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钱山漾遗址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richrichrich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湖州钱山漾遗址(共含10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ichrichrich”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湖州钱山漾遗址

篇1:湖州钱山漾遗址

湖州钱山漾遗址 -资料

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东南7公里处,常路乡钱山漾东南岸,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民国23年(1934),由当地考古前辈慎微之发现。1956年、1958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省博物馆两次进行发掘。

第一次发掘坑位在遗址的南北两端,开探方10个,总面积为390.5平方米;第二次发掘坑位在遗址的北部,开探方13个,总面积341平方米。文化堆积分上下两居。上层以夹砂陶为主并有少量几何印纺陶和原始瓷的青铜时代遗存。下层为早期良洛文化遗存。出土多种植物种子、丝麻织物、竹木器。1972年,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用碳素断代测定,其年代为距今4715士1,

资料

发现的居住遗址两处,较为明显的.居住遗迹一处,呈长方形,系干栏式建筑,残存有木桩和几层大幅的竹席。石器工具有斧、长方形锛、长条形刀、斜柄刀、犁形器、耘出器、嫉等;一件石斧上墨绘回纹。陶器有鱼聘形足的鼎、长颈(上规下鬲)、纺轮、网坠、豆、壶、簋等;竹编织有篓、篮、谷箩、簸箕、竹席、倒梢等;木器有翼长柄短、长达1.8米左右的木桨、木杵,及用独木宛成的干部和木槽。下层中的新石器晚期的草编、丝麻织物,丝织品有绢片、华带和丝线,经测定为家蚕丝。残绢片长2.4厘米,宽l厘米,为平纹织品,经密每厘米 52根,纬密每厘米48根,同现在生产的11153电力纺的精密度相近。这是我国至今发现年代最早的纺织品实物。芋麻织品有麻布片和麻绳。平纹麻布经鉴定其细密程度与现在的细麻布相似。此外,出土的还有骨器、玉器、稻谷、芝麻、甜瓜、蚕豆、花生、毛桃、菱等。1961年7月28日吴兴县人民委员会公布钱山漾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2:湖州安城遗址

湖州安城遗址 -资料

在安吉县安城镇,唐开元十六年(738),县令孔志道将县治从天目乡(后改考丰县,现为孝丰镇),迁到至磬山东南,后又迁到今安城镇地。当时无城郭。元末,元帅费愚,总管张俊德于丙申年(1356)奉命来戊,始筑土城;次年重砌以后,延伸长度6里,商2丈余。城门有四:东名迎春,南曰朝阳,西称宝成,北号拱辰。明洪武五六年间(1372-1373),知县张十良创建四城谯楼,

资料

嘉靖三十二年(1553)知州林壁重修,并修建谯楼更铺。后明清各代多次重修。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除迎春门固修筑公路被拆除外,其余三城门均存,为卷顶。朝阳门因年久失修,及卷顶矮窄,县府已于1987年重修,卷顶也已加高。其城墙在历史上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而且发挥了防洪作用。安城紧靠西茹苕,历史上常发生洪灾。城门外侧砌有石质闸槽,槽高1.66米,宽9厘米。洪水汹涌而至时,上闸板可挡住洪水。今闸槽、护城河尚在。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篇3:湖州邱城遗址

湖州邱城遗址 -资料

邱城遗址位于湖州市北9公里的白雀乡小梅口,邱城依山而建,共有两座规模略等、南北相连的城垣,分别将两座小山(均名邱城山)围在其中,城墙用泥土夯筑,相连略成“吕”字形。据清同治《湖州府志》载,邱城是“春秋时吴筑三城之一”(邱城、彭城、吴城)。

邱城的'东、南和西南部,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故称邱城遗址,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上、中、下3个文化层。

下层,距今约6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此层为较大的建筑遗迹。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以背面弧突的锛和斜背舌表刃的穿孔斧最具特征。还有较多的镞凿、碓、针等骨质工具,

资料

生活器皿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腰沿釜、釜形鼎、喇叭形圈足豆和腹部有一对牛鼻式器耳的陶罐等,还有牛、鹿、猪、鱼类等动物遗骸。

中层,距今约5000多年,属松泽文化。石器以扁平穿孔万斧和长条形石镑为主。生活器皿多为黑陶,包括鼎、豆、(上禾下皿)、罐、杯、解、筒形器等,形状规整,有些施有圆形和三角形的镂孔图案。

上层,即城墙部分,1957年发现夯土中伴有印纹陶、原始青瓷、红陶、黑陶和石器、铜镞、玉王夫、玉璜等,最晚的是印纹陶和原始陶。邱城山东南文化堆积的上层,出土有夹砂绳纹陶鼎、三角形斜把石破土器、弧背有段石锛等遗物。

