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肖维坤简介(共含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ern”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肖维坤
肖维坤女。
河北省昌黎县农业局农艺师。1953年毕业于河北昌黎农校。1992年退休。开始在昌黎县老年大学学习绘画。曾在昌黎县画展获二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中国书法美术年鉴》采用一幅山水画获金奖,北京艺苑之星书画艺术大赛采用一幅获金奖。河南洛阳市颜真卿书画研究院一幅山水画获金奖。中华老人水墨年华书画大赛一幅获银奖,入编《水墨精韵—中华老年诗书画大观》,作品被画圣吴道子艺术馆永久收藏。20纪念黄庭坚逝世九百年暨首届“山谷杯”全国书画大赛一幅获银奖。二十一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家作品大赛一幅获银奖。“洞庭湖岳阳楼杯”中国书画赛一幅获银奖。同年还被河南东坡画院采用一幅获银奖并收藏。20第二届当代中华儿女书画作品邀请赛中获特别荣誉铜奖并入编,在当代老年书画摄影艺术大赛一幅获一等奖,-年湖北省咸宁东方书画艺术家协会采用二幅。2005年纪念书贤颜真卿大师诞辰1295年书画名家交流展一幅获一等奖,并授予国际交流贡献奖。南京长江书画院一幅获一等奖。湖南文联洞庭湖风光全国书画大展组委会采用一幅获优秀奖并入编。同年国画一幅被《华夏书画艺术人才精萃》入编,中国新闻社湖南分社美术研究院举办的创作奖,海内外中国书画一幅获二等奖。2004年二幅山水画收录于《中华老年艺术宝典》(第二卷·书画摄影)一书中。2004年济南群策文化艺术中心采用一幅山水画入编。2005年全国书法美术大赛中获优秀奖并入编《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同年10月一幅兰花经“福禄寿禧”、“梅兰竹菊”全国大赛主委会评审入大赛优秀作品集《福禄寿禧梅兰竹菊书画精品汇赏》(获银奖)。
平实的富人
作者:曾坤
澳门社会整体上比较富裕,和香港相差无几。比如,澳门四十五万人口中,拥有十三余万辆汽车,平均不到四人一辆。但澳门富裕的名声却远不如香港,这其中的奥秘颇耐人寻味。
我刚到澳门不久,一位也是从内地来澳门工作多年的同事告诉我:“在澳门,以衣帽、职业取人,往往会碰钉子的。你别小瞧光顾路边小食店的食客,很可能就是个千万富翁。”果然,近来我陆续结识了几位澳门朋友,他们一个个让我感到“意外”,澳门人为人做事低调、不愿张扬,留给我极深印象。
当门卫的大老板
梁先生是我所在住宅楼的门卫,他和另外三个同事轮流守护着我们这座楼宇,每天24小时不间断。所以,进出楼宇总能碰到他们,渐渐就熟悉了。又因为梁先生能说几句普通话,这对于我这个一句粤语都听不懂的北方人来说,如同遇到了知音,每次进出楼门总要同梁先生攀谈几句。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朋友。
梁先生大我两岁,但看上去比我苍老得多,长得精瘦精瘦,满脸皱纹。个儿不高,走起路来,背稍稍有点驼,给人一种饱经生活磨难的感觉。实际情况似乎也是如此。在和梁先生的交谈中,他曾流露过有关他过去的只言片语:“70年代刚来澳门时,没有房子住,一家老小就住在人家的汽车棚里。”“到澳门几十年来,我吃的苦太多了。”我和太太对于梁先生充满了同情。每次买好吃的回来,见他当班,总要硬塞些给他。
