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的回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雾雨魔理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舍笔下的回民(共含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雾雨魔理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老舍笔下的回民

篇1:老舍笔下的回民

老舍笔下的回民

在北京,或者还有别处,受满族统治者压迫最深的是回民。以金四叔叔的身体来说,据我看,他应当起码作个武状元。他真有功夫:近距离摔跤,中距离拳打,远距 离脚踢,真的,十个八个壮小伙子甭想靠近他的身子。他又多么体面,多么干净,多么利落!他的黄净子脸上没有多余的肉,而处处发着光;每逢阴天,我就爱多看 看他的脸。他干净, 不要说他的衣服,就连他切肉的案子都刷洗得露出木头的花纹来。到我会去买东西的时候,我总喜欢到他那里买羊肉或烧饼,他那里是那么清爽,以至使我相信假若 北京都属他管,就不至于无风三尺土了。他利落,无论干什么都轻巧干脆;是呀,只要遇上他, 我必要求他“举高高”。他双手托住我的两腋,叫声“起”,我便一步登天,升到半空中。体验过这种使我狂喜的活动以后,别人即使津贴我几个铁蚕豆,我也不同 意“举高高”!

我就不能明白:为什么皇上们那么和回民过不去!是呀,在北京的回民们只能卖卖羊肉,烙烧饼,作小买卖,至多不过是开个小清真饭馆。我问过金四叔: “四叔,您干吗不去当武状元呢?”四叔的极黑极亮的.眼珠转了几下,拍拍我的头,才说:“也许,, 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会当上武状元!秃子,你看,我现在不是吃着一份钱粮吗?”

这个回答,我不大明白。跟母亲仔细研究,也久久不能得到结论。母亲说:“是呀,咱们给他请安,他也还个安,不是跟咱一样吗?可为什么……”

我也跟福海二哥研究过,二哥也很佩服金四叔,并且说:“恐怕是因为隔着教①吧?

可是,清真古教是古教啊,跟儒、释、道一样的好啊!“

那时候,我既不懂儒、释、道都是怎么一回事,也就不懂二哥的话意。看样子,二 哥反正不反对跟金四叔交朋友。

在我满月的那天,已经快到下午五点钟了,大家已经把关于定大爷的历史与特点说得没有什么可补充的了,金四叔来到。大家并没有大吃一惊,象定大爷来到时那样。假若大家觉得定大爷是自天而降,对金四叔的来到却感到理当如此,非常亲切。是的,他的口中除了有时候用几个回民特有名词,几乎跟我们的话完全一 样。我们特有的名词, 如牛录、甲喇、格格①②……他不但全懂,而且运用的极为正确。一些我们已满、汉兼用的,如“牛录”也叫作“佐领”,他却偏说满语。因此,大家对他的吃上一 份钱粮, 都不怎么觉得奇怪。我们当然不便当面提及此事,可是他倒有时候自动地说出来,觉得很可笑,而且也必爽朗地笑那么一阵。他送了两吊钱,并祝我长命百岁。大家 让座的让座,递茶的递茶。可是,他不肯喝我们的茶。他严守教规,这就使我们更尊敬他,都觉得:尽管他吃上一份钱粮,他可还是个真正的好回回。是的,当彼此 不相往来的时候, 不同的规矩与习惯使彼此互相歧视。及至彼此成为朋友,严守规矩反倒受到对方的称赞。我母亲甚至建议:“四叔,我把那个有把儿的茶杯给你留起来,专为你用, 不许别人动, 你大概就会喝我们的茶了吧?”四叔也回答得好:“不!赶明儿我自己拿个碗来,存在 这儿!”四叔的嗓子很好,会唱几句《三娘教子》②。虽然不能上胡琴,可是大家都替他可惜:“凭这条嗓子,要是请位名师教一教,准成个大名角儿!”可是,他 拜不著名师。于是只好在走在城根儿的时候,痛痛快快地喊几句。

今天,为是热闹热闹,大家恳请他消遣一段儿。“*悖‖揖突崮敲醇妇洌 苯鹚氖逍*着说。可是,还没等再让,他已经唱出”小东人“①来了。

那时候,我还不会听戏,更不会评论,无法说出金四叔到底唱的怎样。可是,我至今还觉得怪得意的:我的满月吉日是受过回族朋友的庆祝的。

《正红旗下》老舍

篇2:老舍笔下的老北京

老舍笔下的老北京

182月3日,一个弱小的生命,在北京城内一条窄小的胡同里,呱呱落地。那条小胡同过于地窄小,把口处才三四尺宽;那个小生命又确实太弱,险些一降生就夭折。产妇已然41岁,贫困劳累的生活使她生下儿子便昏死过去。接生婆和新生儿的小姐姐手忙脚乱地抢救产妇,竟把刚来世上的赤裸着的婴儿忘在一旁。幸亏婴儿的大姐及时从婆家赶回来,一把抱起就要冻死的小弟弟,将他揣入怀中……这条因而得救的小生命,就是日后享誉中外文坛的老舍。

1644年6月6日,老舍的先辈们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引领下,浩浩荡荡开进北京城。这座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都城,从此便记在了满人的名下,一姓便是268年。

