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唐诗之初唐四杰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有猫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进唐诗之初唐四杰(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有猫”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走进唐诗之初唐四杰

篇1:走进唐诗之初唐四杰

走进唐诗之初唐四杰

1、王勃

也许上天真的是嫉妒了

当那滕王阁里文思涌动的光芒

温暖初唐的深秋

手上的杨柳未干

知己却已在天涯

江水万古奔流

而你却伴着落霞与孤鹜

敲响唐诗的晨钟

而钟声早已淹没在发黄的书卷

只有你的目光在诗行间凝结

今夜

我正在穿越尘封的岁月

只希望能与你

久久对视

2、杨炯

今夜

我拙笨的笔尖

又怎能诉说

心中的膜拜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当你的笔墨

扫向六朝的浮艳

当那万丈豪情

洗尽脂香粉浓

诗歌

从此劈开荆棘

向着盛唐的`高峰

攀登

3、卢照邻

读书十二车

可你的身体却撑不起

那满腹的才情

《五悲文》又怎能

说尽你半生的悲沧

具茨山下

理想和身体

一起幻灭

颖水清清

你看见屈原在微笑

下去吧

只有那里

才能洗尽

你满身的伤痛

那一刻

初唐的夜空

一颗明星陨落了

而我

却站在千年后的江边

泪流满面

4、骆宾王

那只白鹅

一路欢歌

从大唐的河流漂来

用红红的脚掌

拨动我童年的梦乡

人生短暂

却总要演成

一场千回百转的悲剧

谁能明白你的高洁啊

只有把那满腹的愁肠

向着窗外的鸣蝉

低声诉说

于是

你用满腔的怒火

写成一纸檄文

让才华和鲜血一起抛洒

当烟尘散尽

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只有诗歌

在时空间

永远飘香

篇2: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目录基本概述王勃杨炯卢照邻收缩展开基本概述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旧唐书・杨炯传》记张说与崔融对杨炯自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评论,《旧唐书・裴行俭传》说他们“并以文章见称”等,所说皆指文。《朝野佥载》卷六记“世称王杨卢骆”后,即论杨炯、骆宾王之“文”为“点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证为一文一诗,则四杰齐名亦兼指诗文。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王勃

简介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作品赏析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生卒歧说

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当代大多数学者认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王勃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8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成就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杨炯

简介

(650~693年),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 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靡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

成就

《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 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其中《从军行》被编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

卢照邻

简介

(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出为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终于自投颍水而死。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去世时约60岁。

影响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 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 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代表作

《长安古意》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啼花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 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纬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颐唤鸬獭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 (选自《全唐诗》) 《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篇3:初唐四杰简介

初唐四杰简介

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王勃虽然才14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咸亨三年(672年)王勃返回长安,裴行俭、李敬玄同典选事,闻王勃文名,又数次召用,但王勃耻以文才受召,作文述志,结果触怒了裴行俭,被斥为“才名有之,爵禄盖寡”。不过,王勃没有象第一次废官后那样寄情于山川烟霞,而是更珍惜这劫后余生。“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著撰之志,自此居多。……在乎辞翰,倍所用心。”第二年朝廷虽恢复王勃原职,但他决计弃官为民而不就任。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王勃完成了祖父王通《续书》所阙十六篇的补阙,刊成二十五卷。撰写了《周易发挥》五卷、《唐家千岁历》、《合论》十篇、《百里昌言》十八篇等,同时还创作了大量诗文作品。这是王勃一生中创作最宏富的`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滕王阁大宴后,王勃继续南下,于十一月初七到达岭南都督府所在地南海,第二年秋由广州渡海赴交趾,不幸溺水而卒,年仅二十七岁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他于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坐从祖弟杨神让参与徐敬业起兵,出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旧唐书》本传盛赞其《盂兰盆赋》“词甚雅丽”,《四库全书总目》则以为“炯之丽制,不止此篇”,并谓“其词章瑰丽,由于贯穿典籍,不止涉猎浮华”。所作《王勃集序》,对王勃改革当时淫x文风的创作实践,评价很高,反映了“四杰”有意识地改革当时文风的要求。对海内所称“王、杨、卢、骆”,杨炯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明胡应麟谓“盈川近体,虽神俊输王,而整肃浑雄。究其体裁,实为正始”(《诗薮·内编》卷四)。《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为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卢照邻的生卒年,史无明载。武则天登封于嵩岳,卢照邻说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树赋》序“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推断其时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为22年,则其生年约在太宗贞观十年(636),去世时约60岁。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 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x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 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照邻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骆宾王(约627—约684李秉乘对谷照月有意思)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 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道王叫他陈述才能,他耻于自炫,辞不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后入蜀,居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平定蛮族叛乱,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时,与卢照邻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骆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骆在狱咏蝉,有云:“露信高洁,谁为表余心?”以抒悲愤。次年,遇赦得释。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弃官游广陵,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则天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皇然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武则天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诗》则说:“当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时死者数万人,因求戮类二人者,函首以献。后虽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余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山。至灵隐,以周岁卒。”

