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共含7篇),供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Alani”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研究
利用小区对比的方法研究寒地水稻优化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氮肥的处理水稻单株分蘖、干物重均明显高于不施氮肥的处理,不同施肥方法对干物质累积量动态有明显的'影响,INM1和INM2处理最高,INM4次之,FFP干物质积累量最低;施氮肥的处理穗长、平方米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和产量均比不施氮处理高.NO产量最低,6 433.5 kg/hm2,INM2产量最高,8 919.0 kg/hm2,比对照增产38.6%;INM1和INM4次之,分别为8 628.0kg/hm2和8 518.5 kg/hm2,比对照增产34.1%和32.4%;FFP和INM3产量分别为8 382.0 kg/hm2和7 749.0 kg/hm2,比对照增产30.3%和20.5%.在氮肥用量相同,施用方法不同的情况下,氮肥利用率差异较大,INM2施肥方式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3.5%,INM1处理次之,氮肥利用率为38.4%,INM3利用率最低,为23.0%.
作 者:张雅玲 Zhang Yaling 作者单位:二九○分公司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黑龙江宝泉岭,156202 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S5 关键词:水稻 优化施肥 产量巢湖流域水稻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研究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巢湖流域水稻营养诊断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能改善产量结构性状,增加水稻产值,提高经济效益.2a试验平均,水稻平衡施肥较不施氮肥、磷肥、钾肥及不施肥的空白对照的增产率分别为33.2%、11.7%、17.8%及39.8%,施肥增收1972~6722元/hm2,产投比为4.46~8.16∶ 1.
作 者:李录久 徐宏军 李东平尹学政 王家嘉 作者单位:李录久,李东平,王家嘉(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徐宏军,尹学政(巢湖市居巢区土肥站,安徽巢湖,238000)
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 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年,卷(期):2009 15(21) 分类号:S511 关键词:水稻 营养诊断施肥 巢湖流域寒地冷害对水稻植株的影响及诊断技术
黑龙江省地处全国六个稻作区中的`东北半湿润早熟粳稻区的最北部,属寒地稻作区.据文献记载,东北稻作区在全国冷害统计中,发生率最高、受害最大.特别是黑龙江省,平均3~5年发生1次.因为我省位于寒地,生育日数少,积温少,且垦区水田又多位于省二、三、四积温带,属于三冷地区即天气冷凉,生育日数很短,积温少;多是低洼易涝地,土地冷凉;水冷凉.建国后有记录的低温冷害年份垦区14次,省内10次,其中垦区重大冷害发生5次,即1971、1972、1981、1982年和.历史上水稻面积有4次大的起伏,主要是由于低温冷害所致.
作 者:张莉萍 孔宇 王安东 陈少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少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佳木斯,154025 刊 名:农业科技通讯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5) 分类号:S5 关键词: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着水稻不断生长发育,其需水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灌溉方式直接影响到水稻中后期的.生长发育.通过试验可确定灌溉的雏模式为:分蘖始期进行浅水(3~0 cm)灌溉;有效分蘖期可进行浅湿交替灌溉;分蘖末期进行落干晒田,以培育水稻后期健壮的根系;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应保持3 cm左右水层,能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枝梗和颖花的正常发育,促进穗大粒饱,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作 者:张景波 郑福娇 陈淑洁 李锐 ZHANG Jing-bo ZHENG Fu-jiao CHEN Shu-jie LI Rui 作者单位:张景波,ZHANG Jing-bo(黑龙江省监狱局农科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25)郑福娇,陈淑洁,ZHENG Fu-jiao,CHEN Shu-jie(黑龙江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25)
李锐,LI Rui(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栽培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刊 名:黑龙江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11 关键词:水稻 灌溉方式 产量寒地水稻苗期青枯病发生与防治初探
水稻苗期青枯病属生理性病害.该病发病迅速,往往在1~2天内由点到片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发生原因主要是气候因素,苗床低洼水分大温度低,根系发育不良,盐碱危害,通风晚通风量小等.防治方法重点在于预防,在培育壮秧上下工夫.
作 者:王** 卢永丰 王国会 王宏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庆安,152400 刊 名: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英文刊名:CHINESE COUNTRYSIDE WELL-OFF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S4 关键词:水稻 青枯病 生理性 预防北方寒地水稻苗床增温超早育苗高产机理研究
通过~3年试验结果表明:苗床隔离层增温技术与三膜覆盖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提高苗床地温,平均比常规高6.62℃.利用两项苗床增温技术实现了寒地水稻超早育苗、育壮苗目的`,从而可以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垦稻14和龙粳18平均比空育131常规育苗增产9.45%,比空育131增温育苗增产7.3%.
