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结婚习俗礼仪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栗子LC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庆结婚习俗礼仪(共含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栗子LC”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安庆结婚习俗礼仪

篇1:安庆结婚习俗礼仪

结婚习俗

下报日:这是安庆订婚的特别说法,在这一天男方父母来到女方家下礼金,定结婚日子,还有商讨结婚细节等,更重要的是如果下报日成功了,那么恭喜你这媳妇十有-是跑不掉啦!

据老人讲,下报日这天,男方除了要带上好烟好酒外,还要提上花生、莲子、红枣、桂圆四样,各为四两送到女方家里。

滚床:在结婚的前一晚要找一对童男童女,在新床上睡一晚,也是希望想新人能够儿女双全,多子多福。现在的习俗更加简洁了,只要一个的健康小孩在床上呆一会取个好意头就可以了。

铺床:结婚当日的早上,要请一位“全福夫人”来给新人铺床,“全福夫人”即指家庭美满,上慈下孝,子孙满堂的女性近亲,这样也是希望新人以后也能这样幸福美满。

压床娃娃:寓意着幸福美满、早生贵子的压床习俗。大家在选购压床娃娃的时候,一般都会去选择毛绒玩具作为压床娃娃。精致的娃娃形象不仅是幸福的象征,更是以后孩子的一对精致的玩具,可谓一举多得。放在婚床上寓意早生贵子。新人幸福美满,百年好合。

找鞋:有的新娘家会让新郎不那么轻易的娶到新娘哦!开门给红包之后你以为就这样轻易的结束了吗?NONONO!不管前面的伴娘团有多少阻挠最后一个形式可是不能不走的哦!就是藏新娘的新鞋咯!从这个可是有讲究的,要天上藏一只地上藏一只,取意天上一双地上一对,找不到鞋子新娘就没法出门啦!

台灯:女方家准备的大红色喜庆款台灯,当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棒在手里, 走在新娘前面,寓意“明灯引路”,到达婚房下车时,伴娘要一直保持手棒灯走在最前,进入婚房卧室后,立即开亮台灯,此灯要一直点亮至第二天早晨,寓意“长长久久”。

子孙桶:经过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子孙桶普遍用大红的水桶代替了,桶里面放上枣子--期盼“早得贵子”;长生果(带壳花生,节数越多越好)--寓意长生不老和多子多福,;以及桂圆,荔枝,百合,莲子等干果;再放进五只红鸡蛋,象征“五子登科”等等。

传统结婚风俗

【下报日】

这是安庆订婚的特别说法,在这一天男方父母来到女方家下礼金,定结婚日子,还有商讨结婚细节等,更重要的是如果下报日成功了,那么恭喜你这媳妇十有-是跑不掉啦!据老人讲,下报日这天,男方除了要带上好烟好酒外,还要提上花生、莲子、红枣、桂圆四样,各为四两送到女方家里。

【糕】

子孙桶还要放上两条糕,给男方新房的亲戚占喜的。子孙桶在新娘出门的时候,由女方兄弟在拎着跟在新娘后面带出娘家拎进洞房。

这原本是具有安庆风味的一道美食,因为“糕”通“高”,寓意吉祥,当然是安庆结婚时必不可少的一样好东西,女方要在陪嫁的被子里藏糕,男方的亲友回去找,找到就意味着以后会步步高哦!更重要的是新娘从婚车下来的时候还要踩着糕下来哟!结婚总要取个好意头嘛

【喝糖水】

新娘子进了男方家门后要端上一碗糖水给新娘喝,这样新人的生活就会甜甜蜜蜜的,不仅仅是糖水,也可以煮莲子银耳汤这类的,只要是甜的就可以啦!

