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喜悦随笔:家有读书女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太阳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回家的喜悦随笔:家有读书女(共含7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太阳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回家的喜悦随笔:家有读书女

篇1:回家的喜悦随笔:家有读书女

从办公室回到家,已是晚上十点了。家里客厅的灯还亮着,女儿还在客厅郎朗朗地读着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摇得底,像小船,摇得高,像座桥。你跳我跳……

此时此刻的场景,在我们家里已是常见的事。其实,到现在为止,女儿还未满六岁,在镇上的中心幼儿园读大班。根据相关的规定,幼儿园的老师是不可以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上一年级的课本的知识的。

然而,由于妻子是小学教师并且是上小学中低段的课,所以经常把她所用的书本拿回家里。今年暑假,女儿无意间接触了小学一年级的书本后,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央求她妈妈叫她读字母。开始妻子并不愿意,因为不愿给她过早的过重的压力和负担。但是,女儿性格随我,认定的事一定要做。拗不过女儿,妻子只好教她读字母、拼拼音。

也许因为我和妻子是老师,也许因为她对书本感兴趣,也许因为她聪明伶俐,不久之后,女儿竟然自己会拼拼音、认生字、读句子;且生字也写得很工整。因此,经常得到我和妻子的表扬和鼓励。

就这样她对书本的兴趣有增无减。暑假时北上天津探亲,她也没有忘记提醒我帮她带上书本。

这个学期开学之后,她还给我和妻子分好工,要求一三五晚上妈妈陪她学语文,二四晚上爸爸陪她学数学。然而,由于我在学校里负责的行政工作较多、较繁琐经常失约。想想真失职!

到目前为止,女儿已经把小学一年级语文和数学上下册课本的知识学完了。更让我惊奇的是,她竟然可以口算数学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

……

推开门进屋,妻子发现我回来了,然后像往常那样跟女儿说:“伊尹,爸爸都回来,我们也刷牙睡觉吧”。而女儿还是用央求的口吻说:“哎呀,让我再读一会嘛,……”。

站在女儿的背后,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她,静静地听着她那稚嫩的读书声。心里涌现出无限的喜悦:家有读书女,何愁无官人!

本文作者:临江子(公众号:南粤作家)

篇2:家有抓女-生活随笔

家有抓女-生活随笔

闺女五个半月了,比起小小的婴儿期,已经是小有一些本事了。抓啊,挠啊,全家几乎每一个人都挨过她的“无敌小铁钩”。而且她对稀里哗啦响的东西有一种持续的莫名的热情,报纸、婴儿书、各种包装纸都是她连抓带咬的好对象。

却说那一日,我抱着她在附近的小广场上晒太阳,许多跑来跑去的小朋友吸引了闺女的目光,她的两只小手一舞一舞的,嘴里还在咿咿呀呀地叫着,有好多小朋友跑过来问我:“阿姨,你抱的这是个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啊?”我笑着让他们猜。这时,在我们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一个大概三四岁的小男孩也走了过来,他对闺女的性别没有丝毫的怀疑,直接用夸张的语气向他姐姐说:“姐姐,你看小弟弟真可爱!”边说边用胖胖的`小手抓闺女的小手,闺女也笑嘻嘻地抓他的小手。我就和他的姐姐闲聊了起来,不知不觉过去了一些时候。突然,小男孩大声哭了起来:“姐姐姐姐,你看小弟弟抢我的巧克力了!”我哭笑不得,抓紧把闺女的小手扒开,因为小男孩跟闺女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拉锯战”,小小的巧克力袋子,他俩一人一头,谁也不松手,闺女笑嘻嘻地挺放松,而小男孩却急得都快哭鼻子了,他担心他心爱的巧克力,可是他却没有注意他的“对手”是个连牙都没长出来的小不点儿,她是根本不能吃巧克力的。

别看闺女那小小的指甲又小又薄难剪得很,可生长的速度可是不慢,闺女抓人是不论亲疏远近,老少通吃,但是好像最少抓的那个人就是她自己。但是全家人都有个毛病,那就是都挺喜欢被抓,当我们惨叫连连的时候,她那无辜而又好奇的表情打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哈哈,家有“抓”女,痛并快乐着。

