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斐诗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喜欢盐

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阿斐诗歌(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喜欢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阿斐诗歌

篇1:阿斐诗歌

阿斐诗歌

红花草

冬天了,广州并不冷

在铸山村,我的家乡

红花草的种子在另一个世界苏醒

春天绽放于它们的躯干

越贫寒越美丽

来年在我的.世界

一群人踩过遍地紫色幼花

穿越两公里时空进入学堂

他们在红花草的身体上

精确犁出一条供两人并肩的路

并适时摆开战局

一群人分成两组

有人把一块泥团准确地投到我脸上

战争才真正开始

双方扭打如两队哺乳期的小黄牛

已经过去很久了

有人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

有人已魂归西天,带着伙伴们未了的梦

春天走得缓慢,却来得匆忙

城市的大街小巷容不下一朵紫花的微笑

我在来年的春天里

只能把脚掌铆在坚硬的地板上

家乡的红花草长势茂盛,寂寞逼人

在它们的记忆中

再也没有谁比得上一条穿梭的蚯蚓

我的那些孩子们已经杳无踪迹

和谁对饮

是一个陌生人

还是老相识

已不重要

我们面对面坐着

象两个意外的幽灵

从天而降

喝酒,喝酒

喝成烂泥或者

越喝越清醒

越喝越象个人

醉生梦死

不醉即醉

酒中有一片开阔的天地

一片荒草地

一片沼泽地

一如往常的寂寞

山如尸横

骨撒遍野

我们装模作样

象两个伟人那般

指点江山

酒中的江山

直到空空如也

直到最后一滴酒

变成满眶虚伪的眼泪

你已不见

消失于积满暗影的时空

我独守空房

一如怨妇

篇2:阿斐的诗

阿斐(1980-),原名李辉斐,1980年生于江西都昌,诗作散见于《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以及《作品》、《诗刊》、《诗选刊》、《天涯》等刊物,著有电子诗集《以垃圾的名义》,执行主编《-中国新诗年鉴》,于举办首次个人专场朗诵会。现居广州,供职于南方都市报。红花草 和谁对饮


红花草

冬天了,广州并不冷

在铸山村,我的家乡

红花草的种子在另一个世界苏醒

春天绽放于它们的躯干

越贫寒越美丽

来年在我的世界

一群人踩过遍地紫色幼花

穿越两公里时空进入学堂

他们在红花草的身体上

精确犁出一条供两人并肩的路

并适时摆开战局

一群人分成两组

有人把一块泥团准确地投到我脸上

战争才真正开始

双方扭打如两队哺乳期的小黄牛

已经过去很久了

有人坐在电脑前,敲打着键盘

有人已魂归西天,带着伙伴们未了的梦

春天走得缓慢,却来得匆忙

城市的大街小巷容不下一朵紫花的微笑

我在来年的春天里

只能把脚掌铆在坚硬的地板上

家乡的红花草长势茂盛,寂寞逼人

在它们的记忆中

再也没有谁比得上一条穿梭的蚯蚓

我的那些孩子们已经杳无踪迹


和谁对饮

是一个陌生人

还是老相识

已不重要

我们面对面坐着

象两个意外的幽灵

从天而降

喝酒,喝酒

喝成烂泥或者

越喝越清醒

越喝越象个人

醉生梦死

不醉即醉

酒中有一片开阔的天地

一片荒草地

一片沼泽地

一如往常的寂寞

山如尸横

骨撒遍野

我们装模作样

象两个伟人那般

指点江山

酒中的江山

直到空空如也

直到最后一滴酒

变成满眶虚伪的眼泪

你已不见

消失于积满暗影的时空

我独守空房

一如怨妇

篇3:薛斐

薛斐

人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这些矛盾又是存在于不同的层次。综合起来,人是一个以层次分布的矛盾组合。

