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成功企业家创业感悟三则(共含7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jmxad”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美国最大的小企业组织全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
13岁时,我开始在父母的加油站工作,站里有三个加油泵,两条修车地沟和一间打蜡房。父亲负责修车,母亲负责记帐和收钱。我想学修车,但父亲让我在前台接待顾客。他说:“儿子,汽车在变化,而人却不会,你需要先学会了解人。”
当汽车开进来时,我在车子停稳前就站的司机门前,忙去检查油量、蓄电池、传动带、胶皮管和水箱。我总是多干些,帮助擦车身、擦挡风玻璃和车灯上的污渍。我注意到,如果我干得好,顾客还会再来来。
每周都有一位老太太开着她的车来清洗和打蜡,该车内的地板凹陷极深,因而很难打扫。车的主人又极难打交道,每次当我们把车准备好时,她都要再仔细的检查一边,要我们重新打扫,直到清除每一缕棉绒和灰尘她才满意。我实在不愿再侍侯她了,但父亲告诫我:“孩子,这是你的工作!不管顾客说什么和做什么,您都要记住做好你的工作,并以应有的礼貌去对待顾客。”
我每天放学后就开始为父母工作,星期六和暑期则从早上6点15一直干到晚上7点。开始,父母一小时付我50美分,三年后给我涨到1.1美元。在父母的帮助下,我还学会了如何安排自己的收入。我将收入的10%放在一个钱罐里,礼拜日捐给教堂,通过它我认识到了慈善的重要性;20%同父母的20%放在一起作为膳宿费,的但后来我发现这是父母为我准备的教育费;另外20%是我自己的储蓄;剩下的50%则由我自己支配,购买我想要的东西。
正是在加油站的工作不仅使我学到了严格了职业道德和应该如何对待顾客,而且认识到了家庭小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我的父母既是老板、经理、又必须是服务员。
努力尝试才能成功
在世界各地拥有4300家快餐店的温迪国际公司创始人、商务经理戴维·托马斯:
十二岁时,我们家迁到田纳西州的诺克斯维尔,我设法使一位餐馆老板相信我已十六岁,他才雇我做便餐柜台的招待,每小时25美分。
餐馆老板弗兰克和乔治·雷杰斯兄弟是希腊移民,刚来美国时,他们曾干过盘子和卖热狗的工作。他们极为坚强,并为自己定下了非常高的标准,但从来不要求雇员做他们自己做不到的事。
弗兰克告诉我:“孩子,只要你愿意努力尝试,你就能为我工作;如果你不努力尝试,也就不能为我工作。”他所说的努力尝试包括从努力工作到礼貌待客等一切内容。当时通常的小费是10美分硬币。但如果我能很快把饭菜送给顾客并服务周到,有时就能得到25美分小费。我记得曾尝试自己一个晚上能接的多少顾客,结果创下了100位的记录。
通过第一份工作,我认识到,只要你努力工作并专心致志,你就会成功!
15美分的教益
新泽西棗曼哈顿航运线的老板兼A桺桾卡车运输公司的总裁阿瑟·因佩拉托雷:
我10岁那年正是经济大萧条时期的1935年,我在一样大运货卡车上工作,每天要向100家商店递送特别食品,但12小时的工作只能挣一个三明治、一杯饮料和50美分。在没有食品递送的日子里,我街角一家糖果店工作。一天,我在桌底下拾到15美分并把它交给了老板。老板扶着我的双肩承认,钱是他故意放在那儿的,以看看他能否信任我。后来,我一直为他工作到上完高中,我知道是我的诚实使我在美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在后来的年代里,我干过许多工作:侍者、停车场服务员、房子清洁工等。再后来,当我的卡车运输队挣扎着度过四个连续亏损的惨淡之年时,我就会想起自己在糖果店学到的关于信任的一课,他使我同别人一起工作、创建事业的并最好是我的生意成功的关键。
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万众楼,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与北大国际师生分享了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以及他所经历的创业之路——
■创业无贵贱,小苗成大树
今天很多人谈到创业都是很宏伟的计划书,但真正伟大的创业往往都是从小做起的。新东方最早就是教英语的培训班,只有十几个学生,连个执照都没有。直到今天,这一领域的准入门槛仍然非常低。全球第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也是从小店做起,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就是在小镇上开家小店卖便宜衣服。从创业的角度,开饭馆与高科技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饭馆开得好,可以成为麦当劳、肯得基,比新浪、百度不差。在星巴克之前,也没人想到咖啡馆可以开连锁到全球。
■底线不可破,诚信不可丢
创业没有贵贱,但不代表没有原则,尤其是诚信的底线决不能突破。新东方能成功走出浑水事件,凭借的就是诚信。在创业的路上,你会遇到各种危机,尤其是准入门槛很低的行业,意味着你的对手既有狼也有老鼠。狼会让人见识血淋淋的竞争,老鼠则可能无孔不入。他们肯定会在某些阶段、某些领域给你带来巨大压力,这非常考验你的定力。新东方的很多竞争对手以销售为导向,拼价格,做规模,但最本质的教学没有做实。当浑水事件袭来,投资界对教育领域不再盲目投资,而是非常注重调查研究时,所有只为融资而盲目扩张的花架子机构就进入了困境。企业不守底线,就是自取灭亡,只是时间早晚。
■企业如帝国,英雄加制度
企业与社会是两个不同的系统,社会和国家需要民主,保证公民人权的平等和机会的公正;但作为一个创业的企业,民主就未必最好,尤其是在初创期,由企业家才华出众的人更集权一些,反而可能更好。
对于企业而言,领导人和制度都非常重要。领导人的重要性在于做到最好,通过出众的企业家才华把企业做大、做强。而制度的重要性在于防止最坏,以严格的规矩防止坏人胡作非为。开国皇帝所开创的帝国能否长久,关键看有没有能像汉武帝、唐高宗一样带来中兴的领导人。同时,制度在基业长青路上也至关重要。古罗马帝国能超越千年,中国的朝代只有几百年,很重要的差异就是制度。古罗马有元老院制度制衡皇帝的权力。
