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散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DQ倒杯不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荒漠散文(共含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Q倒杯不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荒漠散文

篇1:荒漠散文

荒漠散文

花土沟的夜很冷。

虽然我们的车上“宾馆”封闭严密、被褥厚实保暖,傍天亮时还是感觉有丝丝凉意来袭。

一早起来,“宾馆”的玻璃上布满了厚厚一层水蒸气。就在我擦车玻璃的时候,牛肉面馆的帅哥老板也开门了。他提着一桶热水,倒进门口供吃饭来的客人洗手用的大铁桶里。

擦完车窗,用面馆老板提来的热水洗漱后,又检查了一下机油、轮胎,我发动了车子。看看汽油表,还有多半箱油,没有去加油站加油,就出发了。

今天目的地是敦煌,六百多公里。第一站是老茫崖,一百多公里,我想到那儿再给油箱补满油,就可以一直跑到敦煌了。

到老茫崖的路看着平坦顺畅,其实都是看不出来的下坡。有一段长达二十多公里,直直的漫下坡。不用给油,车速不知不觉越开越快,瞬间过了一百四,还呼呼地往前窜。我的脚不得不一直搭在刹车上,控制着越来越快的车速。路旁,不断闪过“事故多发地段,注意安全驾驶”的警示牌。

一个多小时后到了老茫崖。谁知,想象中有名的老茫崖,只是一个废弃的.施工点儿,除了路边的一个汽车修理铺子外,什么都没有!

汽油表显示油已经不足半箱了。记得,地图上百十公里后,是一个叫黄瓜梁的三岔路口,不知道那儿有没有加油站。

过了老茫崖,看着汽油表上的指针蹭蹭地往下滑,我的心也不由得忐忑起来。

从老茫崖往前,一路都是起伏跌宕的沙山。弯弯曲曲的山路,被几十吨的载重车刨的坑坑洼洼,很是难走。极目沙漠荒野,除了不时掠过车前的几只乌鸦,连个鬼影子都看不见。

车子在沙山中穿行,忽而油门踩到底,爬上高高的陡坡;忽而踩着刹车,陡陡地冲到谷底。中午时分,爬上一个高坡。路旁一块小蓝牌上写着——黄瓜梁。

原来,这里仅仅是一道山梁!

看着这光秃秃的山梁,我的心顿时也拔凉拔凉的——汽油表显示,剩油已不到一格,指针马上就到红线了。而前面,到有加油站的路,还不知有多长!

山梁上有一个简陋的厕所,厕所前用砖砌了一个垃圾池。我见有两辆油罐车停在旁边,便也挨着停了下来。我想和油罐车司机商量一下,买他们一点儿汽油。

都是开车的,油罐车司机很清楚,在这几百里荒无人烟的路上没了油,意味着什么!如果不变天气,还好说。一旦沙暴突起,再刮个没完没了,那……不敢想象!

但是,他们也爱莫能助——他们的油罐里拉的是柴油!他们告诉我,往德令哈方向一百多公里有个加油站,而我走的敦煌方向他们没有走过,估计,到冷湖才可能有加油站。

路牌指示,到冷湖还有一百五十六公里。油罐车司机建议,一是往德令哈方向走一百公里加油后再返回来;一是继续往冷湖走。走到哪儿没油了,挡个顺路车去买一壶油,再雇辆出租车回来加上继续走。在老伴不停的唠叨责骂声中,我决定硬着头皮往冷湖走!

好在往冷湖的路都是一马平川,虽然有的路段年久老化、变形,甚至有塌陷,却比前面的沙山路好走多了。

这条路建在盐区,路两旁荒原上白茫茫一片,犹如薄雪初霁,在阳光下煞是好看。一位多次往返过这条路的同学告诉我,这条路上有很多独特的景色,在别处看不到,值得拍一些照片留念。可是,为了省油,我却不敢停车拍照,甚至连车窗外的景色,都没有心情看一眼,始终眼巴巴地盯着路面、盯着汽油表,保持着百公里左右最经济的时速前行,汽油表每下滑一下,我的心也就跟着扑通地紧张一下,生怕车子突然没油了,抛锚在漫漫荒野上……

距离冷湖还有不到二十公里的时候,汽油表的指针走到了红线上,我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到红线还能跑五十公里!

