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色列风俗禁忌礼仪(共含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IFL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化
以色列是各种宗教和文化交汇融合之地,人们对于信仰和风俗笃信程度较高。避免在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前往正统犹太社区,在安息日驾车进入上述社区是严重冒犯,易引起冲突。前往宗教场所应整洁着装。进入教堂参观时,女士要穿着过膝的服装,上衣要有袖,男士应脱帽,不要穿短裤。进入清真寺时一般应脱鞋,女士要穿着过膝服装,戴头巾,男士不要穿短裤
按犹太教风俗,严守安息日的犹太教徒在安息日不能开火做饭,需在安息日到来前准备好餐食,不能开车,甚至不能按电梯、电视遥控器和电源开关等一切与电有关的设备,可以骑自行车和走路。
风俗
一、服饰
以色列穿着随便,基本不穿西服,极少打领带,即使是在正式场合也少有人西装革履。这既是由于以色列多数时间气候炎热,也是受建国几十年来习惯的影响。女性则与世界各地的现代女性差不多,但相比较而言其衣着更富随意性。按照犹太教规定,男性应头带小圆帽。而犹太教的“拉比”(相当于牧师)则应全身穿黑色服饰,头戴黑色毡帽,并在耳朵上沿留着长而卷曲的鬓发。
二、饮食
犹太人的主食是饼,用小麦或大麦面制成。饼被犹太人视为生命线,所以人们吃饼通常不用刀切,只用手掰,唯恐用刀割断了生命线。
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在饮食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在当地这种饮食被称为“Kosher”。他们禁食猪肉和其它某些肉类、贝类、无鳞鱼和任何种类的食腐动物的肉,肉制品和奶制品也不能同时食用。这些人在外就餐只能去符合“Kosher”规定的餐馆,而餐馆需每年从由犹太教拉比组成的专门机构申领证书。
三、安息日
安息日是犹太教每周的休息日,来源于圣经“创世纪”(上帝在六天内完成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安息日从每个星期五日落时开始,星期六黄昏时结束。安息日人们吃三顿饭,即周五晚餐,周六午餐(早餐午餐合二为一)和安息日结束餐,周五晚餐应是一周中最为丰盛的。安息日所有商店停业,公共汽车也停止运行。严格来讲安息日还不准开关电器,如果要用电灯、电视等须在安息日到来前打开并一直开到安息日结束。
禁忌事项
犹太教徒不行贴面礼,一般行握手礼。许多犹太妇女不与丈夫以外的异性有身体接触,也不握手,男士如遇犹太妇女,避免与其主动握手,更不能行贴面礼。除非女士主动握手。
在穆斯林和极端正统犹太教区,为人物拍照要格外小心,应征得当事人同意。任何时候不要为军人、警察及军用、警用设施拍照。
例如到了哭墙您就别大笑和随意拍照了,更不要看见别人哭泣还笑别人傻之类的。
以色列是一个单一犹太人的国家“这句话是政治不正确的。不要同陌生人讨论政治和目前的局势也不评论对错。因为你无法预料对方是哪个政治派别的。
时时注意周边的人的举动和行为,以调整自己,不要对别人的举动指点,同时自己不要做出过激的举动。
不要同穿着正统犹太教服装和带着小帽子的正统犹太教徒聊天,因为您不知那句话会得罪人。看见大家趴下了,您也就跟着趴下,因为以色列遭遇过太多的恐怖袭击。当然目前已经好多了。
以色列的风俗
一、服饰
以色列穿着随便,基本不穿西服,极少打领带,即使是在正式场合也少有人西装革履。这既是由于以色列多数时间气候炎热,也是受建国几十年来习惯的影响。女性则与世界各地的现代女性差不多,但相比较而言其衣着更富随意性。按照犹太教规定,男性应头带小圆帽。而犹太教的“拉比”(相当于牧师)则应全身穿黑色服饰,头戴黑色毡帽,并在耳朵上沿留着长而卷曲的鬓发。
二、饮食
犹太人的主食是饼,用小麦或大麦面制成。饼被犹太人视为生命线,所以人们吃饼通常不用刀切,只用手掰,唯恐用刀割断了生命线。
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在饮食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在当地这种饮食被称为“Kosher”。他们禁食猪肉和其它某些肉类、贝类、无鳞鱼和任何种类的食腐动物的肉,肉制品和奶制品也不能同时食用。这些人在外就餐只能去符合“Kosher”规定的餐馆,而餐馆需每年从由犹太教拉比组成的专门机构申领证书。
三、安息日
安息日是犹太教每周的休息日,来源于圣经“创世纪”(上帝在六天内完成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安息日从每个星期五日落时开始,星期六黄昏时结束。安息日人们吃三顿饭,即周五晚餐,周六午餐(早餐午餐合二为一)和安息日结束餐,周五晚餐应是一周中最为丰盛的。安息日所有商店停业,公共汽车也停止运行。严格来讲安息日还不准开关电器,如果要用电灯、电视等须在安息日到来前打开并一直开到安息日结束。
衣、食、住、行
1.衣
