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遥远的小渔村散文(共含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哈尔的移动城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远远地望去,小渔村的部分房屋延伸到了海平线的一端。那个小渔村,小得在本县版图上只用数字作标记,甭提省级地图上找不到了。但小渔村有个响亮的村名,叫罗家湾,曾经绻一二个大学生。渔民们靠海吃海,除了休渔节出外打工之外,其余的日子都在渔船上绾4蛴悖晚上耽着海涛睡觉,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到了休渔节,许多渔民们回到罗家湾村。有的缤獯蚬ち耍有的在家闲着,过着非常平静的日子。有一天,罗家湾村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事情,本村村民罗根生和秋芬上县城赶集,抱来了一个男婴儿。为此,派缢来了警车,专门调查此事。这小男孩是不是从外地拐卖来的?但民警从老实巴交的罗根生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男婴是他们夫妻俩从县城的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真是不可思议!”民警说,“罗根生,你要对自已的供述负责!”110警车开走了,罗根生悬着的心放下了。
罗家湾的渔民成群结队到罗家看热闹。快嘴三婶见孩子啼哭,便撩起自己的棉袄给男婴喂奶。小渔村的妇女大抵是这样的,一般未婚的姑娘怕害羞,不敢在众人面前穿着短衣短裙晃悠,然而结过婚生过孩子的那些女人,不回避众人的视线,大胆的会撩起衣服捧出一对大奶给自家孩子喂奶。乡亲们多见不怪也成习惯了。快嘴三婶抱着男婴喂奶,男婴右腿在她的肚皮上乱蹬着,左腿却一点没反应。她疑惑地问罗根生和秋芬:“这孩子是不是左撇子?”秋芬说:“是。”接着她绐大家讲述了捡男婴的经过。那天大约早上七时,罗根生和秋芬去县城赶集,路过西门菜市场,忽见在一堆垃圾堆旁边围观了许多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罗根生拔开人群挤了进去,一件草绿色的大衣当作了襁褓,里面包裹的是一个哇哇哭叫的男婴儿。罗根生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呀?这么狠心把他弃在这儿?”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他们也不认识这男婴是谁放在这里的。天色过午了,围观的人们陆续回家吃中饭去了,罗根生和秋芬还守着这个男婴等待他的亲生爸爸妈妈来抱。他们的希望很渺小,也许孩子的爸爸妈妈一时糊涂,弃了亲生骨肉,等到他们良心发现,可能会来领这个孩子。然而,快到晚上六时了,大街上车辆少了,行人没了,马路上亮起一盏盏桔黄色的路灯,没有人过来认领孩子。秋芬忧虑地说:“根生,这孩子肯定有毛病,我们也不管他了,赶紧去乘罗家湾的末班车吧!”罗根生不依,生气地说:“秋芬,孩子长得可爱活泼,我们结婚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孩子,我想把他抱回家去领养。”秋芬反对说:“不行,如果我们以后生了孩子,这个孩子怎么办?”但罗根生坚持要把男婴抱回家,秋芬拗不过他,只好无可奈何地抱起了孩子,和罗根生连夜赶回罗家湾。后半夜,男婴因为肚饿啼哭,罗根生赶忙泡奶粉,不小心烫了男婴的左腿,奇怪的是这孩子竟一点没知觉。夫妻俩急忙抱起男婴敲开了赤脚医生老赵的家,老赵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孩子的左腿,用手挠他的痒,又给他捣鼓五只脚指头,可男婴一点反应也没有。老赵说:“根生,你要有心里准备,这孩子八成是小儿麻痹症,终身残疾,没法治的。”小夫妻听到这个消息,感觉天塌下来了!……在场的乡里乡亲听完秋芬的讲述,他们都很失望,面面相觑。尔后,各自回家去了。快嘴三婶把男婴喂饱奶水,塞给旁边罗根生的妈罗大娘:“这孩子还可以,说不定将来有缦⒌摹!彼蛋眨她象躲避瘟神似的,朝自己家的篱笆小院走去。
