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寻人启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不挑食耶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交河寻人启事(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不挑食耶”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交河寻人启事

篇1:交河寻人启事

一、寻人启事范文评析:

【 范 文 一 】

李**,性别*,年龄*,身高*,瓜子脸,肤白,大眼睛,气质高雅,身穿浅红色连衣裙, 白色皮凉鞋。于7月14日离家,至今未归。本人若见到此启事,请尽快同家人联系。有知其 下落者,请与××市×××大学××系李强联系,联系电话:×××或请与××市 ×××路派出所联系,联系人:李*,电话:×××。定重谢。 ×年×月×日

二、寻人启事写作的注意事项

寻人启事务必准确地描述走失人的体貌特征、衣着装束,一般有照片的要附上照片。 寻人启事要将联系的方式具体详细地列出来。 寻人启事要做到语言精炼,篇幅短小精悍。

三、寻人启事的写作格式和基本内容 寻人启事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一)标题

寻人启事的标题通常由文种构成。如“寻人启事”。要以较大醒目的字体写于第一行中间 位置。

(二)正文

寻人启事的正文一般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交待走失人的身份、特征

主要包括走失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外貌、衣着装束、说话口音等内容。这是鉴别走失人 的主要依据,一般要非常详细,体貌上有明显特征的`要特别指出。

2.交待走失的时间、姓氐?

这项内容,要说明走失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走失的,同时还需注明失踪的具体原因。

3.发现失踪者时的联系方式

寻找人应将详细的通讯地址或联系方式写出来,以备发现人及时同寻找人取得联系,找到失 踪者。

4.结语

在正文的后面,有的寻人启事还会写上几句酬谢之类的话语。另外,对那些因一些原因出走 的人的寻人启事,还会写上诸如“本人见到启事后,速回”,或“家人十分想念,本人见到 启事速同家人联系”的话。

(三)落款

寻人启事要在正文右下方注明寻人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文日期,还可注明联系 的电话号码或联系人姓名。

篇2:交河故城导游词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交河故城遗址。故城的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这不禁令人想起了明代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来到交河,登临古城写下的那首诗:“沙河三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这首《崖儿城》诗,精练而生动地道出了交河故城的特点。 新疆概况旅游景点介绍 ·吐鲁番葡萄沟旅游景点介绍·尼雅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纵览交河故城,全城只有南门、东门两座城门。古城中央有一条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的南北向子午大道,长350米,宽3米,城内建筑以大街为中轴线可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官署区,西区为手工作坊和居民住宅区,北部为佛教寺院区,下面我们沿着中心大道进入故城进行参观。

中心大道两侧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成一个个高原土垣的坊市,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作坊众多、商市繁华的盛景。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城内全部的房屋院宇一半在地下挖掘,一半在地面构筑而成,这种别出心裁的建筑格式,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还是为了抵挡炎夏的酷热高温?这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之谜。

我们先来参观一下东区,只见东门高高矗立在高达十几米的黄土崖岸上,城门遗址保存完好,两侧岩壁上设置的门额方孔、放哨瞭望的角楼哨所遗址清晰可辨,几口大型深井,星罗棋布。东门南方,有一座地下庭院,气字不凡,占地约3000平方米,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门通道设有四重门栅。天井北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达60米,与南北交通干道相连通。从这里出土的文物中分析,此处很可能就是车师前国王宫和唐代安西都护府的衙署所在地。

再看西区,建筑比较密集,从发现的陶窑遗存来看,可能曾是车师国的手工作坊区和居民住宅区。 游客们,在刚才的参观中,您是否觉得城中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割为若干小区,颇似内地宋代以前城市的作坊和街巷?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在唐代曾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如今游客到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佛教寺院→增林遗址

位于交河子午大道北端的那幢佛教寺院,是全城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它与东面的官署区,西面的手工作坊区、居民住宅区呈“品”字结构,鼎足而立。现在我们已来到寺院遗址前,它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主体建筑面积达52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钟鼓楼、水井等组成。寺院佛殿中央是一方形柱塔,大殿东、西两厢是僧房,寺院左前方,有一座10米土质高台,站在台上,整个城市景致一览无余。各位猜一 下,这个土台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呢?有人说是佛塔,有人说是鼓楼,也有人说是烽火台,究竟哪种说法对,还有待考证。传说,汉代名将班超和他的儿子班勇曾在这里交河之水饱蘸浓墨写下了他们戎马生涯中的重要诗篇呢!