地区结婚风俗

向长辈敬茶:指的是双亲坐于上,然后两位新人对他们进行敬拜,敬茶给他们,等他们喝完以后敬拜礼完毕。

新人敬客:在婚礼举行完的时候,结婚的宴席就会开席,女方需要换上中式服装和男方一起向来宾敬酒。

女方回礼:接到聘金时女孩子是要给回礼的,不同的地方,回礼也有所不同。有的地区女方家一般会给戒指,有的地区一般会给钱。

安装婚床:结婚前一天的晚上,需由女方的家找出一育有儿子、又家庭幸福的男丁安装婚房里的婚床,再将寓意早生贵子的四品:莲子、核桃、红枣、花生洒在新床上面。

绕吉祥路迎亲:此习俗就是说迎亲队伍,必须绕着所有路名寓意比较好的路段开一周。

新娘进门:男方将媳妇娶进门,对新郎家里其他长者行拜谒礼。

梳头:给新娘打扮时,会请一位有福泽的人去给新娘梳头,和安床的意义差不多。

女方给嫁妆:女方家里会筹备嫁妆,给新娘带去男方家,全放进红色的箱子中交给新娘。

下聘礼:婚前男方要将娶亲的聘礼送到女方家,每个地方送的种类都不相同,按各个地方的习俗来送,礼金则象征着娶方多金,暗示着新娘嫁过去可以享福,让女方家放心。

送入洞房:两位新人入婚房的时候其好友也会一起,而且还会闹闹洞房来缓解新郎新娘的紧张氛围。大家注意在闹洞房的时候要有分寸。

三天回门:指在结婚以后的第三日,女方在男方陪伴下返回到娘家,不过千万不要两手空空的过去,要拿上一些礼品以及烧全猪等东西回去,然后还需要回家祭祖。

婚礼仪式:结婚地点通常按照新人的想法来确定,需要请专业的司仪主持。

篇2:安庆结婚风俗礼仪

【下报日】

这是安庆订婚的特别说法,在这一天男方父母来到女方家下礼金,定结婚日子,还有商讨结婚细节等,更重要的是如果下报日成功了,那么恭喜你这媳妇十有是跑不掉啦!据老人讲,下报日这天,男方除了要带上好烟好酒外,还要提上花生、莲子、红枣、桂圆四样,各为四两送到女方家里。

【糕】

子孙桶还要放上两条糕,给男方新房的亲戚占喜的。子孙桶在新娘出门的时候,由女方兄弟在拎着跟在新娘后面带出娘家拎进洞房。

这原本是具有安庆风味的一道美食,因为“糕”通“高”,寓意吉祥,当然是安庆结婚时必不可少的一样好东西,女方要在陪嫁的被子里藏糕,男方的亲友回去找,找到就意味着以后会步步高哦!更重要的是新娘从婚车下来的时候还要踩着糕下来哟!结婚总要取个好意头嘛

【喝糖水】

新娘子进了男方家门后要端上一碗糖水给新娘喝,这样新人的生活就会甜甜蜜蜜的,不仅仅是糖水,也可以煮莲子银耳汤这类的,只要是甜的就可以啦!

