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薄熙来戒示诗歌(共含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taihuJF”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薄熙来戒示诗歌
(一)
帝王权大莫如此,同志相煎何太急。
娇兔相逼尚咬人,高官不敛须严纪。
膨发私欲乃祸根,服务人民是福祉。
公仆不仆作威福,锒铛入狱终有日。
(二)
帝王后储尚毋政,高干名门荫妻子。
公仆治国需迩志,女子修身有瑕疵。
杀人越货创奇迹,蔑法欺民包祸伊。
人做天看疏算计,立军叛逃曝朝夕。
(三)
封建臣工尚修身,党员干部轻励志。
一朝薄案掀腐浪,数个大员创贪纪。
污腐老虎频繁现,清明方针旷久思。
权力须进制度笼,干群广督防周期。
(四)
权力制衡要切行,自觉修养什东西。
人情泛泛伪公仆,法网恢恢真君子。
三尺头顶有神灵,亿元币值无狱期。
早敲警钟勒马停,冰冻三尺非一日。
注:毋政,不要干政。祸伊,指祸害人的薄谷开来;伊,她。臣工,群臣百官。
戒了诗歌
为了你,我把约会戒了
许许多多的的暧昧,亲自谢了
为了爱,我把奢侈的爱好戒了
象棋,书法,绘画,几十首
养心的阳春白雪
我学着写诗,似乎是为了取悦
小心的等待你虎牙上绽出的微笑
为了诗,我把朋友戒了
酒味和烟味弥漫的快乐,淡了
也把游戏戒了
夸张的动漫和颤栗的烟火,散了
我写,写到几乎吐血
嗅觉灵敏,目光如炬
想象,云朵一样沸腾
为了爱,把其他的爱也戒了
电话里密密麻麻的的未接,微信里
搁浅着如花的笑靥。一个反复
发送的问候,有些潮湿的.抱怨
我准备,在一个特别的日子
损耗三十六斤血肉
给你一本一百零八首的惊喜
没敢想,你到底是谁
能不能也把你装潢成精致的封皮
递在空气一样的手上
如果你,很客气的收下
在我转身离开的时间里
送给一个还流着涎水的三岁小孩
告诉她,好玩的玩具
我保证,我会把明天戒了
但我得感谢你,你激活了我
又轻而易举的
把一个浪漫掐灭
什么也别戒,要戒就把思想戒了
不要颇烦,让人生空着
然后把你戒了
戒醉诗歌
大海啸后也略无波澜
只因那奔雷是你创
暴风雪里荡秋千,恍如张飞嗜酒
又掺入无药可解的毒王
默默的奔雷,停滞在胸腔
从未吼出口
嚼冰含雪,嚼玉含铁
丈夫粗犷的本色
像蛇体一样冰冷,又富弹性
通透莹润的矛,光滑柔软
凑近鼻子深吸气,来不及赞赏芳香
不好看,那鲸吞海啸般的豪爽
无从戒酒,饮一杯清水便大醉
要装醉
要用酒,来隐藏真正的手段
冷静侵蚀着薄凉
承诺过,不许漠淡要掀起浓欢
却被自己铁铸的'须髯,扎伤
开心的时候更要假醉
留到最后
来把十七匹莽汉抬回房
手中的“钢枪”不到一尺
墨水穿透的厚度却远胜丈八
别教人发现我爱美人更甚于爱酒
别教人发现我在乎自己的兄弟
张飞早已戒了醉
后人仍要借,张飞之嘴
示儿-诗歌鉴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望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示儿》诗歌赏析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诗意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戒了》原文
酒是父亲的嗜好
母亲唠叨点起一场场硝烟
空气不安与困顿
隐蔽于父亲体内的不对劲
被母亲细心的剥去
此时,父亲红着脸低头
肯定的说戒了
关于父亲的名家语录
1.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台湾著名作家琼瑶
2.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 ——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
3.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国家总理
4.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冰心
5.父爱是水 ——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
6.父之美德,儿之遗产。——字严
今生灰色指戒诗歌
我亲爱的耳朵们,晚上好!