以色列人的传统服装为长袍,外出时常束腰带。此外,许多男子外出时还用亚麻头巾缠头,而妇女则戴面纱。妇女喜欢佩戴耳环、手镯等首饰。现代以色列人的服装逐渐欧化,政府、公司职员上班时多穿西服,而不少年轻人更喜欢样式新颖的欧美流行服装。
2.食
以色列人一日三餐,主食是面饼、面包。一般食用牛、羊和禽类的肉及鸡蛋,吃葱、蒜、韭菜和瓜类等蔬菜。他们爱吃豆子,喜欢喝牛奶、咖啡、啤酒、葡萄酒等。常吃的水果有葡萄、石榴、无花果、柑橘、香蕉、西瓜等。以色列人独特的烹饪方法不多,但他们会做多种风味菜。在他们的餐桌上,既有阿拉伯的油炸丸子,又有欧洲的红烧牛肉等。
3.住
以色列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原属于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年代中一直逐水草而居,习惯于住羊毛帐篷。移居迦南后,逐渐转为比较稳定的农业生活,开始建造平顶住房。房顶用途很大,白天在上面晒粮草,天热时夜晚在上面睡觉。
现代以色列人大都住进了楼房。大约80%以上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余的家庭则租政府的公寓或私人住房住。有钱人住豪华的别墅,而穷人住在狭小而拥挤的住房里。一套以色列标准的单元住房(豪华型)包括一间大到可以在里面吃饭的厨房、一间起居室、一至两间浴室和三间卧室。
4.行
以色列陆、海、空运输业比较发达。
礼仪文化
1.相见礼仪
以色列人主要是犹太民族,由于这个民族历尽千难万险,受尽压迫、奴役、屠杀,深知人的智慧的重要性,所以视知识为最珍贵,从而对教育非常重视,促使他们的素质很高。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对人不卑不亢,处处彬彬有礼,很有理智,也很有自信,表现出精明强悍、稳重大方的样子。初次见面一般都施行握手礼,再拥抱或贴面,最后再握手。他们的姓名与我国的正好相反,名在前,姓在后,一般情况下就只称名字,正式场合里要求名姓全称。见到老年人都很尊敬,并且有祝福长寿的话语。
2.仪态礼仪
犹太民族有良好的教育和很高的素质,所以他们的智商很高,个人注重打扮,男士们西服革履,仪表堂堂;女士们个个英姿飒爽,美丽而活泼,生命力显现得非常旺盛。不论男女老幼谈吐文雅,举止大方,有涵养,有韵味。他们对在人面前跺脚、吹气、吸气、身体不正、双手叉腰、双手抱于胸前等举止很讨厌。在公共场合里,男女不要表现出任何亲热,更不能相互搀扶。
3.商务礼仪
犹太人在历史上就以擅长从事经济活动而著称,特别是对商业、金融、贸易都非常精通,个个业绩惊人,财路滚滚。这就不难理解在那么小的环境又很恶劣的国土上,面临天天打仗、枕戈待旦的日子里,却能使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富裕的原因。商业交往中重信用。对商务名片很重视,他们的习惯是接到客人的名片后,要认真地看其内容,然后再妥善保存好,绝不可以轻率地望一眼,然后随手放到衣袋里,更讨厌把名片装进裤子或裙子口袋里。
(1)瑞典人文化素质较高、热情好客、淳朴诚实、谈吐文明、重诺守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热爱大自然,爱花、爱鸟和其他野生动物。雇员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带薪假期,人们喜欢利用闲暇时间到野外活动,到森林和田野远足,到海湖去游泳、泛舟、垂钓;在昼长夜短的夏季,国民纷纷到国内外去旅游。
(2)瑞典人与大多数西方人一样,街景日益显露欧洲大陆风格,而行事方式和习俗则日益国际化。如果你应邀参加瑞典人的家庭晚宴,礼节方面无须过多注意,记得说“谢谢”就好。瑞典语说“塔克”(tack),相当于英语的“请”和“谢谢”的合体。瑞典人忌讳陌生人询问他们的政治倾向和年龄,讳黄色、蓝色。
(3)瑞典是禁酒之国。瑞典的餐馆只准在晚餐时供应少量的酒。人们想在家里喝酒,也要持“购酒特许证”到指定地点去买。持有这种“特许证”的人,还要交纳数目不小的税款。瑞典政府每年在酒税上可以收入1亿多美元。除饭店和酒吧外,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3.5%的饮料只能到国有商店购买。对于酒精含量在3.5%以下的啤酒,可以在普通的食品店购买。但酒精含量超过2.25%的啤酒只向年满18周岁的顾客出售。在瑞典的城乡都设有戒酒医院。社会上对饮酒也有种.种限制。如果警察发现醉汉,可以随时拘留,经血液测定酒精含量超过1%时,便将其送入戒酒医院进行为期3个月的强迫治疗。若出院后再次酗酒,则要进行更长时间的强迫治疗。此外,瑞典对酒后驾驶罚款很重。
(4) 瑞典人讲究实惠,朋友间平时串门,带一瓶红酒或是一盒巧克力,算是最简单的礼尚往来。春天带一束田野里采的野花,秋天摘一篮自家果树上的果子,更可增进朋友间的感情。遇到大型生日晚会或是婚礼,厚道的瑞典人都会提前打听寿星和新人希望得到怎样的礼物。问的人不会觉得不好意思,被问的人也不会客气,家里需要的酒具、餐具或是想要读的书、听的音乐都可以列在希望得到的礼单中。买过礼物的客人会在礼物单上画个钩,避免后来者买重复。送礼时发票一并送上,对方不喜欢或是重复的礼物,可以到商店里更换。在礼品包装上,瑞典人更愿意多花些心思把包装做得漂亮些。
