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北亭》古诗赏析(共含10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xxt15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白居易《北亭》古诗赏析
古诗《北亭》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
宅北倚高岗,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
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
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
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导读:颜立童完记(wang敏童),爱新觉罗·毓朗外孙女。爱新觉罗·毓朗(1864年8月27日-1922年12月14日),即多罗敏达贝勒,爱新觉罗·溥煦第二子,其父为完颜立贤(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毓朗的嫡长女爱新觉罗恒慧。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妹完颜碧琳(又名“王涵”)。婉容的表姐妹,她曾痴恋于溥仪,却被溥仪所厌恶,终生未嫁,最终精神崩溃。
这位文静、优雅的女士,因为被时代的漩涡拖累,又背负着这个传统家族过多的.负重,几次婚姻的机缘,都被错过了,终生未嫁;她在晚年时精神几近崩溃。
关东军为了长久地掌控“满洲国”的政权,想让溥杰娶日本女人为妻,将来生一个有日本血统的男孩儿,就可以成为“满洲国”第二代“皇帝”。溥仪大吃一惊,坚决反对,但吉冈不客气地回绝了溥仪的要求,溥仪急切地找来二妹商量,因为关东军早已经把其信任的大臣们隔离开了。
两人最后商量决定抢先在北京给溥仪找一个满族妻子,溥仪同意了这位女子就是婉容的表妹、人称“大格格”恒慧的女儿完颜立童记(wang敏童)。一切都在秘密地顺利进行,完颜立童记母女甚至在1936年已经来到了当时的新京(长春),但这件事还是很快被日本人知道了,在日本人的干涉和破坏下,原拟的订婚只好告吹。
颜立童完记——清朝最美的格格
经此一事,完颜立童记的婚姻之路再次遭受了重大打击,一路蹉跎到了1960年,也就是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释放的那一年。这位秀外慧中的美丽格格由于家族的没落,婚姻之事也异常的坎坷,由曾经风华绝代的美女已经变为一个47岁仍待字闺中的老姑娘。
溥仪的最后一任夫人李淑贤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了这么一段往事:这位老姑娘,是皇后婉容的亲姨的女儿,人称“王大姑娘”。她家住在东四三条一个独门独院,母亲是个老派人物,官称王老太太,旧时在京城也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物。解放后,家庭没有别的生活来源,靠卖点旧东西,再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得倒也平静。
北亭,北亭白居易,北亭的意思,北亭赏析 -诗词大全
北亭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
宅北倚高岗,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
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
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
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北亭卧,北亭卧白居易,北亭卧的意思,北亭卧赏析 -白居易的诗
北亭卧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树绿晚阴合,池凉朝气清。
莲开有佳色,鹤唳无凡声。
唯此闲寂境,惬我幽独情。
病假十五日,十日卧兹亭。
明朝吏呼起,还复视黎无氓。
北亭独宿,北亭独宿白居易,北亭独宿的意思,北亭独宿赏析 -诗词大全
北亭独宿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悄悄壁下床,纱笼耿残烛。
夜半独眠觉,疑在僧房宿。
北亭招客,北亭招客白居易,北亭招客的意思,北亭招客赏析 -白居易的诗
北亭招客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律 疏散郡丞同野客,幽闲官舍抵山家。
春风北户千茎竹,晚日东园一树花。
小盏吹醅尝冷酒,深炉敲火炙新茶。
能来尽日观棋否?太守知慵放晚衙。
作者:宋徽宗(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①宴山亭:词牌名。“宴”通“燕”。
②冰绡:洁白如冰的丝织品,绡(xiāo):生丝。 生丝织物:~头(古代束发的头巾)。冰销,洁白的绸。此处比喻杏花的花瓣。
③靓(jìng、liàng)妆:妆饰艳丽。 (古代靓字读jìng)
④蕊珠宫:道教传说中的仙宫。
⑤凭寄:凭谁寄,托谁寄。
⑥者:同这
⑦会:理解,懂得。
⑧无据:不可靠。
⑨和:连。
【翻译】
剪裁好白色的丝绸,轻轻叠成数层,又将淡淡的胭脂均匀的涂抹,时髦的漂亮衣服,艳丽的色彩融入四溢的清香,简直羞杀了天上的蕊珠宫女。红颜易凋零,更何况,经历了多少无情的风雨 ,面对愁苦的情景,扣问凄凉的院落,还要经受几番春暮。 谁帮我寄去重重的离愁,这双飞的燕子哪里懂得人间的苦痛。天遥地迵,万水千山阻隔,哪里知道故园今在何处?只有在梦中有时曾去。就连梦也难做成,因我痛苦的彻夜难眠。
【赏析】
此词为北宋徽宗皇帝在1127年覆国被掳往北方五国城,北行途中见杏花而托物兴感而作。上片摹写杏花以寄意。“裁剪”三句写杏花之花质冰洁如白绸剪裁剪,花瓣簇绽轻柔重叠,花色淡雅似胭脂匀染。“新样”三句以拟人手法将杏花比喻为“靓妆”新颖,艳香流融的美女,直令天界蕊珠宫仙女为之羞惭汗颜。 “易得凋零”,笔势陡转,写尽杏花遭受风雨摧折之凄凉愁苦。下片由感叹杏花凋落,转入自掳离恨。双燕不解人语,故宫天遥地远,怀乡思国,只有求之梦寐,如今梦亦不成,凄楚之至。借杏花之凋落,伤江山之陆沉;以归梦之难成,寓复国之绝望。全词托物咏怀,抒写故国沦亡之悲慨,幽咽委曲,伤感无奈,对故国沦亡一句悔恨与反思,又显见其情虽真而骨力乏弱。
【鉴赏】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全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
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色泽的具体形容。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人们眼前。“新样”三句,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她容颜光艳照人,散发出阵阵暖香,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羞杀”两字,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
以下笔锋突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这里不仅是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种种感慨和联想,往事和现实交杂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犹有人怜,而自身沦落,却只空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慨恨。”愁苦“之下接一”问“字,其含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相仿佛。
词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写词人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前三句写一路行来,忽见燕儿双双,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除此以外又将凭谁传递音问呢?作者这里借着问燕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之情。“天遥”两句叹息自己父子降为臣虏,与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驱赶着向北行去,路途是那样的遥远,艰辛地跋涉了无数山山水水,“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回首南望,再也见不到汴京故宫,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故宫何处”点出连望见都不可能,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带来了片刻的慰安。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末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秦观《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都是同样意思。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断绝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书画家,其绘画重高写生,以精工通真著称于世。这种手法于此词的景物刻画中也有所体现,尤其上片对杏花的描绘,颇具工笔画的意蕴。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
【注释】: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初夏作于江州。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s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男女恋情,少女欲语低头的羞涩神态,
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都自然逼真,意味无穷。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集评】
黄N《花庵词选》: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塘景。
《词谱》卷二:《长相思》,唐教坊曲名。此词“汴水流”一首为正体,其余押韵异同,皆变格也。此词前后段起二句,俱用叠韵。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六十引黄N云:乐天此调,非后世作者所能及。
《蓼园词选》引沈际飞云:“点点”字俊。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分类标签:山水诗
作品赏析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
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
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
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
[白居易古诗赏析]
★ 劳劳亭古诗
★ 白居易的古诗
★ 白居易《鸟》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