有一次,他有点抹不开嘴似的问我:“你什么时间有空,我想去你家说点事。”我和太太都以为,他肯定有事求我,居高临下地热情招呼他:“什么时间都行,欢迎你随时来。”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没见动静,我以为他不好意思找我,主动邀请他:“你不是说要来我家吗,怎么还不来?别客气,欢迎你来啊。”
又过了几天,他来了。寒暄了半天,也没切入主题。我担心他碍于面子张不开嘴,主动引导:“咱们是朋友嘛,有啥需要老弟帮忙的,你尽管说。”
“我看你们为人挺不错的,有件事想告诉你们。”梁先生终于开腔了,十分真诚地对我和太太小声说:“我在内地开了家针织厂,生产毛衣,我想带你们去看看。你们可选几件,这个季节穿正好。”
“什么?你开了家工厂?”这太让人感到意外了!我和太太迅速对视了一下惊异的眼光,又赶忙掩饰说,“我们一定去,一定去。”
梁先生走后,我和太太唏嘘了半天,觉得这件事既令人不可思议,又让我们觉得很尴尬,我俩都盼望早点去看个虚实。
瞅准一个星期日,我们终于成行了。梁先生的工厂在广东省中山市郊,出澳门口岸,汽车跑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当气气派派一座工厂矗立在我们眼前时,我和太太真有点惊呆了!走进足有五六亩面积的工厂院内,正面是一座三层楼的厂房,左边是一座五层高的职工宿舍楼,右边是锅炉房。梁先生带我们逐一参观。工厂建于,现雇有三百多工人,主要生产混纺毛衣,产品全部外销。美国“9·11”事件之后,工厂生意受到冲击。梁先生说:“现在订单少多了。原先都做不完,每日三班倒。”
我边看边估摸,这工厂的总资产少说也在千万澳元以上。如此巨富,竟然还做门卫!回来的路上,我又暗自仔细打量了梁先生一番:他木讷地靠在座背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前方,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真的,无论如何看不出他像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人。
我禁不住问:“你有这么大一个工厂,干吗还当门卫?”
梁先生不紧不慢地回答:“前几年一直在厂里干,实在太辛苦了。现在我年龄大了,又没什么文化,管不了这工厂啦,让女儿女婿去管啦。门卫这活儿轻松,干干这就行啦。”
“潦倒”的报刊发行员
我结识的第二位澳门朋友阿棠,他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当地雇用的报纸发行员。我一到任,他就瞄上了我,有事没事给我打电话,一周几遍往我办公室跑,目的是要我帮他跑发行。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出于无奈不得不求助于我。虽然他持有报社发的大红聘书,但要人家掏钱订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听他说,许多派头大的机构干脆连大门都不准他进,更别说求见有权批准订报的主儿。但他一点也不灰心,每天一大早就赶到拱北口岸,等7点钟一开关,他第一个过关到珠海去取报。然后马上返回澳门四处送报,一边送一边征订,订他报的他送,没订他报但有能力订报的,他也送。这样做有他独到的想法,既保证那些订报者当天能看到报,又感化那些白看报者最终能掏钱订报。我从旁看得很清楚,阿棠为发行报纸可真尽了力,想尽了法儿。
阿棠名叫陈瑞棠,今年还不到40岁,留着小平头,虎里虎气的,说话高喉咙大嗓门。他告诉我,他初中都没上完。我暗地里觉得,阿棠也就是干发行的主儿。可这一次又给了我一个意外。
那天,他送完报纸来我办公室聊天,一见面就大声告诉我:“我又征订了2份报纸。”我问他:“现在总共征订了多少份了?”阿棠脱口而出:“24份。”我心里真替他难过,3个月了,才订了24份,照这么个进度,岂不要喝西北风啊。遂问他:“生活有困难吗?”