■企业家精神的四个维度
第一,冒险精神。创业没有百分之百的保险,准备创业就意味着你要准备接受90%的失败,因为每100家创业公司只有10家能留下来,最后能做成顶级公司的可能只有一家。创业是生活方式的博弈,要计算你现在和将来稳定预期的东西,换成创业的风险和收益值不值。创业前还要简单权衡一下你是否输得起。
第二,愈挫愈勇。在创业的路上,成功与失败是孪生兄弟,普通人遭遇挫折容易一蹶不振,但企业家会从挫折和危机中努力寻找机会,波折反而容易激起他们的兴奋点,平淡反而是他们难以接受的。马云、史玉柱都有这个特质。最近经历的浑水事件,从这场危机中找到的三大收益:回购股票、竞争环境净化和管理层激励。
第三,团队精神。创业企业家一定是个人英雄,但绝不能犯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共同点是都有极强的个人能力,但绝对不同的是个人英雄有容乃大,广纳英才为我所用,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排斥团队,视英才为威胁,除之而后快。如果没有王强、徐小平等组成一个强大的团队,新东方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第四,创新精神。创新与创业一样,不求惊天动地,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改动就是创新。创新如水,水随万物而变,可结冰、化雨,可环山、入海。
真正的企业家本质上都是有理想的人,而不仅仅是追求财富的人。企业家没有理想,企业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无异于冰冷的商业机器,最终会被社会淘汰。企业家如果有余力,还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海蒂・加纳尔: Camp Bow Wow公司的创始人兼励志演讲家
她是谁:海蒂・加纳尔是宠物用品连锁公司Camp Bow Wow的创始人。同时,她还是一位鼓舞人心得励志演说家。
她带来的启示:在我们的梦想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她的故事:在一次旅行中,加纳尔发现很难找到出售宠物用品商店。加纳尔和她的丈夫贝翁便有了开宠物用品商店的想法。在1994年,悲剧上演:贝翁在一次飞机事故中身亡。尽管在以后的漫漫长日中,作为一个单身母亲,加纳尔艰难度日,但是她从未放弃过她的梦想。
在12月,在丹佛,加纳尔开了第一家Camp Bow Wow店,从此,她将毕生的精力与心血投入Camp Bow Wow公司。在,她开了第二家分店。在加纳尔开设第二家后,她的公司开设实行专营权。如今,Camp Bow Wow公司的专营权遍布美国和加拿大。其中,这些地方包括第一家商店的地址丹佛。现在,公司的市值高达8亿美元。
听了这么多百万富翁的故事,你是不是已经深受启发,开始有了自己的经商理念。心动不如行动,没准哪天你的名字也会出现在富豪榜上面!正如奥卡穆拉、纳托瑞以及加纳尔所启示我们的那样,如果你愿意努力奋斗并且付诸于实际,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俞敏洪,江苏江阴人,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
俞敏洪创业故事
新东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北京时间9月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于20.88美元。新东方董事长、持有公司31.18%股权(4400万股)的俞敏洪的资产一跃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中国随后出现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被逼下海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1995年底,积累了一小笔财富的俞敏洪飞到北美,这里曾是他心牵梦绕的地方,当年就是为了凑留学的费用,他丢掉了在北大的教师职位。在加拿大,曾经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听了俞敏洪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已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也深受刺激。,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在俞敏洪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陆陆续续从海外赶回加盟了新东方。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
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如何将这些有个性的人团结到一起,并让每个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是俞敏洪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新东方精神
如今,新东方已经成为无数人梦想的发源地和实现梦想的场所。成千上万人通过在新东方艰苦的学习,圆了自己的留学梦。
与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一同冲向全国各地的,还有新东方精神。一位同行在参加完新东方去年的梦想之旅后总结道,新东方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了我们,尽管生活沧海桑田,依然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的梦和理想!
