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名定训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圈圈圈圈大圆脸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立名定训(共含5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圈圈圈圈大圆脸”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立名定训

篇1: 立名定训

立名定训

昔,孔子于庭院教导孔鲤,此后世之人把父之教诲称为庭训。今,吾已七尺,父之教诲甚微,为明志、修身,故自立字“训庭”。训庭者,家中自省也。古之贤者,必良言警句约束于己;古之圣人,必有名文教理传于后世。今,吾立字“训庭”,不望传世后人,乃只为已修身养性,自省过失而已。

既名中立一“训”字,必有警己之训条。今初定几条,以为警示。不才入世尚浅,所知甚少,后,望众友多多赐教良言警句,吾定当虚心听教。

第一条,立志。志乃行事之根本,志不立,天下无事可成。凡事不可忘本,既已立志,后行事唯志是本。

第二条,施仁、施义、施信。人无信而不立;义者,情也;仁字从人从二,人互存、互助、互爱也,仁者无敌。处世,惟有以仁、义、信与人交往,方可得人心,古话有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必先得人心。

第三条,齐家。家,吾之港湾。有经天纬地之才者,能运筹帷幄,但古今祸起萧墙之事数不胜数。攘外必先安内,一家不治,何以治天下?况人有悲欢离合,心情有跌宕起伏,如若无安休之所,何以休养生息?齐家之关键,在于孝父母、尊长辈,爱妻子、育儿女。教妇初来,育女闺间,贤良为本,百行孝先。有文曰“妇贤夫贵,子孝媳贤”,妻不贤,夫之失;子不教,父之过。因此家事切不可等闲视之。

第四条,清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黄金、白银皆身外之物,有如粪土,切不可为利而失了名节。

第五条,勤俭。勤俭节约本为我中华之优良传统,勤俭可以修身养德,隔奢靡世风。若非勤俭节约,纵使珠宝如山,也是坐吃山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今之世,世风日下,吾故借名“青莲居士”。“青莲”一解,莲者,出淤泥而不染;二解,谐音“清廉”也。道之将废也,文不在兹,何以自省自察?悖训忘本,必将咎由自取。

篇2:自我 定

自我 定

自我 定

经过大学四年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学习,谦虚自律的我,乐观向上、为人真诚、坦率,能吃苦耐劳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学习上,我成绩良好,多次获得奖学金,通过课余时间学习参加自学考试(建筑工程),参加浙江省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现已通过一级windows、二级(vb)、三级(网络技术)。在深透课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多种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在面对学校的每一次实习时都认真对待,争取做到最好,能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得到了各位老师好评的同时候,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最重要的不是说他的书读的有多好,而是他应该具备怎么的素质才能在这个社会的残酷竞争中生存下来!我觉得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也有自己的谋生手段。能通过社会的竞争生存会比其他方式生存更加让人兴奋,试问哪个企业不是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所以竞争是企业存活的生命线。说到我自己,是个很平凡的人!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品质,我热爱生活,喜欢拼搏,为人真诚还能吃苦耐劳,拥有团队精神。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打拼将来。找到一份能更多的和别人接触,充满竞争的职业!真正的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而是不管在哪里都有饭吃。

本人在思想觉悟上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对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发展目标,有了相对成熟的认识和定位。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了解和学习对有关计算机应用核心课程,为自己的在现职位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计算机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学习成绩也比较理想。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我个人觉的这阶段我看重加强了学习有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所有知识和经常练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争取取得了一定效果和进步。

在计算机应用的学习上,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暑期社会实践,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工作的动力,除了必修课外,还自学Office、Flash、FrontPage、Photoshop、Dreamweaver MX等软件.根据导师的指导,研读了大量关于计算机应用的知识,逐步明确了这方面的知识的重要性,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以及与同学间的探讨交流,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果。在这期间,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基本素质不断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锤炼,尤其是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的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这些对于未来的工作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根据自身爱好和能力,业余参与了一些社会活动,为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矗

毕业在即,在工作实践中,除了提升适应工作要求的具体业务能力,还提高了和同事沟通交流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素质也得以培养,为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本人在学习计算机应用的阶段所获颇丰,从学业、在工作中,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是充实且有意义的两年多。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篇3:定陵

明十三陵之一,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为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定陵地宫是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

目录概述无字神碑博物馆陈列考古挖掘收缩展开概述

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定陵是以明十三陵中所营建的第十座陵墓而建的遗址博物馆。明十三陵是明朝自迁都北京后十三位故去皇帝的埋葬之处。十三座陵寝构成的皇陵建筑群均依山为陵,规模宏大、气势磅薄。明十三陵从明朝永乐七年(14)营建长陵始建,到清朝顺治初年营建思陵时止,筑陵时间长达二百余年。各陵名称以营建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定陵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地宫。 定陵地宫是截止至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49年至20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 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为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

