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盖叫天个人资料(共含8篇),供大家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ottake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盖叫天
姓名:盖叫天
原名:张英杰,号燕南
出生年月:1888年
籍贯:中国河北高阳县人
盖叫天,1888年生于河北高阳县。原名张英杰,号燕南。工武生。他长期在上海、杭州一带演出。他继承了南派武生创始人李春来的艺术风格,又广泛吸取京剧与昆曲、地方戏中各流派武生和其他行当表演艺术的长处,并借鉴武术。以丰富的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表演艺术。他擅演全部《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有“江南活武松”之誉。
1971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
代表剧目有:《武松》(包括《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等)等。
盖叫天名言
1、我们平时说“勤学苦练”。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说:练功时,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
2、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3、朋友也是说好话的多,所以真肯提你缺点的人倒是你难得的好友。()
参观盖叫天故居-小学生记叙文700字
四月,春意盎然。我有幸能参观著名的京剧大师——盖叫天的故居。
走进大门,一尊盖叫天练武的雕像竖在院中。这尊雕像由铜制成,人物用一条腿站立,右手提剑,左手摆剑指,眼神如利剑一般,显得神气十足,还原了盖叫天当年的情形。“盖叫天可真牛!不愧是‘江南武松’”我不禁心里暗想。
再往前走,是盖叫天的起居室。整个房间非常大,正前方有一张桌子,后面的墙壁上挂着几幅书法。最顶上的一张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刚强有力的大字:“学到老”。听说,“学到老”是盖叫天先生的座右铭,他一直拿“学到老”鼓舞自己要学习一辈子。这样的精神使我非常敬佩,我们要学盖叫天先生,努力学习一辈子。
走出起居室,是盖叫天先生的院子。院中栽满了花草,正欣然怒放。也许以前,盖叫天先生也欣赏过这样的美景吧。
院子里,还有两个房间介绍盖叫天先生。盖叫天,原名叫张英杰。盖叫天先生的拿手好戏有《武松打虎》、《一箭仇》、《十字坡》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生泰斗。房间里,成列了盖叫天先生演出时使用过的道具以及服饰。这些东西件件做工精细,特别精美。
穿过院子,是盖叫天先生的会客厅——百忍堂。百忍堂的墙上挂满了山水画,据说是盖叫天先生的小儿子画的。这些国画笔画到位,线条柔美,使单一的木墙壁虎虎有生气。房间中央是桌子和椅子,这些家具的摆放都大有研究。会客厅的四周摆放了盖叫天先生身前的收藏,都是价值不菲的瓷器,真是漂亮。
临走前,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又一次,盖叫天在演出时摔断了腿。他坚持演出,一直到谢幕为止。盖叫天立刻被送往医院治疗,可是接腿的时候接歪了,盖叫天成了一个瘸子。盖叫天为了继续演出,自己砸断了腿,重新接上,最后才恢复正常……听完故事,我被震撼了,盖叫天先生竟然无视疼痛,为了上台演出,不辜负观众的希望,重新接受极大的痛苦。我也要做到“为了大家,不顾自己疼痛”的精神。
这次参观盖叫天故居,对我的影响十分深刻。盖叫天先生,这个京剧大家,让我学到了不少人生道理。
参观盖叫天故居作文800字
五月,春天悄悄离去。我有幸能参观著名的京剧大师——盖叫天的故居。
走进大门,一尊盖叫天练武的雕像立于院中。这尊雕像由铜制成,盖叫天金鸡独立,右手提剑,左手摆剑指,眼神如利剑一般,显得神气十足,还原了盖叫天当年练武的情形。“盖叫天可真牛!不愧是‘江南武松’”我不禁心里暗暗佩服。
再往前走,是盖叫天的起居室。整个房间非常大,正前方有一张桌子,后面的'墙壁上挂着几幅书法。最顶上的一幅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上面写着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学到老”。听说,“学到老”是盖叫天先生的座右铭,他一直拿“学到老”鼓舞自己要学习一辈子。这样的精神使我非常敬佩,我们要学盖叫天先生,努力学习一辈子。
走出起居室,是盖叫天先生的院子。院中栽满了花草,正欣然怒放。也许以前,盖叫天先生也欣赏过这样的美景吧。
院子里,还有两个房间介绍盖叫天先生的生平。盖叫天,原名叫张英杰。他的拿手好戏有《武松打虎》、《一箭仇》、《十字坡》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生泰斗。房间里,陈列了盖叫天先生演出时使用过的道具以及服饰。这些东西件件做工精细,特别精美。