1.仪态礼仪。瑞典人在与客人交谈时,一般保持1.2米左右的距离,他们不习惯靠得太近。他们喜欢在交谈时直视对方,认为这是尊重对方的表示。
2.相见礼仪。在瑞典,熟人见面时都会主动打招呼,并互相问候。与外国客人相见时,通常以握手为礼,有时也行接吻礼,在一般情况下,互不相识的人初次交往时要作介绍。其介绍的原则是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
3.餐饮礼仪。瑞典人习惯于欧式西餐,以面食为主,爱吃烧卖,面包,对香肠,牛肉等也乐于食用。参加瑞典人主办的宴请活动时,要按主人排定的座次入席,同时要注意帮助座位旁的女伴入座。用餐时不要发出响声。一定要等到主人,年长者或比你级别高的人向你敬酒后才能向他们敬酒。
4.喜丧礼仪。瑞典人婚礼有宗教婚礼和非宗教婚礼两种形式。宗教婚礼一般按福音路德教的礼仪进行,非宗教婚礼则由法官或其他有权主持婚礼的人主持,同时要有两位证婚人。
5. 商务礼仪。瑞典人办事沉着冷静,计划性强,与外国人交往时很重礼仪。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时间是2-5月,9-11月,由于当地冬季漫长,大家格外珍惜夏季,7,8月往往休假,所以在此期间不宜找他们洽谈生意。
信仰忌讳
瑞典人绝大多数都信奉新教,虽然这里宣称宗教信仰自由,但路德教会(信义会)具有国教会性质,拥有约占全国人口的90%的教徒,其次有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和犹太教。
瑞典人忌讳陌生询问他们的政治倾向、家庭经济情况、年龄、宗教信仰、行动去向等问题。因为这是他们的私事,不需要他人知道。
瑞典是个半禁酒的国家,所以酒是不可作为礼物送人的,他们忌讳“13”,认为“13”只会给人带来灾难和悲伤。他们特别忌讳黄、蓝色组颜色。他们忌讳有人在众人面前擤鼻涕或抠鼻孔,认为这是不体面和不道德的行为。
他们忌讳有人伤害鸟类及猫、狗等动物,认为这是一些应该受到保护的动物。他们对众目睽睽之下出现的过分亲昵的言行是看不惯的,认为这是有伤风化的。他们忌讳在公共场合随便吸烟。认为这样有害于他人的健康。他们不喜欢油腻太大的食品;有些人还不吃鸡蛋。
(1)数字禁忌
瑞典人忌讳“13”,认为“13”是不吉利的数字,他们对商品不标“13”的价,宴会不安排在“13”日举行,也没有“13”道菜一桌的,更忌讳“13”人同席其餐。
(2)颜色禁忌
瑞典国旗的颜色是蓝色与黄色,瑞典人视黄、蓝色为国家的代表色,他们忌讳在商品上使用这一色组。此外,他们也不大喜欢红色,在那里,红色表示凶兆。在以颜色表示性别时,瑞典人蓝色代表男性。
(3)图案禁忌
瑞典人不喜欢商品包装上出现宗教性的标志图案以及镰刀、锤子之类的图案。他们也不喜欢中国传统的山水图案、仕女图案以及大红大朵的图案。瑞典人喜欢睡莲图和乌鸦图案,认为睡莲是花中之冠,喻乌鸦为国鸟。在瑞典,戒指上的图案往往象征着戴戒指的职业,例如戒指上有橡树叶图案者,多为中学老师;一束刺槐叶、一柄斧头和一个字架交错在一起的图案者,多为木匠。不过象征职业的戒指是戴在食指上。
(4)物品禁忌
瑞典是个禁酒的国家。全国各地没有酒店。买酒必须持有购酒许可证。凡有这种许可证者,每年都要交纳一大笔税款。餐馆和商店只能在晚餐时间向持有购酒许可证的人出售少量的酒。无论城乡,均没有戒酒医院。醉汉随时会被拘留,由警方医院进行检查。如发现醉汉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1/4者,即送当地戒酒医院强行治疗3个月,如发现再次酗酒,则送到国家设立的“范奴甘姆戒酒院”或--教会办的“库伦岛医院”进行长期的强迫治疗。
服饰禁忌
伊斯兰教既然认为安拉为人类造化了大地上的一切,所以就允许而且要求所有的穆斯林尽可能利用大地上的物质把自己装饰的美观一些、衣着讲究一些,因为这同享受安拉所创造的一切佳美的食物一样是对安拉恩赐的接纳,只有接纳并且享用安拉所赐予的一切,才能感受安拉对人类的仁慈。《古兰经》中说:“你说:安拉为他的臣民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用呢?”所以除了安拉外谁也无权限制穆斯林用安拉所创造的服饰装扮自己。伊斯兰教在服饰方面的基本原则是顺乎自然,不追求豪华,讲究简朴、洁净、美观。其中的禁忌有:
1、禁止男性穿戴高贵服饰;
2、禁止妇女显露美姿和妆饰;
3、严禁改变人类原造的矫饰行为;
4、严禁男人佩带黄金饰物;
5、忌讳穆斯林穿外教服饰;
6、禁止男女模仿。
禁忌
一、饮食禁忌:
饮食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伊斯兰教认为,安拉造化宇宙万物、创造了人类,为人类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供人们享用,允许人们吃一切合法 而又佳美的食物。《古兰经》中说:“世人啊,你们可以吃地上所有的合法而佳美的食物,你们不要跟随恶魔的脚步,他确是你们的敌人。”
1、畜禽肉类禁忌:严禁吃自死物;严禁食血液;严禁食用 诵非安拉之命而宰杀的动物;禁止食用猛禽猛兽。