阿棠咯咯咯笑了起来:“站长,实话告诉你,养家糊口的钱还是有的。”
这真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难道阿棠还有其他来钱的路子?还是……阿棠看我百般不解的样子,于是,原原本本亮出了他的“家底”。原来,阿棠也曾辉煌过,钱多的时候,也拥有一两千万元的资产。他在广西、唐山搞装修七八年,发了财。可后来吃了为人豪爽的亏。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借了他270万元。谁知没等还钱,朋友病故了。270万也随之打了水漂。还有几位朋友也借了他二百多万,种种原因至今未还。阿棠戏谑地说,他现今已走入人生的谷底。
如此看来,阿棠确实不缺钱,他每天背个挎包风雨无阻地四处送报,只因为他有着自己的既定目标,要在一两年内把《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行到500份。我深信,凭他的能吃苦、钻劲和乐观,阿棠一定会实现他的目标。
开鱼翅名店的阿伦
在澳门,阿伦是位名人,他的出名缘于他家开了一家著名的西南鱼翅店。他继承了父亲做鱼翅汤的秘方,是店里的掌勺,须臾离不开他。想要找阿伦聊天,只能在晚上十点以后,因为这时候店门才关了。阿伦外表长得很酷,白白净净的脸膛,一副浓眉大眼,个子很高,喜欢泡酒吧,那种路边店似的酒吧,准确说是小饭馆,一个打工仔聚会的地方。他喜欢下班后到这里静静地喝上几杯葡萄酒,一直待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我和他仅有的几次交谈就是在这里进行的。这又一次令我感到意外!澳门人是否都喜欢逆向思维?外观上的澳门人与真实的澳门人大不一样,阿伦一家人亦然。
西南鱼翅店在澳门无人不知,外来游客都晓得澳门鱼翅好吃,但澳门鱼翅烧得最好、最出名的,当属西南鱼翅店。阿伦的父亲摸索了几十年,研究出一套独特的熬鱼翅汤技术,但不外传,只传给了包括阿伦在内的几个儿子。现在父亲年龄大了,店里主要靠阿伦,故阿伦也被这买卖兴隆的西南鱼翅店拱出了名。
依阿伦他们家现有的经济实力,他们本可以摆摆阔气,端端架子,但他一家人却像一群打工仔。前不久,阿伦邀我去店里吃鱼翅,见到他一家人均在店里忙活,一个个朴朴实实,不善言谈。据说,他们家至少有上千万的资产,但我到阿伦父母房间看了看,再普通不过了,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别以为他们吝啬,发行员阿棠过后向我透露了一个秘密,阿伦的父亲早从几年前开始,每年要去四川好几次,目的是为了救助那里失学的孩子。现在,他每年资助80名失学孩子,一包6年,每人每年800元。我算了算,这一笔就近四十万元。阿棠再三说,阿伦的父亲很忌讳别人知道此事。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澳门人就是这样,有了钱不炫耀,不摆谱;没有钱不气馁,不消沉。我喜欢澳门人。
吕坤简介
坤(1536--1618),明朝学者,字叔简,卑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土,商丘宁陵县人。
吕坤天资聪颖,6岁入学启蒙,15岁作《夜气铭》、《招良心诗》。25岁中秀才第一,嘉靖十年(1561年),26岁中举,万历二年(1574年),39岁中进士,初为裹垣知县,因政绩卓著,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历郎中。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四。居3年,召为左佥都御史。历刑部左、右侍郎。吕坤所至,颇有政绩,深受士民爱戴。历山东参政时,“祟文教,恤孤寡,伸武备,禁邪党,立社学,创冬生院以恤残疾。”有奸人借朝泰山之机,装神弄鬼,诈取人财物,多致殒命。吕坤严惩恶人,杜绝丁奸人残害黎民。巡抚山西时,著有《实政录》,被仕宦奉为楷模。吕坤爱亡民如子弟,视贪官若仇人,所刻《风宪约》、《民务》各款深受称颂。他与沈鲤、郭正域被誉为明万历年间天下“三大贤”。
吕坤刚正不阿,为政清廉。万历二十五年(15)五月,上书陈天下安危,劝神宗励精图治,言词慷慨激昂,忧国爱民之情溢于言表。疏中云:“今天下之苍生贫困可知矣。自万历十(1582年)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臣久为外吏,见陛下赤子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占藁未完;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门万里,孰能仰诉?今国家之财用耗竭可知矣。数年以来,寿宫之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宁夏之变几百万,黄河之溃几百万,今大工、采木费,又各几百万矣。”吕坤在疏中言“采木”一事云:“以采木言之。丈八之围,非百年之物。深山穷苦,蛇虎杂居,毒雾常多,人烟绝少,寒暑饥渴瘴疠死者无论矣。乃一木初卧,千夫难移,倘遇险阻,必成伤殒。蜀民语曰‘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哀可知也。”吕坤在疏中言采矿一事云:“朝廷得一金,郡县费千倍。”疏中还向朝廷发出“奸臣当道,举朝无犯颜逆耳之人,快在一时,忧贻他日”的警告。在边防上,吕坤亦高瞻远瞩,提出:“倘倭夷取而有之,籍众为兵,就地资食,进则断我漕运,退则窥我辽东。不及一年,京城坐困,此国家大忧也。”在疏中还提到“抄没法重,株连数多”的祸国殃民问题:“诬以多赃,则互连亲识。宅一封而鸡豚大半饿死,人一出则亲威不敢藏留。加以官吏法严,兵番搜苦,少年妇女,亦令解衣。臣曾见之,掩目酸鼻。”吕坤在疏中对万历皇帝严加指责:“陛下不视朝久,人心懈弛已极,奸邪窥伺已深,守卫官军不应故事。……章奏不答,先朝未有。”“臣观陛下……不知天下之财止有此数,君欲富