大殿东北面,还有一组排列整齐壮观的塔林遗址,总面积约200平方米,中央有一座长方形的大佛塔,高约5米,巍然屹立。塔林西北方不远处是著名的地下佛塔寺院,寺院分地上、地下两部分,上部已夷为平地,下部内有残存壁画,这些可贵的历史遗存,为西域佛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游客们,当你们登高俯视交河故城时,可以发现这座古城的建筑几乎全是从天然生土中挖掘而成的,最高建筑物有三层楼那么高,古城也因此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望着这呈柳叶形的古城的雄姿,吟咏起古人“黄昏饮马傍交河”,“紫驼夜渡交河月”的诗句,不禁使人思绪联翩,感慨万千……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篇3:新疆交河故城导游词

一:引言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道上,XX区有两个著名的姊妹故城,一个叫高昌,一个叫交河,它们曾经在历史上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非常有幸带领各位参观其中的一座——交河故城。

二:位置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13公里的雅尔乃孜沟中,当地的老百姓称它为“雅尔和图”,我们乘车15分钟就可以到达。

三:名称的由来和交河故城的形状

交河一词最早的由来见于班固《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交河故城外观的土崖因河水切割呈柳叶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最长1650米,东西最宽处300米,因四周河谷环绕,让人觉得它更像一艘被搁浅的历史巨轮。

四:历史沿革

①由于这是一块天然的、地势险要的黄土台地,因此,公元前3世纪左右,姑师人为了躲避战乱、洪水、猛兽,选择了这里定居下来。②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在交河与匈奴进行了5次大的战役,史称“五争车师”。到公元前60年,汉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从此交河归属于中央王朝的管理。③两晋南北朝,吐鲁番的政治经济中心偏移到了高昌,交河成为了一个陪都。④公元640年,唐灭高昌曲氏王国,并设西州,安西都护府的旗帜一度在交河上空高高飘扬。唐代诗人李颀的“白日登山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应该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⑤公元840年,回鹘人西迁,公元866年,一支回鹘人在这里建立了高昌回鹘国,交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军事重镇。⑥1275年,由于蒙古族后裔海都、笃哇的攻打,守城半年之久的高昌回鹘国被攻破,交河也随着高昌一起毁于战火之中。⑦1442年,明朝吏部侍郎陈诚游历交河,写下了“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由此可见,当时的交河已经被废弃多年。从此,交河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五:布局

交河故城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子午大道,把交河分成了3个区域,上海导游词,交河故城总面积约43万平方米,以现在的建筑来统计,建筑面积大约在22万到30万平方米,现在的交河是它鼎盛时期的规模,大体为唐代遗存。子午大道的东侧为XX区,主要有民居、官署、练兵场、婴儿墓和一座东门,建筑面积约78000平方米,XX区分布着许多手工作坊,当年的集市一定是在这里,北区也就是子午大道的最北端,以大佛市为主体的有大佛塔、西北小佛塔、西南小佛塔。XX区还有一组十分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塔林,塔林的中央是一座土坯垒砌的金刚宝座式大塔,上部曾有塑像,现在已荡然无存,四角各有25个小塔,排列纵横成5的方正,总计101座塔。

六:建筑特色

①交河故城是一块天然的黄土台地,离两侧河谷高达30米,所以没有城墙,是这个城市的特色之一。②古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赖天险而保护自已。进入故城,房屋的建筑很奇特,尤其是XX区的居民区,可以看到古代的百姓利用“减地法”简单而且迅速建造了自已的家园。③除了用大量的“减地法”建造民居外,北部的寺院区,多用“干打垒”的形式,所筑的板夹泥垛墙,也是交河故城的建筑特色之一。④交河故城在不同的区域间有宽大的街道相连,但奇怪的是,在街道两侧的土崖上,竟然看不到一扇门和一扇窗,相必这也是古代的百姓为了防止敌人入城之后而设的保护手段吧!