篇3:民警随笔吾家有女初长成

【民警随笔】吾家有女初长成

通衢大道,让人瞬间移位千里,感知不同的文化和风景;网络的普及与提升,带给人们极其丰富的生活和美好的享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众多因素统一,创造出了理想的家园。新时代,万物互联,人们的交流与融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便捷。古老而多元的华夏文化被激活,正悄然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少数民族服饰汉化的急进,若不是隆重的少数民族节日或盛大喜庆场面,很难从穿戴上辨认族别。

傣历年新年(12月10日),平时看似宽大的县城广场,挤满了前来参加庆典仪式的傣族群众,伴随中铿锵有力的象脚鼓声、锣声,人们翩翩起舞,迎接新年的到来。大街小巷,男男女女,三五成群;男人头巾上插的孔雀羽毛,裤头外翻的彤红大筒裤;女人紧身上衣勾勒出的曲线,酷似孔雀尾羽的筒裙,很是扎眼。静谧的边陲小城一时无比喧嚣,处处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忽然想起,我那干女儿来了吗?

连续几天,晨曦中推开位于高坡上的房门后窗,都会看到冬日薄雾中对面朦胧的缅甸山梁,由此,就会想到山下界河边拉影傣寨中那个几个月未见的干女儿。

拉影,傣语意为寨子门外的地方,章凤国家二级口岸所在地,距离县城七公里,与缅甸洋人街相连。我曾在这里的派出所工作四年,在我离开这里十余年后,仍旧时常眺望这片熟悉的土地,反复走进一傣族人家,是为深切的牵挂,难以割舍的情感。

十四年前,刚过不惑之年的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有人主动到家,拜寄我为干爹,愿做我的女儿。这对于二十七年前就申领《独生子女证》的本人而言,突降“添瓦”之喜,心里自是高兴。

二月里的一天,拉影村民小组一个叫赛孟的傣族汉子,身背一个四个多月的女婴到派出所,向我咨询小孩落户口的事。赛孟,三十出头,是我一年前在调处其与他人的纠纷时认识的。他说:“这小姑娘,是我家缅高(妻子)在缅甸的亲戚的娃娃,娃娃爹妈不久前死于车祸,我家将她收养......”我把办理此类户口的程序告诉他后,随口问:“姑娘取什么名字,”赛孟答:“还未取,”我说:“不要再取什么小焕、小玉之类的名字了,一个傣族寨子里叫这些名字的一般都有几个,外人难以识别。”赛孟说:“喻哥,你帮取一个?”我沉思了一下,说:“你无姓氏,就以你名字后的孟字作姓,这个小姑娘就叫孟丽君吧!希望她长大后像邓丽君一样有副金嗓子,用优美动听的歌声给人们带来快乐。”赛孟当即应道:“行,就这名字!”

给赛孟女儿取名后不久,我调离了派出所,逐渐淡忘了这件事。不曾想到,两年后的年初二下午,赛孟夫妇领着孟丽君,带着礼物来到我家,说这个小姑娘半年多来,不知是什么原因,经常哭闹不止,夜晚更为突出。四处求医无果。请教寨中人得知,这种情况要拜寄为她取名的人做干爹,才能解决。今天要让女儿拜寄我为干爹。面对赛孟夫妇的恳请,看到一旁,略显羞怯,长相可爱,聪明,懂事的小姑娘,顿时,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此情此景,为了让这个不幸的小姑娘尽快摆脱病痛的折磨,我爽朗地笑道:“好,现在就拜!” 随即,孟丽君在父母的授意下,快步跪于我膝前。陶然于轻柔,甜美的呼唤和跪拜之礼,我一把将其揽入怀中,不住地安慰,鼓励。从此,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希望,更多了一份责任和爱心。

年幼时,在老家乡村岔路口常见“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夜啼帖”。据说,写这字样的人家必定有一个夜里爱哭的小孩,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来往的人念了之后,小孩能安魂定神,夜里不再哭闹。这一召唤神明祛疾的方法源于早期道教的'三皇信仰,是农村百姓用来治疗小孩哭闹的一种医疗仪式,我自然没有去验证,但我想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人们文明程度不高,缺医少药,属不得已而为之的精神寄托。如今,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愚昧的东西过时了,已见不到“夜啼帖”这类小广告,但拜干爹的风俗,陪伴着各民族一路走来,仍在民间延续。

起初,妻子有些不理解,嫌我管闲事,找麻烦。我不顾妻子一时的不理解,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先后到民政部门办理了赛孟夫妇的领养手续,到派出所为孟丽君落了户。又一年后的春节,赛孟夫妇再次带孟丽君来拜年,谈到自从女儿拜我为干爹后,病真的少了,夜里不再哭闹了。

