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糍粑的风味的散文(共含8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熊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糍粑的风味的散文
怀化的糍粑一个个白得像是天上的满月,瓷实得就像是山里人的性格。用茶油将它在锅里煎熟后,放一汤匙冬桂花的蜜,食用时糯滑滑的,清香扑鼻,不仅别是一番风味,还有充实的口腹感。——这是那年我在靖州的一片原始次森林里当知青时,在一户养蜂的吴姓人家做客时学到的一种吃法。几十年来我经常如此食用而口味常新。《本草纲目》上说,糯米性味甘温,温肺暖脾,缩小便敛汗,行血散肿治痈毒。冬天常食糍粑确有此效,而其保健效果又远非湖区之糯米所能及也。
我是喝洞庭湖水长大的。家乡的糍粑我仍记忆犹新。在我的故乡,水乡泽国,平原广阔,人的性格粗犷,做出来的粑粑竟也有直径达一米的,常作为年节走家的头等礼品,倘若做成小的,则只有小碟子大一个,还要用木刻印上花纹,我们叫它“印印粑粑”。湖区的糍粑是用磨子将糯米碾成米浆制做的,因而质地粗糙,吃的时候烤熟,包上腌菜,虽也很有滋味,然而却远比不上这怀化山区的尤物。
这些年来我每年回常德老家过春节,总要带上几十个怀化的糍粑,这些粑粑一个个银光耀眼,质地细腻,很受老家亲戚们的青睐,被视为年节食品中的珍稀。湖区人不知道这粑粑是怎样制做的,而此时我就禁不住要带着一种揭秘的神气将打粑的情景有声有色地侃上一番。
那是在我插队落户的第一个春节,生产队长就帮我们知青小组打了一百斤糯米的粑粑。打粑粑时在堂屋里摆一个沉重的大木臼,这木臼少说也是用近百年的阔叶树木雕挖成的,然后将蒸得软乎乎的糯米趁热倒入木臼,用一种红木做成的杵去舂它——这杵长丈许,直径三寸,刨得亮光光的,也很沉重。打粑粑的时候妇女将桌子抹得干干净净,然后涂上蜂的黄蜡以防粘。男人们则脱了棉衣,两个人面对面地用那杵你上我下地砸,直到将臼中的糯米砸成膏状,女人们这才趁热用手捏成一个个团子放在桌上,软软的团子塌下去,再用厚实的木板压一个时辰就成为一个个圆实的糍粑。打粑粑时大人小孩都很欢乐。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趁热尝新;男人们虽然汗如雨下,却也不妨相互戏谑。因为那木杵向臼中捣下去的形象引起了人们的联想,此时或有对门屋场的嫂子过来看热闹,等着借打粑粑的器具,男人们就要调侃她:“庚秀,要我跟你打粑粑么?”
女人们就会火辣辣地回道:“你要等到下世咧!”