无字神碑

定陵(1573-16),是陵园中的第十三个陵墓,埋葬着明代后期的第13个神宗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和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在万历(公元1583年),他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不但在京西天寿山亲自选定陵地,确定建陵规划,而且还对所立石碑煞费了一番苦心。这座石碑,巍峨壮观,雕饰精美。碑座是一昂首远眺的P龟(龙的第六子P粒,环周衬以波涌浪迭,急流飞泻;那雕饰的鱼、虾、蟹、鳖,似凌波而起,P龟则宛如浮游于惊涛骇浪中。顶端六龙交盘,似在游水戏珠,栩栩如生。然而其碑身却并非是洁白无瑕的汉白玉,而是呈光泽清润的淡青色,在此底衬上,散布着浓淡相宜的斑纹,恰如高天徐徐飘动的云朵。更有趣的是在碑阴的右上方,闪映着一个如盘大小的圆斑,质地缜密,晶莹洁白,与环周的颜色若明若暗,氤氲朦胧,犹似夜空中形成的“月晕”。神宗皇帝许是要显示他的“正大光明”吧,遂将其美曰“高悬的明月”。后人故有“月亮碑”之称。为之还有一个离奇的.传说!说什么这座石碑中集聚了很多宝物:碑上“月亮”不但会闪闪发光,还会随天宇间的日、月、星辰不停地转动……后来陵园遭到失火,碑中宝物乃烧至殆尽,“月亮”也随之停止了转动。

博物馆陈列

定陵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全部都是地宫的出土文物,并举办有“定陵出土文物陈列”,用于介绍定陵的概况、地宫的发掘过程以及万历皇帝朱诩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随葬器物。 定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个皇帝万历帝及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万历帝年仅10岁时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当政之初,推行改革措施,经济出现繁荣景象;中后期怠于朝政,终年不视朝,致使朝政日趋腐败。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历时6年才完成,耗银800万两。陵墓建成 时万历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如今,定陵已成为北京最著名的旅游点之一,每年都要吸引数百万游客来到这里,人们被这个古老的中国皇陵深深折服,感受着一代皇帝的传奇故事。

考古挖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项考古计划曾试图解开十三陵所有的秘密,但最终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宫被成功打开,这就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定陵。 十三陵的总体布局就像一棵大树,每个陵墓如同是树枝,大树的主干就是通向陵墓的神道。 神道,是进入整个十三陵的必经之路。神道两边排列着十八对巨大的石像,这些文官和武臣的雕像,表示皇帝在死后仍是帝国的主宰。按照中国古代皇陵的陵寝制度,阴宅仿照阳宅,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全部仿照紫禁城的皇宫建造。外围是高大的城墙,城墙内的宫殿也严格地按照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在十三陵每一个陵墓的后部,都建有一个明楼。明楼下立有皇帝的墓碑,明楼后是皇帝的坟墓。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一次秘密的考古行动在1956年春开始了…… 对十三陵的考古挖掘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这个计划的,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 在挖掘计划中,长陵是首选目标。整个十三陵中,长陵规模最大,保存得也最完整。然而,对长陵的调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最终,考古队决定,先另找一个陵墓进行试掘。经多方调查,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朱翊钧(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进入考古队的视野。 1956年5月,试掘工作正式开始。考古队在定陵宝城一处城砖脱落的相应位置挖开第一条探沟。探沟刚刚挖到1米多深,就在宝城内侧的墙壁上发现了一块砌在墙里的石条,擦去石条上的泥土,3个刻在石条上的字显露出来:“隧道门”。十几天后,考古人员在城墙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券门,同时在探沟的两侧发现了两道砖墙,两墙之间形成一个隧道,伸向宝城的深处,考古队判断这就是通向地宫的隧道。为减轻挖掘工作量,考古队没有继续第一条探沟的挖掘,而是在第一条探沟的延长线上挖开了第二条探沟。但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第二条探沟一直没有新的发现,在第一条探沟中曾经出现的隧道砖墙也奇怪地消失了。 进入9月,挖掘工作才出现新的转机。一天,在第二条探沟的深处,一个参与挖掘的民工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明朝人把地宫的墓墙称为“金刚墙”,这块石碑明确提示了地宫的具体位置。考古队在通向宝顶中心的方向开挖了第三条探沟。到第二年5月,考古队穿透厚厚的土层,找到了坟墓的外墙――金刚墙。在金刚墙上,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应该就是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 考古人员决定彻底打开金刚墙。墙砖很快就被全部拆下,用整块的汉白玉石雕凿而成的地宫大门完全暴露在考古队面前。 这是一座全部用巨大的条石砌成的石头宫殿,沿着一条纵向的中轴线分布着三个大殿:前殿、中殿和后殿。考古队员最先进入地宫的前殿。前殿的地面上铺满了条状的已经腐烂的木板,这是当时入葬时为避免棺椁压坏地面而使用的垫板。考古队员穿过前殿进入中殿,摆放在中殿内的座椅全部用白石雕刻而成,座椅上雕有龙的图案。座椅前面是用来祭祀的器皿,一口盛满了黄蜡的大瓷缸,即民间传说中的万年灯。 仿照紫禁城中的东西六宫,定陵地宫的左右有两个配殿。配殿通过狭窄的甬道与主殿相连。这里应是留给妃子陪葬的墓室,但空荡荡的棺床显示这里没有被真正使用过。 地宫中出土的文物达3000多件,其中除少量祭祀用的礼器,绝大多数都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的生活用品。 ,包括定陵在内的整个十三陵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昔日的皇家陵园最终成了全人类共同的遗产。