篇4:初唐四杰是

初唐四杰是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公元664年,时任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当时年仅十五岁的王勃上书右相,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句丽。刘祥道看完王勃上书的资料之后,十分欣赏王勃的才华,于是向朝廷举荐王勃。

王勃在刘祥道的举荐之下,拥有了参加麟德三年制科考试的资格。之后王勃对策高第,在年仅十七岁时,就成为了大唐的一名公务员。他的仕途之路碾压唐朝大多数的诗人,众多诗人蹉跎半生才得以入仕。

王勃无疑是幸运地,然而他毕竟缺乏政治经验。于是皇帝让他做沛王李贤征的侍读,这是王勃不幸的开始。沛王平时喜欢与皇子李显相约斗鸡,王勃为了给沛王助阵,于是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高宗得知此事后,认为王勃作为侍读,不辅佐皇子读书,却让他们不务正业,就将王勃逐出了长安城。

咸亨二年,王勃在朋友的帮忙之下,谋得了小小的参军之位。同僚们大多贪污腐败,王勃自然看不惯,于是他受到了同僚们的排挤。同僚们为了拔出王勃这枚眼中钉,于是让一名犯罪的官奴去寻求王勃的庇护。王勃只要对其收容,他们就能够告王勃私藏嫌犯之罪。

王勃看穿其中的阴谋之后,没有冷静的应对此事,而是杀死了官奴。因为此事,王勃被关入监狱,而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

之后皇帝大赦天下,王勃幸运地躲过一劫。他担心自我父亲的身体,便赶去交趾探望自我的父亲。在走过南昌之时,他登上滕王阁,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最终他到达了交趾,见自我的父亲安好,于是又踏上了回到的道路。

在他返程的途中,他不细心落水,然后被人救了上来。他所以受到了惊吓,染上重病。没过几日,王勃因病去世,年仅26岁。

杨炯

杨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举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杨炯与其他三人一样,自幼被称为神童。当时的朝廷为了吸纳天才专门设立了童子举,杨炯九岁时童子举及第,待侍弘文馆。还是孩子的他,就已经成为了公务员,这样的履历超越了唐朝所有的诗人。

可是他在弘文馆待了十多年,却苦苦得不到升职。无奈之下,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成为了一名九品的秘书郎。

唐永隆三年,杨炯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被提拔为太子詹事司直,成为了太子的贴心官员。可是意外却随之来临,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选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兵变。

杨炯因为血缘关系受到牵连,被贬去四川梓州任司法参军。公元692年,杨炯出任盈川县令。他写了一首《从军行》,其中尾句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因为这句话,他得罪了诸多心胸狭隘的文人。这群文人编造、篡改杨炯在颍川的贡献,将其宣传成了一名“酷吏”,指责他乱用刑法、不恤民生。在舆论的指责之下,杨炯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只在盈川作了两三年县令,就因病去世。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卢照邻的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

卢照邻年轻时是邓王李元裕的王府典签,邓王赞其为:“此吾之相如。”之后邓王去世,他被调任为益州新都的县尉。

在益州,他于郭氏相爱。之后他为了长安的“典选”,离开了益州。而郭氏在卢照邻离开不久后,产下了孩子,却不幸夭折。悲痛不已的郭氏一向没有等到卢照邻归来的来一天,骆宾王在一次偶然的情景下,遇到了郭氏。

骆宾王听完郭氏与卢照邻的故事后,写了一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将郭氏的深情和卢照邻的渣男本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卢照邻之所以没有回到益州的原因,是因为他患上了“风疾”。这种病让他腿脚不听使唤,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他从长安回到益州。

卢照邻为了治病,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孙思邈也没有办法治愈卢照邻,只能控制住卢照邻的病情。高宗要去甘泉宫避暑,命孙思邈同行,卢照邻的治疗不得不中止。之后卢照邻的病情得不到控制,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双腿萎缩、左手残废。

卢照邻忍受不了残疾的模样和病痛的折磨,于是爬到颖水河边,投江自杀。他写的《长安古意》中有几句这样写道: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这是他与郭氏感情的最佳写照,数千年后,电影《倩女幽魂》上映,其中的背景插曲是一首名为《十里平湖》的诗作: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句“只羡鸳鸯不羡仙”是根据卢照邻写的“愿作鸳鸯不羡仙”改写而成。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在他七岁之时,他写了一篇《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因为此诗,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成年之后,骆宾王参加科举考试,却因性格直率得罪了考官,被恶意陷害导致除名。没有功名傍身的他只能四处漂泊,在基层谋得一些小官位。