穿过院子,是盖叫天先生的会客厅——百忍堂。百忍堂的墙上挂满了山水画,据说是盖叫天先生的小儿子画的。这些国画笔画到位,线条柔美,使单一的木墙壁虎虎有生气。房间中央是桌子和椅子,这些家具的摆放都大有讲究。会客厅的四周摆放了盖叫天先生生前的收藏,都是价值不菲的瓷器,真是漂亮。
临走前,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次,盖叫天在演出时摔断了腿。他坚持演出,一直到谢幕为止。演出结束后他立刻被送往医院治疗,可是医生接腿的时候接歪了,盖叫天成了一个瘸子。为了能够继续演出,盖叫天自己忍痛砸断了腿,让医生重新接上,最后才恢复正常……听完故事,我被震撼了,盖叫天先生竟然无视疼痛,为了上台演出,不辜负观众的希望,重新接受了极大的痛苦。我也要做到“为了大家,不顾自己疼痛”的精神。
这次参观盖叫天故居,对我的影响十分深刻。盖叫天先生,这个京剧大家,让我学到了不少人生道理。
现在的这个社会已经糟透了。如果要说现今的应试教育怎样,就像拿起块石头砸自己,不但没叫疼,反而说是给自己搔痒。——这就是现在所提倡的“减负”教育。
想必现在的中国教育局里养了一大批老鼠吧!他们昨天仍沉思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里,今日却得到西方十字架的耶稣的指点,竟想出神州六号冲破云霄的突想,打出“改革高考,为学生减负,为高校公平选拔人才”的旗号。——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看起来中国的教育越改越像这个社会——三国中,诸葛亮难以扶起的阿斗。说也奇怪,当代的教育家一转身成了实干家。说干就干的强大火焰就算用几列火车运载的二氧化碳都扑灭不了。转眼,一大叠草纸似的文件下达到各省。说什么改革高考,什么?
这么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在改革,活像一只无处容身的流浪猫。就拿我来说吧,我这个人其实很随和,不怕被人利用(只要是好的方面)。所以,自我上初中以来就成了科学家不锈钢笼里的“白老鼠”,一直活在令我无法抵抗的“应试教育”中。对于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有大部分人都在抵触单尖人才,热求全面发展的人才。想罢,这也许是教育家所谓的改革的效应。如果要我做那些高份低能的所谓人才,把那一把一把的生命费消在着改革得面目全非的应试教育上,兼之的是还把那染满父母灵气、血气的人民币一堆一堆的扔进死海,虽说扔到死海的钱还有浮上来的可能。所以请不要让我再当那活了今天不知明天如何的白老鼠,我不希望我最后的下场是死在这应试的炮灰下。
我不否定在应试教育下不能出那一两个奇才。殊不知盘古自开天辟地,撑天吐云,造就了世界。但现今的社会靠着两个奇才来开天辟地就可以了吗?我看美国布什做梦也想不到伊拉克会冒出个拉登和萨达姆两个“奇才”来,搞的整个美国鸡飞狗走局势动荡得如开车前往农村——一路跳着去,蹦着回。难不成教育界也要弄出一两个这样的“奇才”来“整顿整顿”这个社会?
经常在招聘界跑动的朋友说,现在的社会表面上是急需人才,实际是急需全才。就算有大学毕业证的大学生,也未必能找到工作,这样简直就是为难我们嘛。想想也罢,如今的应试教育也不尽如人意,炸得各个学校浓烟滚滚。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自从新课标课本实行,不仅学生学得没底,甚至连老师也无法捉摸,使得教学素质上不去,就如用细绳从井里提水,快也不行,慢也不行,又如处在珠穆朗玛峰的腰部,进退两难。而我的一个同学倒也学得轻松,活得自在,与世外桃源中的人没什么两样。最欢喜的是不用担心应试教育改革如何,因为他采用所谓的捷径来应付考试。如语文诗歌鉴赏,只须记住顺口溜便能出色的完成;什么作家的什么也无须看,只需死记编排出的规律也能完成。他还举了什么快速妙记单词(英语)、瞬间解题等等的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行不行,鬼才知道。管他呢,时势造“英雄”啊!有什么“乱世”就有什么被“乱世”所腐化的“英雄”。
时势所趋!高考改革方案一推再推,定在某月底出炉。逼得我们这一届的白老鼠品尝着还冒着热气的“高考面包”,当高考过后,不知我们是被“面包”烫伤了舌头;还是被面包噎着;或者有能吞下这“面包”的,但小肠起泡,造成消化不良;也许有能吞下并消化这“面包”的,也许应该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吧。最后怎样,我没有神话中的时间轮,所以没法给予证明。唉,总之还是要看我们的造化了。
现在这个时势,应试教育也该修改一下顺应天命了,教育家借高考方案的修改来打响了头炮。值得关注的是能否一炮惊人,为后世创造良好的应试制度。最不希望看见的是放了一炮后见回音了了,便放出老方法“拖着拖着也就不了了事了”,来一个石沉大海或泥牛入海,一去杳无踪影。这就仿佛有人在炎热的夏天里,一衣不披的出门,狂叫“凉爽”;又或者盖上几层被子,然后大叫“热死人了”吧!我曾听同学说过,“高考改革?太好了,我正愁没地方发挥呢。这一改,不正合我口味!”。最终他能否考好,我无法预料。所以现在的应试教育改革问题没有人会一尘不变或一衣不披的出门乘凉的但有太多的人会盖着几层被子叫热。先不说其人是否正常,只要踮起脚尖向远望一望,可能便会发现有什么不对吧!