篇4:湖州洪城遗址

湖州洪城遗址 -资料

洪城遗址位于湖州马腰乡洪城村南侧,双林塘河北岸,面积约10万平方米,出土文物,西部以夹沙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腰沿釜、泥质红衣陶豆、牛鼻形器耳、双耳式圆形鼎足等,

资料

东部以夹沙灰黑陶和泥质灰黑陶为主,器形有镂孔高把豆、恩、罐等。石器有刀、斧、锛、镞嫉等。遗址保存完好,遗物丰富。洪城遗址是公元前 21至公元前1600年,奴隶主洪氏的`土城遗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太湖流域的发展史,有重要意义。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篇5:湖州升山

湖州升山 -资料

在湖州东郊10.5公里处,现属升山乡,升山一名欧余山,又名欧亭台。清同治《湖州府志》载:“越王无疆封会稽,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

资料

”王羲之于东晋孝武帝宁康、太元间(约373—374)任吴兴太守。公暇常与宾客登临郡治乌程城东的欧余山。《入东记》载: “王羲之为太守,尝游践,因(上曰下升)此山。顾谓宾客曰:‘百年之后,谁知王逸少与诸卿游此乎’。”因有(上曰下升)山之号。

篇6:湖州弁山

湖州弁山 -资料

弁山又名卞山,在湖州城西北9公里,雄峙于太湖南岸,主峰名云峰顶,海拔521.5米,弁山以分水线为界,西北属长兴县。

弁山发脉于东天目,由莫干山绵亘而北,经三山(位于湖、长、安三市县交界处),过西苕溪即弁山。东起湖州小梅口,西至长兴吕山,长18公里;北起长兴赵家桥,南至湖州西苕溪,任12公里,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为湖州的主山,素称“吴兴富山水,弁为众峰尊”。唐田园诗人陆龟蒙诗称:“更感弁峰颜色好,晓云才散已当门。”宋嘉泰《吴兴志》:“弁山峻极,非清秋爽月不见其顶。”弃山之名,以“二山势如冠弁,故名”。

宋叶梦得有诗:“山势如冠弁,相看四面同。” 弁山的名胜古迹颇多,其中著名的'是关于项羽的遗闻。《史记•项羽本记》载:“项梁杀人,与籍避仇吴中。”秦时的吴中,辖地甚广,包指今浙北湖州一带。项羽起兵江东时,弁山是驻兵之所。 唐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所作《石柱记》中,就有“项王庙”的记载,至今遗迹尚存。据旧志记载,项 羽殁后,在湖、长一带被尊为“苍弁山神”、“卞山王”,

资料

弁山景色最佳处,是睛日登云峰顶。在云峰顶眺望三万六千顷太湖,雄浑苍茫,长风浩荡,风帆远山,如在膝前;东西七十二港,迤逦远去,隐约可见。宋苏轼有诗称:“具区(太湖别名)吞灭三州界,浩浩荡荡纳千派。今朝偶上法华巅,纵观如觉人寰隘。”

据旧志记载,弁山山北多奇石,又产诸药品,在土中掘得前代残碑断石《乌程府志》。弁山奇石,即点缀园林的太湖石。北宋微宗政和年间 (1111---1117)在京都作土山,广收天下奇花异石移其中,以供享乐。湖州弁山的太湖石,以其皱、瘦、透、漏的独特造型,被作为“特供”选送朝廷。北宋灭亡后,这些奇石流落四方,其中北京颐和园乐寿堂前院中的青芝岫,苏州狮子林大假山上的狮子峰,上海豫园的天玲珑,苏州拙政园的缀云峰、留园的冠云峰,湖州的莲花峰,都是太湖石中的佼佼者,堪称稀世珍品。

弁山景色甚多,有法华寺、金井、玉涧、乳窦、石膏温泉、项王走马土夕寸(左土、右上夕、右下寸)、饮马池、系马石、沈家避洞、黄龙洞、碧岩、秀岩、龙岩等,相传弁山有三岩六洞九寺十三院。历代文人诗作甚多,自宋至清,苏轼、叶梦得、赵孟兆页(左兆右页)、杨维帧、张羽等诗作传世。

驴友评论

篇7:湖州洞山

湖州洞山 -资料

洞山位于长兴县城西北9公里的白岘乡罗(上山下介)村,洞山属互通山向西延伸的支脉,海拔399米,景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地面为裸露石灰岩,林木茂盛,植被丰富,附近群峰叠翠,景色秀丽。这里又是明名茶“罗(上山下介)茶”的产地。清同治《长兴县志》载:“罗(上山下介)在县西北七十里互通山西,有仙人洞二:曰明洞,曰暗洞;有龙池二:曰东池,曰西池”。1958年,罗(上山下介)村农民黄永如在采药时,在明、暗二洞之间的山腰上,又发现—新溶洞,因洞日朝天,故定名为“朝天洞”。以上三个溶洞和地面景物构成厂洞山风景区。