骆宾王四十五岁的时候,高宗前往泰山封禅,当时的山东文坛推荐骆宾王写歌颂高宗功业的文章。他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高宗看完后十分喜悦,于是提拔骆宾王为东台祥正学士,负责校理朝廷书籍。

可是骆宾王在官场上又因性格直率,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人诬陷,导致罢官。当他52岁时,他跟随薛仁贵从军出征。这一段金戈铁马的生涯,是骆宾王诗歌创作的黄金期。比如“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又譬如“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西南的战事节节胜利,骆宾王给朝廷写了几道“报捷书”。因为这些“报捷书”,骆宾王再次受到了朝廷的赏识。回到长安后,他被封为朝廷侍御史,这个六品的官职是骆宾王一生中最高的职务。

可是不久之后,他再次遭人陷害,锒铛入狱。幸运的是,他遇到朝廷大赦,逃过一劫。当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兵变时,他邀请骆宾王与他一齐共事。骆宾王于是写了一篇《讨武曌檄》,痛斥武则天的罪行。

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跟随徐敬业的旧部一齐逃往高丽。在他们行进于江水之中时,徐敬业的旧部为了得到朝廷的原谅,杀死了骆宾王。

古人不期望骆宾王的结局如此悲惨,于是编造了一个故事:

诗人宋之问来到灵隐寺,欲写一篇《灵隐寺》作为纪念。可是当他写道:“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时,却不知如何写出下句。这时,一位僧人说道:“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宋之问在第二天找这位老和尚时,却不见踪迹。经过打听之后,他才明白这名老僧就是骆宾王。

大唐虽大,却容不下初唐四杰。他们四个人的结局都是不幸的、悲惨的,无一人善终。诗人大多感性,与理性的世界总显得格格不入。异常是有风骨的诗人,他们终究一生都不会选择与这个世界妥协。

有风骨、有气节,这就是他们不得善终的根本原因吧。而初唐四杰的这种精神影响了之后的唐朝诗人,他们大多数都坚持了自我的风骨与气节。

能够善终的结局就是好的结局吗?我想没有人会认同这一点。生命的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生命的长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深度。正如臧克家在鲁迅先生的悼词中说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初唐四杰也一向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诗作一遍遍慰籍平凡的我们,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

篇5:初唐四杰之骆宾王的诗词

1、《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在狱咏蝉(并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

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

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

发声幽息,有切尝闻,

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4、《相和歌辞·王昭君》

敛容辞豹尾,缄怨度龙鳞。

金钿明汉月,玉箸染胡尘。

妆镜菱花暗,愁眉柳叶嚬。

惟有清笳曲,时闻芳树春。

篇6:初唐四杰之骆宾王的诗词

井络双源浚,浔阳九派长。

沦波通地穴,输委下归塘。

别岛笼朝蜃,连洲拥夕涨。

韫珠澄积润,让璧动浮光。

浮光凝折水,积润疏圆沚。

玉轮涵地开,剑阁连星起。

风烟标迥秀,英灵信多美。

怀德践遗芳,端操惭谋己。

谋己谬观光,牵迹强凄惶。

揆拙迷三省,劳生昧两忘。

弹随空被笑,献楚自多伤。

一朝殊默语,千里易炎凉。

炎凉几迁贸,川陆疲臻凑。

积水架吴涛,连山横楚岫。

风月虽殊昔,星河犹是旧。

姑苏望南浦,邯郸通北走。

北走平生亲,南浦别离津。

潇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

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

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

漳滨已辽远,江潭未旋返。

为听短歌行,当想长洲苑。

露金熏菊岸,风佩摇兰坂。

蝉鸣稻叶秋,雁起芦花晚。

晚秋云日明,亭皋风雾清。

独负平生气,重牵摇落情。

占星非聚德,梦月讵悬名。

寂寥伤楚奏,凄断泣秦声。

秦声怀旧里,楚奏悲无已。

郢路少知音,丛台富奇士。

温辉凌爱日,壮气惊寒水。

一顾重风云,三冬足文史。

文史盛纷纶,京洛多风尘。

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不惜劳歌尽,谁为听阳春。

初唐四杰是

初唐四杰王勃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初唐四杰”之冠是王勃吗?

走进唐诗作文

唐诗之四 《石头城》(教师中心稿)

唐诗之《瑶池》

《落花生》 之四

汉初三杰之张良

唐诗之杜牧:遣怀

走进唐诗之初唐四杰(整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走进唐诗之初唐四杰,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