七:几大亮点

①和平时期城中的百姓可以打开东门进入河谷中取水,战乱时怎么办?据考古工作者考证,交河故城有古井300多处,至今仍有多处古井依然有水,这就解决了战时整个城池百姓用水的问题。②历史上许多人一直认为交河故城只有南门和东门,但最近这些年的考古证明,交河故城还有第三座城门:西门。南门古时是运送粮草之门,是座可操作的吊桥,战时收起,与对岸隔绝,东门是进入河谷东岸取水之门,此门还有一军事设施——瓮城,看得出来,战时这里也成为诱敌和杀敌的场所。西门因为是在西侧的断崖处,最近几年才被考古工作者发现,据说是古代战时凯旋的将士们进入之门。③位于东部官署区练兵场西侧,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婴儿墓穴坑,这为我们留下了交河的千古之谜。

八:结尾

当漫步在这黄色高大的迷宫中,感受故城的残缺之美,咀嚼历史的厚重,岁月的无情,它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幽思。

篇4:新疆交河故城导游词

交河故城在吐鲁番县城西南大约10公里的牙尔乃孜沟中,它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国都。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牙尔乃孜沟是远古时代由于洪水冲刷而形成的一道河谷,经过数千万年冲蚀,大自然经它巨大的创造力,在河谷中央留下一个平面呈柳叶形的河心洲,东西走向,最宽处约300米,四周崖岸壁立,为一百米宽,约30米深地河谷所环绕,形成了天然屏障,远在30前,原始部落的居民为了避免野兽的侵害和防备部落间的战争就在这个河心洲上建造自己的家园,他们在坚硬的黄土层中掏挖出洞室居住,开凿出通往河谷底部的通道,到河谷中取水和从事生产活动。当时他们使用的刮消器、尖状器、石核、石片和红色彩陶片等,至今在地面仍然可以采集到一些遗物。据《史记》记载,这些土著居民属于我国古代西北兄弟民族姑师人。

姑师人在战国时期进入阶级社会,其活动遍布新疆东部地区。这个河心洲当是其重要据点之一。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姑师为赵破奴所破,遂分为车师前后王和山北六国。《汉书西域传》云:“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这说明交河一名的由来,也说明了这个河心洲是多年前车师前国的都城所在地。公元448年,车师前王车伊洛,带兵随北魏万度归平西域,西征焉耆,留子车歇守交河。盘踞在盆地东部高昌城的北凉残余势力沮渠安周,乘虚引柔然兵袭击交河,车歇固守不住,450年西奔焉耆投伊洛,车师前国至以覆灭。根据附近南北朝墓中出土的墓志记载,此后至唐初,这里为高昌国的交河郡治所。唐太宗贞观(640年),候君集平高昌,在此设立交河县,属西州管辖,西域最高军政机关——安西都护府最早也设立在这里(640-658年),成为唐王朝进一步统一广大西域地区的大本营,后来随着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都护府才西迁到龟兹(今库车)。盛唐诗人李颀曾形象地描述过这里的戒马生涯,写下了“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名句。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里曾为吐蕃所陷。以后,交河城又为回鹘高昌国属地,设交河州,由于空间狭小,限制了发展,城池也就渐渐衰落了。

13世纪末,西北蒙古游牧贵族海都·都哇发动叛乱,多次侵犯元朝控制下的地区,交河城毁于这次兵火之中,故城发现的古代文书中,没有见到元末以后当地流行的察合台文以及更晚的老维吾尔文;挖掘出来的钱币,方砖、陶瓷片等遗物中,也不见有元代以后的物品,明初永乐年间,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曾到过此地,留下了《崖儿城》诗一首:“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

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由此可见当时这里已经是废墟一片,人们都不知其废弃于何年何月。现在当地群众已很少使用“交河”之名,而习惯称之“雅尔和图”、“雅尔湖”。其实,“雅尔”就是汉语“崖儿”的辗转音译,“和图”是蒙古语“城”的意思,“湖”就是“和图”的音变,合之仍为“崖儿城”,是交河城于元末废弃后新兴起的名称。