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俞敏洪认为,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
几年前,俞敏洪曾写道,“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有些困难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如此的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惶恐和不安几乎是众多企业领导者共同的体验,唯有战胜它们的人才能轻松走下去。
1.80后创业故事,李想成功创业故事
2.著名企业家创业故事
3.女企业家创业故事
4.美国女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5.成功女士的创业故事
6.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7.创业故事――通往成功的笨方法
8.成功创业故事集锦
9.马云成功创业故事
10.女人成功创业故事
创业初期,需要发扬一个精神:聚焦聚焦再聚焦。因为万事开头难,开头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一件事准备的充分,做得十分的完美。无法再优化了,这样的话就有可能你创业的起步才可能是成功的。
我们刚创业的时候,我们产品其实就是一个软件,还没创业,提前一年,我就在那开始准备软件,在那编软件。为这个软件,在这个问题上真正聚焦了一年,这一年我什么事也没做,这一年还没考虑创业的问题,还没考虑组织架构的问题,还没考虑招聘的问题,我是我们公司唯一的研发人员,我当时也是我们公司唯一的员工,差不多用了一年的时间,去准备,聚焦在我们的产品上面。
一年下来之后,我自己觉得这个软件差不多了,应该是有市场了,我就到了深圳,下一个阶段就是销售了,这个时候就开始招了两个人,先两个人,后来四个人。我主要抓广告。当时因为我也是一个理科出身,也不懂怎么做广告,自己就起草了一篇广告文案,那个广告文案有两千字以上,把自己的产品每一个优点都想出来,每个优点都不舍得落下来,自己一总结有15个优点,后来觉得这个广告不能那么多字,就删了一些,搞了十大特点。自己去改。后来我那时候没钱,做广告只能做小报的四分之一版,那个文字还是放不下,又精简,这个精简的过程也是对广告文案优化的一个过程。这个文案差不多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这半个月聚焦在广告文案上,最后终于把它能装在小报的四分之一版里面去了。做出去之后,效果还是不错的,就开始有订单,就有人安排我那个软件。
在创业初期的时候,一个人,一个时间点只能干一件事,不能干两件事,干一件事,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因为创业要成功,它可能是有很多个方面组成的,要在几个主要方面要把它做成功了,如果这几个方面,如果有一个做的不成功,这个创业就不能成功,不能成功除非你开始有很好的团队,有各方面的专家,否则的话,就还是需要一把手亲自自己,或者带领团队去聚焦,把矛盾几个方面,每件事把它聚焦聚焦再聚焦,做到极致,我想这个创业的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随着队伍的建设,我们的销售额又进一步的扩大。在此之后,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金山汉卡,它的水平比我们高,这时候我又回过头来去聚焦到研发上,销售管理这些我又不管了,我带着十几个团队,到大学封闭起来,又进行了大半年的时间的研发,研发出了M6403,这个产品应该是又超过了金山汉卡,这个产品成功,M6403把巨人的规模一年千万计的销售,提到亿亿计了。
(这个阶段成功)有两个方面,我们的产品确实有进步,确实是当时最好的,因为做任何产品,其实消费体验其实是第一位的,它是基础。如果你这个产品不好,你广告做得再好,你这个项目也失败了。第二个我们当时发明了一个销售方式,其实说白了,这个方式是什么方式,就是把全国的经销商都召集到深圳来,交了定金,给予他一些优惠,当时取了一个名字,大家就是加盟。这个方式在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还是很有效,这些电脑商店,这些电脑批发商,他不进你的货,他要进别人的货,他不进你的货,他要进联想的汉卡,或者金山汉卡。如果你巨人汉卡把它的渠道塞满了,这样他就进别人比较少,他在推荐,向消费者去买电脑的时候,他主动推荐汉卡的时候,推荐我们比较多一些,当时我们搞了全国规模很大的,全国发展了800家经销商。
在这两个方面我们做得比较好,很快的我们规模迅速的壮大,年销售额是过亿的。这样我们就成立了巨人集团,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巨人整个创业。