此后,我和妻子不时到拉影村看望干女儿,赛孟夫妇年年都要带着孟丽君来拜年。每次见面,孟丽君都会主动叫我“干爹”,无拘无束地钻入我的怀里,不吵不闹,显得文静,礼貌。拜年的礼物多为优质稻米、肉、糕点、烟酒等。来的次数多了,心近了,妻子对孟丽君逐渐产生了感情,比我还牵挂她,常买些衣物,零食给孟丽君。

赛孟夫妇居住的拉影村民小组,位于拉影经济开发区中央,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村,口岸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商人、旅游观光者。缅甸洋人街,在我国解放后的相当一段时间,曾是境外国民党残军、特务反共活动猖獗的地区之一,是我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曾一度泛滥,对我周边村寨影响极大。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的拓展,中缅边境贸易如火如荼,这两个不同国度的村寨连成一片,成为一寨两国的奇观。

无论是赌还是毒,赛孟夫妇都认识到其危害性,从不涉足。赛孟夫妇勤劳,有经济头脑;赛孟购买农用车跑运输,妻子在拉影街摆摊经营早晚点,近年,赛孟又到缅甸租地种西瓜,日子虽不算阔绰,但吃穿不成问题。干儿女在这样的家庭,原先的一丝顾虑是多余的。

寒风又凋谢满目的翠绿。元旦这一天,我又一次来到赛梦家,干女儿见到我很是高兴,完全没有了先前的羞涩。看十四个秋冬与春夏,细细打量,当年的五尺微童,已是玉立少女。这个在陋室,粗碗,夙兴夜寐环境中长大的姑娘,在养父养母的百般呵护下,内心酥化了,课闲之余,心怀旁顾,挑水,洗衣,做饭,力所能及。稍显黝黑的肌肤,看不出被父母溺爱娇宠的痕迹。这孩子举止大方,气质与其出身似乎不相配,或许是冥冥之中,她知道我一贯的标准,而我只是尽规谏劝戒之言。

傣民族信奉小乘佛教,村村有专门祭祀的“奘房”在南宛河下游,距拉影村仅三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重建于20的大佛,此佛在德宏境内算是大佛,赛孟夫妇不让女儿拜临近的大佛,却执意要拜我这个普通民警,乍看,似我本人与这个傣族家庭间的事情,实则是众多公安民警牢记使命,与各少数民族和衷共济,温暖和谐,民族团结的缩影。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牵挂。挂心之情,吾辈至深,从少小离家在外求学,到南疆战火燃起投身军营,就一直被父母记挂着。远离故乡的日子里,总是对故乡有着“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般的惦念,有了儿子,儿子到省外读大学,再到在外工作,牵念得多的是儿子,如今又总是牵记拉影村的干女儿。

是缘总会关情,是心就会动情。唯有随缘,惜缘,尽心。

在种田就是种风景,建房就是建景区的年景,一次又一次地陶醉在这警民一家亲,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独有景色中。

如果,岁月真能给这个小女孩实现愿望,我希望,可以倒转;如果,温情能有助于这个命运多舛的豆蔻女孩健康成长,我将继续。

篇4:史家有女初长成的杂文随笔

史家有女初长成的杂文随笔

不论你读多少遍《红楼梦》,你都会被贾母深深打动。她的一生,生于富贵,死于安乐。一个特别智慧、特别涵养、特别懂得生活情趣的人。有时候我都在想,世上能有几个女人能像贾母一样安乐自然富足地度过一生呢?恐怕很少很少。贾母本姓史,生活在京城贾王史薛最鼎盛的时期,年少时一定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能在贾家那样一个大家族中立足、掌家,而且受到了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可见其个人的魅力和智慧。而她娘家有一个女孩儿史湘云,也就是贾母的内侄孙女,独独受到贾母的百般宠爱。原因何在?这个在书中没有写明,只能读者自己慢慢去捉摸了。一个大家族,内侄孙女一定很多很多,为什么作品中出现并且得到贾母特别关照的只是湘云呢?湘云从小父母双亡,她的才华又不输钗黛,是谁教育的结果呢?我看湘云在贾母的娘家史家能得到良好教育的可能特别少,女孩子的教育在古代大多只能是父母或者家庭教师,上学的可能几乎没有。这个解释只能是湘云父母双亡后寄居在贾家,是贾母悉心教育的结果。