则天下贫,天下贫而君岂独富?今民生憔悴极矣,乃采办日增,诛求益广,敛万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臣窃痛之。……臣老且衰,恐不得复见太平……”
疏人,不报,又遭给事中戴士衡诬告,于是吕坤愤然称病乞休,结束了他26年的做官生涯。
吕坤引退后,杜门谢客,授徒讲明心学,以继往开来为己任,学者称他为“沙随夫子”。“所著述,多出新意。”《呻吟语》成书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吕坤积30年心血写就的一部语录体著作。这部著作谈哲理,抨时弊,探求人生,思考宇宙,举凡人之修养、处世原则,人际交往,居家过口等等,真知灼见,时时闪现,警句妙语,不一而足。这部著作不失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这里面凝聚着吕坤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探幽发微的哲思。如“无屋漏工夫,做不得宇宙事业。”“名心盛者必作伪。”“处世常过厚无害,惟为公持法则不可”等等,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吕坤是一位方正质朴、学识渊博的哲学家。他的诗文,语言通俗而又巧发奇中;文风峻峭而不失浑厚。他曾潜心研究音韵学,所著《交泰韵》不拘泥前人而另辟蹊径,是一部颇有创见的音韵学专著。吕坤一生著作颇丰,除《呻吟语》外,还有《去伪斋文集》等。万历四十六年(16),吕坤病故,享年田岁,葬于宁陵西北鞋城村。天启初,赠刑部尚书。
徐坤
姓名:徐坤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5年3月
出生地:辽宁沈阳
徐坤,女,1965年3月生于辽宁沈阳。文学硕士,曾从事亚太文化文学研究工作,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读博士生。
徐坤1993年开始小说创作,成名作为中篇小说《白话》。此作以幽默的叙事,辛辣的语言,描写了年轻知识分子下乡锻炼的事与愿违,独到的意趣与钩致引起文坛的广泛关注。此后,徐坤连续发表了中篇小说《先锋》、《呓语》、《遭遇爱情》和《鸟类》,长篇小说《女娲》等,在文化反讽、女性命运河都市情爱等几个方面多重探索,不同的题材卓具不同的题旨与品味,表现出女性知识分子独有的智慧与锋芒。
进入90年代后,徐坤逐步转向以女性姿态描写当下女性的精神状态,《游行》、《狗日的足球》、《小青是一条鱼》、《招安、招安、招甚鸟安》等中、短篇小说,被认为是极具“女性人文主义”色彩的代表性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徐坤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还有《狗日的粮食》(小说集)、《性情男女》(散文集)等,部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在国外出版。
肖克东
肖克东男,汉族,1935年7月出生,湖北武汉人。
研究生,教授。现任攀枝花市双新研究所所长,兼任市物理学会理论组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熵与交叉科学研讨会理事,攀枝花大学一号楼管理小组组长,中国科协《发现》杂志社副理事长,教育部《高考金刊》特约编辑,《英语辅导报》、《英语通》特约编辑。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在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气象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翻译工作28年;1983年被评为副教授,曾在农场教中学,教过俄、英、维、哈语、语文、数理化、音体美等,很欣赏“当今世界通才取胜”的名言;1984年到四川攀枝花大学任教,在攀枝花大学教过物理和英语泛读,筹建和主持物理实验室工作,并先后在电大、职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人事局教英、俄、会计、统计学等;1995年退休。目前对物理学与经济理论的相似性的研究很感兴趣,发表多篇论文,并先后发表各种文章900余篇,参编气象学教材、英语教参和物理学术论文集各一本;2003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做关于物理经济学的报告。
★ 王梓坤简介
★ 吕坤的名言名句
★ 给薛其坤的颁奖词
★ 关于孙景坤的心得
★ 维保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