感谢大家,今晚依旧不离不弃。
如约而至的陪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生戒》的序章;
黑与白的故事。
相信,细心地小伙伴们都发现了,
《三生戒》是以戒指为引子的爱情故事。
每一段故事,既是一个独特的整体;
却又是整体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提前剧透给小伙伴们,
《三生戒》一共有六个小故事。
希望大家,能耐心的把它读完。
这世界,爱你的人太多,而你爱的人太少;
所以,受伤的人很多。
你曾说过:“世界最初,
这世间原本是没有白天的。
寂寞的黑夜,向上帝祈祷,能有个人相伴;
哪怕只是有个简单交集,
哪怕一天只能看到一刹那也好。
上帝实现了黑夜的愿望,创造了白天。”
白天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不喜欢,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
太吓人。”
黑夜回答:“夜深人静的时候,
抬头望望浩瀚璀璨的星空,
那是我为你求来的美丽。”
白天爱说:“夜太美,
美的让人情不自禁就潸然泪下;
但是,却连个依靠的肩膀都没有。”
黑夜回答:“你太美,
美的让我总是习惯性地过分想念;
但是,你却丝毫不曾觉察我心。”
黑夜,把最真实的自己,
毫无保留的展现在白天面前,
怕她会有一丝不解。
但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即使她,
原本就是为了陪伴黑夜而诞生的存在。
我们仿佛,如同白天和黑夜一样;
你从不曾,觉察我的心意。
我们两个之间,唯一还残留的记忆,
也许就是,我手上的灰色手戒了吧。
那是我们分手时,你送我的礼物。
你说,黑夜和白天分开之后,
感伤成疾便有了灰色。
而你,希望我能忘了你;
当做,你从未曾来过。
可是真正放心底的人,
怎么能说忘就忘得了呢?
有一种缘分,叫做萍水相逢;
但因前世有缘,却莫名的熟悉。
对于爱情,你信则有,不信则无。
对于我们,你爱便留,不爱便离。
想去那座城,
是因为城里有你;
怕去那座城,
因为你在那座城里;
怕在某个十字路口偶遇,
而我却,没了身份和你问候。
我亲爱的耳朵们,晚安好梦。
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愿你被爱情加倍宠爱。
六一将至,提前祝大家永远快乐。
戒台寺记诗歌
山道缠绵,清水娟秀。深林禅寺,独享仙境。
坐观远山,近临清风。赏聆啼鸣,口品松香。
木林森叠,人从众走。细雨霏霏,青枝漫漫。
洞天空鸣,钟响世宁。古柏苍劲,枝蔓蛇缠。
满目青翠,兰泉映秀。道边古木,踵地连天。
隐天蔽日,飒爽阴凉。长亭古道,蜿蜒深幽。
初临寺闼,恢弘庙宇。磅礴浩气,堂堂大殿。
繁花团簇,松与相伴。瀑水连绵,声声荡响。
鸟兽伏走,处处莺啼。相托相衬,相呼相应。
人走草木,白水溪流。坐品香茶,茶自泉中。
崇山峻岭,山高峰低。绵连起伏,宛似长龙。
碧玉连天,山青日丽。天与交融,浑似一体。
燕飞雀舞,日暖幽寒。山与相应,难分两形。
能工巧匠,莫以雕琢。老叟画师,不可仿绘。
举世倾叹,得天独厚。闲置丽舍,谈天论世。
相步中庭,气宇轩昂。金玉镶嵌,银饰点缀。
紫烟氤氲,佛香满庭。御钟长响,余音颤颤。
水漾涟漪,微微一波。茂林修竹,天河球图。
人和心静,万物犹始。宁远祥和,莫有声迹。
本自骄躁,而今止休。涤洗身心,破眼红尘。
人生几何,百年弹指。霎眼万过,稍纵即逝。
功名财利,一纸空文。何以相争,道之须臾。
憩息索思,心之旷然。飞檐流布,琉璃迎日。
横梁立柱,参差相错。圣佛殿中,面目清荣。
静坐莲花,普渡众生。人情冷暖,尽收眼中。
慈眉善目,端庄典雅。六道轮回,佛法无尽。
我自人间,却览天边。雾气升腾,烟火缭绕。
万籁俱寂,但余钟声。圣僧踱步,诚徒心祈。
寺藏绿荫,庙隐青叶。倦卧长椅,不觉而眠。
似梦非梦,似醒非醒。冷风刺骨,讶然清醒。
不知时过,已然日落。余辉洒洒,残阳晚暮。
红火烧野,炎炙枝头。时转秋日,遍山红叶。
似是飞逝,红叶复青。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梦得之文,所言即是。
戒台禅寺,斯不闻名。唯有德馨,唯有盛名。
身处顶峰,脚踏仙云。万里河山,千顷良田。
飞禽走兽,繁花古木。世间奇珍,尽收眼底。
踏临仙云,遥望群峰!
诗歌《示儿》教学实录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一首宋诗,板书:宋诗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他一生写诗近万首,这首《示儿》是他临终前的绝笔诗。
师:示儿是什么意思?
生:示儿就是给儿子看
师:临死前写给儿子的叫什么?
生:叫遗书
师:人们在临死时给儿子的遗书一般都是写些什么?
生:写财产的分配等
师;那陆游写了什么?
请看大屏幕出示《示儿》配乐放录音
师:你听出了大概是什么意思?