一个企业家,一个领路人和一个团队,最难认清的是自己,尤其是取得一定成绩了之后,对自己是最认识不清楚的。巨人当取得了成功之后,我的团队 ——主要是我,开始觉得自己本事挺大的,想做的事真的做成了,再做事我也能做成,把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了。第一阶段为什么会有聚焦,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不行,你就要加倍的努力,所以就会出现不断聚焦聚焦再聚焦,当第二个阶段自己取得一定成功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以为自己比别人强了,这时候就开始要犯错误了,就认不清自己了。
脑黄金成功之后,我们的队伍、我本人就彻底忘乎所以了。我们做第二个又是成功的,那就开始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我就组织了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保健品、药品和软件。在组织三大战役的同时,又拓展了新的领域,化妆品领域、服装领域,当时传销是违法的,还成立了一个传销部。
因为我们这么的忘乎所以,所以投了这么多项目,现在回过头来看,(但凡)懂点管理学,懂点企业运营,这样做只有一个结果,只有失败,因为你没有那么多人才,因为你没有聚焦,因为你的人力财力物力,各个方面都跟不上,因为一个项目要做成功,你的研发要做到一流,你的营销要做到一流,你的管理团队要做到一流,你的激励机制要跟上,你的财力要跟上。我们做了那么多,一个都跟不上,所以一个月,三大战役,第一个月我们投了五千万的广告费打水漂了。
我们三大战役广告,我现在有几个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上面一排汉字是“巨人大行动”,下面就是一排巨人手拉手往前走,那时候年轻,也狂妄,人的选择上面就有问题,现在这个广告肯定不给登,有马克思、邓小平、毛泽东,还有爱因斯坦(等等)。一排排巨人手拉手往前走。这个广告被叫停了,叫停的理由是我们一排排伟人往后走,第二排留了很多人的脑袋,有个脑袋秃头,上面有个地图,这个问题也不大,因为这是戈尔巴乔夫,还有一个脑袋出问题了,人家的头发是从左往右梳,那个头发是从右往左梳的,这个问题大了,这
我们的5000万广告砸下去,基本上都是属于夺人眼球,而不是宣传产品。还有一个广告,B-52轰炸机,从上面掉下来三排炸弹,一个炸弹接一个炸弹往下掉,每个炸弹有产品,一行是保健品的,脑黄金、巨不肥、巨人补钙一串的,还有药品、软件。
一个月5000万广告砸下去了,第二个月3000万砸下去了,小一个亿就没了。这时候我们管理还不到位,广告打出去了,产品还没生产出来,除了脑黄金已经在生产了,其他的产品没生产出来,广告就在那打,广告一叫停,我们产品出来,没广告了。我们的资金就紧张了,资金更紧张的原因我们盖了巨人大厦,巨人大厦投资12亿,我们只有两亿的资金,还要去搞产业,很自然的,我们的钱就不够了,所以巨人大厦最后没盖起来,现在还在那放着,是个烂楼。
巨人很快陷入了低谷,巨人一下从悬崖上(坠落)。我们上得很快,快用了三年时间爬到山上去,从悬崖上掉下来,一个月就掉下来,虽然没摔死,一下就摔昏迷了,休克,整个公司1月份一下就休克了,这个根源出在哪?真正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和自己团队公司的能力,狂妄自大。
因为成功是一个包袱,所以中国的古话这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个是对了,失败了之后,你总结了教训往往是真实,往往是有意义的,往往是让你提高的。成功的时候做广告,其实就是忽悠人,包括我现在,成功的时候他总结,往往不扎实,在天空上,不接地气去总结,好高骛远,过高估计自己去总结,所以成功人的经验的报告少听。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成功又是失败的爸爸,成功之后很容易失败。就是因为我们背负了创业的成功,一个半的成功,就必然发生了我们的失败。这是我谈的第二个感悟,关于成功之后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
我失败过程中的一个感悟就是当断则断。我们失败了之后,已经不行了,摔休克了,这时候看了哪个产业还不舍得放,还想去救它,还想去借钱去找生产资金,生产去打广告,在队伍建设的还去投入。
巨人大厦到处去找人想办法引资,所有的这些努力,我们差不多努力了9个月,1997年1月份到9月份,从下雪一直到秋天的时候,一直在忙忙碌碌。我那时候还整天到处飞,美国就飞两次,美国有人说投资,跑过去了,一去发现是骗子。这时候,不敢面对现实,我们当时有20、30个项目累计起来,每个都想去保。如果刚摔倒的时候,如果保一两个项目,那一两个项目有可能保下来,每个项目都想保,其实最后一个都没保住,我们每个项目,包括巨人大厦,一个都没留下来。当你发现你的一个项目,你的一个产品,趋势不行了,销售趋势不行了,你的队伍不行了,如果下个阶段没得救,管你有多大损失,赶快把它砍了,当断要断。
★ 企业家成功语录
★ 成功企业家的演讲
★ 成功企业家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