突然,前方路上停了不少车辆,隐约看到还有交警维持秩序。以为出了事故堵车呢,到跟前才知道这是冷湖的一个雅丹地貌风景区。尽管我们曾经无数次游览过雅丹地貌,我还是把车停在路边逗留了一会儿,爬上路边的残垣断壁般的山丘,拍了几张照片。

在冷湖加好油,导航告诉我,离敦煌还有二百九十多公里。我们没有停留就继续出发了。

路上高天蓝蓝,白云悠悠。

路这边的山头白的亮眼,那是皑皑白雪覆盖;路那边的山脚到山腰也白的亮眼,那是风把天然的盐粒吹过去变成了盐山。

远远驶过四周寸草不生的大小两泊蓝天般湛蓝的苏干湖;翻过不知几百道急弯险坡的党金山;在阿克塞公安检查站前坑坑洼洼的砂石路上待检、排了半个多小时队后,刚刚驶上一个长长的下坡路,就因为修路,不得不进入十来公里尘土飞扬的便道;驶过水草并不丰美的阿克塞草原;看了一眼通往阳关的指示牌,没有拐过去,直奔敦煌。

离敦煌市区二十多公里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新建了一个广场,广场上矗立着一个十几米高的钢铁制作的巨碑,铁锈色的碑身上,刻着西去各国的里程。头顶华盖、手柱锡杖的玄奘和尚在高高的碑顶逶迤西行。碑下广场上立着一块赭色木牌,上面写着山与沙山的不同及成因。

下午四时许,在这里停车游玩后,沿着一条新修的柏油路,我们又一次到了鸣沙山下……

回顾这一天的忐忑行程,可谓一波三折,有惊无险。几天过去了,老伴还心有余悸地说,以后可要长教训,宁可亏了自己的肚子,也不能亏了车的肚子!

篇2:荒漠

荒漠

荒漠huāng mò[释义]

①(形)荒凉而又无边无际。

②(名)荒凉的沙漠或旷野。由于人们肆意的开垦;使无数的草原变成了~。(作宾语)

[构成]  偏正式:荒(漠

篇3: 荒漠草原行散文

荒漠草原行散文

我们是在夏末开车,由西宁直奔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走过平坦的林荫大道和稀疏的村镇,四野里便荒凉了。太阳就悬在额头上,天显得很低很蓝,云就像我们吐出的烟雾浮在空中,四野寂静如入真空,清新的夹着草腥味的空气因了高原而使人呼吸短促。伴随你行走的只有路旁一长串望不到头的电线杆子。这一次我们真的走进大自然了。远处有连绵不断的淡灰色的大山丘的轮廓在那白云下面,近处有举目望不见的长着寸草的原野,没有树木,没有人烟,唯有我们在孤独地行进着。约莫走了大半天,才有一牧人骑着牦牛赶着羊群,牧羊犬左冲右突地跑动着在那羊群地四周执行主人地命令,驱使着羊群从马路上通过。那牧羊人友好地向我们招手,并看着我们远去。可到了草原的深处,人却多了起来,来自甘肃的民工正在修路,工地上还插着彩旗,简易的工棚上还写着振奋人心的标语。高原上的太阳已将他们的皮肤烤得黑红。大约几十里路段上都可见到他们,一群皮肤黑红的筑路民工。由于修路,车不时地绕道而行,顺着前面的车印走。每次都有好心的民工为我们领路,说是几个冒失鬼的车驶进了沼泽地。实际上我发觉好心人一是为了带路,二是为了跟我们拉话。民工一上车,就特热情,话特多,带到了正路上,还要陪你走一程才下车。在这荒芜的'草原上,人之间就这般亲近。然而走在这高原上,我的心却是悲凉的,像在都市的喧嚣中一样的悲凉。

我十九岁那年离开故土奔向城市,多少年后发觉那灯红酒绿高楼大厦中的我仍然孤独,这里没有亲人和真心的朋友,多的是世故和市井俗气,这些年人们之间似乎少了真情,丢了本性真面目,于是在都市里的我常思念故土,精神患了分裂症。这样我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够一目了然,明白了什么是什么。这样我对诚心待我的人加倍报答,对小人拒畏而远之。我很难理解人们若没有情义,生活有何意义?