篇3:安庆结婚风俗礼仪

向长辈敬茶:指的是双亲坐于上,然后两位新人对他们进行敬拜,敬茶给他们,等他们喝完以后敬拜礼完毕。

新人敬客:在婚礼举行完的时候,结婚的宴席就会开席,女方需要换上中式服装和男方一起向来宾敬酒。

女方回礼:接到聘金时女孩子是要给回礼的,不同的地方,回礼也有所不同。有的地区女方家一般会给戒指,有的地区一般会给钱。

安装婚床:结婚前一天的晚上,需由女方的家找出一育有儿子、又家庭幸福的男丁安装婚房里的婚床,再将寓意早生贵子的四品:莲子、核桃、红枣、花生洒在新床上面。

绕吉祥路迎亲:此习俗就是说迎亲队伍,必须绕着所有路名寓意比较好的路段开一周。

新娘进门:男方将媳妇娶进门,对新郎家里其他长者行拜谒礼。

梳头:给新娘打扮时,会请一位有福泽的人去给新娘梳头,和安床的意义差不多。

女方给嫁妆:女方家里会筹备嫁妆,给新娘带去男方家,全放进红色的箱子中交给新娘。

下聘礼:婚前男方要将娶亲的聘礼送到女方家,每个地方送的种类都不相同,按各个地方的习俗来送,礼金则象征着娶方多金,暗示着新娘嫁过去可以享福,让女方家放心。

送入洞房:两位新人入婚房的时候其好友也会一起,而且还会闹闹洞房来缓解新郎新娘的紧张氛围。大家注意在闹洞房的时候要有分寸。

三天回门:指在结婚以后的第三日,女方在男方陪伴下返回到娘家,不过千万不要两手空空的过去,要拿上一些礼品以及烧全猪等东西回去,然后还需要回家祭祖。

婚礼仪式:结婚地点通常按照新人的想法来确定,需要请专业的司仪主持。

农村传统婚俗

给女方家长敬茶:当新郎经过重重困难,终于见到美丽的新娘,接下来就是给岳父岳母敬茶,并改口称呼“爸妈”,爸妈会给新女婿包个大红包哒!新娘出门到婚车上是不能沾地哦,背新娘的人要是娘家哥哥哦!

头车应该两男两女,头车的司机如果是男的就要伴娘坐在前面,反之就要伴郎上咯!安庆人结婚的时候就要成双成对的。

把新娘接到婆家的时候,男方的妈妈不能出来接新媳妇哦,要在另一个房间里避一下,这样以后就会婆媳相处和谐的呢!

篇4:安庆冬至习俗

安庆冬至习俗

冬至扫墓寄哀思

“每年冬至的前几天,我们全家都要去公墓扫墓。”市民王小姐说,冬至日祭祖是他们家多年以来的传统,以此来表示后辈不忘祖先的心意。这个冬至还没到,她们全家已经早早的去扫墓了。

在安庆,冬至日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一样,都是格外受到重视的祭祖扫墓的日子。尤其是在安庆城区、怀宁、枞阳和桐城等地,冬至日都盛行扫墓祭祖的活动。往往冬至日的前几天,安庆人就会扶老携小来到祖坟前,烧纸钱、放爆竹,祭奠和缅怀先人。即便不去坟头祭扫,到了冬至这一天,安庆人也会在门前屋后烧纸钱给家神野鬼受用,以此来祭奠祖先和孤魂野鬼。

在安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家里有人去世,三年内的新坟,冬至是必需要到坟前祭扫的。

南瓜飘香冬至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不能缺少美食相伴的。冬至也是如此。

在安庆,有冬至这一天吃南瓜饼的习俗。现在也有很多人家将制作南瓜饼的习俗简化,吃蒸南瓜、南瓜粥等等,以此来代替南瓜饼。

冬至前几天,就有安庆网友将签名改为“冬至,我妈喊我回家吃南瓜饼。”由此可见,冬至吃南瓜饼这一习俗在安庆的普及度。往往在冬至前一天,家中的主妇们就采购好了食材,到了冬至当天,先是将南瓜切块蒸熟,碾成南瓜糊后加入适量糯米粉,揉成粉团。然后将粉团分成小块上锅蒸熟。冷却后分成小剂子,直接做成饼状或者包入馅料做成小饼,最后放入油锅或煎或炸,最终成了色泽金黄,口感醇香、酥软甜糯的南瓜饼。

在很多安庆人的心里,冬至和南瓜密不可分。即便是如今很多安庆人不会或者没有时间制作南瓜饼,以南瓜为原料的食物依旧是冬至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日渐淡化“冬至面”

在安庆,还有冬至这天吃面条的习俗。这一天的面,也因此称之为“冬至面”。为此,还有一句俗语叫做“吃过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这是很有科学智慧的一句俗语。因为冬至是一年里最短的一天,所以太阳离我们最远。而过了冬至,日子就一天长似一天了。只是这样的`一个习俗,在安庆已经慢慢地被淡化了,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风俗。