篇4:定陵

清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和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界内最西端的平安峪。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净耗白银313万两。

目录简介选址及建造用料妃园寝收缩展开简介

定陵是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的陵寝,位于清东陵界内最西端的平安峪。它的神道在七孔桥南与孝陵神道相接,一直西行,直至西大河东岸北折,第一个建筑是一座五孔平桥,每侧栏板7块,然后是涵洞一座、五孔拱桥一座、望柱一对、石像生(狮、象、马、武将、文臣)共五对、冲天牌楼门、神道碑亭、西侧有神厨库院一座、北为三路三孔石桥,桥北东西相对朝房各一座,东西相对布瓦卷棚顶值班房各一座,正中为隆恩门,隆恩殿仅月台南东西三面有石栏杆,大殿本身取消了环绕的石栏杆,殿后为三座门,定陵裁撤了二柱门,其余与祖陵同。1966年,拆除了西朝房和西配殿。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十三日,完工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二月,前后计有7年半的时间,净耗白银三百一十三万四千五百四十七两之多。

选址及建造

定陵陵址是由江西巡抚应*及吏部尚书柏*等人相度的,咸丰也曾亲临阅视,认为平安峪“左龙蜿蜒,右虎训俯,贴身蝉翼、牛角两砂隐约缠护;虾须、金鱼二水界划分明,灵光凝聚,穴法甚真,……洵属上上吉地”。 虽然定陵始建于咸丰九年,但大规模营建还是在咸丰帝崩逝之后,兴工不久,在定陵的规制上曾引发了一场争论,工部侍郎宋晋认为慕陵裁撤了大碑楼、石像生、二柱门、方城、明楼,将隆恩殿、东西配殿规模缩小,朴实无华,节省了民力。而且,文宗帝后停棺待葬,山陵工程宜抓紧进行,应仿效慕陵规制营建。宋晋的建议遭到了礼亲王世铎等人的有力驳斥,最后,两宫皇太后采纳了世铎的建议,以祖陵的传统规制为主,同进,又效仿慕陵裁撤职了大碑楼、二柱门,地宫内不再雕有经文、佛像等。定陵的规制面为后世惠陵、崇陵效仿的蓝本,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用料

定陵的用料分为两类,一类为筹办的物料,有咸丰帝生前陆续采买的,也有咸丰帝死后,从各地调运的;一类则为原宝华峪陵寝的旧料。宝华峪陵寝原为道光帝陵寝,因地宫出水被废弃。使用那里的旧料,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同时也有缩短工期的因素在内。据档案记载,所用的旧料,大部分为石料,如石门、石像生、石望柱等大件白石计65件,各种旧砖605464块,旧隔扇62扇,坎窗24扇,节省白银20多万两。 定陵地宫内层层升高,建筑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有致,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定陵地宫内葬咸丰皇帝和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为咸丰作皇子时的嫡福晋,道光29年病逝,咸丰继位后,追封皇后)。

妃园寝

位于定陵以东的顺水峪,是咸丰帝妃嫔的墓地。该园寝与定陵同时兴工,于同治四年八月完工。 定陵妃园寝在光建过程中使用了部分宝华峪妃园寝的旧料,计有:石床5件、石门5件、枋子带门簪瓦片4件、中槛5件、门框10件、马蹄柱子10件,以及各式旧砖37752块。 从设计到施工,定陵妃园寝完全按标准妃园寝规制兴建。其建筑从南到北依次建有:一孔拱卷桥及平桥各一座、东西班房各一座、大门一座、左侧燎炉一座、享殿五间一座、园寝门三座、(其中琉璃花门一座,随墙门二座)。后院建有宝顶三排,共计划内5座,环以朱垣。 定陵妃园寝共葬有咸丰帝的15位妃嫔,其中皇贵妃2位、贵妃2位、妃4位、嫔4位、常在3位。

篇5:情诗——《定情诗》

我出东门游,邂逅承清尘。

思君即幽房,侍寝执衣巾。

时无桑中契,迫此路侧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与我期何所?乃期东山隅。

日旰兮不来,谷风吹我襦。

远望无所见,涕泣起踟蹰。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阳。

日中兮不来,飘风吹我裳。

逍遥莫谁睹,望君愁我肠。

与我期何所?乃期西山侧。

日夕兮不来,踯躅长叹息。

远望凉风至,俯仰正衣服。

与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

日暮兮不来,凄风吹我襟。

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

爱身以何为,惜我华色时。

中情既款款,然后克密期。

褰衣蹑茂草,谓君不我欺。

厕此丑陋质,徙倚无所之。

自伤失所欲,泪下如连丝。

定**改写

苏轼定**

定** 黄庭坚

定** 苏轼

定**教案

自我 定

定**苏轼

苏轼《定**》赏析

定**阅读答案

淡定散文诗

立名定训(整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立名定训,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