揭秘主播的另一半
张天蔚,《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北京人。生长于北京;高中毕业后在北京郊区插队、北京建筑公司作工;1983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电力工程系,入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职工学校任教;1990年考进《北京青年报》,先后任文体部记者、编辑,评论部编辑、主任,《北京青年》周刊编辑部主任,《北京青年报》评论员、社评部主任。写过诗歌、小说。从1990年开始发表文艺评论、时评、杂文、随笔及社评。
藏天朔
姓名:藏天朔
性别:男
职业:歌唱演员
1980年六岁开始在教会风琴师孟四爷爷的辅导下学习钢琴,先后师从中国歌剧舞剧院毛贞良,中央音乐学院钟慧,直到15岁初中毕业。
1981年开始从事美声钢琴伴奏。
1983年先后在煤矿文工团、东方歌舞团、北京歌舞团、铁路文工团担任舞蹈、声器乐钢琴伴奏;加入中国第一支摇滚乐队“不倒翁”乐队。
1984年处女作《心的祈祷》问世;“不倒翁”解散,进入中央歌舞团谷建芬声乐训练中心任键盘手。
1986年赋闲在家进行创作,其最重要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朋友》在这期间完成,此间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还有《最后的军礼》、《分别的时候》等,同时创作了大量的广告音乐,如“奥林饮料”、“北冰洋”等。
1987年录制第一盘个人专辑《冲入禁区》。
1988年参与制作了张楚的首张合辑《将将将》及中录出品的《中国潮》,创作了《只有一条长江》。
1989年3月加入“****”乐队。
1990年策划、组织、参加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990现代音乐会”,除了“****”参加这场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蓬发了摇滚乐在中国的生机,同时让北京观众了解到在中国除崔健之外还有许多人在从事摇滚音乐的探索,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中国摇滚乐也从此引起境外关注。
1991年为“十年减灾”活动创作《太阳、世界、孩子》;获艺术家奉献奖;加入崔健乐队任键盘手,到日本及国内南京、珠海、贵阳等城市演出;参加北京各种地下party。
1993年2月应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之邀,赴柏林参加“93中国前卫文化艺术节”,先后在柏林、斯图加特、德勒斯顿和瑞士的苏黎士等城市演出。此次出演在欧洲一时掀起了中国摇滚热潮。
1993年4月与“****”和黑豹乐队联袂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为“临终关怀”义演。
1993年11月开始录制个人专辑《臧天朔--我这十年》;举办各种小型个人演唱会;在贵阳、兰州、西安、昆明、大连等地举行演唱会;参加电视连续剧《海马歌舞厅》第20、21集“小小鼓手”的拍摄,担任男主角;参加电影《北京杂种》的拍摄;
1994年创作电影《天生胆小》音乐及主题歌。
1995年为6集电视连续剧《不谈爱情》、20集连续剧《经过上海》创作音乐。5月1日与“****”乐队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参加了由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爱北京、建北京3040周年”大型音乐会。6月12日参加由宁波电视台主办的大型音乐会。12月17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足球最佳阵容颁奖”大型音乐会。
元旦与“****”乐队在首都体育馆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东方歌舞团联合主办的“东方龙”全民健身《健行龙之夜》大型演唱会。1月6日参加由浙江电视台举办的“情系双休”文艺晚会。1月25日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西安电视台联合举办的96春节晚会。2月9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参加了由天星光集团总公司和北京国安俱乐部联合举办的“星光,球迷之夜”大型文艺晚会。 2月28日为电视连续剧《懒得结婚》创作音乐。3月10日录制影视歌辑《心还在等候》。4月2日为中信公司创作并录制《等待那一天》合辑。4月9日《等待那一天》合辑上市。5月8日《心还在等候》影视金曲合辑发行,第一月即发行12万张。5月13日与“****”乐队赴香港参加臧天朔《朋友》东南亚地区专辑发行宣传活动。6月28日至29日与“****”乐队在青岛啤酒城参加青岛啤酒节露天演出。第一场约有10万观众;第二场冒雨观看演出的观众达到5万人之多,演出现场盛况空前,观众之多为青岛啤酒节史无前例。9月16日与“****”乐队再赴香港伊丽沙白体育馆参加嘉士伯音乐节演出活动。10月15日至16日与“****”乐队赴山东省东营市参加《万邦之夜》文艺晚会。11月初参加《十年回顾》的演出,臧天朔出场后使演出达到了最高潮,全场灯火辉煌,观众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实力派的老牌歌手。并在这次演出后,臧天朔和“****”乐队所有成员获得了十年成就奖。11月29日与“****”乐队参加天津电视台主办的《腾飞吧,天津足球》文艺晚会。11月30日为张艺谋导演的《有话好好说》创作并录制电影音乐及片头、片尾歌。 12月20日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参加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等十九家主办的《森森杯》文艺晚会,并获得十佳中文流行唱片奖及特殊贡献两大奖。12月24日与“****”乐队在北京参加了太阳迪厅、和平house、天坛宾馆的圣诞晚会。
