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共含8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雨碎江南”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作。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
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
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先说“理”到底是什么。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
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
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
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
其次,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
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祭如在”。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
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对立面。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
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
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
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
“入伍”韩柳墅
作者:周汝昌
自顾平生,一名村童,经历却绚丽多彩;当过绑匪巢穴中的“秧子”,做过津海关“暂用”小员,教过小学、大学里的课,当过出版社的编辑,进过“牛棚”“干校”,出国开会、讲学,做学生时也上过舞台串过戏,在“文革”中弹过月琴……给“老外”讲过《红楼梦》……但最不宜忘掉的是还入伍当过兵。
那是1936年在南开高中二年级,学生要接受军训。先是在校内,然后是全市各校集中在市郊韩柳墅,正经八百地“入伍”。
先叙校内作为军训课程的概况。别校不知,只说我们南开,要统一穿军服,记得是浅绿色海军式制服,胸前是两排纽扣,海军帽,下肢却是打裹腿。派来的教练是正式军官,连长级,有文化水平,南方人,身着呢子军服,佩着刀,脚蹬马靴,相当神气———这还是政府派来的,与二十九军不是一回事。
这时,军训课还限于作“操”,如行、跑、“跪”(这是一种命令口号)……种种集体动作。学生们非常认真,精神奕奕,军官为了显示成绩,命学生队伍出校上街,一声口号,行止整齐,严明之至!老百姓群立观看,那军官见“威重令行”,面上现出得意的神情。
还记得一位连长有一次唤我去为他写字———进他办公室,方知是为他小楷抄写工作报告。
过了一个时期,命令传来,要集中军训了。大家又都兴奋起来,因这与在校大大不同了,又有点担心,又很好奇,等待崭新的生活方式和“滋味”
这回,可算“入伍”了,不只是校内“操场”的一门“课”了。
“入伍”什么样子呢?听我粗述梗概——
第一,学生们的“洋式分头”不得留,一律剃光!
须知,这群十六七岁的小青年,从未见过自己的与同学的“光葫芦瓢”,此时互视和镜子自照,不禁同发一笑:原来“本相”如此!哈哈哈……
第二,发了军装,粗灰布单衣,有皮带。这并非“订作”,是真二十九军的兵服,调来分给学生,各挑其合身的穿着,立即乔装改扮。
第三,发了步枪,每人负责这一新武器。只不发给子弹。那是旧式老步枪,入手沉重得很,恐怕若是初中的同学会“承受”不了。
就这样,军训营在韩柳墅立起来了。最高长官是位营长,下面若干位连长、班长,各司一职。这些都是从二十九军精选调来的,他们身材高矮不一,面容各异,“风度”也各自不同,有严肃,有和蔼,有幽默……但对待学生却是一致的:爱护,训而不厉,教而不峻,知道这不过是一群青年学生,与旧时的“当兵的”不可同日而语。
这回,就不再只是“开步走”、“向右看”、“稍息”……的事了,我们是“兵”了,要学打野战,每个班是一个作战“单元”,学“列阵式”,诸如什么“散兵线”(各列阵之间的相互呼应),事隔整整70载,已是记不清了。每日清晨,军号一响,立即起身(无床,睡地板),必须只用三五分钟的时间将一切军装穿戴整齐,并要将被褥叠成长方形摞好,外面要用白单子包得“见棱见角”,差一点儿也过不了“关”。然后,列队出发。
这一出去,就直到晚饭时才回营,中午是带“干粮”,小休。那时,北郊是“原野”,找块地,有小坟头,有沟,菜田……各样“地形”,学会利用地形隐身,是“守”,然后左右前后,同班联络,向“敌方”进攻。
那“战斗”也很“激烈”,在野地里爬、滚,浑身是土,不能算不累,但这些“新兵”却都无“怨言”,精气神让军官们十分称赞。
我们那位班长不怎样能干,是个笨人,无甚文化,说话也不太行。一次,“打野外”时他没安排好,也不听命令,连长怒了,喝命“跪下”,拔出军刀,狠抽他的脊背。这班长乖乖地听命受责。看来,军令是不能含糊的。
我们的食量惊人地天天增长。我刚入伍,只能吃半个“刀切卷子”(即不团作圆形的发面馒头类),后来竟能吃到6个!家里人听说后评为“瞎说”,绝不相信。其实,我这疲弱孩子在班里是最不能吃的,最高的“纪录”是一位同班,一顿是十一个大卷子!
