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中的列锦与互文现象(网友来稿)(共含3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钢铁侠怕磁铁”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古诗词中的列锦与互文现象(网友来稿)
湖南双峰县第六中学 龚勇军
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
再如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和呼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分析了。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沙净秋思》)
(2)“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崔涂《除夜有作》)
(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7)“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8)“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9)“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10)“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11)“烟杨画柳,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互文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例如:
(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黄鹂隔叶,啼声空自悦耳。“自”和“空”二字互文见义,写出了空寂、清冷的感受。抒发了诗人面对丞相祠堂凄清寥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事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象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来匡扶。
(2)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 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 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为了节省文字,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 (《木兰诗》)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同上)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西湖初晴雨后》)
(9)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10)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11)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2)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同上)
(13)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1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作者邮箱: gongyongjun006@126.com
湖北省麻城市黄土岗中心学校 陈昌学
互文是古代诗文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格。但是,在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注解和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不明此格而注错、讲错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注释和了解它们的特征,对学生理解并把握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是上、下文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是古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意义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互文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对句互文。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例句如:
①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例①按字面解释为:将军的角弓冻得变硬,以至于拉不开,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穿在身上。其实,无论是“将军”还是“都护”,都会出现“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的情况。在这里,“将军”和“都护”,“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兼顾的、合指的。这是作者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的,这种修辞手法就是“互文”。因此,这两句诗的意思应是:将军和都护的角弓冻得变硬,以至于拉不开,他们的铁衣冷得难以穿在身上。只有这样理解,才符合全诗所表现的“塞外奇景‘的.自然景观。同样,例句②中的“受命”与“奉命”、“败军之际”与“危难之间”意义互补。例句③中的“物”与“己”意义互补,其意思是:不因为外物(自然景物)和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为外物和个人遭遇而悲。例句④中的“先汉”与“后汉”也是互文。因为无论“先汉”还是“后汉”都有兴隆的时期,也都有倾颓的时期。
二、是同义互文。例如: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⑦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例句⑤《泊秦淮》一诗的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许多同学往往断章取义认为:“轻轻的烟雾笼罩着清寒的水面,淡淡的月光笼罩着两岸的沙滩”。其实,这里的“烟”与“月”是互文见义,并非烟独笼寒水,月独笼沙。作者之所以运用这种手法,是由于把烟与寒水、月与沙滩分别联系起来写,更能充分地表现当时夜泊秦淮的独特景象,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更为清晰、鲜明。例句⑥《出塞》一诗中的“秦”与“汉”也是相互补充的,讲“明月”是秦汉时代的明月,“关”也是“秦汉”时代的关塞。如果把“秦”、“汉”二字孤立地理解,似乎“月”专指秦代,“关“专指汉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例句⑦中的“泉”与“酒”是互文见义,指清泉香甜、美酒清澈。例句⑧的结构与例句⑦相同,故不赘述。
此外,古人所说的“互文”,还包括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在同一语言环境中用同义词互训的现象。如:
⑨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藤王阁序》)
⑩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抉提不实外厩(李斯《谏逐客书》)
例句⑨中的“三秋”其实就是“九月”。例句⑩中的“充”与“实”是同义词,都是充满、盈满的意思。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学生对互文这种修辞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总之,互文的基本作用就是使诗文中相关的词语互相辉映,互相补充,互相暗示,从而收到意义全面,语言简洁的艺术效果。
-------10月25日
新闻语篇中的互文性与杂语性-从批评性话语分析角度对一篇CNN报道的浅析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来分析新闻报道,其中话语文本互文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话语表现和杂语在文本中表现各自权力阶级的权势和意识形态.反之,权力和意识形态也影响着话语的产生和形成.
作 者:胡婷婷 HU Ting-ting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 25(3) 分类号:H315 关键词:话语 杂语性 互文性★ 古诗词中典故现象
★ 木兰诗互文的句子
★ 英语中的省略现象
★ 古诗词中的春天
★ 古诗词中抒发思乡
★ 古诗词中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