同样是面食,饺子在冬至日的地位却是日渐提升了。其实,冬至日吃饺子,本来是北方人的习俗,因为冬至这一天开始了“数九”天气,北方严寒,进食含有肉类等高热量食材的饺子,能够驱寒保健。所以在北方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虽然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现在各地的各种习俗已经日渐交融在一起。在冬至日,还有喝鸡汤、吃馄饨等等习俗。是不是本土的习俗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传统习俗的回归,以及这些习俗的传承和发扬。

篇5:印第安人结婚习俗礼仪

结婚习俗

酋长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印第安人的婚姻很简单,当需要结合的时候,只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即可。

印第安人的贫富不是以财产来衡量,最富有的男人是能力最强的猎手,女人的嫁妆则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甘情愿地协助丈夫料理家务。当他们性情不合不愿意再在一起生活时,只要举行一个和结婚一样简单的仪式既可以分手,也没有什么财产分割之类的问题。

印第安人中未婚和已婚夫妇并无明显界限,贞洁也不被视为是基本的道德标准。此外,在非常友好的朋友之间,还互相交换妻子过夜,这被看成是一种最坚固的友谊。

有些家庭的男主人或者女主人亡故后,他们的子女有时候认父母生前的好友为父母,就像--教徒认教父或者教母一样。

在印第安人部落中,男人们总是通过婚姻来加强“家主”的政治地位和威望。比如,辛古部落允许一夫多妻制,因为多一个妻子就多一个“联盟代表”,就多一份劳动力。男人可以娶一家的姐妹俩或者姐妹多人,也可以娶其他部落的女子为妻,多妻家庭中的妻子们也为扩大丈夫的权威和地位进行努力,并由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有时为了家庭的和睦,妻子可以建议丈夫娶某某女子,充当“丈夫”的“红娘”

婚礼习俗

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婚礼的主持人是酋长和两位长老,当他们来到现场时,全场的人向他们致礼表示敬意。酋长身着民族服装,头上象征权威的高高的羽毛格外醒目。酋长在大厅中央坐定,两位长老分坐酋长左右,他们是当地年岁最大的人,灰白色头发结成长辫垂在肩上。新郎新娘身着白色的鹿皮传统服装,跪坐在酋长对面。成年男子围坐在酋长、长老、新郎新娘周围,妇女和儿童围坐在男人的外围,每人面前放着刀叉和盘碗。

婚礼装饰

捕梦网

在印第安人的文化之中,捕梦网拥有防止噩梦侵扰的魔力,当地人用手工制作,将羽毛和各色串珠用特有的编织方法制作成这些拥有神秘力量的捕梦网。

将捕梦网运用到婚礼请柬的布置上,将一切好运全都进行搜罗,带着祝福与幸运~

鹿角

婚礼请柬中鹿角的形态自然,装饰餐桌,或是变成创意照片墙,那天然而成的线条,具有其他人工制作的装饰所没有的独特美感~

编织

没有多余的色彩,浅褐色和白色的搭配,干净质朴。编织元素,原始而自然,是风中轻扬的复古清新。

篇6:闽南结婚习俗礼仪

闽南结婚的习俗

闽南民间举行婚礼期间,总有一个能歌善唱的“送嫁妈”(主持婚礼仪式亦称“送嫁姆”),在高声诵唱,贯穿于整个婚礼,既庄重严肃,又诙谐风趣,为婚礼增添喜庆、祥和、美满气氛。

婚礼的第一个礼程是在厅堂中进行象征性梳妆打扮,新娘新郎让人在头上各梳三下。这叫“上头”,表明正式成了大人。

迎亲队伍的最前头有人抬一根连枝带叶的青竹,俗称“竹扫”,表明新娘有“节”(贞节)。竹上系一块猪肉,据说这是祀每于做喜事时来捣蛋的白虎神,可逢凶化吉。接着是新娘轿(或车),后面还有人挑一担用布袋装的“子孙桶”,表示新娘早得贵子,挑的人可得大红包,但要善诵祝福歌:“子孙桶,吊起起,前苑园后果子。”