话虽如此,可是当这家的`糯米打完后,男人们便会真的抬着木臼和杵到庚秀家去帮忙。因为山区的糯米多数种在低温的冷浸田,光照时间极长,持久地受到泉水、氤氲和光华的滋润使米质极晶莹而细实,很有油水,即使蒸透了,没有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也难捣出那糯膏。打粑粑时相互帮忙是一种民俗。怀化人自称打粑粑时不投机取巧,是为了充分保持这糯米的营养。那杵捣下去刚劲有力沉重踏实,因而那糍粑就有了山里人稳重瓷实的风格。
在怀化,糍粑不仅是年节食品,也是山区农民出工时的干粮。我们在森林扛木头时,常常用汗巾在怀里揣上两个粑粑。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便用柴刀削一根长长的柔细的枝条,将粑粑挑刺在枝条的顶端,握着枝条将它在篝火上烤熟食用。这糍粑远胜当今的压缩饼干。那时农民要送“派购猪”,在缺肉缺油的日子里,孩子们闹着要吃肉,这时大人便将存放在井水里的糍粑捞出烤熟,那糍实的腻劲足以抵得上一方细嫩的肥肉,哄得住孩子们。
早些年前,大儿子从广州归来过春节,回粤时,特别要带上点糍粑给广东朋友,幸好在中心市场有现打现卖的,但其价格昂贵。我与那农民制造商讨价还价,但他分文不让。那农民不无自豪地说,他的粑粑是风味食品远销外地。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些远在北京、上海、深圳甚至大洋彼岸的怀化游子离怀化时总要买些糍粑带走,糍粑成了风味食品,它飘洋过海,远飨外人,使怀化名播异域,身价便高了。
如今,我客居广州。每有从怀化故乡来探访的亲朋老友,我也会按照这里的习俗喝喝早茶。喝茶的时候,我们除上一些广式风味的甜品外,还不忘在餐桌上摆上一大盘在微波炉里烤得又黄又香的糍粑片片和一大盅蜂蜜。吃着这些从靖县那大山中捎来的粑粑时,话便渐渐多了,乡味便浓了起来。这时,我们总会问起:
老队长还在不?油榨房的天富哥还在不?老烟鬼还打得起粑粑吧?哑巴木匠和他的寄儿子还在不?庚秀呢……老屋脚那口口井水还是那样沁甜吗?那些打粑粑的家具现在放在哪里了……说着说着,岁月深处那些打粑粑的欢乐埸面,在大山里扛木头烤食糍粑的辛苦与浪漫,在激湍的山谷溪流中怀揣糍粑飘送木头的惊险与快乐,都会油然在目。让人几番亲切几番惆怅……
怀化的糍粑是怎样的风味?我才悟出,那是一方水土酿就的浓郁的个性。怀化的糍粑蕴蓄了大山中的森林、泉水、日照、土质、气温等得天独厚的禀性和人的性格,才具备了它的细腻和营养价值。除此,它还浸染着独特的乡土风习。对我而言,怀化大山中的糍粑的风味还不止如此,它还是一首歌,是一团铭心的人生经历,它的回甘里有我们生活的回甘。如果有一种力量能牢牢的牵糸我对那片土地的向往,首先便是这大山中的糍粑。这也许是他人所品尝不出的。
糍粑香散文
墨色的村庄在晨光里苏醒,带着湿意的瓦楞边,袅袅炊烟悠悠而上。年味将从这里开始。
冬天的寒冷似乎并不影响山间的泉流。清澈的水自山上而下,忽而与装在簸箕里的白胖糯米撞了个满怀。柔和的水从糯米身上一一涓过,带去杂质,留下本真。棕黄油亮的`簸箕与纯白的糯米都浸润在了清流里,显得简简单单。
当火光渐渐升起,白蒙蒙的水汽充盈整个厨房,淡淡的米香也悠悠地钻入鼻尖。坐在灶头边上的外婆笑得满脸皱纹,却也被这水汽仿佛滋润成了如花的少女。火光里,她的思绪似也飘向几十年前,一大家子的温馨甜到心里。