秋季,渐渐凉了,有一天遇上雨,都淋湿了,军令不来,谁都必须严守阵地,一动不动。军官们很高兴,给以鼓励嘉言。晚饭前,先准备好了绿豆姜汤,怕学生受屈生病,真是无微不至。
夜里,轮值站岗。深夜起来,一切穿戴合格,房门外来往巡逻探望。其实,还是长官们不畏辛劳真站岗,学生不过是个“样式”,让他“经历经历”就是了。
我们学会二十九军的不少歌,“一天工作又完了,平安快乐去睡觉……”,“夜深风雨要听音,站岗特别要小心……”我们唱得声彻云霄!
侵华日军的风声愈来愈紧了。我们军训也越加带劲儿。我还作了一首抒发爱国抗战情怀的词,词牌早已忘记,曲词也只记得一句:“冠发指樱京!”交给“营”里,颇获好评赏。
然而,烽烟日益迫近了,考虑学生的安全,最后终于宣布解散,军训结束。营长正式集合大队宣布此令时,全体无不落泪。
告别了,依依难舍,军官们为我扛行李上车,紧紧握手……
别了。这些中华好男儿,再也没有重聚。他们为了抗战,怎么样了?至今想念他们。
今选录当时所作诗一首:
盖地旌霓逐队过,英雄杀敌渡关河。
两行香烛黎民泪,一语金铙壮士歌。
生去无妨择骏马,死归何必倩明驼。
为言心血谁先瘁,大将须眉暗里皤。
爱国不是一个空洞“名词”。我这小小的回忆之文,也许还有历史意义吧。
周汝昌
周汝昌,字玉言。研究员,男,汉族,194月14日生人,籍贯天津。曾就学于北京燕京大学西语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先后任燕京大学西语系教员、华西大学与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治学以语言、诗词理论及签注、中外文翻译为主;平生耽吟咏、研诗词、笺注、赏析、理论皆所用心,并兼研红学。有20多部学术著作问世,尚有几部正在印制之中。其中《红楼梦新证》是第一部、也是代表作。
1980年赴美国出席“首届国际红楼梦研讨会”;1984年受国家委派赴苏联考察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1986-1987年,获美国鲁斯基金,赴美国访学讲学一年并任威斯康辛大学客座教授。
周汝昌经典语录
·一个人的感情不要太小,太小了就容易流于自私,完全不顾别人的痛苦痛痒。天天计算着心里的日夜不眠,就是那点小痛苦,小矛盾。这样的,这个人就不太令人可爱。男的也好,女的也好,我都不喜欢。
·以我的体验,中国文化和艺术最忌一个字:死,最宝贵的是:活。要教活学生,就要教他们这种涵咏玩味的功夫,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读死书。——周汝昌名言
·我们说的艺术是你应该把人生看作是一部艺术作品你本人生存着就是一个艺术家
·我:真的佩服周老对人生的价值和永远都不停息的精神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要站高一点看这个城桓,我们站高一点不是用诅咒不是用仇恨用怨毒来对待它而我们是用怜悯包括自己我也常常讲的卡夫卡的那句话就是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痛苦。
·我这个人是这么一个怪人,我是一个矛盾体,我有时候看事看得很清,有时候自己看不清很糊涂。
·一个人的感情不要太小太小了就容易流于自私完全不顾别人的痛苦痛痒天天计算着心里的日夜不眠就是那点小痛苦小矛盾这样的这个人就不太令人可爱湘云可爱就像曹雪芹说的幸生来英豪阔达宽宏量有容乃大
·别的`人一挥而就的我得花好几天才能解决之后克服困难变成我的快乐了
·治学不易,要有才学识德勇毅果静谦……也要有悟。悟有顿渐之分:顿是一见即晓,当下即悟;渐就是涵咏玩味,积功既久,忽一旦开窍,洞彻光明。
·你吃鸡蛋吃了鸡蛋好就行了知道母鸡是什么干什么
·人生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生存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他就是创造一切条件维持你的生存你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吃饭睡觉而是你要工作你要创造你的创造就是一种艺术
·我写过一篇散文,题目是“不悔”,这就代表我整个的人生态度,我希望你,你就吸取我这一点痴情傻劲。
·我说过,第一流的学者有自己的事业,不会去研究《红楼梦》,我不是第一流的学者,差得远,最多三四流。说是第一流,那叫骗人。但我也有股痴劲,曾有一诗言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