不远处几只野鹿悠闲地低着头吃草,一只小鹿跟在母鹿的后边戏耍,另一只老些的鹿抬起头轻蔑地看我们,那神情是平静而自傲的。在这荒漠的草原上,鹿们并不孤独,它们敢爱敢恨,生活得真实。而人就做不到,或许那老鹿也是这么想的,我这么想着。

离那玉树州还很远。茫茫草原上,我们的车子孤单地行走着。

篇4:荒漠诗歌

荒漠诗歌

你是

荒漠里的一缕春风

携着泥沙。无暇

吹走那片孤云。像

红尘里的傻子,硬是

钻出时光的微隙,去

沾惹花红胭脂

命中注定。你不是

春蝶夏蜂

扑闪了一整个绵暖的季节。却

一头撞上前世置好的

岩壁。童贞拉长了。而

生命的火焰

渐次熄灭。如同

浸润草地的`

夜色

沙尘

漫漫覆盖着你的身体

你的脸

如此倦怠。你

不在乎

今天的满目疮痍

不在乎

曾经的芬芳缭绕

终归是一些花花草草

无法恒久

永远

但是,你有

一片柔情痴心,化为

末了的尘缘。让人

偶然

想一想

念一念

篇5:荒漠之水诗歌

荒漠之水诗歌

千万年的颠沛流转

今日到此

把剩下的路程

提在日程里

一株风中颤动的小小的幼苗

强烈的张动着嘴唇

太阳的光在直直的照耀

一朵一朵的白云

像极了下世纪里

即将要盛开的花的'影子

拔节的风

弓起了身形

在小小的身体里欲去寻找

有没有一丝失望

正在那儿生成

几里之地?

驼铃声由远渐近

有一匹马踏着沙的轮迹

被迅速掩盖

一年四季的火

在此刻

在小小的头上

被开始蒸发出来

这是极罕见的一缕烟雾

此时,穿透苍穹

磕破了一扇窗的玻璃

在沉睡的脸庞上

那唇,注下千万年里的水

篇6:从草原到荒漠戈壁的散文

从草原到荒漠戈壁的散文

一、草原湿地风光和查汗努尔达坂

7月21日,早餐后从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出发,前往火焰山。

照例是一路美景,和昨天在巴音布鲁克草原风景差不多。坐在车子上,美丽大草原尽收眼底。牛羊低头吃草,马儿在雪山下奔跑。唯一不同的是,在这里的黑头羊和昨天在土尔扈特民俗文化村看到的雕塑一样,在草地上移动时,远远望去,只觉得羊的身子很短,肚子显得更肥。

也许公路是顺着河谷地带修建的,一路上河水淙淙。向窗外望去,岸边树木不多,倒是草丰花美。河谷地势比较低的地方,有一片一片的水域,或许说这里是草原湿地。

到达查汗努尔达坂的时候,休息了一阵子,顺便观赏一下海拔3645的山口及四周的风景。

查汗努尔达坂,是一个山口,地势开阔,四周雪山环绕。现在这里交通便利,来来往往的车子特别多,大家都在这儿停留,作为一个地理标志,这里是巴音布鲁克的高点。从前叫扎尕斯台,是一个具有历史传承的地名。

在查汗努尔达坂标志旁边,有扎尕斯台的敖包,比我从前在内蒙古灰腾格勒草原见到的要大的多,也高很多;也许这里是山口,风吹日晒,这个敖包的看起来比较陈旧,年代要久远一些。敖包原先是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分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幸福、平安的象征。

在敖包的周围,有两三个牧民,他们在围着敖包转圈,同时不断地把路上的石头块捡起来,堆放在敖包上面。也许他们在祈祷幸福平安,这让人想起了小时候,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我们要去村子西边的胡同里折一些柏树枝回来,吃过饭后,大人就叫孩子拿着柏树枝,绕着碾子转三圈,一边转,一边把柏树枝折断,丢在地上,据说,这样可以把疾病移走,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现在想着,绕着碾子转圈扔柏树枝,其实也是一种祈求健康的方式,大概和牧民绕着敖包转圈的做法差不多。