2、禁用致醉和有毒的植物饮料:严禁饮酒;禁止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禁止出席有酒的宴席;严禁服用一切麻醉品和毒品。
二、服饰禁忌:
伊斯兰教既然认为安拉为人类造化了大地上的一切,所以就允许而且要求所有的穆斯林尽可能利用大地上的物质把自己装饰的美观一些、衣着讲究一些,因为这同享受安拉所创造的一切佳美的食物一样是对安拉恩赐的接纳,只有接纳并且享用安拉所赐予的一切,才能感受安拉对人类的仁慈。《古兰经》中说:“你说:安拉为他的臣民创造的服饰和佳美的食物,谁能禁止他们去享用呢?”所以除了安拉外谁也无权限制穆斯林用安拉所创造的服饰装扮自己。伊斯兰教在服饰方面的基本原则是顺乎自然,不追求豪华,讲究简朴、洁净、美观。其中的禁忌有:
1、禁止男性穿戴高贵服饰;
2、禁止妇女显露美姿和妆饰;
3、严禁改变人类原造的矫饰行为;
婚姻禁忌
禁止过独身生活,不娶,不嫁。
禁止儿子娶和他父亲结过婚的女人。
禁止和非穆斯林结婚,无论男女。(除非她/他诚心入伊斯兰教)
禁止享受婚。(如暂享受一段时间,到时就离弃她)
禁止没有主婚人和两名证婚人的婚姻。
禁止同性恋:即女人和女人结婚,男人和男人结婚。(附:和离婚的女人结婚要商议,和未婚的女人结婚要取得本人同意。)
禁止和待婚期的妇女结婚,直到期满。
禁止把婚姻当成儿戏,随便结婚,随便离婚。
禁止任何女人要求她的教胞姐妹离婚,以图自己取而代之。
禁止和外妇女说话,除非她们的丈夫允许。
禁止妻子未取得丈夫的同意,随意用丈夫的钱。
禁止和经血期的妻子同房,直到干净。
禁止妻子无端拒绝丈夫的要求,如她无故而这样做,天使会诅咒她。
禁止在教胞的婚姻上做第三者。
禁止妻子把任何男人带入自己的家。
禁止丈夫未取得妻子的允许随意拿妻子的聘金。
禁止将妻比母。即把妻子的某一部位比成自己母亲的某一部位。
社交习俗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有的印度人逢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如你的脖子上被戴上了一个花环,这是印度人对你的尊敬。你应马上取下来,以此表示你的谦虚。印度人还有尊重长者的风气,一般不在长者面前喝酒抽烟。长辈有所吩咐时,幼辈应答应一声“是”,并把头昂起来,以示乐从。
对老人或父辈,在名字后面加上一个“吉字”(意为“老翁”、“若伯”,或称“巴布”(意为“大伯”、“父亲”)。对伟人、老人和大师更为推崇,如对师长、导师称古鲁”,称甘地为“圣雄”(意为国父),称博学家、梵学家为“潘迪特”(贾·尼赫鲁生前享有此誉)。对一般学者称“斯利”(意为先生)。对精通伊斯兰教主义和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学者,称“毛拉”或“大毛拉”。
与印度人打交道时,一般不要询问询问对方的家庭、工作、收入等问题,以免引起不悦。不要以政治话题开始谈话。特别是一些敏感的问题,印度人喜欢谈文化成就、印度传说、宗教、社会风俗、历史,谈论这样的话题较为投机,也许能有助于你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
饮食习俗
印度教教徒中,有很多人食素。素食者最普遍的食物是大米、面饼、蔬菜、豆类、牛奶、酸奶和奶酪。印度菜多汁,味道厚重。印度人一般用手把米饭、面饼和菜和在一起食用。
调味喜用咖喱、辣椒和黄油,不喜食油腻。喜食菜类有:西红柿、洋葱、土豆、大白菜、菠菜、茄子、菜花等。特别爱吃土豆(洋山芋),认为是菜中佳品。不吃菇类、笋类及木耳。一般不喝酒,认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饮酒则很有限制。喜品茗,饮红茶、咖啡、牛奶、凉水等比较普遍,故在宴请印度客人时,如对方不愿喝酒,不要勉强劝酒。锡克教徒绝对禁酒。
印度人有吃抓饭的习俗。右手抓饭、接食物。在朋友相聚或参与招待会、聚餐会时,主人往往以自助餐形式款待客人。在这种场合下,通常是站着进食,到餐桌上拿取本身喜欢吃的食物。左手拿盘子,右手抓食物,使用3指(大姆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拌匀,随后再一把把抓着吃(一般不备筷子、叉子和匙子)。
印度人大多信仰印度教,中上层人士吃素者很多,越是身份、社会地位高的人荤食者越少(社会地位低的人才吃羊肉),但也吃鸡蛋、黄油、牛奶,印度教徒中的肉食者禁食牛肉,允许吃鸡、鸭、鱼。但印度教徒忌在同一食盘中取食。伊斯兰教徒喜食牛、羊肉,禁吃猪肉。因此,进饭馆就餐时,应按照菜谱点菜,不要轻易点食猪肉、牛肉。印度有许多素食饭馆和旅馆是不供给肉食的。
饮用生水。这在外国人听来感到是太不讲卫生了。但是因为印度气候炎热,又普遍喜吃咖哩、生洋葱等,此类食物具有良好的杀菌能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他们喝生水的习惯。就是到了大饭店、大宾馆,首先给客人也是杯生水,饭店和旅馆一般不供应热开水。