罗大娘给孩子取名叫罗家湾。孩子的名字跟小渔村的村名一个样,有人反对,有人支持。反对者说:中国汉字这么多,干吗给孩子取村名一样?支持者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取名没有禁忌。罗家湾自然跟罗大娘最亲。罗大娘每天都用自家碾好的米粉,磨好的豆浆,喂给孙子罗家湾吃。罗家湾倒也长得快,开口第一句话便是:“奶奶!”罗大娘高兴得笑逐颜开。
罗家湾三岁会走路了,他左腿的瘸拐非常明显,走起路来很吃力。罗家湾五岁时,罗根生和秋芬生了一个女儿。秋芬自从有了女儿以后,对罗家湾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八岁那年,罗家湾上了小学一年级,按味际锹薮竽锉匙潘上学,走十里路,起早落夜背过去背过来的'。
那年休渔节,罗根生跟着罗家湾村的男人们一起进城打工去了,家里剩下罗大娘和秋芬,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星期也难得吃一次肉。罗大娘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养鸡养鸭养猪,下海涂u沙蟹拾泥螺,步行二十多里去县城农贸市场卖,补贴家用。秋芬除了照顾女儿外,也竭尽全力做一些家务事。但她很少照顾罗家湾,认为是他给家里带来了厄运。
有一天,罗家湾村来了一个跟罗根生一起打工的外地人,叫明仔,他好不容易找到罗家,告诉秋芬一个惊人的消息:罗根生在一处建筑工地干活时出了意外事故,当场被高空掉下来的一根钢筋刺中胸部,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他叫秋芬速去省城处理后事。秋芬一下子晕了过去,待醒来时,哭天嚎地,瞩托婆婆罗大娘看管好两个孩子,自已和明仔赴省城去了。
不久后,秋芬一个人失魂落魄地回来了,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傻乎乎的,不愿给乡亲们说话。她变成了一个寡妇。乡亲们除了安慰她几句,也没有办法使她高兴起来。快嘴三婶对秋芬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秋芬,别难过了,根生走了,你得好好活着,你还有两个孩子呢!”
罗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秋芬后来改嫁了,她带走了亲生的女儿,留下了罗大娘和罗家湾,捧走了罗根生当年因公死亡的八十万元赔偿金。罗大娘没说什么,她和罗家湾生活在一起,那个外地人明仔曾经对罗大娘说:“根生哥的赔偿金,根据法律你罗大娘也有继承的份额,不能让那个骚婆娘一个人独吞了,不然咱上法院告她去!”罗大娘只淡淡地说:“念她给罗家留了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随她去吧。”
罗大娘跟罗家湾生活很艰苦。有一天,罗家湾对罗大娘说:“奶奶,你年纪这么大了还下海涂太危险了!我不读书了!”罗大娘说:“傻孙子,你这么小不读书了,将来没出息的。你才十岁啊,如果我还活着,我一定要供你读书。”
罗家湾村的干部把罗家纳入了低保户,每月有补助款。罗大娘七十多年了,患有高血压病。有一天她突然头晕目眩,倒在了海涂上,被同行下海涂拾泥螺的快嘴三婶及时发现,送往县城医院,可惜罗大娘患的是脑梗死,已没有生还的希望了。罗大娘也走了,留下了十岁的罗家湾。
家中除了二间旧屋,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罗家湾辍学了,他靠捡破烂为生。然而,他渴望上学,胺晷瞧谝坏叫瞧谖宓纳衔纾在罗家湾村小学的校舍的围墙外偷偷地听课二小时左右,他学会了写字,学会了做作业。
这天清晨,罗家湾瘸拐着腿,拎着蛇皮袋去镇的大街上捡破烂。他捡呀捡呀,把空的可乐瓶、雪碧瓶捡了满满的一袋。当他从斑马线上走过来时,忽然绿灯灭了,红灯亮了。然而,一辆急奔而来的小车撞倒了罗家湾身边骑电动自行车的大嫂,也把罗家湾装满空瓶的蛇皮袋甩得老远。罗家湾没事,只是那大嫂伤势很重,小车逃走了。罗家湾赶紧叫住了一辆缱獬担对女司机说:“赶快送阿姨上医院。”女司机二话没说,把大嫂和罗家湾送到了医院,没有收他们的钱。
