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蚕豆萎蔫病毒2号胞间运动和长距离转运相关的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研究(共含2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姜姚”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与蚕豆萎蔫病毒2号胞间运动和长距离转运相关的寄主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电镜超微结构观察和免疫金标记显示:受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BBWV 2)中国分离物B935侵染的豌豆(Pisum sativum)和蚕豆(Vicia faba)叶细胞中膜结构增生,形成膜结构增生区,病毒以结晶体和管状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病变早期,叶肉细胞的胞间连丝处连接有小管结构,病毒样颗粒呈纵列排在小管中,穿越胞间连丝的小管能被BBWV 2的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维管束组织的薄壁细胞、伴胞及转移细胞内存在膜增生区及病毒管状体,在筛管壁附近存在的'病毒样颗粒能被BBWV 2金标记抗体特异性标记.实验结果表明BBWV 2胞间运动形式与豇豆花叶病毒(CPMV)相似,以完整粒子通过在胞间连丝处形成的小管结构穿越胞间连丝;细胞质中存在的直径160nm管状体只是一种病毒聚集体,与胞间运动无直接关系;该病毒在筛管中可能也是以完整粒子形式进行长距离转运的.
作 者:洪健 王卫兵 周雪平胡东维 HONG Jian WANG Wei-bing ZHOU Xue-ping HU Dong-wei 作者单位:洪健,HONG Jian(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杭州,310029;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29)王卫兵,周雪平,胡东维,WANG Wei-bing,ZHOU Xue-ping,HU Dong-wei(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29)
刊 名:微生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46(3) 分类号:Q93 关键词:蚕豆萎蔫病毒2号 胞间运动 长距离转运 免疫金标记 电子显微镜高等植物中原生质细胞间运动研究的进展
20世纪初已在植物营养组织和生殖体中观察到细胞核或染色质在细胞间的穿壁迁移.但多年来涉及这一研究的学者大多倾向于将它看做是人为赝象而未予深究.50年代中期,自吴素萱在葱(Allium L.)、蒜(Allium sativum L.)等植物中重新发现了核穿壁运动现象以来,我国植物细胞与生理学家随之进行了系统与广泛的探讨.穿壁运动的研究及进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养组织中原生质的细胞间运动,由吴素萱、娄成后合作主持的有关研究项目着重与营养组织中有机物的运输、分配与再利用生理过程相联系.多年来积累的成果表明:1)核物质的穿壁运动是广泛存在于植物营养组织中的固有正常现象,是一定生理状态下有机物在细胞间运输与细胞内含物再分配的一种方式;2)通过对蒜芽鞘、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珠心、胚乳等组织的显微活体观察与亚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与记录了原生质在细胞间运动的全过程与动态细节,发现参与穿壁过程的不限于核,核和胞质各组分可同时、亦可分别借自身的主动伸缩穿壁迁移;呈现穿壁运动的组织中,壁上部分胞间连丝结构剧烈变更,胞间通道明显扩大,可达100~300 nm,核或胞质可经此开放通道迁移而不致有损通道外沿质膜的完整;3)原生质穿壁运动的动力来自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微丝活动密切有关,穿壁的原生质组分呈现活跃的`ATP酶活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小麦胚乳细胞中作活跃伸缩运动的胞质纤索是由F肌动蛋白集束组成,肌动蛋白纤丝可跨胞分布而存在于常态胞间连丝中,从而使相邻细胞的胞质骨架得以实现胞间连续.另一方面是生殖体中染色质的穿壁运动研究,主要在郑国?主持下开展,着重探讨花粉母细胞间染色质穿壁现象的普遍性及其与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关系;对多种植物的系统观察证明,染色质穿壁出现在减数分裂前期Ⅰ的凝线期,染色质通过胞质通道在一系列细胞间依次迁移;由电镜观察可见,参与穿壁运动的还包括胞质的多种成员;穿壁运动的动力被认为由原生质的收缩蛋白提供.郑国?等的研究成果表明,染色质穿壁运动可导致染色体数目、结构的改变,由此产生的部分有活力的配子体经受精后有可能导致新一代个体出现多倍体或非整倍体,引起遗传性状的变异.
作 者:张伟成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 刊 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SINICA 年,卷(期):2002 44(9) 分类号:Q942 关键词:核穿壁 胞间连丝 nuclear extrusion plasmode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