不吃牛肉,但喝牛奶,喝茶也离不开牛奶。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有许多印度人追求不杀生,因此不吃肉,但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不断补充蛋白质,只有喝牛奶了。印度人不仅平时喝奶,就连喝茶也离不开牛奶。把适量的牛奶倒入茶杯中,搅拌一下后慢慢品味,真能感觉出味道好极了。
印度的风俗禁忌
印度有“牛的王国”之称,牛是当地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动物 在路上驾车时,千万注意不要撞到牛,更不要配戴牛制品进入庙宇,同时最好也尽量避免以牛为摄影对象。印度还有一项特别不同的习惯,回答对方问题时若将头歪一边或摇头,那是肯定的表示,可千万别会错了意,造成不应有的麻烦。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实行种姓制度,打听当地人的种姓阶级也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
不要摸小孩的头印度等地的人们不希望别人摸自己头上的任何一部分,他们也不喜欢去摸别人。他们认为,头部是人体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神圣无比的部分,尤其是孩子的头,被视为神明停留之处,所以,在任何情况之下绝不允许触摸。
被邀去吃饭不必客气在印度人的观念中,吃东西时要大家一起分享,独食是小气而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印度人邀请人共餐,绝不是碍于情面假惺惺,而是诚心诚意的邀请,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回绝当然令人不高兴。
不跟身份悬殊的人进餐印度。尼泊尔人很重视身份,在印度若身份不同或所属阶级有异,就不能同席共桌一起吃饭,尼泊尔人也同样有类似的阶级划分,在其国内,对身份的重视,超过了一切。
不可骑在佛像上拍照,如果对寺庙佛像和尚等做出轻率的行动,被视为罪恶滔天,佛像也不可放置地上,因为在购买的佛像虽然归自己所有,但必须对它有一份敬意,如当它是一玩物,随意放置或粗手粗脚地动它,这种行为,会引起该国人的不快。
菲律宾的风俗禁忌
1、肚子饿时别跟人打招呼
这边有传说,当你肚子饿或还没吃饭前就别和别人打招呼,如果对方也肚子空腹,对方就会肚子痛。
解决方法:请自己用口水涂在对方的肚脐,这样对方的肚子痛会立马消失。
2、守灵是要防黑猫
守灵时,至少会派一个人24小时守在棺材旁。传说如果有黑猫从棺材下走过,就表示这个家庭会遭受厄运,家人会相继去世。
3、作客时的禁忌
当你邀请菲律宾朋友到家做客,客人送你的礼物,你是不能够当众打开的,否则被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有当众羞辱的感觉。通常的做法是,随手接过礼物,不声不响地把它放在一边,并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如果有人邀请你去他家做客,切记不要准时到达,更不得提前,否则,这既是很不礼貌的,也是很失面子的,这样会显得你是迫不及待的为吃而来。
4、数字13
在菲律宾旅馆,没有13号房间,公共汽车上没有13号座位,楼房没有13层的楼层,居民区没有13的门牌号。总之在菲律宾遇到13这个数字都会尽量避开。
5、餐桌礼仪
宴席上,能给主人家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要注意的是,与一些专业人员接触时需要称呼他们的职称(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教授等)。并且要记得回避的话题是政治、宗教、当地状况、政治腐败等等。当地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关于他们的家庭成员是很安全的话题,大家会聊得很起劲。
6、禁忌之手
菲律宾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抓取食物。他们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使用左手是对他人的极大不敬。
7、尽量避免和2位当地人一起拍照
在菲律宾,假如你要求和两位当地朋友一起拍照,很可能会遭到拒绝。据说曾经有个有钱的家族,父母与女儿一起照相,女儿站在中间。拍完照不久后,女儿竟得了怪病去世,从此照相站中间会招来厄运的传说就流传开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不少菲律宾人还是会忌讳三人拍照。
8、遵守当地习俗
大部分菲律宾人信仰罗马天主教,游客在菲律宾参观教堂时,要穿着保守、保持安静;另外有少部分人信仰原始宗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游客在旅游期间,应多加注意。
9、门槛下有神灵,不能践踏上
到菲律宾家庭作客,进门时不要用脚踩踏门槛,因为当地人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不可冒犯。