医生检查了大嫂的身体,包扎了她擦破的伤口,医生说要留院观察几个小时。不一会儿,伤者家属――她丈夫来了,大嫂给丈夫说起有个残疾孩子送她上医院的,他们想送些东西表示感谢。但病房内不见了罗家湾。
此时,罗家湾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辆小车嘎地在他身边停下,走下了两位中年男子。罗家湾一眼认了缋矗这是镇长和村长。他们怎么找到他的?镇长微笑地说:“家湾,我刚才看到你在路上捡空瓶,怎么不读书了?”罗家湾说:“我是孤儿,又是残疾孩子,读书没有用处。”村长说:“谁说没用处啊?你这么小不读书了,长大了没有文化,怎么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呀?”罗家湾说:“村长,你说我将来成为一名国家的栋梁之才,这不是在挖苦我吗?”镇长说:“家湾,今天我和村长找到你,是要告诉你一个重要事情。我们决定送你去县城特殊学校读书。”罗家湾一听镇长说的话,表示同意上学。
罗家湾成了县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他除了学习外,业余还喜欢绘画。
走进小渔村散文
那一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几位朋友驾车出去游玩。大家在车上商议,到哪里去游玩才快乐呢?有人说到鼓浪屿,有人说到仙岳山,有人说到南普陀景区,也有人说到大嶝岛......我说这些地方我们都去了很多次,今天不要去再赏这些美景了,我们到那海边的小渔村里去,去看看改革开放多年来沿海居民们真实的生活现状。
大家听我这么讲,嘴里就不在言语了。车驶出租房小区,驶出工业园区,来到了平展宽阔得像蜘蛛网一样的水泥公路上。这些整洁的公路中间、两旁人工培植的鲜花在春光里伴随着春风舞动着,造型的绿树像是给人们点头微笑着。车行驶了十多分钟后,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菜田,田里种的有莲花白、大白菜、莴笋、蒜苗......也有用白膜覆盖的海椒苗、茄苗......辛勤的菜农们在除草,用水管喷洒着水,有的在施肥,有的在杀虫,还有的在把小菜收获整理准备运到工业区菜市场里去卖。车停了下来,大家都说天天在屋子里关着,整天伴随的是电脑和轰鸣的机器声,下了班在人流里买菜进租屋,枯燥无味,能到这菜田里看看,就像是去了那美丽的景区一样。
几个人下了车,张着嘴巴伸着懒腰吸着这里的新鲜空气。美丽的菜园风光,勤劳的菜农们,我们一日三餐吃的菜都来自这里呀!菜农们辛苦了,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市场上就没有人们一日三餐少不了的蔬菜,手上拿着钱也买不到菜,钱是变不成蔬菜的`。我们向菜农介绍我们就是那工业区里的打工者,来自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菜农们看着我们,听了我们的自我介绍,他们说:“我们还估计你们是新闻单位的人呢!你们也会是打工的?”
通过再三解释及言出打工的真实生活,菜农们信了我们说的真话。这些勤劳的菜农大部份就是当地渔村的渔民。渔民成菜农,我们问他们:“捕鱼比种菜来钱快吧?”
他们说:“鱼也要捕,菜也要种,我们一日三餐少不了疏菜,除了自己食用大部份是买掉。”
我们说:“这种菜是宽广的致富门路,比我们打工者强很多倍啊!”
他们说:“都是改革开放才有幸福的今天,因为这个工业聚了数万人,要消耗很多疏菜。想当年,我们曾经是那样贫穷,几百人聚在一起早出晚归,挣工分,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再艰苦都要呼口号、背语录、忆苦思甜,谁敢讲实话,在生产队这圈子里劳动不能出圈子乱走动,否则就会被看作坏分子,就会批斗,就会挨打。如今我们这里的人也有出洋打工的,也有在本地经商办企业的老板,也有就在这工业区打工的工人。由于我们没有很多文化,年龄也较大,就来种植小菜。”
“种小菜也来钱的。”我们齐声说。
他们点点头说:“人,要有信心,要不怕苦,不怕累,一亩菜田搞好了一年可以收入两万元左右。”
“这比打工不会差呀!一个人种上两三亩,收入也不少啊!”