我们现在看到的交河故城是其鼎盛时期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遗存,台地西北部是一片唐以前的古墓地,已被盗掘破坏殆尽,建筑物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其东、南两面各有一个城门,建筑形式除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大部分建筑物、包括宽大的街道,都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窑洞是在原生土中直接掏挖的,平房则多是切挖原生土留出四壁,然后用木头搭顶。从残留的柱洞看,有不少是多层建筑,有的下部是窑洞,上部平房,板夹泥剁墙建筑物只占少数,有的下部是生土墙上部是板夹泥垛墙。城内布局可分为三部分: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把居住地区分为东、西南部分,大街北端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寺院区。东区南部有一所气势宏伟的宅院,占地3000平方米,地下地上双层建筑。有宽大的楼梯通道可以上下,宽厚高大的围墙外面是城内唯一一处广场。根据考察分析,这个宅院当为唐初所建,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西区分布有许多手工业所坊,发现的几处陶窑遗址堂壁,经烈火焚烧,已完全变成灰色。大街北端的寺院平面呈长方形,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水井等组成,根据建筑特征和残存的泥塑佛像分析,应为南塔群,中央是一座大佛塔,上面原有塑像,今已无存,四角各25个小塔,排列成纵横各五巷的方阵,总计101个。城中大街两旁尽是高厚的围墙。临街不见一个门窗,纵横连接的街巷把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宋代以前内地城市的坊、曲。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表明,交河城在唐代曾经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的旧城痕迹则早已全面目全非。

由于当地气候极为干燥,城址又远离水源,无法开垦耕种,因而城内的官署衙门、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遗址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为,如今游人至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入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故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交河城东北角为民宅,房舍狭小密集,每户民宅至干线间必须经过一条条高深的小巷,巷口与干线相连,民宅遗迹保存尚好,可看出院落的平面布局和房屋的门、窗位置。

交河全城就像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的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故城内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纹瓦当,莲花经卷等。交河故城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班超父子,唐代玄法师及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和不朽诗章。

篇5:新疆交河故城导游词

交河故城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9至14世纪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元末察合台时期,吐鲁番一带连年战火。交河城毁损严重,终于被弃。

衰败:

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现状:

古城遗址保存相当完好,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没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西部有许多手工作坊。大道两侧是高厚的土垣,垣后是被纵横交错的短巷分割的“坊”,临街不开门。“坊”内有居住遗址和纺织、酿酒、制鞋等手工作坊。东侧有军营、余为民居。交河城仅有东门和南门两座城门。由于城建在30米高的悬崖上,不用筑城垣,城门亦非正式建筑。南门,是古代运送军需粮草、大军出入的主要通道。南门地势险要,有“一人守隘,万夫莫向”的山崖,东门,巍然屹立在30米高的峭壁上,主要是为城内居民汲引河水的门户。 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地理位置

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建筑布局

交河故城在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这座城市建筑布局的主体结构依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这些都得益于吐鲁番得天独厚的干燥少雨气候。现在的交河故城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建筑,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古城四央临崖,在东、西、南侧的悬崖峭壁上劈崖而建三座城门。 交河故城的建筑布局主要由明显可见的三个部分组成:贯穿南北的一条中心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道北端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的寺院区,这一区的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建筑多是长方形院落,院落门向着所临街巷。从每所院落的平面布置来看当为寺院,尢其是主室里都有一个方土柱,应是神坛或塔柱;大道东区南部为大型民居区,建筑面积约为78000平方米,北部为小型居民区,中部为官署区;大道西区除大部分为民居外,还分布有许多手工作坊。城中大道两旁皆是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大体南北、东西向垂直交叉、纵横相连的街巷把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分为若干小区,颇似中国内地古代城市的坊、曲。这种建筑布局足以说明,交河故城在唐代曾经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而唐代以前旧城痕迹则早已面目全非了。从城市布局来看,他一方面受到了中原传统城市建筑规制的影响,又独具地方特征。以街巷为骨架的交通网络、城门及其它建筑,在营建时,无不把军事防御作为其建筑时的指导思想,整修古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堡垒,反映出了历史上这一地区激烈的民族和社会矛盾。 另外令人骓以置信的是,建筑形式除了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整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挖出来的。寺院、官署、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生土墙,特别是街巷,狭长而幽深,像蜿蜒曲折的战壕。可以说,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其建筑工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

