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烦请取我浪味仙”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艺术的研究
周盛基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第二中学)
摘 要:课堂提问是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师生互动形式,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字词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承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职能。语文教师能否通过课堂提问环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智力,提问技巧与提问艺术具有较大的决定作用。主要探讨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课堂提问艺术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出一些提高语文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措施。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太深,教学过程中只是围绕教师如何教而展开各种教学活动,由于教师居于课堂的统治地位,学生的处境比较被动,因此,不能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各种潜质。这些现象在课堂提问环节中体现尤为明显,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的绝对权威往往压制了学生的智力与表达能力。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技巧与提问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当作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包括课堂提问环节。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居于统治地位,而学生则处在被动的地位,学生回答提问的积极性不高,且不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与教师形成交流互动。语文教师提问的问题过于老套,也相对简单,往往通过一些强制性或确定性的答案来考问学生,因此,不具有灵活性与个性。教师在课堂问题设置时只是依照自己的兴趣或是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规定,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
特点。提问过程中,教师严肃拘谨的态度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不重视发散性问题的设置,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
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艺术的作用与意义
1.有利于构建活跃灵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交流的个性化
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学修养以及在学生间的威信和亲和力。语文教师通过运用各种丰富的提问艺术,可以让学生获得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氛围,艺术化的提问语言会使学生提升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更加积
极。通过艺术化的课堂提问,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新鲜别致的交流互动,形成个性化的课堂提问氛围,在增进学生与教师情谊的同时,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学习潜力
艺术品的作用是激发人们的想象能力,并有效开发人的智力。语文教师通过艺术化的提问方式和与学生探讨的方式,会使学生感到自己仿佛在从事于一项艺术创作,因此,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与想象,将潜藏在心底的学习潜力激发出来。另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的主要策略
1.设置新颖的课堂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要否定传统课堂提问模式的弊端,在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一些较为新颖的课堂问题,激起学生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述鲁迅散文《记念刘和珍君》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体会鲁迅当年写下这篇散文时的心情,根据自己的情感领悟力来读这篇散文中的每一行文字。
教师可在学生读完之后进行一些点评。
2.掌握因人而异的课堂提问艺术,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
“因材施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观察与沟通深切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点名提问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提问方式,尽量使学生的个性
得到尊重,并达到较理想的提问效果。对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尽量放缓语气,并在其回答过程中点头示意,以表赞许。
3.教师注意调整自身的教学语言,启发诱导学生的思考过程
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适时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与学生问题回答的进度形成良好的呼应,注意运用各种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语言,做到与学生密切的情感交流。可在问题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建立师生讨论式的教学形式,教师通过循序善诱,启发诱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刻思考,并且提高学生的思辨性与表达
能力。
4.灵活变换多种提问方式,丰富课堂的提问形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通过变换科学的课堂提问方式,会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直接式的提问形式过于简单,对学生的启发性不强,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情绪。因此,可以改变提问方式,将直接式问题转变为间接式问题提出来,这样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引领学生渐渐深入到文章的内涵当中去。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教学环节质量的提高需要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逐渐培养自身的教学艺术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在提问过程中提高提问的适应性和针对性,重点培养师生间的良好情谊,为课堂提问教学铺垫情感基础,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
读书,多接触艺术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真正为课堂提问注入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智力与学习潜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龙晓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语文学刊,(16)。
[2]简迎春。课堂提问艺术浅论[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01)。
[3]林勇成。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
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下面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精心设问。
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要巧妙启发。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根据不同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采用下列不同问法:
1.书面提问。适用于课文预习。把设计好的问题印在预习提纲上,让学生带题求解,课上检查预习效果,进行交流订正。
2.设情激问。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
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
3.换向提问。适用于教材中看似无疑的地方的提问。换向包括:①由顺向换为逆向,如:不问作者这样写为什么好,而问不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②由单向转为多向。由于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时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乃至数、理、化、生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又有利于沟通各种知识的`联系;等等。
4.连锁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学生既细致地了解了问题的构成,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寻根究底的良好学风。
第三、要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答问的学生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提问,但最佳角度只有一个。选准一个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如,《项链》一文中“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这个问题,就显得太大,学生难以理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文章中的两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路瓦栽夫人的遭遇是不是因为丢项链这件小事?是不是因为佛来思节夫人?然后架梯设题,就可以推论出她的悲剧来自个人,来自本阶级和那个资本主义社会。