满八旗靠金戈铁马取得北京、征服天下。然而他们的弓弩、刀枪,在崇尚中和的汉文化面前,却逐渐失去了用场。当多尔衮、康熙、乾隆那裹风挟电的战刀传到道光、咸丰、光绪手里时,早已变成锈迹斑驳的一块钝铁了。

然而,从关东原始森林中走出来的爱新觉罗的子孙,毕竟不都是只会挽弓射箭之辈,由其创造的文学艺术,形成了一座座让世人无法超越的巅峰。在众多旗人文学大师当中,曹雪芹描写清朝满族上层社会终极幻想的`《红楼梦》,成为满人文学的开山之作,老舍所刻画的清末民初、北京小胡同里下层民众所发生的苦难人生故事,正好给满人创造的文学奇迹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想了解北京清末民初的平民生活,老舍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老舍笔下的北京只是他眼里的北京:街头巷尾蹲着拉车的人,各种做小买卖的人瞅着来往的路人,妓女、杂耍艺人、巡警、商铺老板、大杂院里的老头、妇女和孩子,都挤在老舍笔下的一页页纸里瑟瑟发抖。

这个北京不是人们口头流传的那一个,老舍的老北京里没有红墙黄瓦的紫禁城、伟岸壮阔的城墙楼门,有的只是拐不完的破胡同和快塌下来的烂房子。从赵子曰、老张到骆驼祥子与虎妞,从早年北京茶馆的茶客再到后来的龙须沟的市民,老舍与他们一起劳作,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过着艰难而有滋有味的北京生活。老舍的笔、老舍的纸、老舍的精神和躯体都已融入了北京一条条小胡同和一座座大杂院中。他所塑造的一个个人物,在今天的北京仍然存活着,只不过拉黄包车的开起了的士;在天桥耍艺卖唱的进了电视台的演艺大厅;典当铺的伙计,成了股市的操盘手;泡茶馆的侃爷改聊电脑互联网,或到后海、三里屯泡吧;逛八大胡同的世家子弟改唱卡拉OK、洗桑拿了……

人们曾以为自己已经将北京烂熟于心,可是,真正的北京从来没有给过这些自以为是的人一个正脸。宽敞的长安街、闹腾的王府井、臭烘烘的中关村……这些地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城,就连大前门、故宫、北海……也不过是北京的一扇大面具,它们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浮夸、虚幻起来,变成了一大堆气派的小模型。

我们走在北京城里直着脖子昂着头,这个看似骄傲的动作,很好地暴露了我们对于这个城市的过客身份。一个真正的北京应当在视野的水平线以下:那里有排泄不畅的下水道、拥挤破烂的大杂院、佝偻在墙角边晒太阳的无业游民、还没来得及清扫的垃圾……

老舍笔下的穷人是如此善良而美丽,在那个年代,所有流在下水道里的污水都挤出了井盖,冲破了老百姓的屋门,从名门官邸中穿堂而过,到处臭气熏天、污浊不堪。但是,老舍硬将穷人的善良裹在自己长衫的内兜里,于千般挣扎中留住了一股人性的香味。

老舍很懂当时的中国,庙里的菩萨只能在烂茅草棚里找到自己的活化身,中国有皇族,但中国没有贵族,无论物质与精神。孔孟之道虽由统治者提倡,却单由老百姓负荷这压顶的千斤,老百姓要一辈子做善事,否则,即算辛辛苦苦地挨到死期,也会被牛头马面抓去千刀万剐、上刀山下油锅。

于老舍自己而言,则始终逃不开自身卑贱的骚扰,文字不能当枪使。他自己的良心投射到纸上之后,不过是各式各样的哈哈镜。老舍照在这些心怀叵测的镜子里,便会发现自己一会儿被放大成强壮的神斗士,一会儿又惊恐地缩成了卑微的鼠类。

如今,看得见、摸得着的老北平早已成了形单影只的孤砖片瓦。好在还有老舍的书,像个和气的老伙计,热情地张罗着大伙儿到老京城里随处逛荡,老舍笔下盖起来的北京城,与真正的老北平已难辨虚实真假。

有人统计过,北京的真实地名在老舍的著作里一共出现过二百四十多处,不用担心什么人口膨胀,有再多卷起铺盖迁徙至此的人也可以盛装。而老舍自己已是一枚失去了货币价值标示能力的金币,不能再在人世的交易市场流通。

篇3:老舍笔下景物描写

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显得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二马》

篇4:老舍笔下景物描写

沿路的景物真不坏,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乐园的景色。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绿的桑林。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菱叶浮泛在水面。

—一《鸟》

篇5:老舍笔下景物描写

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北满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节,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气不凉,也不顶热,地里还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

——《暴风骤雨》

文学大师笔下的过年:梁实秋不爱过年,老舍好热闹

笔下湘湖作文

张爱玲笔下的红玫瑰

老舍:诗二首

老舍散文

《老舍》读后感

名家笔下故乡的美文

老舍《取钱》读后感

读老舍心得体会

《老舍小说》读后感

老舍笔下的回民(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老舍笔下的回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