满桶的糯米紧紧相拥在一起,滚落到石臼里,青白色的石锤一槌槌与之相贴,糯米在这一刻开始重组,合成另一种美味。调皮的小妹步履蹒跚地走上前来,趁着大人们气喘吁吁地休息时,满手抓一把,提前享受这美味。还未完全融合在一起的糍粑粘满了她的小脸,粘上了过年的气息。所有人都看着这即将捶打出来的美味。此刻,大家的心都是这么小,小到单单纯得心里只有这一物。
柔韧的身躯在外婆的手里不断变化出花样,从一整片变成小小的一块一块。有些填上了糖,有的填上了香喷喷的炒笋片,有的填上了芝麻。轻轻捏起一块,香甜软糯的糍粑慢慢在口中化开,似乎这就是全部的幸福。嘴里品尝着有嚼劲的糍粑,仿佛尝到了米香,尝到了木香,尝到了泉水的清冽,尝到了外婆的温暖,尝到了过年的快乐。
夜降临,爆竹声响,手里还拿着温热的糍粑。万家灯火里,只留下那一盏灯和那一点香。
椿糍粑散文
椿糍粑,这是一个遥远而又近在眼前的画面,老家农村过去为准备过年的一项标志性劳动。几十年前,每到腊月二十之后,即使再穷的家庭,也要弄点糯米用这种人工方式椿点糍粑过年。大致工序是:将糯米蒸熟,倒入石窝,几个人利用杠杆原理有节奏地反复踩踏树杠,使石槌起起落落反复揉打石窝里的熟糯米,让其碎化。这个过程,前头时不时用点热水翻拌的人干的是技术活,与后面踩踏的人要配合默契,节奏乱了,就会有受伤的危险。后面踩踏的人干的是力气活,但用力与松力也必须步调一致。
反复很多次后,石窝里的糯米完全碎化紧紧粘合成一团再不会分散的时候,糍粑就基本成了。一手提起来摊放在竹板或木板上,用手拍拍,让其成为圆心处稍厚向四周摊开的圆形,凉几天,然后切成小块。时间短,直接或煎或煮或炸当主食。想保存时间长点,就放凉水里浸着备用。
那个年代,每当到了椿糍粑的时候,也就是小孩子最欢天喜地的`时候,因为这意味着要过年了,可以有好东西吃了。大人呢?也有了一年360天没日没夜的劳动后的收获感,有了糍粑,就有了春节那几天亲戚来拜年时用于招待的基本材料啦!我记得,春节亲戚来拜年或去亲戚家拜年时,主人都上一碗,下面二、三块糍粑打底,上面摆七、八片猪肉,水汤汤的。人们都懂板,把糍粑吃了,水喝了,肉是不能怎么吃的,太馋了,也只能吃一、二片。为什么肉不能都吃呢?因为主人家还要招待后面批次的客人呀!过个年,一家人就那么二、三斤,三、五斤猪肉,你都吃了,后面的客人怎么办呢?
新旧社会两重天。现在呢?过去人工椿糍粑的情景和那种痛苦中的快乐很少见了,现代化机械做的糍粑不能多吃,怕消化不了。肉呢?更要控制,怕染上三高,这叫快乐中的痛苦!到底哪个时代好呢?你总不能说自己得三高了也怨恨改革开放吧?
风味小菜散文
由于东北的纬度高,冬季漫长,有半年的时间是吃储存的蔬菜和秋季腌渍的小咸菜。所以,东北的每一位家庭主妇都具有腌渍各种小咸菜的本领。但是,同一种小咸菜的制作在选料、配方、程序、时间的掌控等因素,因制作人的不同而味道大不相同。
当年在我家那个片区,我母亲腌得蒜茄子可是很有名气的`。虽然它的制作方法不难,但每道工序还是十分讲究的。
没到秋凉之时,选用嫩嫩的体型修长的茄子,洗净,晾干水分,码放到蒸锅里蒸熟。这个熟的分寸要把握好。火不能轻,轻了茄子发涩口感不好;火不能重,重了破坏茄子整体纤维,就拿不成个,无法进行下面的操作。
把蒸好的茄子放到盖帘上晾凉。在晾茄子的空档,就要把精选的紫皮蒜剥好,捣成蒜泥在调上味精和麻油备用,同时备好精盐,刷净控干水分的小坛子。
等蒸熟的茄子凉透,就顺着茄子的形体走向从根部开始破成两半,里面先涂上一层精盐,(根部多放一点,以防腌渍不透有酸味)在抹一层调好的蒜泥,将茄子合拢成夹心的茄子,摆放到小坛子里,码好一层茄子,撒上层薄薄的盐。之后,把坛子盖儿好盖,放到阴凉处,二十四小时后,就可以吃到滑爽清香,绵软可口的茄子了。
