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叫三声夸克》(共含5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爱打嗝的鸭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叫三声夸克》 3
叫三声夸克
创意说明:这是一篇介绍物理知识的说明文,知识性较强。对于初次接触物理知识的初一学生来说,如同乘快船摆篙,一不小心就方向不明。因此,教师应从教法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其静心阅读、专心阅读,使学生从文章中领悟科学家们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可贵的科学精神,并引导学生运用这种精神去探索科学的奥妙。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请观看大屏幕(或电视显示)
播放关于物质结构组成原理的纪录片。这一环节可增强直观效果。科普读物是学生感兴趣的,为进一步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从课题入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设计如下问题:(1)“夸克”是什么呀?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2)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
学生讨论发言明确:
(1)“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二、整体感知
读课文,应掌握以下知识点:①物理学家对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在不同的阶段对物质的结构会有不同的认识。②本文介绍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最新成果。采用以下方法突破:
1.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读完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2.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3.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
4.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
(1)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2)“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理由:见课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阐述。
(3)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夸克。
三、心智启发
这篇课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寄寓着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青少年需认真学习的,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去探索科学秘密。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会有许多的感想,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可设计以下问题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2.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3.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
4.探究课文结尾,鼓励想象,发表见解。提出新的疑问:课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与认识,为什么?
(进行联想式的片断.写作训练,200字以内,把自己的大胆想法写出来。)
学生讨论,明确以下要点:
1.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坚持不懈,能够吃苦。(发现夸克花了近一百年。)
2.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提出假想――研究――证实。)
3.科学家们。(或善于探索之人)
四、探讨艺术特色
一篇好文章尤如一杯香茶,细细品味,才觉回味无穷。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此文语言所表达的精妙之处。
设计如下问题:
你读这篇文意感觉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请说出理由。
小组讨论发言之后明确:
理由:①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结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
②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与可读性,具体表现在:
A.运用比喻说明和分类说明。B.运用设问,发人深思,把读者引向深入。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比喻句和设问句,进行具体说明,学生作点评)
孙丽君
《叫三声夸克》教案3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I �L
探 索
《叫三声夸克》教案6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叫三声夸克》 2
叫三声夸克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板书“夸克”二字,提问:如不看课文,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再完全出示课题。
2、根据语系,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
3、提问课文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如:“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介绍一种超微粒子”、“微观世界的奥秘”等。
二、感知课文
1、讨论“夸克”应当在“盒式结构图”中的哪一个“盒子”里?
2、第一个盒子和第二个盒子应当填入什么?依据是什么?
3三个盒子的研究。阅读找到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句,理清盒式结构的顺序 :原子 ――原子核――强子――夸克 。
4借助有关挂图和事物模型以证实前面顺序是否正确。
5、研究文章开头(第1―2段)和结尾(第22―26段)与中间主体部分的关系。
三、研读课文
1、学生提出疑问。
2、教师提出研究问题。
(1)作者除了向青少年介绍物理学知识外,还有没有别的意图?文中有没有透露出这个意思?
(2)“夸克模型”怎样提出来的?科学研究和想象有什么关系?
(3)你对本文在表达上比较满意或感兴趣的有那些?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篇题为《夸克自述》的说明文。
2搜集有关材料,谈谈语文课中培养想象力的话题。
《叫三声夸克》教案 2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叫三声夸克》 5
《叫三声夸克》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1、学习发现问题、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形象并能引发人思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分类说明、比喻、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4、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知道所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点拨、学生自主探究 讨论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大意,理清思路。在这基础上结合“探究・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了解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知道所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在了解物质结构时,可以采用电教手段,把物质结构模型化,以增强直观效果。(可参见教参附录光盘)
二、从夸克的发现过程,你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
师明确:科学家们身上可贵的科学精神--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大胆想像。
三、重点引导学生研究下面几个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从书上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见课文第13段)
2、认识“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
可以让学生结合讨论“文章为什么开头要写一段礼品盒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回答。文章开头从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文章的结构也以这一比喻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入题,结尾仍然紧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都仍以这个比喻作为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四、你读这篇课文感觉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请说出理由。
明确:①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②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具体表现在:A、运用比喻说明和分类说明;B、运用设问,发人深思,把读者引向深入。(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比喻和设问找出来,进行具体说明)
五、完成“探究・练习”第二题。
《叫三声夸克》教案5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叫三声夸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激发观察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用通俗形象的语言介绍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的写法。
3、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感知科学家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精神。
2、学习说明方法,了解多层次复杂分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先板书“夸克”二字,提问:如不看课文,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再完全出示课题。
2、根据语系,对课文标题进行解释。
3、提问课文为什么不换成别的,如:“关于物质的基本结构”、“介绍一种超微粒子”、“微观世界的奥秘”等。
(二)感知课文。
1、讨论“夸克”应当在“盒式结构图”中的哪一个“盒子”里?
2、第一个盒子和第二个盒子应当填入什么?依据是什么?
3、三个盒子的研究。阅读找到关键句子和关键词句,理清盒式结构的.顺序 :原子 ――原子核――强子――夸克 。
4、借助有关挂图和事物模型以证实前面顺序是否正确。
5、研究文章开头(第1―2段)和结尾(第22―26段)与中间主体部分的关系。
(三)研读课文。
1、学生提出疑问。
2、教师提出研究问题。
(1)作者除了向青少年介绍物理学知识外,还有没有别的意图?文中有没有透露出这个意思?
(2)“夸克模型”怎样提出来的?科学研究和想象有什么关系?
(3)你对本文在表达上比较满意或感兴趣的有那些?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写篇题为《夸克自述》的说明文。
2、搜集有关材料,谈谈语文课中培养想象力的话题。
★ 我叫江南
★ 什么叫营销策划
★ 什么叫中元节
★ 什么叫企业文化
★ 什么叫读书笔记
★ 什么叫记叙文
★ 叫的词语
★ 什么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