这个结论对不对呢?只是猜测,但离开了寄居在贾府贾母处,湘云的才学来源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本找不到任何证据或者理由。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之四详红楼梦中指出,传说中的早期真本《红楼梦》或者说旧时真本《红楼梦》中发现,早本不自黛玉进京写起,原有黛玉来京之前,湘云小时候长住贾家,与宝玉跟着贾母住一间房。这个黛玉进京前史湘云长住贾母处,就能很好地解释湘云之才学的来源。

老家有句俗语:吃谁家的饭,就和谁家的人像。我的小妹妹从小就是领养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了性格作派和我家人一模一样,就是证据。湘云性格作派和贾母十分相近,这让我怀疑湘云小时候受到贾母性格影响很大,也许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贾母从史湘云身上看到了当年她在史家小时候的自己,喜欢湘云、疼爱湘云倒不如说是贾母喜欢疼爱的还是小时候的自己。可有一个重大的'区别,贾母生在史家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而史湘云却生活在史家没落时期,史家也是四大家族最早败落的。老少之间有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沟通。

宝玉比黛玉小一岁、湘云又比黛玉还小。在程高本《红楼梦》中,湘云的出场比黛玉要晚,这可能是作者十年增删修改的结果。因为湘云更像是宝玉之妻,如果《红楼梦》是带有自传体的小说,那么湘云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新妇,也就是曹雪芹继配的妻子。这样也从另一个方面解释史湘云在《红楼梦》中没有外貌描写的原因了,曹雪芹怎么可能将自己妻子的相貌拿来示人呢?这有悖于封建伦理。

不论怎么说,传说中的早期真本中的史湘云都是一个大关键,也倾注了作者太多太多的心血和笔墨。后来把她置于黛玉出场之后再出场,虽然是作品的大结构使然,但史湘云在作者的心目当中分量何其重也。

网络中经常有人讨论,如果找妻子,金陵十二钗中谁最适合,历来湘云最孚众望,这也许是现代人喜欢活泼开朗的女孩子的现代审美结果。这个生于史家、长于贾家的活泼、开朗、豪爽、侠义、天真、自然的女子,如果做我的妻子,反正我是求之不得。你呢?

篇5:关于交朋友的随笔:吾家有女已长成

进入班级第一天,进入视野第一眼的就是海拔远远超过我的俩女生,一个赵铱影,一个是郑贺心。无论是铱影还是贺心早已是我的左膀右臂,铱影是班长兼学生会成员,贺心是学习委员,不但成绩优异,且引领班级向前整体推进,没有因为琐碎的班级事务,耽误半点学习,反倒促进学习。

不得不令我佩服。

贺心,以一首漂亮的文笔征服我,时不时旁征博引,令所有学生为之叹服。而铱影,不但在学习上和贺心并驾齐驱,就连海拔都相差无几,一米七的个头,不是所有女生都能达到的。海拔和成绩成正比,在她俩身上得以验证。呵呵!

铱影不但学习优异,月考班级第一名,且是年级第三名,在1066名学生中胜出,是何等不易。如若,但看成绩的话,大部分人会以为铱影属于勤奋功夫型的,才能取得如此有一段成绩。

然每每中午进教室,铱影也总是第一名,15分钟的吃饭时间,她是如何做到的。老是担心她为了拼命学习饿着肚子,可是得到的总是肯定的答复。真不知道15分钟,连走带吃饭,她是如何做到的。

学校学生多,三千多人同时下课,只有一个大门可供出入,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出校门就需要5分钟,且我们班级位居二楼,丝毫没有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可10分钟时间该是何等的效率。

所以,看她进校的速度,其成绩不言而喻。早操检查,早自习查岗,打预备值日,好似总有她干不完的事。可她一样没拉地全部做到,且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危机学习。实属难得!