在这里,零距离地观察了湿地景观。草地之间,有大片大片的水域,就像一个又一个天然的池塘,有些水域已经连成一片,和普通的池塘不同,水边还能看到一股一股细细的水流从泥土中冒出来,在水面荡起了细碎的波纹。也许是雪山的雪水渗到地下,流到这里的时候,那些地下水又从地下冒出来,难怪这里是许多河流的发源地。

这一天,天气晴朗,逆光看去,太阳白云在水里的倒影非常漂亮,水面平静,反射着太阳的光芒。水面、草地相接的边缘弯弯曲曲,仿佛地图上的边界线,犬牙交错。草地、远山呈现出黛绿色,和蓝天白云一起,构成一种奇幻美妙的草原湿地风光。

回过头来,顺着太阳光线看去,水很清澈,一眼能看到水下面灰黑色的.沙砾,水面有细碎的波纹,闪烁着点点金光,而草色翠绿,加上阳光的照耀,更偏重黄绿色,茂盛肥美,生机勃勃。

二、回族饭店热情开朗的老板娘

中午到达巴伦台,我们在这里吃午饭。

巴伦台位于河谷地带,公路边大约有二三十家小饭店,几家小商店。我们到老回民思味斋饭庄吃饭。

走进饭店,老板娘非常热情,招呼我们入座,又端上切好的西瓜,说是免费送的。说是老板娘,其实她至多也就二十来岁,圆脸大眼,皮肤白净,包着淡淡粉红色的头巾,穿着对襟有金色花边的黑色上衣,黑裤黑鞋,越发显得白如傅粉,唇若涂朱。更叫人开心的是,她说话之前总是甜甜一笑,稍微低一下头,有点羞赧的样子。我们点好菜,老板娘就忙活去了。

等到饭菜做好端上桌子,才发现这位老板娘还真是聪明能干。出来旅游十来天了,饭店的饭菜总归是油腻了一点,但是出门在外,只好将就一下。而今天,这家的饭菜,明显清淡了许多,虽然菜的样式也和别的饭店差不多,但感觉有点家常饭菜的味道。

吃过饭,老板娘又端出两盘西瓜,还是送给我们。一边吃西瓜,一边和我们一起拍照,还要用美图秀秀美化一下照片……

三、荒漠戈壁

车子出了巴伦台,公路两边的绿色渐渐地少了。走了一两个小时,我们下车到路边的草坡上休息。这里的草地,中间裸露出不少的石头和沙砾,没有牛羊,没有树木。有些地方似乎是一条干涸的小溪,有些石块很大,有两三平方米,上面很干净。我们在草地和石头上走来走去,站到大石头上拍照,直到今天,才发现小菊有一字马的功夫,还有她的高踢腿,真人不露相啊!

再向前走,出现在眼前的是荒漠地带,起初多少还有点芨芨草、梭梭、红柳等,偶尔还有一两棵叫不上名字的野草开着花。天气也渐渐热起来了,空气也干燥了许多。再向前走,草越来越少了,甚至连苔藓都没有了,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荒漠,地面都是砾石,有黑的、灰的、白的,远看很像是铺了一地炭灰渣子,一望无际。我想,这样寸草不生的地方,也许没有什么生命吧?

走了没有多久,车子的右手边出现了一条河流。这条河和前几天看到的河都不一样,两岸山峰是沙土色、灰黑色、灰绿色的沙砾,没有草木,光秃秃的,感觉那上面的小石头块和沙土随时都有可能滑下来。河滩有一簇簇的叶子细小的小灌木,还有稀稀疏疏的芨芨草等,但更多的是沙砾碎石,河水也是灰色的、浑浊的,波浪翻滚,一路向前。索师傅告诉我们,这就是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在初中学地理时课本上有对它的介绍,我清楚地记得它是中国最大的一条内陆河。今天,竟然在这里看到了它,心里一阵激动。

塔里木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由发源于天山山脉的阿克苏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的叶尔羌河以及和田河汇集而成。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千米,最后流入台特马湖,全长2137千米,是世界第五大内陆河。

车子一直在塔里木河边行走。在这荒漠戈壁地带,竟然还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绿洲公园――北山水景园。公园很小,是顺着河谷狭长地带修建的,有新植的树,栽种的草,有水车等景观,还有一个很现代的停车场。公园的四周,都是荒山,没有绿色。这个公园,正是由于塔里木河水的滋润而变成绿洲。