10、禁忌颜色
有不吉利的数字,就自然会有不吉利的颜色,菲律宾最怕红色,认为红色是不祥之色。
风俗习惯
菲律宾的种族与文化也为数众多,而又融合了许多东西方的风俗习惯。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宾最早的居民,随后民族的迁徙陆续带来了马来文化、随着宗教与贸易发展也带来了印度文化、华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
菲律宾上层社会的人,由于受西方社会的影响,很盛行女士优先的风气。他们无论做什么事,一般都习惯对女士给予特殊的关照。但是在农村,由于女子大多于男子,而妇女的地位却很低下。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局限模仿,他们最喜欢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家庭观念很强,一般都喜欢别人谈论和赞美他们的家庭。
他们最爱茉莉花,认为茉莉花芳香四溢,给人以幸福和美好的印象。人们都尊其为国花,并视其为纯洁,情操和友谊的象征。好客的菲律宾人,在迎接宾客时,往往把茉莉花串成美丽的花环,敬献给客人的脖子上,以表示他们对来访客人的一片纯真友谊之情。
菲律宾人大多为西班牙语姓名,顺序为教名-母姓首字-父姓。与专业技术人员交往时要称呼他们的职称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教授等。交谈时要避免菲国内政治纷争、宗教、菲律宾近代史等话题。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间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好友相间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女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则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
菲律宾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
菲律宾人多是自由恋爱后结婚。在恋爱中,男子多赠女方以化妆品、水果、花束等,花的颜色则以白色和桃色为佳,茶色和红色乃属禁忌之色。结婚仪式均在教堂中举行。菲律宾穆斯林的婚姻由父母决定。男方须通过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求婚,并交付聘金。婚礼仪式由伊斯兰阿訇主持,并举行盛大宴会款待客人。菲律宾实行早婚制,少女十二三岁便被视为已达结婚年龄。另外,在菲律宾的法律规定一个男子最多可以拥有四个妻子。
居住在北吕宋高山地区的伊戈罗特人的婚姻主要有两种方式,父母主婚或自由试婚。一般来说,较富裕的家庭,为了使自己家庭的财产、地位不致旁落,在儿女幼时即由双方父母作主订婚。到了十四五岁时,便正式成婚,如果婚后一方表示不满意,只要女方尚未受孕,便随时可以分开,男女另找对象。不能生育的,也随时可以分开。
巴交人允许多偶婚,堂兄弟姐妹则禁止通婚,如具有后一种关系的人要结婚,必须作一些“预防”措施和仪式,如将一些贵重物品丢入海中等。矮黑人的男子求婚,必须以弓箭射女子在远处安置的竹筒,如果没有射中,说明男子没有能力养活妻子,就难以达到求婚的目的。
风俗礼仪
菲律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间时,无论男女都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与熟人或亲朋好友相间时,一般都很随便,有的男女之间相逢时,常以拍肩膀示礼。年青人与长辈相见时,则要吻长辈的手背,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年青姑娘见长辈时,则要吻长辈的两颊为礼;如果晚辈遇见长辈时,说话前要把头巾摘下放在肩上,深深鞠躬,并称呼长辈为“博”(意为大爷)。伊斯兰教徒见面时,要施双手握手礼,在户外相见若没戴帽子,则必须用左手捂头。菲律宾的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的方式很独特。他一握过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意思是向对方表明身后没有藏刀。他们认为这才是真诚的、真正的握手。
当你邀请菲律宾朋友到家做客,客人送你的礼物,你是不能够当众打开的,否则被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有当众羞辱的感觉。通常的做法是,随手接过礼物,不声不响地把它放在一边,并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如果有人邀请你去他家做客,切记不要准时到达,更不得提前,否则,这既是很不礼貌的,也是很失面子的,这样会显得你是迫不及待的为吃而来。