再看看她整整齐齐的书写笔记和认认真真的考后反思,就可见一斑。已经做到极致的她,对于自己的成绩,还多少有些微词。

从七个学科深入进行剖析,如何提高也规划一清二楚:

语文,这次考试语文120分,我考了90分,考得不好,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如字形字音等,掌握不牢固,该背的古诗文有些易混点,还是不太牢。议论文阅读需要背的也不太熟,写作文时的字体不太端正。

措施:

每天记住五个易混易错的字词,每天背三个文言文一词多义。

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每天背一段文章好开头或者结尾。

数学:

数学整体来说,基础掌握还可以,但是遇见新题型时还不懂变通,还有易错点也没有认真审题。时间安排得也不够合理,下次考试一定要注意。

措施:

每天找一道错题,每天找一道综合性答题。

英语:英语基础薄弱,词汇量不够,语法不够,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措施:

买一本《五年中考,三年模拟》每天做一课时。

——物理

学过的知识点不牢固,计算题审题不认真,解答题分析题意不到位。

措施:

把八年级的知识点牢固掌握。

——化学

易混点分析不清楚,基础不太牢固

措施:每天读背化学知识点,巩固基础。

——政治

背得多忘得快,选择题错

措施:

每天读背政治任务,多做选择题。

——历史

拓展拔高题读背不够准确

措施:

每两天读背历史内容。

之所以将赵依影月考反思中的每一个字都真实还原,希望能看到的九六班的学生们能以此为鉴,助推自我。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别人光鲜的表面靓丽多姿,可是有几人知道在无限荣光的背后,她们付出的又有旁人不知的汗水和泪水。看似偶然的同时,实则是努力和汗水的结晶。

再仔细看看她写的那篇《老师,我想对你说》,感动的话溢于言表,那么多的学生,她的文字最为温馨和甜蜜,每每阅及时不时会想起她在课堂上,课下挥洒自如的模样。初识的那种惊喜,相知,到现在的一往情深,率真地保留下来。

集无数优点于一身的她,总是那么闪耀,无论身在何处总能照亮周围人群。有铱影与贺心的九六班,注定是不凡的班级,也因为她们强大的感召力,继而众多学生爱上学习,不知不觉喜欢上九六班。继而使九六班成为一个闪光的整体。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人是惟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

本文作者: 地平线(公众号:陈东霞)

篇6:描写孩子读书的随笔写作:家有读书郎

家有读书郎

作者丨王丽萍

1

读书听话的孩子是不是上帝特赐的天使?

红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初秋的林荫道上,一个念头突然冒上心头。

白色的云团飘浮在湛蓝的天幕,像乖巧的孩子撒娇地伏在母亲的怀抱。

小柯怎么不是天使呢?

想到这,一股烦躁涌上心头,踩着踏板的两只脚也不由地用上了力。

“叭”尖利的喇叭声把她拉回了现实,红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差点撞上车了!

红狼狈地避开小车,口袋里的手机剧烈地震动着,难道又是儿子的班群消息?

不知为什么,自从小柯上了小学一年级,每次手机一震动,她就不自觉地有些惶恐,多次的班群消息让她心有余悸:

小柯听写不及格

小柯上课跟同学说话

小柯课间与同学追打

……

善意的提醒无可厚非,可是不知为什么,每次一看到儿子名字出现在批评类语句中,她的心就揪得很紧。

要是没有读书这门差事,小柯在大人眼中是一位多么可爱的孩子。自从上了学,他的活泼好动变成了调皮捣蛋,伶牙俐齿变成了课堂违纪,奇思妙想变成了叛逆另类。开学一个月了,小家伙还完全没有转变角色,还停留在幼儿园散漫自由的状态,每天叮嘱教育为什么还是没多大效果呢?这可怎么办呀?

“小柯未带语文课本,请家长速速送来!”

天啦,这混小子!

革命才刚开始,同志继续努力!

自行车一溜烟消失在林荫道上。

2

古道斜阳,秋风送爽。

妈妈,妈妈……

从校门口拥挤的接送人流中刚被拽出来,这小子就不停地叫唤。

妈妈,郝老师今天穿花裙子了!

妈妈,郝老师说回家要先做作业再去玩!

妈妈,郝老师今天夸我很聪明!