新娘上轿(车)前必先哭几声,表示依依不舍,这样婚后才幸福,俗称“哭好命”。“送嫁妈”要替新娘盖上紫帕,并诵唱:“紫帕罩上头,新娘贤惠新郎能。罩于前,新娘好人缘;罩于后,夫妻吃到老、老、老。”轿行几步,新娘要从轿(车)上丢下摺扇于路,表示抛弃不好性癖,俗称“放扇地”(谐音“放性”),“送嫁妈”遂唱道:“放扇,放扇,新娘好生侍(生小孩顺利)。”

迎亲队伍回来了,但花轿(车)只能停在堂屋门槛外。这时男方侄儿手中捧两粒柑桔(谐音“甘吉”),引出新娘,并由伞或米筛遮日,俗称“过米筛”。

结婚第二日,新娘出洞房,走到厅堂会见家中亲人,俗称“出厅”,这是婚礼的尾声。随后,“送嫁妈”陪新娘熟悉今后劳动路径、地点、表明闽南新娘热爱劳动。“送嫁妈”象征性指示新娘熟悉每一项工作时,都要高声诵唱一支歌。

新娘到灶前时要唱:“启灶君,起火不会熏,煮粥快滚。”新娘到井边时唱:“水井清清,新娘手灵心灵;井水明明,生子传孙富不会停。”新娘到养猪饲料缸“送嫁妈”边呼叫猪“?啊?,?啊?……”,一边唱:“搅潘(泔水)搅会浮,喂猪象只牛。把潘泼上壁,一窝猪仔十二只。”

新娘出嫁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做“头次客”,时间各地不一,有第二、三日或十二日等,新郎也同行,须在黄昏才回来,俗称“暗暗摸,生查埔(男孩)”。女家会送一对带路雏鸡和两株连根带尾的甘蔗(意为从头到尾都甜),鸡、蔗表示子孙昌盛;还送米糕(意为步步高),供女婿带回去,结婚至此始告结束。从此,夫妻开始了新的生活。

风俗礼仪

所谓的“定婚”就是男方由其长辈或族亲长辈择个吉日,带上金银手饰、礼(聘)金、喜糖、香烟等礼品到女方家“压定”,或称订盟,宣告婚事已定。

闽南人是很注重订婚的,因为它是结婚前的必经手续,被看作是没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实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结婚。

年轻女子在定婚后就视对方为未来的终生伴侣,对外亦不必再羞答答、扭扭捏捏。更有甚者,让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经地义,不必担心他人有什么闲言碎语,流言蜚语了。

定婚的金银首饰起早就该准备好了,一般是“从头到脚”都要有,包括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金脚链,上下珠光宝器,金光闪闪的。数量多少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为。

除此之外,礼(聘)金是不可没有的。按照以前的说法,这聘金是男家给女家的“养钱”(养育姑娘的钱)。女家先出个价,男家则视自家的经济情况来还价,再由媒人从中说和。

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会把聘金留一部分贴补家用。如今这样做就显得太过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为嫁妆费用,还得再加一些,以免显得小气,姑娘嫁过去面子上也好看些。

依现在一般情形,这礼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之间,最少的依据是够上买一部摩托车或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来做嫁妆,最多就没封顶了。

订婚习俗

1.定亲

又称“过定”、“食定”、“下定”、“文定”或“送定”。男家女性长辈由媒人陪同,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礼品送到女家作为定聘。礼品一般为布料、香烛、冰糖、线面、橘饼、槟榔、?N叶、莲子、猪肉、礼饼、花生糖、烟酒以及戒指首饰,常凑成12色。

女家应以冰糖茶和糖糯米粥招待男方客人,待嫁女要上厅堂奉甜茶。客人接受甜茶时应送红包为“压茶瓯”礼。女方家长将男方送来的戒指戴到待嫁女的手指上,就完成“食定”的仪式。

男方客人离开时,女方应回赠联巾(两条连在一起的面巾)等礼品。同时,男女双方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糖果等,表示婚事已经确定。