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我们仍以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剧原因这一问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原因有三,个人方面的原因只是原因之一。关于个人方面的原因,书中有许多描述,很容易回答,但只提问到此,很显然深度不够,结论不完整。那么,还有哪些原因呢?阶级和社会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哪里?玛蒂尔德没有陪嫁的资产就不能认识有钱的体面人吗?跳舞时不是还有三个像路瓦栽那样睡在小客室的客人及他们的夫人吗?这些都说明了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真正原因不单是个人性格所致,还有深层的社会和阶级原因,即: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以金钱论地位的阶级,提问到此才有深度。但深度还不够,如果联系当前中国社会现实提出几个问题,如为什么要“两个文明”一齐抓?加强个人修养的意义何在?这样联系社会现实提问,才真正有深度,文章的借鉴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因此,必要时应增加提问的深度,使学生咀嚼有味,才能引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
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下面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精心设问。
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要巧妙启发。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根据不同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采用下列不同问法:
1.书面提问。适用于课文预习。把设计好的问题印在预习提纲上,让学生带题求解,课上检查预习效果,进行交流订正。
2.设情激问。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
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
3.换向提问。适用于教材中看似无疑的地方的提问。换向包括:①由顺向换为逆向,如:不问作者这样写为什么好,而问不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②由单向转为多向。由于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时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乃至数、理、化、生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又有利于沟通各种知识的联系;等等。
4.连锁提问。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由浅入深逐步追问,让学生既细致地了解了问题的构成,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又有助于养成寻根究底的良好学风。
[1] [2]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教师所希望的。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教师提问时的神态要自然安祥,相信学生能够回答出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反之,如果教师表情严肃或冷淡,学生就不能专心思考,更不能畅所欲言。另外,提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
例如讲解“拿来主义”时,就应多设几级提问的阶梯:“拿来”是指什么而言?“拿来”的原则、方法是什么?“拿来”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才是“拿来”?“拿来主义”的重大意义何在?这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才能启发学生对“拿来主义”有一个逐层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常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提问时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教学气氛看起来很活跃,但课后如问学生有哪些收获,学生有时就显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书上,学生能回答完整;如果书中没有现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问了。我们仍以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剧原因这一问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原因有三,个人方面的原因只是原因之一。关于个人方面的原因,书中有许多描述,很容易回答,但只提问到此,很显然深度不够,结论不完整。那么,还有哪些原因呢?阶级和社会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哪里?玛蒂尔德没有陪嫁的资产就不能认识有钱的体面人吗?跳舞时不是还有三个像路瓦栽那样睡在小客室的客人及他们的夫人吗?这些都说明了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真正原因不单是个人性格所致,还有深层的
[1] [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文/赖国聪
摘 要:提问是一门艺术。语言是人类发展史中重大的发明成果,是人类独有的、重要的交际工具。提问正是一种语言的运用方式,提问的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是新的教学手段,但在课堂教学中却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学科,能为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能引发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引发在学习语文学科中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学好语文学科。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环节做到行之有效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些想法。
关键词:提问的艺术;提问的目的;怎么提问
高中语文教学在某些方面上看属于一种目标式教学,这是由当下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的功能所决定的。语文课堂的精彩与否不是教师一个人表演有多精彩,而是能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提问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再根据课程标准而适当扩展,培养学生学习、分析及应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课程标准始终是其基本依据,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前提。
一、提问要有延伸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当提出一个问题时,你能得到怎样的'答案,取决于你的提问方法,要懂得发问的技巧,才能得到最想要的答案及提问时想得到的效果。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问前的准备
提哪些问题,在什么时机提问,提问哪些学生,可能会给出什么答案,给出答案后该如何处理等,都要在发问前有充分的准备。尽量用生活经验叫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针对个体,提出问题后要注意停顿。课堂提问一般情况下是由少数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如果提出问题后立刻就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学生思考就不具有普遍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必须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提问后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停顿以后再选择学生回答。善问也是一种艺术,有些教师虽然提问,但不善问,抓不住教学课程的核心。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让学生有兴趣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三、提问方式陈旧
课堂提问,并不是表面上的随堂问答或“满堂问”,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只有学生提问多,他们才能体验到由问所获得知识的快乐,才能把问题与知识能力结合,带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围绕一个问号来进行的,有问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进步,才能使思维活跃。如果只是想教完课程的话,只有课内的知识就足够了,但是想要课堂内容“有趣”,学生互动率高的话,仅仅是课内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把课内、课外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有主动性。
一个问题,学生有兴趣了,就容易办了,而且可以办好。学习一样如此,有兴趣,就轻松,没兴趣,就沉重,读起书来,味同嚼蜡;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生活本来有滋有味,语文一样有滋有味,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怎么把学生的兴趣点燃起来。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把《采莲赋》全文读给学生,大体讲解,加深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在适当时机加入一些课程标准中学生所不知道的文献,可以只读,不必讲解,留给学生自己想象的空间。这样引发学生的疑,课后必有学生想解开迷惑,通过各种方法找文献,了解背景,解开谜团。这样就能促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目的不就是在于此么?