生:
师:你能不能把它读正确呢?自由朗读,指名三生读(都能较正确有感情地朗读)齐读
读诗要知道诗的意思,你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说一说,自己说好了,就与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大屏幕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指名说这两句的意思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生:财产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国家被别人侵略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当时国土分裂靖康之变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随即板书:山河破碎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题目很长,齐读,指名读诗
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
这是何等的气魄!指名读2
男生齐读。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悲痛、痛心、痛恨
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两句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生;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生:
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生:翘首盼望王师
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指名说随即板书:遗民眼尽哀
带着这种哀痛你再读读这两句,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指名三生读,齐读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生: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齐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寻欢作乐
生:他们在游山玩水
生:过着奢侈的生活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男女生对比读这两首诗
师:他们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那诗人为什么还悲?
生;为了昏君而悲
随即板书:昏君无能愤
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他很爱国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板书:爱
这是一种多么执着的信念
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用心吟诵,把一位老人的临终遗愿读出来
你能背下来吗?指名背,齐背
课外延伸:
不管不管不管都让无数诗人悲愤,他们写下了无数爱国诗篇,你知道的有那些?
生:文天祥
生:秋瑾
出示:陆游、文天祥、范仲淹的诗句《满江红》、《夏日绝句》浏览
介绍有关宋朝历史的书:《刀锋上的文明(宋)》、《两宋人物》、《图说天下(宋)》、《宋诗选注》
结束:同学们,让我们在读史中背点诗,在学诗中读点史,作到(板书):诗史结合
《示儿》的诗歌赏析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翻译/译文
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什么都可无牵无挂。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当宋朝的军*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注释
⑴示儿:给儿子看。
⑵元:通原,本来。
⑶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⑷但:只是。
⑸九州:这里代指中国。
⑹同:统一。
⑺王师:宋军。
⑻北定:将北方平定。
⑼中原:金兵占领的地区。
⑽家祭:家中的祭典。
⑾无忘:不要忘记。
⑿乃:你的。
⒀翁:父亲。
赏析/鉴赏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只有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诗歌《示儿》教学反思
《示儿》这首诗通俗易懂,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上课伊始,因为有学生课前的预习,所以直接让学生紧扣全诗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人的“悲”,然后通过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让学生理解诗人陆游的临终之“悲”,感受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是我没有判断到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着重对学生相关语文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全面提高本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
《示长安君》诗歌鉴赏分析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②。
草草杯盘共笑语③,昏昏灯火话平生④。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⑤。
欲问后期⑥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⑦。
【说明】这首诗大约是作者出使辽国临行时写的。诗里只是一些家常闲话,情意却非常亲切真挚。
【解释】①示长安君写给长安君看。王淑文,是作者的大妹妹,受到了长安县君的封号。
②这两句说:少年时候久经离别,想念的情意原是不轻的;如今老了,就是相逢,也免不了有些悲伤。怆(chuàng)情悲伤。 ③草草随便准备的。杯盘指的是酒和菜。全句说:在不太亮的灯光之下,互相谈谈家常。 ⑤这两句说:自己正感伤兄妹们隔湖隔海地分别了好多年,如今又要冒着风沙到万里之外去出使。 ⑥欲要。后期后会的日期。 ⑦这句说:我在北方寄信回来时,应该是见到鸿雁南飞的秋天。(辽国在北方)
【赏析】嘉佑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临行前与妹妹话别,写下了这首诗。多年来,王安石仕履匆匆,其妹也随夫远宦,两人离多会少,此番又是短聚,也不知后会何期。诗人只把这番情景娓娓道来,言语浅显寻常,道出了兄妹间真挚而又亲切的感情。草草一联写相聚闲聊的情景,最为亲切生动,十分感人。三年和万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现兄妹分别易而会面难。
【问题解决】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颔联:
(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
(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
(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
(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
(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
(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简析
王安石的这首七律抒写兄妹情,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的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却饱含深情,少年时就已经伤感离别,人到中年,这种离情别绪,教人更加难堪,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呵! 颔联似有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那种意境。兄妹相聚,还管它什么盘飧市远无兼味,只要有谈笑风生就可以了;哪怕它幽光耿耿草堂空,只要能畅叙亲情就行了。诗虽朴素无华,情却真挚深沉,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当时情景如今还历历在目。 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相阻隔,更为即将远赴异国与亲人相别而伤情。过去是三年湖海久隔,而今是万里尘沙远离,诗人以时空交叉的方法极言兄妹相见之难,分离之苦。尾联的出句融合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和卢纶《送李端》中风尘何所期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所表达的意思,和这差不多。
读完这首诗,不禁想起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不难看出,此诗在结构和取材上受李益的影响颇深。
★ 今生灰色指戒诗歌
★ 戒电脑游戏
★ 色戒观后感
★ 戒子书翻译
★ 尾戒作文
★ 示儿 陆游
★ 陆游 示儿
★ 示儿 古诗
★ 商品买卖合同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