暗洞,

资料

进口在洞山东南,洞深18米,高约8米,涧内钟乳石垂累,有出水洞,终年流水不绝。1979年,又在洞内水源处发现一大溶洞,洞深60米,宽40米。洞壁有题字十多处,大多是当地人在旱年时探水的留笔,其中有明正统、成化,清道光、嘉庆等年号,最早趴今有五百多年。1982年在暗洞最深处又发现一大溶洞,景色宏丽,洞壁发现唐贞观、开元年号的`划痕,也都是当地人的留笔。

明洞。洞口在山腰上,洞深27.5米,高18米。涧内有形态各界的钟乳石。清嘉庆《长兴县志》载:“唐隐士韩湘居此。”朝天洞,位于明、暗洞之间,似一天然“旱井”,深达10米,周约6米。“井”底有一宽大洞厅,长36米,宽26米。厅内钟乳、石墩、石笋林立。明洞、暗洞、朝天洞三个溶洞,自成一体,各具特色。1979年至1983年,洞内经整修,洞外植树、辟路,曾短暂开放参观。

篇8:湖州下菰城遗址

湖州下菰城遗址 -资料

地处湖州市南郊12.5公里云巢乡窑头村,为战国时楚春中君黄歇封地,楚考烈工十五年(公元前248)黄歇在此置菰城县,距今已有2200余年。菰城得名于因“城西溪泽 弥望”,是湖州最早的古城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菰城遗址坐落在一个自北向南倾斜的山坡上,背倚和尚山,东北靠近金盖山。下菰城城垣分内外两重,其中外城略似圆角等边二角形,现存城垣周长约1800 米,

资料

东北和西北城垣保存完好,无南城垣。内城位于外城内南隅,现存城垣周约1200米,除南城迈较残外,其余部分保存都较完好。城垣一般高度在9米左右,上部宽5—6米,底部宽30米。内城有阙口六,外城有阙口三。城垣用黄土夯筑而成,较实。

在下菰城的城垣中夹杂有印纹陶、原始青瓷和夹砂陶片等;印纹陶有云雷纹、回纹、折线纹、组合纹等。附近山顶上还分布有传说的“烽火墩”,据发掘为土墩墓、石室墓等。

另一说称,下菰城遗址原筑于西周或春秋时期。

篇9:湖州爱山台

湖州爱山台 -资料

清同治《湖州府志》载:“爱山台在府治后西北隅,宋郡丞汪泰亨所创,取自东坡名句‘尚爱此山看不足’”,先后历元、明、清二朝,屡有修建,现台上建筑湮废无存,只剩下台基土墩,高约30米,兀立在今人民公园西北隅(儿童公园内)。

此台与大文学家苏轼有关。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主湖期间,写下《游道场山何山诗》一首,其中有“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句,

资料

苏轼在湖任职不到三个月,即因“乌台诗案”被诬去职。郡人怀之,筑台纪念。登此台,即可南眺道场山之塔影山姿。其后历代文人对此台题诗作文,篇什甚多。明苏士润《重建爱山台记》中写道:“薄暮四眺,则道场一峰峭拔峰岩,山顶有浮图,高可数百丈,耸然而峙,烟村云树,郁郁芊芊,竞献奇于台前……”,此描素概括了爱山台的景观特色。

篇10:湖州西塞山

湖州西塞山 -资料

西塞山在湖州西郊10公里许的'分南乡樊漾湖(即凡常湖)溪湾,明万历《湖州府志》:“曲塞山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坞,下有凡常湖,唐张志和游钓于此。”清雍正《浙江通志》:“吴兴南门二十余里,下菰青山之间一带远山为两塞山。山明水秀,真是绝境。其谓之西塞者,下菰城为(楚春申君)屯兵之处,坐西向东故也。”

西塞山因中唐隐逸诗人张志和(730---810)写有《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鸳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资料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闻名于世。《渔父》词共五首,其中至少有二首描写了湖州山水风光。日本平安朝峻峨 于弘仁十四年(823)写了五首奉和词。皇女内亲智子、名儒滋野真主也有两首词奉和。日本又把张继的《枫桥夜泊》、张志和的《渔父》列入教科书。山以诗传,西塞山也因而成为湖州胜景。明人历时,“西塞渔晚”被列为吴兴八景之一。

印象湖州作文

湖州大变化

漾怎么组词语

万发拨子遗址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散文古城遗址

魅力新湖州作文

游湖州作文500字

三月,漾在心间诗歌

沈阳新乐遗址导游词

湖州钱山漾遗址(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湖州钱山漾遗址,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