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待客》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鸡腿蟹黄堡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安石待客》(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鸡腿蟹黄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王安石待客》

篇1:《王安石待客》

【文言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翻译】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约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猪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放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娇惯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至:到,往。

(3)京师:京城,都城

(4)因:于是

(5)谒:拜见

(6)饭:饭食。

(7)翌日:第二天。

(8)馔(zhuàn):饭食

(9)去:离开。

(10)方:才。

(11)果蔬:泛指菜肴。

(12)其人:指萧氏之子。

(13)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4)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5)置:放、摆。

(16)而已:罢了。

(17)颇:很,十分。

(18)复:再。

(19)箸:筷子。

(20)啖(dàn):吃。

(21)旁:旁边,身旁。

(22)公:代词,指王安石。

(23)食:吃。

(24)之:代词,指胡饼。

(25)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

(26)之:代词,代指萧氏子。

(27)而:转接,意思为“但”。

(28)顷:一会儿。

(29)而已:罢了。

(30)在:担任。

(31) 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

(32) 怪:感到奇怪。

(33)约:请。

(34)惟:只

(35)相:宰相

(36)纵:骄纵,惯养

(37)退:回来

(38)愧:羞愧

(39)盛:丰盛

(40)具:具备

【启示】

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简介】

曾敏行(1118—1175),南宋吉州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字达臣,号独醒道人、浮云居士、归愚老人。与

胡铨、杨万里、谢谔相友善。年甫二十,以病废,不能仕进,遂专意学问。亦工画草虫。敏行所著文《独醒杂志》,其子三聘编为十卷,杨万里为之序。卒于宋孝宗淳熙二年。

篇2:《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10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篇3:《王安石待客》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àn)。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脔luá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的亲戚萧氏的儿子来到京师,来拜见王安石。(王安石)约他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想到王安石必定会准备丰盛的菜肴。时间已经过了正午,(萧氏子)感觉很饥饿但是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令他坐下,水果蔬菜都没有准备,(萧氏子)心理就已经感到奇怪了。酒过三巡,才上了两枚胡饼,其次上了四块猪肉。一会儿就上饭,旁边上了一道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是骄横,不再下筷子,只是吃了胡饼中间的一点,留下了其余部分。王安石自己拿起来吃了,萧氏子很惭愧地离开了。

篇4:王安石:待客

《待客》

作者:王安石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

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

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

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

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至:到,往。

3、京师:京城,都城

4、因:于是

5、饭:饭食。

6、翌日:第二天。

7、馔(zhuàn):饭食

8、去:离开。

9、方:才。

10、果蔬:泛指菜肴。

11、其人:指萧氏之子。

12、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3、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4、置:放、摆。

15、而已:罢了。

16、颇:很,十分。

17、复:再。

18、箸:筷子。

19、啖(dàn):吃。

20、旁:旁边,身旁。

21、公:代词,指王安石。

22、食:吃。

23、之:代词,指胡饼。

24、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

25、之:代词,代指萧氏子。

26、而:转接,意思为“但”。

27、顷:一会儿。

28、而已:罢了。

29、在:担任。

30、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

31、怪:奇怪。

32、约:请。

33、惟:只。

34、相:宰相。

35、纵:惯养。

36、退:回来。

37、愧:羞愧。

38、盛:丰盛。

翻译: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赏析:

由此得到启示: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文。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不多,但其词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王安石的品质: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却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也体现了王安石生活朴素、作风简朴、为官清廉、不铺张浪费的精神。

篇5: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译文】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果品蔬菜类的菜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对王安石的做法感到奇怪。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小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至:到,往。

(3)京师:京城,都城

(4)因:于是

(5)饭:饭食。

(6)翌日:第二天。

(7)馔(zhuàn):饭食

(8)去:离开。

(9)方:才。

(10)果蔬:泛指菜肴。

(11)其人:指萧氏之子。

(12)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3)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4)置:放、摆。

(15)而已:罢了。

(16)颇:很,十分。

(17)复:再。

(18)箸:筷子。

(19)啖(dàn):吃。

(20)旁:旁边,身旁。

(21)公:代词,指王安石。

(22)食:吃。

(23)之:代词,指胡饼。

(24)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

(25)之:代词,代指萧氏子。

(26)而:转接,意思为“但”。

(27)顷:一会儿。

(28)而已:罢了。

(29)在:担任。

(30)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

(31) 怪:感到奇怪。

(32) 约:请。

(33)惟:只

(34)相:宰相

(35)纵:惯养

(36)退:回来

(37)愧:羞愧

(38)盛:丰盛

(39)谒: 拜见

【启示】

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篇6:王安石待客轶事

王安石待客轶事

待客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王安石轶事食鱼饵

某天,宋仁宗皇帝心情不错,一高兴决定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派对——“赏花钓鱼宴”,把够级别的京官都请到御苑,领略一番原汁原味的皇家情调。当时王安石的职务是“知制诰”,就是皇帝办公室秘书处负责草拟诏书的官员,管机要的重臣,自然也在被邀之列。

“赏花钓鱼宴”,顾名思义就是宴会的娱乐项目有赏花和钓鱼两项,聚餐前来宾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以尽雅兴。王安石对花兴趣不大,他选的项目是钓鱼。早有内侍将备好的鱼饵盛在金盘中置于茶几上。皇家钓鱼自然与众不同,鱼饵的配制不消说是花了工夫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香精香料掺了不少,不要说鱼,就是人也会抵挡不住诱惑。这不,王大人鱼还没钓,不知是因为闻到香气还是别的什么,竟鬼使神差地抓起一粒鱼饵放进嘴里细嚼慢咽起来。这一尝不打紧,居然对上了胃口,遂一发不可收,几个回合下来,竟将一盘鱼饵吃了个精光!

这事很快传到仁宗皇帝耳中。第二天,仁宗很是纳闷地对宰辅讲了这件事,并说:“王安石这人怪啊,误食鱼饵一粒也就罢了,可他生生吃下一整盘,不近情理嘛!”

王安石轶事拒谄

邵州武冈知县郭祥正,上书朝廷,要皇帝以后“专听王安石区划,凡议论有异于王安石者,虽大吏当屏黜”。神宗感此表章甚为“辨畅”,就问安石:“你认得郭祥正此人吗?安石答:“过去在江东时认识他。这个人很有点纵横家才能,善于察言观色行事,但心术不正,绝不可用。”这时郭祥正已因功升了官。听到安石对神宗讲的话,就赶快辞官回家去了。

熙宁八年,安石再相,但由于改革派的内部分裂,使新政推行更为困难,“上告求去甚切”,一再要求辞职。有个叫练亨甫的`人,对中丞邓绾说:“你为何不对皇帝说,要用特殊的礼遇来挽留丞相呢?把丞相有官职的子侄都升成高官,没官职的亲朋都授与官职,再在京师赐与丞相第宅田邸,丞相辞职的要求就会打消了。”邓绾听信了练亨甫的话,在上朝时就把上面的话一一对皇帝说了。神宗听了也没答话,只是点了点头,表示听明白了。一天,安石又向神宗求去。神宗说:“只要你能留下,你的要求我都答应,只是还没有一座合适的房子给你。”安石听了十分惊异,问:“我何时有这等要求?”神宗把原委一说,安石就请查办这件事,于是撤了邓绾和练亨甫的职。

王安石待客阅读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练习题答案

小猪待客

汉族待客的礼仪

基本礼仪之待客

待客的基本礼仪

王安石--《北山》

王安石诗词

《王安石待客》(共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王安石待客》,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