1月1日在河南省人民大会堂参加96中原原唱歌曲颁奖晚会,并获得最传真天气创歌曲奖。1月16日与“****”乐队参加由天津朝日俱乐部举办的演唱会。1月28日与“****”乐队在沈阳体育馆参加由沈阳cib广播电台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1月30日参加沈阳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文艺晚会。2月2日与****乐队赴湖南省益阳市参加由《南洋歌舞厅》举办的演唱会。2月5日参加由湖南省电视台举办的现场直播春节文艺晚会。2月10日至11日与“****”乐队赴浙江省温州市参加由《假日广场》举办的演唱会。2月28日至3月1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参加由金玛利公司举办的《金玛利之夜》演唱会。
个人专辑:
1987年--《冲入禁区》
1994年--《臧天朔-我这十年》
年--《心还在等候》
张广天简介
张广天,1966年7月生于上海。85年,曾组建“再见”创作组和“太阳同伴”城市民谣演唱组,此为上海最早的民间现代乐队。在“太阳同伴”时期,张广天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并积极参加演艺活动。90年初,移居北京,从事唱片制作和影视戏剧的音乐创作,为十几张唱片配曲、制作,为多部电影和数百集的电视剧作曲。93年,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为其录制出版了个人专辑。
在创作之外,张广天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他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汉藏音乐体系,工业化时代的民间音乐,现代唱片工业。
张广天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录
一、唱片:
1)《张广天现代歌曲专辑》(1993,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2)《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电影原声音乐》(1995,virgin,france)
3)《工业化时代的诗与歌》(2000,中国文采音像艺术公司)
二、影视音乐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1)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1995,上海电影制片厂)
2)电影《敌后武工队》(1995,长春电影制片厂)
3)电影《处女作》(1996,导演:王光利)
4)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1996,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青年电影制片厂)
5)电视剧《霜叶红于二月花》(1995,中央电视台,新陆地)
6)电视剧《还乡》(1995,长春电影制片厂,四平电视台)
8)电视剧《春风沉醉的晚上》(1996,新陆地)
9)电视剧《修竹湖的故事》(1996,杭州电视台)
10)儿童电视剧《金色的海螺》(1997,中央电视台)
11)电视剧《梨园生死情》(1997,北京尊荣)
12)电视短剧《地火》(1997,长春电影制片厂,安徽省委宣传部)
13)电视剧《玻璃漫画》(1999,河北电影制片厂)
14)电视剧《风雨澳门》(1999,脉点文化传播公司)
三、戏剧音乐
1)《爱情蚂蚁》(1997,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
2)《第一弦乐四重奏--为牟森戏剧“倾述”而作》(1997,北京长安大戏院)
3)《坏话一条街》(1998,中央实验话剧团)
4)《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1998,中央实验话剧团)
5)《恋爱的犀牛》(1999,中央实验话剧团)
6)《切·格瓦拉》(2000,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研究所)
★ 张广天个人资料
★ 刘德华个人资料
★ 张曼玉个人资料
★ 聂耳个人资料
★ 郭峰个人资料
★ 卓别林个人资料
★ 个人资料模板
★ 滨崎步个人资料
★ 李雪健个人资料
★ 美术:盖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