2.行聘

又称“提聘”或“送大定”。男家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彩礼送到女家。彩礼强调成双,包括送彩礼人也要偶数,挑彩礼的笼担和扁担都要贴上红纸,男家的长辈挑一担走在最前面。

彩礼包括婚书、金帛牲醴、聘金、首饰、布料、衣裙、礼饼、全猪、酒、鸡鸭、糖、红圆子和其他糕点等。其中礼饼、??糖和糕点的数量由女方确定,以保证足够分发女方的亲友和乡邻。此外,每户要赠送一碗红圆子。有些地方行聘时只送婚书和金帛牲醴等物,衣裙及其他议定的礼物由男方另送一次,称为“送袄”。

篇7:台湾结婚习俗礼仪

台湾年轻人的婚礼仪式多种多样,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结婚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不外乎分传统形式的婚礼和现代形式的婚礼两大类。

而这一对新人,虽然身上的行头是西式的,但结婚的礼仪可是地地道道中国传统的。先是送糖,再点烟,上了茶水,收礼钱。祝福的歌声唱出了美满与欢颜。

如今在台湾,以现代方式结婚的年轻人也不少。你看这个在台北举办的台北婚纱节,就有不少的新人赶来参加。婚纱、礼花、新郎、新娘,众多的嘉宾,一派欢乐的海洋。还有婚龄超过二十年的新郎、新娘们,也赶来凑个热闹,重温往日那激动人心的日子。

像这样的集体婚礼在台湾各地还有很多,无论是台北、台中还是台南,都有许多的台湾年轻人参加这样的集体婚礼,用众人共同的祝福,来祝愿自己美好的未来。

在台湾,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已经成为了许多台湾年轻人新的选择。

说到台湾的婚俗就不能不提到台湾高山族的婚礼。与祖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台湾高山族新人们的婚礼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例如鲁凯人的哭婚、抢婚、背新娘,排湾人出嫁前要打秋千,阿美人的新郎逃婚,赛夏人结婚时去栽松树等都是台湾高山族独特的婚俗形式。

哭婚、抢婚、背新娘,排湾人出嫁前要打秋千,阿美人的新郎逃婚,赛夏人结婚时去栽松树等都是台湾高山族独特的婚俗形式。台湾青年各种各样的婚礼,不仅喜庆、吉祥,而且热闹、好玩。新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使自己的人生大事过得精彩而有意义。其实透过热闹的婚礼,我们感受到的还是台湾年轻人对吉祥快乐的追求。

篇8:世界各地结婚礼仪习俗

1、印度婚礼习俗:为了祭祀 在印度教徒眼里,结婚是宗教责任,而最重要的是祭祀活动;而生出孩子的人才有资格祭祀献礼。所以印度教徒结婚的时候丈夫念完祷告之余要对妻子说,是为了生育才娶的新娘

2、丹麦婚礼习俗:秘密进行丹麦人相信公开招摇雨般的婚礼会招来邪恶,所以纵使长时间的婚礼准备,结婚的当天也要秘密进行,不过还有个习俗,就是婚礼上要打破结婚新人之间放置的啤酒桶,让未婚参与婚礼的女性捡拾碎片以求得好运

3、德国结婚习俗:砸碗盆图吉利参加婚礼的宾客要带上瓷质的碗或者盆,并在婚礼上打破,为新人带来好运,与消解烦恼

4、俄罗斯结婚习俗:叫苦不迭婚宴上只要有人大喊苦的时候,新人就要接吻,直到客人平息,而这样的叫苦会在婚宴上持续10多次,而是毛子们认为婚宴上的酒是苦的,而新人们的吻能让酒变甜

5、法国结婚习俗:浪漫简单法国素来以浪漫著称,但是婚礼习俗却很简单,在一两个家人的陪同下完成订婚,再到指定时间进行大人物主持的简单结婚仪式就可以了,不过仪式完成还是要大摆宴席请客吃饭。