所以,我来尝试用一对一对的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来诠释自己。

快乐与痛苦:这是关于人生最重要的矛盾。我认为:人生就是要在快乐与痛苦之间做出选择,不断地走向快乐、远离痛苦,成就我们的快乐人生。

内心与外在

勇气与智慧

弱小与强大

工作与生活

成功与失败

富有与贫穷

篇4:阿狸诗歌

阿狸诗歌

阿狸·其一

夜是那样的孤寂

踏着路途看着脚下的路

心里默默然想着

也许快要划上一个句号了

想起不自然与那错乱的感觉

也许是又打扰到您的兴致了吧

纵使笑容斑斑

也没有让你深情地看我一眼

很想上前给你一个狠狠的拥抱

可是原本以为的

期待、惊喜、感动都变成了尴尬

这就有了颓废的理由

这不算冷的天气

隔着那一层涟涟的纱窗

彼此微笑

却没有打开那一层窗

离去

身影如风般萧瑟

徒走

身心萧萧沉沦于海

阿狸·其二

纵使千般风华

也难以盖住你魅惑的骨子

纵使风情万种

也挡不住你耀眼的光环

你的高处是那样不可替代

只能让人仰望而已

勃然一笑牵动大千世界的心弦

偶然回头千倒万颠

风情犹在

再多的风情也抵不住淡淡的别曲

媚骨尤行

不过那只能含糊侃侃的别人罢了

这不是你的绝情

这只是你注定孤独的使命

取舍之道百般精华可叹你的无知

笑之,我自独行

又岂是你能道说的

阿狸·其三

寒风瑟瑟地吹着

跟上寒冬的步伐

踏上硝烟的战场

留下了你那唯美的身姿

妖艳的三点点缀着你无邪的面孔

即便万军丛中也是那样从容

这个冬季踏上斑驳的痕迹

寻找那遗失的阿狸

你那唯美的身姿让我找不到方向

你那矫情的面孔让我怯怯含羞

你那天生的.装饰已经没有言语的修饰

只能由心而生

阿狸·其四

你那萧瑟般的柔情

我已无福消受

你那柔美般的身姿

我已只留下了感叹

你那唯美般的面容

我已从对望变成了仰望

了解已久

却无法去涉足

相隔已久

却无法忘怀

心动已久

却苦不堪言

风姿唯美

柔情似水

一切是那么地触目

是谁占据了你的心

是谁陪你走过一生

是谁跟你述说着下辈子的情缘

回忆固然勾起了种种沉思

时而伤痛

时而迷离

时而怀恋

可叹已经消散

一切都已成就了过客而已

阿狸·其五

这个冬季

你的柔情已经转移

这个冬季

雾蒙蒙看不清了你的脸

这个冬季

你的身姿消散在凛冽的寒风中

此刻心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除了你

谁也不能揭开那一层

去看看那心的颜色

凛冽的寒风吹过我的脸颊

却唤不醒现实的记忆

微霜点缀着的地面

原来我的心已经白

犹如霜降

白点过后

却渗入了地面

阿狸·其六

伴随着这个雨季

是花的不留恋还是上帝的旨意

微风吹过脸颊带起发丝的飘逸

此刻是什么冻结了我的思绪

此刻是什么占据了我的心灵

一切都已经过去

没有你萧瑟般的面容

也没有了你那狐媚的身姿

更没有任何一点思绪

一切都已经过去

静静地躺着

感受不到寒风刺骨

却感受到了大地的温暖

此刻,心如鸿毛那般

再也没有一点点思绪

此刻,身如怨灵一般

却要回归大地

阿狸·其七

天边那一层薄薄的雾气

零星般点缀着山头

此刻勾起了我的沉思

让我止不住想起你那模糊的面容

就此萧条

山头的模糊犹如心底般

是那样的不清晰

寻雾而来

本以为可以慢慢靠近

却发现不管走了多少旅程

依然还是那么遥远

此刻心绪难平

让我找不到想要去的方向

止步于此

时而迷离

时而彷徨

时而向往

阿狸·其八

夜的宁静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

总是勾起我回忆的思绪

让我止不住地想

心里消沉却无比向往

向往着再一次的遇见

向往着有你的伴随

向往着美好的一切画面

曾经伴随着我走过的路

留下了一条条舒适而安逸的路

让我止不住地去叹息

画面也许很生动

终究只是一个过客

我在寻找

寻找那个可以替代你的人

把我所有的思绪都留给她

篇5:阿长,阿长诗歌

阿长,阿长诗歌

时间 我以为形影不离会是很长

畅所欲言的话 多少就这样和盘托出

狗年比猪年先来 很多事情你会让着我

我在拿年龄将你绑架 我在拿人性善良当做榜样

你也说人心都是肉长 你也会敏感

我表里不一 你只看到我面无表情

我故作坚强 五味杂陈也鼻子酸楚

只是江山易改 大概他是个无赖

只是本性难移 她难免指桑骂槐的话又说出

你还包容幼稚小孩吗

你还会觉得童年无忌的描述对她不是张冠李戴吗

你初见时的真诚有被吹散吗

你可以回答一句 然后再转身离去吗

沉默代替了回答 无言是尴尬的.脉象

生命一段插曲 快马匆匆多少江湖心意

拼命追赶疾风方向 千帆归来

幡然彻悟 事成无益 人心涣散

得不偿失 结局不能更改

我自以为是的坚不可摧的时间

会被风吹散 被距离扯远

你在哪里平安 我在这里安康 很好

篇6:《哀曼珠斐儿》诗歌

《哀曼珠斐儿》诗歌

我昨夜梦入幽谷,

听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

我昨夜梦登高峰,

见一颗光明泪自天坠落。

古罗马的郊外有座墓园,

静偃著百年前客殇的诗骸;

百年后海岱士黑辇的车轮,

又喧响在芳丹卜罗的青林边。

说宇宙是无情的'机械,

为甚明灯似的理想闪耀在前?