……

避开车流,穿过马路,从学校到家十分钟的路程,小柯的嘴里念叨的都是他的班主任老师,那位别人一唤名字就不由脸红的女老师,低马尾,温暖的笑容,班上学生心中的女神。

开门,像饿慌了的小熊,小柯咬香蕉喝牛奶,红去厨房忙碌。不久,客厅传来稚嫩的读书声,探身望去,却是熊孩子半躺在沙发上大声地读着课文,那从未有过的正儿八经的模样让红忍俊不禁。

空气中漂浮着柔和的气息,雪白的墙壁,乳白色的家具刹那间变得明丽动人。

为了让小柯就读于本县这所最好的小学,红与丈夫不听公婆在老家建房的劝阻,拿出多年含辛茹苦攒下的积蓄,又向亲朋东挪西凑了一些,买下了这套两室一厅的学区房。为了让小儿子在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不落后于人,红拒绝了公婆再次帮带孩子的要求,忍痛辞掉了外面高薪的工作,做起了陪读妈妈。陪读这一个多月以来,为了把孩子拉上学习的正轨,她与孩子斗智斗勇,也少不了吼叫恐吓威逼利诱,但多数是缴械投降,幸好有郝老师。

很多次沮丧失望之时,发信息求助于郝老师,总能得到温暖的宽慰与适时的鼓励,感觉自己与儿子一样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

妈妈,我读得好吗?

妈妈,我读错字了吗?

妈妈,我想举班牌,郝老师说只要我明天能读出这篇课文明天就给我举一天。

妈妈,郝老师说只要我哪天表现好就哪天举班牌,可是我想天天举,我想天天表现好!

小柯说话的时候总是扬起嘴角,眼睛忽闪忽闪的,红从小柯的眼睛里似乎看到了低马尾,笑容温暖的美女郝老师。

郝老师是天使的老师吗?

入学一个多月的阵痛期快过去了吗?

夜还在路上。

3

手机,手机,手机!

早起手机,白天手机,睡前手机。

刷牙洗脸至少被吼三遍才磨磨蹭蹭草率完成,吃饭也把手机揣兜里匆匆解决,晚上十点半过了,劝说无果都是切断路由器电源才被迫熄灯。

手机打败了学习,打败了亲情。手机,是摧残青少年无形的杀手。

看到从技校回来度假每天蜷在床上,窝在沙发里玩手机的大儿子,红的气恼就不打一处来,相比于刚被送回老家的小柯,这叛逆期正盛的大儿子小寒更让自己敢怒不敢言。

几乎没有交流,偶尔的回话也是在手游的间隙抛出的冷冷的嗯哦。红很多次想去抢掉手机,可是牛高马大的小寒那不怒自威的表情,大小孩顶撞自己那傲娇的语气,让红看到了自己为人父母与孩子之间深深的鸿沟,而这道鸿沟却正是生活和自己造就的。

像农村大部分小夫妻一样,红把十个月断奶后的小寒丢给公婆照顾,自己追随丈夫外出打工了。十几年间,除了钱和衣物,隔三差五的电话,红和丈夫几乎没有管过小寒,对大儿子的印象只有每个节假回家儿子又长高了,特别是小柯出生后,因把小儿子带在身边照顾,大儿子更是无暇顾及,关于学习只知道他成绩平平,只会在电话里嘱托孩子要好好读书,而其实孩子电话也不大愿接他们的了。直到去年,小寒中考落榜的消息才像一记闷捶打醒了红夫妇,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亏欠大儿子的不仅是关心,更是成长的陪伴!在多年留守的小寒心里,他们只是法律上的父母。即使同在屋檐下了,叛逆期的孩子就能很快与他们血浓于水吗?

迟到了十五年的亲情,即使用金钱的满足与长辈的权威也很难扭转一颗叛逆的心。

只有交给时间。

幸好还有时间。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红叫上丈夫,带上孩子,一起回老家了。

错过了星星,月亮不能错过!

公众号:一瓣书香

篇7: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一个叫巧巧的年轻女子,带着羞怯与纯真出场了。

巧巧还没来得及看一眼灯红酒绿的城市,就被人骗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站上。原来她是被工人花钱买来的媳妇,而且是兄弟两个人共享的。梦想、温情,以及最后一点尊严被现实残酷地撕碎后,巧巧举起了菜刀。当她逃至一个边防小站,女性的柔媚在全是男人组成的世界里焕发出最后的光彩……

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与少女潘巧巧命运相关的人物,他们或温情脉脉极富爱心,或十恶不赦愚昧至极。他们共同造就或目睹了潘巧巧的悲惨命运;但同时,他们也在完成各自的悲剧人生。

我家有女初长成经典散文

吾家有女初长成叙事散文

家有小女随笔散文

《回家》读后随笔

中秋回家随笔

回家亲情随笔

清明回家随笔

《汝家有女初长成》文/阿屎

《家有升学女》阅读练习及答案

回家记随笔散文

回家的喜悦随笔:家有读书女(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回家的喜悦随笔:家有读书女,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