过了小公园,下午早早地到了和硕县城。县城也是在绿洲上新建的,街道上有不少地方围起来,正在施工。倒是我们入住酒店的老板非常热情,性格直爽,只要有客人到来,他都在酒店大堂用西瓜招待,尽一下地主之谊。

安顿好住宿的地方后,时间比较早,我们到旁边的超市逛了一会儿,然后找地方吃饭,感觉在这里生活还是比较方便的。

篇7:荒漠也如诗作文

荒漠也如诗作文

去过南杭的西湖,那片粼粼波光的美景至今难忘,绿杨荫里白堤的风韵,将杭州幻化的如同诗一般,但谁知那无垠大漠也如诗般美丽,飘逸。

敦煌,甘宁大地的一颗明珠。漫步于酥松的沙漠中,灼热的蒸汽回旋于脚边。广袤的大地上,无垠的.细沙弥散其中。脚踏在上面,一阵如瓷片打破的响声便徘徊于耳边,定眼望去,风沙席卷的大漠,一座座沙丘在风中消散,又在风中重生。倚着身后的风,我仿佛听到铁骑的声音,那一声声驾马的呼吁,一声声跺沙的噪响,骨子中的血不由膨胀起来,一下子千言万语便从口中呐喊出来似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正如诗中所描绘的,此刻近昼的大漠中远远袅袅炊烟飘在风中,那浊白色的炊烟在近黄的风中格外夺目,又显得倍感孤独。在那芸芸细沙中,几株近灰的“绿植”从沙埋中探出了头,那纤细的叶茎中,我仿佛看到那隐没的傲骨,冲出厚重的沙土,挺立身躯,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娇嫩的芽窥探茫茫沙海,格外注目。那无垠的沙漠又似一道无尽的沙道或一条无际的沙河,干涸或激流冲击着植被的萌芽。抖擞,抖擞,注目依旧。渐渐孤日当空,在夜的影响下,孤日渐渐近了,连站在沙漠中的我也看得格外清晰。大漠中的太阳是嫣红中带着泥黄,但又出淤泥而不染,无大漠之热,显得略有冷清,但却不可思议般的圆润,庞大,渐渐残缺……

借着枯竭的暮光,窥见了那古时的萧关,萧关顾名思义,萧索之关,寸草不生之地。如今的萧关也只剩下那破旧的关牌罢了,那曾经雄伟的城关早已消融在了这悲壮的大漠。不过站在远处的我,却模糊的看出那断壁残垣逝去的辉煌。萧索肃穆之气弥漫其中,便让人不由想长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真是可歌可泣。

隐隐有嬉声传来,觅声而去。几位孩童依靠在残旧的城墙废墟上玩耍作乐。他们的神情多么欢娱,蹦蹦跳跳之间,嘴角边的那抹自得其乐,顿时让我明白大漠的真正含义――无中生有。在荒漠的生活中,寻乐,作乐,找到生活中细微之欢乐,不求形式,不求物质,那抹欢娱只是追求本心,仅仅而已。

倚靠沙丘,谈笑作乐,听沙,赏沙,窥肃穆古迹,品人心质朴,心乐及神乐。荒荒沙漠,也如诗。

篇8:海水西调入荒漠

海水西调入荒漠

我国北方横亘着八大沙漠,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陕西、宁夏、河北、辽宁七省区境内,总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

作 者:海腾  作者单位: 刊 名:西部大开发 英文刊名:WEST DEVELOPMENT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 

篇9:梭梭荒漠造林技术

梭梭荒漠造林技术

从育苗、苗木出圃、造林地选择、造林和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梭梭荒漠造林技术,以期为人工梭梭林建设提供参考.

作 者:杨志梅  作者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新疆玛纳斯,832208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S725 关键词:梭梭   荒漠   造林  

荒漠之水诗歌

基于3S技术的绿洲荒漠过渡带生态环境的安全研究

沙化荒漠地区牧草植被生态环境重建技术试验探索

几种荒漠植物叶面积与叶干质量关系的研究

散文朗诵技巧

雨夜散文

情感散文

张小娴散文

散文 秋天

仲夏夜之梦散文

荒漠散文(整理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荒漠散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