他们说:“与有技术的打工者和老板们相比还是有差别的。有的人不愿种菜,把田租给别人,这里有许多种菜的人都是内陆来的打工者。”
说话间有几位菜农都自我介绍,说是四川人、贵州人、河南人......
这些承包菜田的内陆打工者,他们最不怕辛苦,成天在这菜田里转,他们更加珍惜每一寸土地,花了钱租的菜田他们时刻都在想怎样快速见效挣钱,让菜多换票子进入银行卡里。他们也承认累是累,干这行做上了路,比在车间里干强多了,两夫妇在此租房狠心干一年下来也有十来万的。
辞别了菜农,我们上了车,车继续往前驶。一会儿就进了渔村。这个小渔村修建成了街道,虽然楼房最高不超过五层,房子却修得非常美丽,五颜六色的外墙砖在阳光下放出光彩,渔村里有超市,有茶楼,有餐馆,有学校和医疗站......居民们的房子都是宽大的卷扬门和精美上漆的铁门。小街边几人聚桌打牌、搓麻将,看到有夫妇牵小儿在散步,有老妇、老翁静坐门前安享晚年。
我们进了渔村,车子减速行驶了。打开车门看着这样的渔村,感到新奇。我们问一位老大爷,说要到你们村里来看你们村边的海景。老大爷很热情,张开没有牙齿的嘴巴对我们笑着指路。车子行了会儿,穿过街道,拐了几个弯,前面就是宽广大海了。车又停了下来,我们又下了车,看着这里的海,海里有很多大小渔船,渔民们忙着捕鱼。这里的海为何不见海带,这里面有大鲸鱼吗?有龙吗?
大家望着大海,带着这样的问,谁解答呢?又只有问在散步的老渔民。
“阿伯,你们这海里怎么不见海带呢?”
这位看似六七十岁白发白胡须的阿伯说:“海带不是野生的,是人工种植的。以前我们这里种过,现在由于劳力缺乏停种了。前面那个村的海边种植了很多海带。”
“阿伯,这海里有大鲸鱼吗?”我们人群里有人问。
阿伯笑着说:“这是内海,大鲸鱼在这里无法生存。”
大家问了很多,最后有人问道:“这海里有龙吗?老人家一生捕鱼,在海里见过龙吗?”
阿伯又笑了笑,摇摇头说:“我几十年都在海上奔忙,从来没有见到龙。”
龙啊!是神话传说啊!它能千变万化,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可上天入地,大如长长的火车,小杠一根针......修炼成龙归大海,这海里怎么会没有龙啊!传说就是传说。
海与海,景色各异。大家都说这里没有沙滩,跟观音山海滩相比景色差得太远了,有点扫兴。大家看着都皱眉,都说要走,没兴趣。几位渔民又和我们搭上话。他们说:“虽然我们这里风光有差别,但我们这里比从前变化了很多,这小村小街从前没有,那时渔民住的是低矮土墙屋。如今家家是楼房,有大车、小车......”
我们问:“渔村里有没有贫困户呢?”
他们答说也有,贫困原因和天下人没区别,有不爱劳动靠懒汉致贫的,有生病花费巨资而贫的,有经营不善亏本而贫的,也有个别走上犯罪道路致家庭贫穷的......
天下各地没有区别,有区别就是地理条件不同,不同的地理条件会带来不同的发展。大家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有不同的结果,有冠军、亚军、落伍者。要说命运,命运是无法解释的。总之,努力奋斗吧!珍惜自己的岁月,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遵纪守法,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换来真正的幸福。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渔村,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
春天,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小河边的柳树长出了嫩芽,密密层层的枝条像小姑娘的长头发,微风吹来,便翩翩起舞。小溪里的冰也融化了,几场春雨过后,山上春笋也探出头来了。挖笋、烤笋,是我们每年春天的保留节目!这个时候,别的地方开始农忙,我们村子开始了“海忙”,养殖户们把虾苗、蟹苗放进自己的鱼塘里,准备一年的养殖工作。
夏天到了,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叫个不停,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文化礼堂旁的池塘里荷花也开了,长得粉嫩粉嫩的,荷叶大者如盘,小着如钱,我们小朋友就开始摘荷叶当凉伞,顶着荷叶在烈日下追逐嬉戏。养殖户们也陆陆续续地收获他们养的活蹦乱跳的大虾,舞爪横行的青蟹……哪里还管热不热的!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村子山上有金灿灿的桔子、红通通的柿子,一个个像一盏盏小灯笼,高高挂在枝头。金黄金黄的稻谷弯下了腰,远远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还有鱼塘里的'鱼虾螃蟹也让养殖户笑开了嘴!