习俗
一,脱鞋之俗
印度尼西亚人有入寺(清真寺)脱鞋之俗。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神圣的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
二,握手礼仪
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如果对方是女性,则轻握一下对方的手指表示尊重。
三,忌用左手
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者食物。所以从入境印尼的移民局开始就请右手递上您的护照。在平时与印尼人打交道的时候也请用右手。
我们中国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到了国外更应该体现出我们的文明礼仪,大国风范,尊重他国的风俗文化是一种良好素质的体现。希望大家在印尼度过愉快美好的时光。如果大家有更多意见,欢迎文明指正补充。
风俗禁忌
印尼有90%的人是穆斯林,待人很有礼貌,不讲别人的坏话,但却很难成为知心朋友,一旦建立了推心置腹的交情,与之合作就比较容易,而且可靠。
和印尼人相处不可愁眉苦脸。不可摆出一副先进国民的架子。印尼人最喜欢笑,心情舒坦就笑,笑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
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手,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用品。
印尼爪哇人忌谈诞辰。巴厘女子爱赤膊露背,以表示圣洁。客人走进沙族的住区时,必须大喊大叫,否则被认为来意不善。
印尼人好客,当你往访遇到对方正在吃饭时,一定会说:“来,跟我们一起吃饭”,此时你不必客气,客气推辞反被认为不懂礼貌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和他们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和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进入寺庙必须在腰间束腰带。印尼人忌讳夜间吹口哨,认为它会招来游荡的幽灵和挨打。 印尼人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不可以用左手拿东西给他们。忌讳吃猪肉食品,忌饮烈性酒,不爱吃海参,也不吃带骨带汁的菜和鱼肚等。
宗教文化
印尼无国教,但规定一定要信仰宗教,不然视为共产党(共产主义及其相关活动在印尼为非法)。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奉新教,3.6%信奉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国民中约88%信奉伊斯兰教,5%信奉基教新教,3%信奉天主教,2%信奉印度教,1%信奉佛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常见礼仪
菲律宾人性格开朗、热情友善,非常讲究礼节礼仪。在社交场合,男女都以握手为礼。初次见面要把自己介绍给对方。在家里,晚辈每天早晨都要向长辈行吻手礼以示尊重。相互交谈以婚姻、家庭、职业、饮食等为话题,避免涉及政治、宗教等内容。对个人尊严和家庭荣誉非常看重,忌嘲笑政治人物或家庭。非常尊重有知识的人,如遇教授、博士、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人士,应称呼其头衔。最喜欢茉莉花(国花),认为该花象征幸福、纯洁、情操和友谊。如有贵客来访、重要活动,都有年轻女子敬献茉莉花环,花环越大越表示敬重。到朋友家做客,可比约定时间晚到一刻钟左右。拜访朋友,带上礼物或鲜花被视为高雅礼貌之举。菲律宾社会虽以男人为中心,但女士优先之风盛行
服饰与饮食
16世纪前后,菲律宾人多穿用棉纱、麻纤维制成的衣服。男人穿的上衣称康岗,无领、短袖,下身用一条叫巴哈的布裹着腹部,上衣下摆略低于腰。衣服的颜色多为蓝色或黑色,只有尊长着红色的衣服。21世纪,菲律宾中上层人士多着西装,老百姓衣着则比较简单。男子上身穿衬衣,喜用白色,下身穿西装裤;女子喜欢穿无领连衣裙。大部分青年着西式皮鞋,老年人仍穿用木头、麻或草做成的拖鞋。
菲律宾人的服装种类繁多,但由于天气炎热,一般人的服饰都很简单,即使在正式场合,也很少人穿西服或晚礼服。菲律宾男士的传统礼服叫巴隆他加禄(Baron Tagalog),是一种丝质服装,形同衬衣,长可及臀,领口如衬衫,有长袖和短袖,前面两侧有抽丝镂空的花纹图案,颇为大方,是男士社交场合的正式礼服,被誉为菲律宾男子的国服。菲律宾女子的国服叫特尔诺(Terno),是由菲律宾前总统夫人科拉松·阿基诺夫人身体力行推广开的。特尔诺是一种用菠萝纤维布料做成的圆领短袖连衣裙,吸纳了西班牙妇女服装的特点,裙服两袖挺直、袖根高耸,腰部细小、裙摆宽大,宛如蝴蝶展翅,因此也叫蝴蝶服,是女性出席社交场合的正式礼服。