那时,每人每月供应半斤肉,四两油,不可能常吃用油做熟得菜。主妇们都对腌渍小咸菜非常上心,小咸菜是个家餐桌的主打菜。哪家的小咸菜腌好,都先送给邻居互相品尝互相品评的。母亲腌得蒜茄子是最受欢迎的。有时,邻居家来了客人,做饭备菜时,会上我家的小坛子里捡上两条蒜茄子,作为风味小吃而隆重推出。
小镇风味优美散文
车悠悠,人悠悠,黄昏时分我们到了小镇。小镇不小,长长的一条大道从南侧到北约有二里路,那店铺鳞次栉比,省内主干道从马路中穿过,那大车小车东横西竖挤满了马路。
小镇临海,也许是因为海总是喧闹的,或者是因为海洋与商人共生文化之作祟,使这儿显得格外繁华。那样子那气派不下于几万人的县城。镇上人说这儿不是县城却比县城热闹,由于种种原因,这儿还要归离镇还有30公里的一个山区小县城管辖。
暮色黄昏,小镇依然是那样喧闹。车流人流万头攒动,叫声夹着汽车摩托车拖拉机的轰鸣声奏成一曲欢快雄挥的现代小镇奏鸣曲。
小镇是繁忙的,小镇的人也是繁忙的。小镇人说话声音大,发音急促,从那脚步匆匆式的动作粗鲁中可知道生活对他们的压力。到小店吃饭,还未坐下那热茶就端上来了,紧接着便是热乎乎的菜肴和酒,虽然那碗盘和肉块总比城里的大一倍。小镇的男人热了淌汗就要脱个赤条条的,不论是在谈生意,端盘子或卖猪肉。不少后生哥上衣还是有的,不过背心也好,衬衫也好都往脖子上一甩挂将起来,既凉快又利索。
夜幕降临,四周的山峦田野早已扑入黑的世界,可小镇却是个万家灯火不夜城。那灯那火没有城里的霓虹灯那么七彩迷人,但也足以驱除了小镇的黑暗感。看来小镇很趋时,城里有什么他也有什么。当你走进五花八门的商场饭店和流光飞采的歌舞厅,你就会感到小镇人夜生活并不比城里差。吃的买的玩的够你花上一大把钱的。有趣的是,卖瓜菜卖杂货的和露天卡拉OK混在一起,卖狗肉的和卖书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只是各式各样的购物塑料袋黄红黑白满街飞之景色,果皮和餐巾纸点缀的狼藉风景,不时使人双眉紧蹙,老大不舒服。令人不悦的恐怕还要算街上那大大小小的鸡饭店狗肉店,鹅肉店门口总又淌流出一道道又酸又臭的废水。
半夜了,小镇依样是一个爱跳爱动爱喧哗的小孩子。喧哗得有点让人忍不住。先是那种叫卖声,你叫卖水果,他叫卖豆腐脑,汇成声波的海洋,再是那大小辆拖拉机摩托车,嘟嘟嘟哒哒哒嘭嘭形成一股巨大的燥波洪流,还有那卡拉OK声,穿云裂石近乎震耳欲聋。歌是好听,但总要叫人心跳,干嘛这个样,一问就知晓,这小镇是百分之百的自由经济和自由世界,你卖什么怎么卖,卖到深夜还是天亮,全然没个管,车辆噪音,同样是全方位开放,运贷的横七竖八自由自在的在街中,载客的,满街拉客来回转,待到车上客满才离去,那卡拉OK更是特色突出,在屋里唱太小太热,不如搬到大街上光着膀子边喝茶边唱凉快些而且能大众化。
那夜迷迷糊糊睡不香,迷糊中,大概是三四点了,可是还总是这码杂七杂八的声音,醒了又睡睡了又醒不知多少回。后来又被一阵猪叫声吵醒,吓,这是旅馆隔壁一户人家在杀猪,一看表,四点十分。听远处,早已是片鸡鸣狗吠人喧哗。搞饮食业的锅碗瓢盆“叮当咚隆”响成一片,搞贸易的上货下货闹搅成一团。这码光景还得了,还是乘早洗漱看书打拳吧。
城里人都说乡下安静,休什么闲度什么假都到乡下小镇去住,以舒心养性,饱享恬静之趣,岂不知这号小镇居然是鼎鼎沸沸喧喧闹闹比城里还要难熬。一想这码现代化的光景就忍不住要发笑。这也许是如今一些小镇的特有的风味吧?
