固流云,惊动星辰,旌旗招展,覆盖着水面,仿佛波浪起伏,旗开之处,可见水底日月沉浮。这情景,把前面奢靡景象又推进一层。前三联,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依次写来,极言隋朝昏君的豪奢无度。

尾联总束前文,避实就虚,删繁就简,写出隋朝的结局,点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这个结局,是历史的结局,又是隋炀帝荒淫无度的结局。陈后主骄奢荒淫而筑景阳城,终为隋朝所灭;隋君沉醉酒色而建迷楼,终为李唐所代。历史发展遵循着固有的轨迹。诗人以隋比陈,言唐军为有道之师。可是,当初隋灭陈之际,隋军也是有道之军,这种借古讽劝晚唐之意寓于不言之中。

篇9:汴河亭,汴河亭许浑,汴河亭的意思,汴河亭赏析

汴河亭,汴河亭许浑,汴河亭的意思,汴河亭赏析 -诗词大全

汴河亭

作者:许浑  朝代:唐  体裁:七律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篇10:潼关河亭,潼关河亭薛逢,潼关河亭的意思,潼关河亭赏析

潼关河亭,潼关河亭薛逢,潼关河亭的意思,潼关河亭赏析 -诗词大全

潼关河亭

作者:薛逢  朝代:唐  体裁:七律   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天地并功开帝宅,

山河相束龙门。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篇11:春宴河亭,春宴河亭刘兼,春宴河亭的意思,春宴河亭赏析

春宴河亭,春宴河亭刘兼,春宴河亭的意思,春宴河亭赏析 -诗词大全

春宴河亭

作者:刘兼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柳摆轻丝拂嫩黄,槛前流水满池塘。一筵金翠临芳岸,

四面烟花出粉墙。舞袖逐风翻绣浪,歌尘随燕下雕梁。

蛮笺象管休凝思,且放春心入醉乡。

篇12:河清县河亭,河清县河亭韦庄,河清县河亭的意思,河清县河亭赏析

河清县河亭,河清县河亭韦庄,河清县河亭的意思,河清县河亭赏析 -诗词大全

河清县河亭

作者:韦庄  朝代:唐  体裁:七绝   由来多感莫凭高,竟日衷肠似有刀。

人事任成陵与谷,大河东去自滔滔。

题崔驸马林亭,题崔驸马林亭朱庆馀,题崔驸马林亭的意思,题崔驸马林亭赏析

朱鹤亭语录

新亭,新亭朱存,新亭的意思,新亭赏析

河作文

蒙亭,蒙亭王安石,蒙亭的意思,蒙亭赏析

锦亭,锦亭陆游,锦亭的意思,锦亭赏析

劳劳亭古诗

文昌约亭

飞云亭,飞云亭朱景玄,飞云亭的意思,飞云亭赏析

游南亭 翻译-游南亭赏析

河亭,河亭朱庆馀,河亭的意思,河亭赏析(共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河亭,河亭朱庆馀,河亭的意思,河亭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