篇9:客家人结婚习俗礼仪

流程

一、下聘礼

如果男女双方“年庚八字”匹配,男家就要下聘礼,请女方的父母、女方至亲、媒人、写字先生、叔伯等人到酒楼商定一些结婚的事宜,商量好以后由写字先生,全部写好,由双方父母按下指模,有点像按手印,怕以后反悔,这样这门亲事就算“八字有一撇”,迎亲前几天,男家会按照“文定”里的要求,把礼品礼金之类的送到女方家,一般会有11人以上,挑着担前往女方家,将鸡、鸭、谷物、酒及礼物清单等一同呈上给女方家里,让女方收下。

二、准备嫁妆

女方在“文定”之后,就要开始准备嫁妆了。嫁妆一般是一些生活用品。嫁妆的多少,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男方送的聘礼,二是女方家庭经济情况,男方聘礼给的多,女方家富裕,这嫁妆自然就多,反之则少些。出嫁的前几天,村中的女伴和少妇会到待嫁姑娘的闺房,话别、教新娘学唱“哭嫁歌”、协助姑娘穿衣打扮。

三、迎亲

旧时客家人,会为迎亲仔细挑选好日子(不过现在也不例外),因此,迎亲一定会提前准备好。迎亲的队伍媒人领头,后面带着挑着筐的人,她一头挑着一对鸡,叫“带路鸡”(通常一公一母),一头是一坛自家酿的米酒。娶亲的人数去的时候是单数,回来的时候包括新娘在内要为双数,这叫好事成双。客家传统婚礼会有乐队,一行人吹吹打打一路一直到女方家。

四、回门

女方来了男方家,婚礼并真正的没有结束,为了报娘家养育之恩,新人在婚礼后会有一个回门仪式,这也是婚礼的最后一步了。在客家人的婚礼中,新人回门先由新娘娘家人派来一男一女,过来接新婚夫妇回娘家,同时送去一只烧乳猪。新女婿第一次见岳父岳母,新婚夫妇要准备一些糖果分发给那里的小孩。父母会送一些礼物给女儿。这样,新婚大礼才算真正完成。

习俗:

1.说亲

男孩长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寻访适当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龄、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进一步相亲,谓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则婉辞谢绝。

所谓“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请几位至亲内戚前往男方观看郎貌,了解家迁,男设宴款待并赠送礼品。过去女儿本人不去。

经同意,女方将女儿出生年、月、日、时,俗称“时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谓“送庚”。

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诸事顺遂,则进一步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认为“合”,婚姻就算定了。

有的女方家中同样办理。所以旧时男女青年终身大事,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算命先生来决定,有的还受门第条件的限制,

因此,“先结婚后恋爱”者居多,同床异梦者也不少。

2.送定(札定)

说亲合适后,女方提出条件,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则提出要嫁妆若干,由媒人在男女双方间调和讲定。

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称“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写字时要由男方备办盛宴。在城关则由男方送桔饼、糖果并布料、鞋袜、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给男方。有的还由男家请一二桌“订婚酒”。

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送礼物给女方,直到结婚为止。

广东梅县一带的客家人,除了一般需送的礼品外,还要送一公一母两只“兔子”。“兔子”是用猪肚翻个面,塞入米糠制成,再做上耳朵、眼睛,形象逼真。女方收下公的一只,回给男方一只母的。俗谓“过了兔子礼即可吐子吐孙”。

3.报日子和送聘金

男方择定“斗床”和接亲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报日子”,一般要在结婚一个月以前,同时男方将聘金送给女方。

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九”,图其谐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时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贵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称“探子探孙”。男方要做许多大肉圆送给女方分赠亲朋好友,以示结缘。

结婚习俗

一:议婚,所谓的议婚从字面也不难理解就是商议婚事,客家人都是有媒妁之言的说法,客家人家中的女儿成年就要做些东西送给亲朋好友示意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这样有想要结婚的男人就会托媒人到家中来提亲。双方都会给媒人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测算如果说是相合的话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商议聘礼和订婚。