少数民族的穿戴各不相同。如伊富高人男子往往上身袒露,下身围一条T形花布;女子穿着类似裙子,颜色鲜艳。丁冈人衣服极为简单,男子普遍仅在腹部围一块布,有的也穿前襟分开的上衣;女子穿短上衣,用布缠绕腹部,矮黑人的服装最为原始,男女均用布或树叶围于腰间。
菲律宾人的饮食习惯深受西班牙、美国和中国饮食习惯的影响,食品种类繁多,味道鲜美,70%的人以大米为主食,30%的人以玉米为主食。当地人喜欢用椰子汁煮菜或煮饭,副食品主要是鸡肉和猪肉,或焖或炸,炒菜不多。中上层人家多吃西餐,烹调中多用醋、糖、辣椒等调味品。菲律宾人最爱吃的菜叫阿多波(Adobo),是把加了辣椒烹制的猪肉或鸡肉混在一起,加上醋、大蒜和油、番茄酱精制而成,也有一些阿多波是以乌贼和牡蛎烹调而成的。菲律宾海产品丰富,海鲜是常见佳肴,并以烧烤方式最为盛行。菲律宾人爱喝啤酒,咖啡和茶也很流行。由于受西班牙生活方式影响,喝下午茶成为很受菲律宾人欢迎的生活习惯。
农民在煮饭前才舂米。米饭是放在瓦缸或竹筒里煮,用手抓饭进食。菲律宾人最喜欢吃的是椰子汁煮木薯、椰子汁煮饭,然后用香蕉叶包饭。玉米作为食物,先是晒干,磨成粉,然后做成各种食品。城市中上层人士大多吃西餐。
菲律宾穆斯林人的主食是大米,有时也吃玉米和薯粉,佐以蔬菜和水果等。按照伊斯兰教教规,他们不吃猪肉,不喝烈性酒。和其他马来人一样喜欢吃鱼,不喝牛奶。烹调很简单,喜欢使用刺激性的调味品。进食时用手抓。咀嚼槟榔的习惯在菲律宾穆斯林人中非常流行。
风俗禁忌
1、肚子饿时别跟人打招呼
这边有传说,当你肚子饿或还没吃饭前就别和别人打招呼,如果对方也肚子空腹,对方就会肚子痛。
解决方法:请自己用口水涂在对方的肚脐,这样对方的肚子痛会立马消失。
2、守灵是要防黑猫
守灵时,至少会派一个人24小时守在棺材旁。传说如果有黑猫从棺材下走过,就表示这个家庭会遭受厄运,家人会相继去世。
3、作客时的禁忌
当你邀请菲律宾朋友到家做客,客人送你的礼物,你是不能够当众打开的,否则被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有当众羞辱的感觉。通常的做法是,随手接过礼物,不声不响地把它放在一边,并显得很不在乎的样子。如果有人邀请你去他家做客,切记不要准时到达,更不得提前,否则,这既是很不礼貌的,也是很失面子的,这样会显得你是迫不及待的为吃而来。
4、数字13
在菲律宾旅馆,没有13号房间,公共汽车上没有13号座位,楼房没有13层的楼层,居民区没有13的门牌号。总之在菲律宾遇到13这个数字都会尽量避开。
5、餐桌礼仪
宴席上,能给主人家最大赞美是吃得津津有味。要注意的是,与一些专业人员接触时需要称呼他们的职称(如工程师、建筑师、律师、教授等)。并且要记得回避的话题是政治、宗教、当地状况、政治腐败等等。当地人的家庭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关于他们的家庭成员是很安全的话题,大家会聊得很起劲。
6、禁忌之手
菲律宾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一样,忌讳左手传递东西或抓取食物。他们认为左手是肮脏、下贱之手,使用左手是对他人的极大不敬。
7、尽量避免和2位当地人一起拍照
在菲律宾,假如你要求和两位当地朋友一起拍照,很可能会遭到拒绝。据说曾经有个有钱的家族,父母与女儿一起照相,女儿站在中间。拍完照不久后,女儿竟得了怪病去世,从此照相站中间会招来厄运的传说就流传开了。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不少菲律宾人还是会忌讳三人拍照。
8、遵守当地习俗
大部分菲律宾人信仰罗马天主教,游客在菲律宾参观教堂时,要穿着保守、保持安静;另外有少部分人信仰原始宗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游客在旅游期间,应多加注意。
9、门槛下有神灵,不能践踏上
到菲律宾家庭作客,进门时不要用脚踩踏门槛,因为当地人认为门槛下住着神灵,不可冒犯。
10、禁忌颜色
有不吉利的数字,就自然会有不吉利的颜色,菲律宾最怕红色,认为红色是不祥之色。
宗教信仰
菲律宾人大多数信奉罗马天主教;还有一小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多信原始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人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神,尤其崇拜鳄鱼和鸟类,认为有一种神鸟是伟大全能的创造之神,它创造了天、地和人,称为巴塔拉。
他们一般都不愿谈论政治、宗教及本国状况和腐化问题。伊斯兰教徒忌讳猪。他们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也不喝牛奶和烈性酒。菲律宾人不爱吃生姜;也不喜欢吃兽类内脏和腥味大的东西;对整条鱼也不感兴趣
★ 电话礼仪文化禁忌
★ 美国餐桌礼仪禁忌
★ 中国餐饮礼仪禁忌
★ 塞浦路斯风俗礼仪
★ 莫桑比克风俗礼仪
★ 少数民族风俗礼仪
★ 结婚风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