冬天,地里海塘都进入了修整期,农民养殖户都开始享受一年中最轻松惬意的时光。小朋友们都从城里回来过年,整个村庄充满了过年的喜气。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家乡,爱它四季的美景和美食!
今天早晨,我们去了“海上的小渔村”。为什么我说它叫海上的小渔村呢?因为它建在海上,上面的人祖祖辈辈都是渔民。
走进那个村,你会看见好几家人的门上都画着鱼。有黄色的、银色的、青色的、金色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走到半山腰,我们发现有一口井。听说那是清朝时挖的。这个小渔村,以前只有海水,却没有淡水,所以挖了这口井。也因为是这样,住在这里的渔民们,十分珍惜这口井。所以,为了保护好这口井,上几年村民们又重新把井修了一次。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村民都在喝这口井的水。
走到山顶,我们看见一排排石头房子,这是过去战士们的军营。住在山顶,就能方便战士们直接看到东海,并保护东海。再走几步,会发现一个大山洞。当我们走到洞里面时,四周伸手不见五指。听说这是防空洞,是战士们躲避敌人空袭时的洞。据说,这个防空洞十分坚固,大炮也打不破。
再往上面走一点,我们发现有一座灯塔。听说以前它在晚上能发出强光来,远远地就能给海上开船回来的渔民指路,也给他们一种回家的激动,带来一丝温暖。
这就是海上的小渔村――坎门东沙村!
渔村月夜优美散文
从KTV飙歌房里出来,看见外面月色很好,便下楼来,往白天里走过的河滩上走去。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五,应该算深秋了吧,月亮冷冷的,高高的挂在空中,秋浦河两岸的群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幽远和苍茫,少了些白天的明朗和艳丽,多了些如烟似雾的飘逸柔和。幽暗的河面上镀了一层薄薄的`亮色,微风过来,泛起一波波轻柔的褶皱,就像一群群细小的鱼儿列队向前方奔去,使我油然而生要去抚摸一下的冲动。河水静静地,没有一点声响,只有我脚上的皮鞋和鹅卵石摩擦出的沙沙声,这一片天地因为我的存在显得生机多了。
这是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河流,在这清冷的月光下,我仿佛听到诗仙李白在举杯豪叹:秋浦平天洗我白发三千丈,金樽对月与尔同销万古愁。滚滚红尘之中,我们曾有的喧闹和繁华,失意和孤独,浮躁和不安,以及酒色财气,在这氛围中,都统统的卸下,消弭于无形,心中留下的是恬淡和沉静,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激。
踱过小石桥,踏在松软的沙滩上,这是一片宽阔的河床,离秋浦渔村的别墅越来越远了。高远的天空中眨着几颗星星,也是冷冷的,在满月的光辉中有些暗淡,尽管若隐若现,但也显示出存在的意义。闲淡随意地挂在湛蓝的天幕上,同样点缀了这山中空旷而寂寥的夜。忽然,刺啦啦一声,划破平滑的水面,是两只不怕冷的水鸟,振翅而去。我莞尔一笑,目送它们融入夜色之中。有歌声破空传来,那是我们秋浦博客的文友们在引吭高歌呢!今夜我有幸在这月色下的河滩上散步,是因为池州新闻网秋浦博客在秋浦渔村召开的笔会。编辑、作家、文学爱好者们济济一堂,畅所欲言,抒发着对文学的喜怒哀乐。我们就像这一颗颗寒星,不嫌弃,不抛弃,和那皓皓明月一道,装扮着寂寞的夜空,给清冷的大地洒下缕缕清辉。