糍粑的做法步骤
1. 汤圆粉和糯米粉是一个意思啦
2. 糯米粉加热水和成光滑面团,搓成汤圆,里面可以是各种自己喜欢的馅儿,红豆馅儿啦、椰蓉馅儿啦、红糖馅儿...
3. 隔水蒸熟后出锅
桂林水糍粑
糍粑制作工艺精细。把上好糯米蒸熟后,用力杵打,直到糯米饭全融,像棉团状,然后再取出糯浆做成圆团,放入蒸笼蒸熟而成。水糍粑多放内馅,如豆蓉、莲蓉、芝麻桂花糖等,质地细腻柔韧、洁白晶美,如趁出笼时热气腾腾,再裹上点白糖或熟豆粉,更是色美味鲜,口感细滑沁甜。为桂林名小吃之一。
柳州燕子花糍粑
在柳州融安还有一道叫燕子花糍粑的特色小吃,燕子花糍粑的主要原料燕子花和糯米粉。燕子花是一种野生植物,遍布于农村的田间地头,全株有白色绒毛,细细的叶子上顶着一簇黄花,燕子花还有两个名字,叫清明菜、普洱草。燕子花还是一味中药,内服有降血压、清热解毒等等功能,可以治疗风湿、慢行气管炎等病症。
燕子花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蒸煮半小时左右,切碎加入适量糯米粉、水、白砂糖,揉成面团后放入锅中蒸煮半小时后起锅。燕子花糍粑不需要放馅,制作简单,清香可口。
玉林糍粑
玉林糍粑用雨笠的叶子包裹而成,玉林糍粑最重要的是糍粑叶,把糍粑叶用开水煮40分钟左右,还要一张张洗干净,洗完还要把叶子的头和尾剪掉,洗的时候是相当麻烦的。做法和别的糍粑大同小异,只是玉林糍粑不爱放馅料,而且玉林糍粑比较香糯,食用方便,一个糍粑的大小刚刚好。
南宁艾叶糍粑
春季艾草生得旺盛时可以采集草做艾草粑粑,艾叶粑粑是一种在清明寒食节吃的食物,外表是深绿色的、里面的馅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也有放碎菜叶做成咸的,入口即闻一股艾叶的清香。食之,可祛风驱邪。
材料:糯米粉 200克, 幼糖30克,水适量,粘米粉100克,花生碎100克,幼糖适量,食油适量。
做法:1、首先把粘米粉倒进锅里用慢火炒40分钟至熟。在炒粉的过程中必须不停的搅反锅里的粉,不然的话粘米粉很快就会烧黄变焦。炒熟后倒进干净的盘里待凉。
2、将糯米粉和幼糖徐徐加入适量的水搅成米浆过沥待用。
3、把锅里的水烧热,准备蒸盘然后在盘面涂上一层食油。
4、把米浆倒入蒸盘然后放进锅内隔水大火蒸20分钟至熟。
5、把蒸熟的糯米粉团取出待凉(待凉时记别让粉团吹到风,不然的话会变硬/干)。
6、把材料2混合待用(糖分的多少则视个人喜好而定)。
7、把已待凉的糯米粉团取出倒进粘米粉里然后均匀分成小块
8、取出一块面团,用拇指在中间按一个洞然后加入适量的花生糖后并用手指轻压封口既成。
9、将成品表面洒上一层粘米粉以免粘手。
最后,一道美味的甜品就出炉啦。
★ 糍粑香散文
★ 风味食品作文
★ 红糖糍粑心得
★ 糍粑的快乐作文
★ 具有古风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