·不要浪费时间最好的朋友是书什么书都看
·见面的时候也没有什么话讲你不来我又想你
·人生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生存主要是物质方面,它就是创造一切条件,维持你的生存,存在。你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吃饭,睡觉。而是你要工作,你要创造,你的创造就是一种艺术。要把艺术看成广义的一个含义,不是说艺术非得唱歌跳舞表演画画弹琴。我们说的艺术是你应该把人生,看作是一部艺术作品,你本人生存着就是一个艺术家。——周汝昌经典语录
·人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我:‘我听你的你给我讲做我的知识顾问’感动了那么老任然还能保持着一颗谦虚上进的心
·我的愿望是我得遇见一个真正的知音,知道我有多少能量还没有发挥,我能够做什么很少人知道。——周汝昌经典语录
·我现在还要不断地前进,你不要看我九十一。
·周:你不能说遗憾因为我还要不断前进你不要看我九十一所以还不能叫遗憾我没有遗憾只是还有没有实现的愿望
·如果做一件事别人承认你这就老话叫实至名归
周汝昌经典语录语句
1、一个人的感情不要太小,太小了就容易流于自私,完全不顾别人的痛苦痛痒。天天计算着心里的日夜不眠,就是那点小痛苦,小矛盾。这样的,这个人就不太令人可爱。男的也好,女的也好,我都不喜欢。
2、我这个人是这么一个怪人,我是一个矛盾体,我有时候看事看得很清,有时候自己看不清很糊涂。
3、人生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生存,一个是生活。生存主要是物质方面,它就是创造一切条件,维持你的生存,存在。你存在的目的不仅仅是吃饭,睡觉。而是你要工作,你要创造,你的创造就是一种艺术。要把艺术看成广义的一个含义,不是说艺术非得唱歌、跳舞、表演、画画、弹琴。我们说的艺术是你应该把人生,看作是一部艺术作品,你本人生存着就是一个艺术家。
4、我说过,第一流的学者有自己的事业,不会去研究《红楼梦》,我不是第一流的学者,差得远,最多三四流。说是第一流,那叫骗人。()但我也有股痴劲,曾有一诗言志:“梦解红楼日月长,奇情异彩细参商。零笺碎墨皆堪念,中有微怀一瓣香。”
5、治学不易,要有才、学、识、德、勇、毅、果、静、谦……也要有悟。悟有顿、渐之分:顿是一见即晓,当下即悟;渐就是涵咏玩味,积功既久,忽一旦开窍,洞彻光明。
在教育部的语言生活报告中,国人汉语能力退化的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报告中援引了一些媒体和社会的调查结果,如《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的占52.0%
看了这一段报告,我不禁感到羞愧和悔恨――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那一个个方方正正的中国字浓缩了多少中华儿女的心血,一笔一划都是我们中国人内在品质的象征。现在,竟有那么多中国人轻视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这怎不让人悲愤?
遥望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光辉的古代文明,它们带给我无限的惊叹和自豪:商朝的甲骨卜辞,西周的青铜编钟,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皇的万里长城,汉武的丝绸之路,两晋时期的《洛神赋图》;贞观时的玄奘西行,开元时的鉴真东渡,唐朝初年的雕版印刷术……中国悠久的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灵魂,而拥有这些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一定能拥有更加光明前程,我们中国人也会大展宏图,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在这个充满希望,生机勃发的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生发爱国情感,建议朋友、老师、父母多读文学典籍,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去迎接每一天,走好每一步!