夜色渐渐的沁凉了,该回去了。别墅的灯光传来丝丝暖意,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文友们,想到这里,我加快了脚步。
月色如水似雾,我正穿行其间,淡淡的笑容绽放在我的唇边……
渔村素描优美散文
秋浦渔村坐落在距石台县城3公里的秋浦河畔。
走过一条横亘在秋浦河之上的高高吊桥,即到渔村。渔村临河而建,一幢幢别墅式房屋,东西厢房式,很有意蕴。夜晚,彩灯辉映,音乐声声,鳞次栉比的“渔楼”屋檐上挑着一盏盏渔灯,几只乌篷船静静地散落在河面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幅写意的风情画。
渔村依山傍水,倒映如画。白天乘坐竹筏或皮筏在秋浦河激情漂流,领略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体验曲折回环的河道带来的有惊无险的欢趣。傍晚时分,带着一天的激动和兴奋到渔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听民歌对唱、玩篝火联欢,尽情享受农家人的生活情调与浪漫。或到“女儿村渔家生活展览馆”和“秋浦河李白诗文化博物馆”,了解渔村的历史和大诗人李白在秋浦河上泛舟畅游、饮酒作诗的故事。渔村历史上叫“女儿村”,是因古代的美女貂蝉小时候曾在此生活过而得名。渔村至今仍保留着一个古老的习俗,村中女孩一出生一定要用村后山谷清潭的水洗浴,说是日后才会出落的肌若凝脂、美丽可爱。据说,貂蝉当年就是用那潭中的水沐浴,才长得如花似玉,貌美如仙,成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此话虽无从考证,但这里的姑娘的确个个都长得白净漂亮。
称秋浦河为诗之河,不仅因它神奇幽幻的景色如诗一般,更因为大诗人李白与秋浦河的故事。大诗人李白曾五游秋浦,写下40多首关于秋浦河的诗,可以说是李白留下诗歌最多的地方,博物馆里搜集了一些当年李白在此留下的历史遗迹和有关资料,为前来参观的人增加了对这位伟大诗仙、酒仙的了解。
穿过渔村村落,就到了农事体验馆。它是一个农家作坊集中营,老油坊、拉大锯、犁田、撑排等,能让你亲自体验农事农活带来的乐趣。
每年的三月三和七月半,这里还有祭河神、放河灯的习俗,你能感受到渔村村民的纯朴与热情。
玩得尽兴了,一定要饱享口福。渔村最有名的菜肴,当数“秋浦李白醉鱼”,以河中一斤半左右的鲜活鲤鱼为原料,以秋浦渔家自酿的土米酒炖烧,实为天下美味。相传,过去秋浦渔人闯险滩前必食此菜,寓意行船过渡顺风顺水,一切平安。可以选择沙滩烧烤临风小酌,或在水上餐厅边玩水边吃河鲜。
无论是月光下还是灯影里,渔村的夜色都是一道不能忽略的风景。清新温润的河风带着泥土的芳香和水的凉意徐徐吹来,夜幕下的渔村多了一份神秘,平添了几许妩媚,醺人欲醉。徜徉在细软的沙滩上,或站在渔楼的临水长廊上凭栏远眺,能寻觅到诗的影子。秋浦河如清纯淡静的少女,温柔地依偎在渔村身旁,盈盈的河水翻起柔细如丝的波纹,倒映在水面上的一弯明月和一盏盏渔火,像少女的眼睛,灵性地闪烁;“渔楼”上灯光从水底漾漾地涌出,如少女脸上溢出的一抹嫣红;星光穿过夜色在水面上默默地流泻,似少女含情脉脉的眼波。
面对这样的夜景,怎舍得离去?不如租顶帐篷,走向沙滩,选个空间躺下,仰望星空,聆听河水流淌的声音,让疲乏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拥月而眠!
★ 渔村月夜优美散文
★ 遥远的距离的散文
★ 游中国渔村作文
★ 小院子散文
★ 小囡散文
★ 小开心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