二:订婚,客家人的订婚是男方择良辰吉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以及喜炮花烛,首饰、衣服以及礼金等等送到女方的家中,这就是下聘礼。双方的父母可以商定好娶亲的日子,男方要提前几个月用红贴写婚书送到女方家中。从这个时候开始,男方就要进入紧张的婚礼前的准备,女方的话则是要忙着准备嫁妆。

三:迎亲,迎娶新娘子当天都是要有新郎官亲自去迎接的,女方出嫁的前一天要将嫁妆送到男方的家中,包括衣服、箱子、日常用品等等。迎亲实际上与其他民族都是一样的,要单数去双数回来。新娘子接回就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新娘要为公公婆婆奉茶,接受公公婆婆的红包。

篇10:台湾结婚习俗礼仪

岳母考察准新郎

住在台湾花莲地区的高山族小伙子爱上姑娘后。就砍柴割藤,大大方方地送到姑娘家去,表示爱慕之情。大胆一点的小伙子,放下柴担,还会向姑娘的伊娜(妈妈),阿玛(爸爸)问好。姑娘呢,如果看中了小伙子,也会亲亲热热地到小伙子家帮着挑水、杵米、做饭。

宠爱女儿的伊娜,除平常细细观察小伙子的一举一动之外,还会到部落头目家了解小伙子的劳动、品行和健康情况。如果头目说:“ 马拉格(勤劳)顶呱呱!”姑娘的母亲还会亲自考察小伙子的勇气和能力。这时,她就会悄悄地躲在牛棚边,让部落头目把小伙子叫来。一见到小伙子,她就从牛棚里拉出一头大水牛,并用劲地拍打牛屁服,牛受惊了,迅即朝前奔跑。小伙子见到水牛,就要迅速冲上前去抓住牛角把牛制得服服贴贴。这样,姑娘的母亲才会笑逐颜开,表示放心了。

这以后,姑娘和小伙子就可以公开自由来往了。小伙子为了表现自己勤劳,天亮前就要砍好一大捆柴禾放在姑娘家门口。姑娘也常到小伙子家勤快地挑水做饭。干完活,男的必须送女的回家。按风俗男的必须走在后头,让女的走在前头,这样一应一和地唱着歌回家。过了一、二年,双方便可以定下婚期了。

娘家泼水送新娘

泼面盆水是婚礼当天,新郎前来女方接新娘时,当新娘、新郎一登上车,车子要开回夫家时,新娘的母亲或家族中的长者,手持一盆水,往新娘车上一泼,车子开动,紧接着新郎便把手中的扇子由车中抛下,泼面盆水者即刻捡起扇子猛扇,边扇边念着:“扇凉一点,很凉啊!很凉啊!”泼面盆水意即提示新娘:“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要好好地对待夫婿,永相厮守,就如同“覆水难收”,不能轻言 离婚之意。拿扇子猛扇猛叫意思是“女儿嫁出去了,又了却一桩心愿”,所以“好高兴,好凉快,好痛快啊!”

挂尾蔗示和睦

挂尾蔗是女儿出嫁后第二天回娘家时,由母亲所赠予的,高及二、三丈。“挂尾蔗”顾名思义,就是保留着蔗尾的甘蔗,要刚从田中连根拨起仍保留看青蔗叶的甘蔗,它与带路鸡一样,每逢回娘家都要送,每次两株,也是用九尺长的红色带子绑在甘蔗的两端,由新娘和新郎带回夫家,它代表的意思是“有头有尾”,时时警惕着夫妇,要“万事忍耐”“和好相处”。

结婚风俗礼仪

高山族节日习俗礼仪

崇明婚礼习俗礼仪

安徽文化习俗礼仪

塞浦路斯习俗礼仪介绍

韩国端午节习俗礼仪

闽南节日习俗礼仪

埃塞俄比亚的习俗礼仪

台湾祭祀习俗礼仪

波兰社交习俗礼仪

安庆结婚习俗礼仪(共10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安庆结婚习俗礼仪,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