说造化是真善美之表现,

为甚五彩虹不常住天边?

我与你虽仅一度相见

但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

谁能信你那仙姿灵态,

竟已朝露似的永别人间?

非也!生命只是个实体的幻梦:

美丽的灵魂,永承上帝的爱宠;

三十年小住,只似昙花之偶现,

泪花里我想见你笑归仙宫。

你记否伦敦约言,曼殊斐儿!

今夏再见于琴妮湖之边;

琴妮湖永抱著白朗矶的雪影,

此日我怅望云天,泪下点点!

我当年初临生命的消息,

梦觉似的骤感恋爱之庄严;

生命的觉悟是爱之成年。

我今又因死而感生与恋之涯沿!

同情是掼不破的纯晶,

爱是实现生命之唯一途径:

死是座伟秘的洪炉,此中

凝炼万象所从来之神明。

我哀思焉能电花似的飞骋,

感动你在天日遥远的灵魂?

我洒泪向风中遥送,

问何时能戡破生死之门?

篇7:《斐多》读书笔记

看完《斐多》,多次提笔,却不知道怎么给它写一些东西。正如苏格拉底之言:不变的东西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你只能用理智去触摸。所以我想,哲学也是无形的吧,所以让我产生了一种得到了什么却仿佛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感觉。

他靠哲学拯救自己,遥远处,在地底最深的深渊里,学习一种超脱。只是,相较于苏格拉底信仰的通过灵魂成就性格,我仿佛更接近于康德的信念——在实践中成长。不过,与哲学家们普遍的敏感悲观不同,我更期冀做一个乐观果敢的人。苏格拉底说,认识就是记忆。我想,记忆成就性格。

这本书的大背景是苏格拉底之死。而他的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遗憾,更是震撼。或者说,震撼远大于遗憾。就如“三体”世界一般,每个历史进程都会演化为一种记忆,尤其是年长月久、不在意而忘掉的事。那么,他的故事演化的则是一种信念。如果说别人的自我克制其实是出于一种自我放纵,那么苏格拉底的自我克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律了,那是一种勇敢,而勇敢若是出于惧怕和怯懦则都是荒谬的。只有当怀着一种“舍生而取义者也”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有这样的一种风韵。这种风韵和他的相貌无关,纯粹是心灵的外放力量。

也许这就是《斐多》吧,也许什么都不能是《斐多》。清除了种种虚假而得到的净化就是真实,作为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以身殉义的人,作为永远的伟大思想者,他的心灵获得了自由。从此,便不肯再让自己承受苦乐的束缚。

篇8:《斐多》读书笔记

在家里的书架上看到一本封面很古老的书,淡黄是书页散发着浓浓的书香,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在旁边的弟弟说我胆子这么小看了这本书后不会胡思乱想,带着这个好奇我走进了《斐多》,《斐多》是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一篇,记载着苏格拉底临死当天的情况。

苏格拉底是微笑着拥抱死神的。他一直追求让自己的灵魂摆脱肉体的桎梏。他相信,他的灵魂将上升到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与众多的神灵相伴。他的学生们却不了解。他们问道:“为什么神明不容许自杀行为?”“为什么说灵魂不朽?”苏格拉底详细论述了“相反相生”、“认识只是记忆”的道理,也就是说:生命是从死亡中产生的,出生之前灵魂就在某个地方呆着,灵魂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学生们紧接着追问:“灵魂之于肉体,会不会如同和谐的旋律之于琴弦,只能同生同灭?”“灵魂固然比肉体持久,但是,它会不会经过几个肉体消磨后至于灭亡?”苏格拉底又进一步展开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学生们表示认同。

最重要的,是他践行了自己的信念。德国的莫宜佳教授在序中说:“苏格拉底的审判和他最后时刻的描述,至今天还是西方伦理学的基础。”序中还说:“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一再呼唤他内在的灵只,指引他正直的途径。我们可以说,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对他来说,这个内在的声音并不囿于个人,而指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哲学既是对智慧和正义的热爱,也就是团结人类社群和宇宙的义理定律。由此观之,哲学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泉源,因此能战胜死亡。”

死亡并不可怕,死的先者,只是灵魂去到另一个境界寻找更高的智慧,所以在生活中,可能没有鬼到处飘荡,他们都去寻找智慧,在黑暗中相信有志者陪伴我们。

细胞分化教学设计邵斐

阿四散文

《阿雏》读后感

阿狸语录

阿狸 读后感

《阿Q正传》

阿海散文

阿光作文

真假阿狸

高性价比 斐讯150M新品FR605全面上市

阿斐诗歌(推荐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阿斐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