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不断奋斗,传承中国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当七夕被遗忘,当文昌孔庙被毁,当圣斗士取代了孙悟空,当星巴克开进了故宫我们本土文化的天空中,早已不再晴空万里。快餐文化入侵,韩流来袭,那一方天空中已阴云密布,大雨如注。
有人说,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本土文化的衰败,是难以挽回的潮流。可是,所有的阴霾都将会被驱逐,马克吐温说:所有的雨都会停的。我们坚信雨过天会晴,在本土文化的土地上,终有一日会阳光普照。
雨过天会晴,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还因为它的同化力。
无论是春秋以前的南蛮与北夷交侵;,还是十六国时;五胡乱华,都没有撼动华夏文化分毫,反而使之日渐汉化。自夏朝灭亡,夏桀之子带着本族成员迁徙到漠北草原,并且自立为王,却仍旧逃脱不了中原本土文化的影响,只创立了龙图腾崇拜的习俗。而后,匈奴族、鲜卑族、契丹、女真无一不在历史潮流中被汉化。
兼、收、并、容、生,正是这五点,使得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华夏文明未被中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罗马文化因日耳曼入侵而沉睡千年;埃及文化因恺撒的占领而伊斯兰化。而中国,也只有中国,在经历八年抗战后,五千年文化依旧熠熠闪光。魏晋及隋唐间,佛教文化的入侵却成就了中国式佛学禅宗,融入了宋明理学之中。
这样的文化生命力,更让我们坚信:雨过天会晴!
然而,面对现今本土文化的衰败,只要坚信就能挽回吗?不!海南民谣的流失,黎族织锦的失传,琼剧、京剧的式微,已经是雷声轰鸣。难道要等这些瑰宝像宋的钧窑、元的青花那样,快成为美丽的传说时,才能唤回我们的重视吗?
不错,我们有《诗经》,有《茶经》,有《史记》但我们仅抱着这些便能抵抗瓢泼大雨了吗?首先,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就像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与黄河,我们离不开她们的滋养,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她们的血液。其次,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场梅子雨。孔子说: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秦始皇焚书坑儒,蒙古帝国屠杀花剌子模,古罗马灭掉拜占庭,最终是走向灭亡。因此,我们要兼容并包,要拿来。再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最后,我们还要融合、化用,使其成为自身的营养,成就自己强健的体魄。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我们坚信: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
2007年,在人人都熟知的QQ上出现过评论长城,拯救中国文化、评选世界七大奇迹的消息。这个消息一传开,立即轰动了全国。
评选世界七大奇迹时,中国的兵马俑等全被淘汰,唯一剩下的只有长城。而中国评选的却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这是何等的悲哀。于是乎,全国上下开始纷纷评选长城。
当然,对于以上现象也是贬褒不一的。有人说:中国长城具有悠久历史,理应评选为世界七大奇迹。有人说:每人知道评选当然中国要吃亏。但也有人说:奇迹是评选出来的,说它是它就是,说它不是它也就不是了。
其实以上现象只能说明中国的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长城被评上的可能是很大的,但是你们是否在想,中国长城就一路顺风地被保护起来了吗?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据了解,被保护起来的长城不到其长度的四分之一,而在其两端的部分也在以很快的速度陷入沙漠。也就是说,很可能在几百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长城就会仅剩其长度的四分之一。到了那个时候,长城还会被评为世界七大奇迹吗?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或许就要称其为千里长城或是百里长城了。
长城的形势迫在眉睫,试想,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中国还拿什么去参加评选世界七大奇迹?有人说:长城没有了可以再建,以现在的技术建长城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但是这需要耗费多少资金?这些资金足以去保护长城,或者说这些资金将是保护长城消耗资金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是几千倍或是几万倍。况且即使是建好了一个新的长城,其历史意义何在,其文化意义又何在?如果仅仅要的是其外在的那些建筑,那么以现在科技的发展水平,哪一个国家建不出一个长城?那又有什么奇迹可言呢?
有人说:长城没了没什么,最多是少了一个风景区,中国还有秦始皇陵嘛。中国没有长城是少了一个风景区,而长城的消失又会带来多少人的失业?况且至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技术去开发秦始皇陵。虽然开发以后会或者说必然会轰动世界。然而,秦始皇陵会不会也像长城一样消失呢?中国自称是上下五千年,又留下了什么呢?但是我无能为力,我只能在这儿孤独地呐喊:谁来拯救中国文化?谁来拯救这些历史的足迹?谁来拯救中国?
★ 中国文化常识
★ 红楼梦人物和故事
★ 中国文化作文初一
★ 中国文化范作文
★ 中国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