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在美国,学生经常提出问题,就算是错误的问题,也代表该学生在积极思考,而没有提问的学生则代表没有思考问题,教师在学末评分,往往高分给予了经常提问的学生,这一课堂氛围的养成值得我国教育学则认真借鉴。
四、提问不能过于单一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刚开始进入课程时就要选择一个突破口,叫学生把思想集中在想说的问题上,并刻意求新。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心更是学生的求知动力。杜绝教师随意提问、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这种陈旧的课堂提问,太过单一,不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在叙述了此文是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我掂起江南”时,加入提问;“假如你是朱自清,你现在在清华大学荷塘,你会想起什么呢?”这样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产生联想。或者问“根据前后段落,你是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让学生主动思考,思考在“点”上,紧紧围绕教学课题,使之对文章写作手法及用意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再在适当的时机,提问“那么朱自清看到的景象是否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呢?”再来具体看课文,这样就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问题也得到了深入性的回答效果,使得教学目的进一步完成。
五、提问的态度
身为教师要思考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位置,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要让学生减少紧张情绪,甚至主动配合教学课程中的提问。严禁惩罚式的提问,在课堂上难免有个别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等现象,这时若突然对这个学生提问,学生显然是回答不出来的,这种惩罚式的提问,不仅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容易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要知道导致这种个别现象出现的原因中也有教师的责任,如果能把课程教得生动有趣,全体学生互动起来,完全可以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独特表达进行不一样的评价,不能总是按预先设计好的语言进行表扬,那样学生心理也不是舒服,学生自己也有想得到的评价,并非一味地想得到教师所谓的“肯定”。评价语言有向导性,教师要有自己的独特评价语言,枯燥乏味的语言直接让学生消极对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无法达到教师提问的目的和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语言技能之一,其不是新手段却是必不可少的,提问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启发性、针对性,还要有整体性、艺术性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人称,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可见课堂提问之重要。
参考文献:
[1]方建昌。课堂提问艺术[J]。发展,(06)。
[2]汪生。高中数学教堂提问的高效性研究[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1-08.
[3]蒋中霞。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J]。中国论文中心,-01.
(作者单位 云南省腾冲县益群中学)
浅说课堂提问艺术
浅说课堂提问艺术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游仙一小 王 鹏
课堂提问是一种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联系师生思维的纽带。它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曾说,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好课堂提问来优化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要讲究提问的技巧
1.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设计,难易适度,达到使优生高有所攀,差生有望进步之目的。一般来讲,难度大的问题应提基础较好的学生,以满足并提高其求知欲;难度小的问题应提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激励其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2.提问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教师提问过浅,则学生无需动脑;过深,则学生无从动脑。教师提问不应随心所欲、随意设问,必须有效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问内容必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培养能力的目的。
3.提问要有情趣性。富有情趣的提问对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非常重要,能使学生焕发出求知欲和创造欲。富有情趣的问题,既要来源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贴近现实生活,又要用适当的现实问题引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4.提问要有鼓励性。教师除用问题引导学生外,更要用自己表率的情绪感染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激发学生乐于学习和利用成功升华学生渴望学习的情感,要用关心、耐心和爱心去浇灌每颗幼苗,要用期望、谅解、表扬去激励每个学生。这样,教师在提问的同时,以和善的微笑、关切的眼神和希望的语气鼓励学生。那么,再深再难的问题也会在和风细雨中轻松化解。
5. 提问后要稍作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停顿时间要适当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思考的时间,不难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堂里的沉默,即使是短暂的或瞬时的沉默也会感到紧张,短短几秒种的时间似乎像几分钟一样长,有些学生需要思考的时间或许要长于其他学生。但是教师往往不能忍受这种思考时的沉默,而往往催促学生回答或自问自答,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必要的沉默是应该有的,思考的时间不会白白浪费,停顿时间要视问题的`情况而定。
6. 反馈要注意方法。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需要提出,教师对所提问题要预先估计到学生的各种回答。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要热情地毫不含糊地给以充分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在指出其错误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时,可由教师自己说出正确答案,也可让另外的学生继续回答。总之,评价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
二、要选择提问的时机和方式
1.课堂气氛沉闷时,采取趣味式提问。兴趣是成才的火种,也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课堂气氛沉闷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有趣味性、有幽默感的问题,让学生的大脑从某种抑制状态中兴奋起来,以达到集中精力听课的目的。
2.牵动学生思维时,采取设疑问难式提问。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朝向教学内容,集中于教学要点,使他们能同教师的讲解始终保持一致。要做到这一点,设疑问难式提问最有效。也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设置“悬念”,让学生的思维围绕着“悬念”而进行。
3.学生求知欲强时,采取“发难式”提问。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时,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逆向问题,或浅出深入、无中生有,或平中见奇、变中求新,让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去理解掌握知识。
4.在复习旧知识时,采用比较式提问。对于类似而又有区别的概念、性质、公式等,通过类比提问,使学生注意细微差别,准确掌握概念,促使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提问艺术也无固定模式,其法灵活多样。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恰如其分地予以提问。提问技巧的良好运用不仪能培养学生更好的思维、流利的表达及语言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这除了与学生本身的“素质”高低及问题难度大小有关外,与教师的提问技巧也有很大的关系。为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提示语,使学生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展开思维,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
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对学生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 者:张翠芳 崔秀华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学院医学系 刊 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英文刊名:WORLD OF ENTREPRENEURS 年,卷(期):2010 “”(7) 分类号: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 课堂提问“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