历史价值

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

篇6:新疆交河故城导游词

略到从14世纪起到文艺复兴时代乃至18世纪的欧洲古典文化。欧洲城以它的异国情调和良好的服务,给人以影视文化旅游审美新享受。

交河故城在吐鲁番县城西南大约10公里的牙尔乃孜沟中,它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国都。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牙尔乃孜沟是远古时代由于洪水冲刷而形成的一道河谷,经过数千万年冲蚀,大自然经它巨大的创造力,在河谷中央留下一个平面呈柳叶形的河心洲,东西走向,最宽处约300米,四周崖岸壁立,为一百米宽,约30米深地河谷所环绕,形成了天然屏障,远在30前,原始部落的居民为了避免野兽的侵害和防备部落间的战争就在这个河心洲上建造自己的家园,他们在坚硬的黄土层中掏挖出洞室居住,开凿出通往河谷底部的通道,到河谷中取水和从事生产活动。当时他们使用的刮消器、尖状器、石核、石片和红色彩陶片等,至今在地面仍然可以采集到一些遗物。据《史记》记载,这些土著居民属于我国古代西北兄弟民族姑师人。

1924年1月,李大钊参加了国民党“一大”。在会上,他团结国民党左派,积极促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他当选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负责北京执行部的领导工作。

姑师人在战国时期进入阶级社会,其活动遍布新疆东部地区。这个河心洲当是其重要据点之一。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姑师为赵破奴所破,遂分为车师前后王和山北六国。《汉书西域传》云:“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这说明交河一名的由来,也说明了这个河心洲是多年前车师前国的都城所在地。公元448年,车师前王车伊洛,带兵随北魏万度归平西域,西征焉耆,留子车歇守交河。盘踞在盆地东部高昌城的北凉残余势力沮渠安周,乘虚引柔然兵袭击交河,车歇固守不住,450年西奔焉耆投伊洛,车师前国至以覆灭。根据附近南北朝墓中出土的墓志记载,此后至唐初,这里为高昌国的交河郡治所。唐太宗贞观(640年),候君集平高昌,在此设立交河县,属西州管辖,西域最高军政机关——安西都护府最早也设立在这里(640-658年),成为唐王朝进一步统一广大西域地区的大本营,后来随着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都护府才西迁到龟兹(今库车)。盛唐诗人李颀曾形象地描述过这里的戒马生涯,写下了“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名句。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里曾为吐蕃所陷。以后,交河城又为回鹘高昌国属地,设交河州,由于空间狭小,限制了发展,城池也就渐渐衰落了。

13世纪末,西北蒙古游牧贵族海都·都哇发动叛乱,多次侵犯元朝控制下的地区,交河城毁于这次兵火之中,故城发现的古代文书中,没有见到元末以后当地流行的察合台文以及更晚的老维吾尔文;挖掘出来的钱币,方砖、陶瓷片等遗物中,也不见有元代以后的物品,明初永乐年间,吏部员外郎陈诚出使西域,曾到过此地,留下了《崖儿城》诗一首:“沙河二水自交流,天设危城水上头。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由此可见当时这里已经是废墟一片,人们都不知其废弃于何年何月。现在当地群众已很少使用“交河”之名,而习惯称之“雅尔和图”、“雅尔湖”。其实,“雅尔”就是汉语“崖儿”的辗转音译,“和图”是蒙古语“城”的意思,“湖”就是“和图”的音变,合之仍为“崖儿城”,是交河城于元末废弃后新兴起的名称。

篇7:新疆交河故城导游词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长约1650米,两端窄,中间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半岛。这里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车师前国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吐鲁番的干旱少雨,使故城保存得非常完整,建筑全部由夯土版筑而成,形制布局则与唐代长安城相仿。城内市井、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演兵场、藏兵壕、寺院佛龛中的泥菩萨都还可以找到。寺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汲水井一口。佛塔群有佛塔101座。从空中俯视,交河故城像一片大柳叶。

“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

网络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格式

幽默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范文

搞笑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阅读答案

六年级寻人启事范文

小学生寻人启事范文

交河寻人启事(合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交河寻人启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