作 者:朱宏 苗得雨 ZHU Hong MIAO De-yu 作者单位:朱宏,ZHU Hong(黑龙江建三江农垦分局种子管理处,黑龙江建三江,156300)苗得雨,MIAO De-yu(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研发中心,黑龙江建三江,156300)
刊 名:黑龙江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511 关键词:苗床增温 超早育苗 产量多种样式育秧盘对寒地水稻生育和产量影响的比较农科论文
摘要:
比较几种水稻育秧盘育苗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拟解决现在水稻育秧盘育苗秧苗素质低、产量不稳定的问题,找到大幅度提高秧苗素质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水稻;育秧盘;秧苗素质;产量;不同秧盘缺点及改进
寒地水稻纸盘旱育秧盘机插秧栽培技术,平均亩产已达564公斤。但盘育秧机械插秧栽培技术存在培育壮苗质量有限、且植伤严重,使秧苗在本田返青时间长、分蘖推迟、分蘖节位提高,有效穗率低、穗重小等诸多缺点,制约了当前垦区水稻高产再高产。本试验采用秧盘为:日式钵育硬盘、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育软盘和现行普通纸盘等四种育秧盘进行生产比较试验,选择出适应垦区水稻生产上达到提质、增产、增效的目标,以便推广应用、并明确各秧盘判断优缺点、给厂家提出改进意见。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空育131;供试秧盘有日式钵育硬盘、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育软盘和现行普通纸盘等四种育秧盘。
1.2、试验方法
大棚旱育秧,精细化管理,培育壮秧。本田面积,各处理400平方米。采取大区对比,不设重复,顺次排列。插秧规格:日式钵育硬盘行距30×14厘米,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30×14厘米,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育软盘30×14厘米,普通纸盘30×14厘米。本田每公顷施纯氮120公斤,氮、磷、钾、硅比例2:1:1.5:1.5;磷、硅肥全部和钾肥的50%做基肥,钾肥的50%做穗肥施;氮肥基施35%、分蘖肥35%、调节肥10%、穗肥20%;分蘖肥于各处理稻苗返青立即施入,穗肥于剑叶上一叶施用。其他栽培技术措施同大田常规管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秧盘处理苗床秧苗素质分析
各处理从秧苗素质分析: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育软盘秧苗素质好于日式钵育硬盘秧苗素质好于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秧苗素质好于普通纸盘秧苗素质。
表1秧苗素质调查表
2.2、不同秧盘处理田间分蘖动态分析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生产的钵育软盘苗和日式钵育硬盘苗返青期较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苗快3天、较普通纸盘快5天,成穗率较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高7、较普通纸盘苗高20。
表2田间分蘖动态情况调查表
2.3、不同秧盘处理本田阶段生育分析: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育软盘苗、日式钵育硬盘苗和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苗整个生育期生长比普通纸盘苗生育期生长平稳,普通纸盘苗生育期生长前期缓慢、中后期生长快、同时增加大量晚生分蘖、降低水稻成穗率、产量及米质。收获穗数日式钵育硬盘苗高于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育软盘苗高于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苗高于普通纸盘苗。
表3不同秧盘本田分蘖、株高生育状况表
2.4、不同秧盘处理对产量构成因子影响
从表中可看出:日式钵育硬盘育苗;理论产量为946.78公斤/666.7O和实际产量为846.7公斤/666.7O均高于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育软盘育苗的理论产量849.5公斤/666.7O和实际产量823.4公斤/666.7O均高于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育苗的理论产量779.83公斤/666.7O和实际产量769.9公斤/666.7O均高于普通纸盘育苗的理论产量759.07公斤/666.7O和实际产量746.7公斤/666.7O。
表4不同秧盘处理产量调查结果表
3、小结
不同秧盘的优劣:总体看用日式钵育硬盘和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盘育苗对水稻产量都具有较大增产潜力好于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和普通纸盘。但大面积应用存在育苗成本高,技术要求高,插秧成本高等特点。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秧苗产量较日式钵育硬盘秧苗和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盘育苗都低,但其优势育苗成本、育苗技术要求、插秧管理成本都较低,其产量高于普通纸盘育苗,增产潜力大。普通纸盘育苗各项成本最低,但其所育秧秧苗素质较低,难以大幅提高秧苗素质增产潜力最小。
改进:黑龙江农垦科学院产的钵盘育苗须加深钵体1-2厘米,钵盘硬度加强,便于播种及运输。中国水稻所产的钵育毯状盘下部钵体还需改进,加高0.5厘米左右,并且提高加工工艺,便于机插。
★ 水稻成长日记
★ 虚拟陀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