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泄漏与防护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第三波不生气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与防护(共含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第三波不生气”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危险化学品泄漏与防护

篇1:危险化学品泄漏与防护

危险化学品泄漏与防护

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不断增多的现状,介绍了常见危险化学品泄漏引起的`中毒及急救方法,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

作 者:王书妍 柴兴泉 谷学新 侯士果 李洪霞 WANG Shuyan CHAI Xingquan GU Xuexin HOU Shiguo LI Hongxia  作者单位:王书妍,谷学新,侯士果,李洪霞,WANG Shuyan,GU Xuexin,HOU Shiguo,LI Hongxia(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37)

柴兴泉,CHAI Xingquan(邯郸学院化学系,056005)

刊 名:化学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27(6) 分类号:X9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   泄漏   处置措施  

篇2: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研究探讨

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研究探讨

摘要:对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的研究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础.针对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本文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模拟两方面系统评述了国内外危险化学品泄漏扩散方面的研究,其中数学模型研究主要分为“反求源强”模型和扩散模型两类,计算机仿真模拟主要分为静态离线仿真模拟和实时动态仿真模拟两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一般框架和研究的方向.作 者:张江华    赵来军    吴勤F    ZHANG Jiang-hua    ZHAO Lai-jun    WU Qin-min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33 期 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1) 分类号:X9 关键词:应急管理    危险化学品    泄漏    扩散    模型   

篇3: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泄漏防控计划及泄漏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

一、泄漏的定义、表现形式、分级及主要危害。

1、泄漏是指工艺介质的空间泄漏(外漏)或者一种介质通过连通的管道或设备进入另一种介质内(内漏)的异常状况。

2、泄漏的表现形式。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泄漏主要包括易挥发物料的逸散性泄漏和各种物料的源设备泄漏两种形式。逸散性泄漏主要是易挥发物料从装置的阀门、法兰、机泵、人孔、压力管道焊接处等密闭系统密封处发生非预期或隐蔽泄漏;源设备泄漏主要是物料非计划、不受控制地以泼溅、渗漏、溢出等形式从储罐、管道、容器、槽车及其他用于转移物料的设备进入周围空间,产生无组织形式排放(设备失效泄漏是源设备泄漏的主要表现形式)。

3、泄漏表现形式与结果。根据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泄漏可能导致的结果不同将泄漏分为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和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两种。易燃易爆介质泄漏可导致火灾、等恶性事故;有毒有害介质泄漏可导致职业病、中毒、窒息、死亡等事故。

4、液体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泄漏分为轻微泄漏、一般泄漏、严重泄漏和不可控泄漏四级。

1)轻微泄漏:指静密封点的渗漏(无明显液滴)和滴漏(大于5分钟1滴)以及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内。

轻微泄漏一般是因法兰密封面或垫片失效、阀门不严或密封失效或管线、设备上存在微小砂眼等导致的物料轻微外漏。轻微泄漏因泄漏量少,冷却散发快,一般不会导致着火、等事故;轻微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轻微污染。

2)一般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小于0.5滴/秒,但尚未形成连续液滴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5滴以上。一般泄漏会形成累积,落到高温管线或设备上可引起冒青烟或小火,短时间内一般不会造成较大危害;一般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较小污染。

3)严重泄漏:指静密封点泄漏的液滴大于等于0.5滴/秒,并达到了液滴成线的状态,或动密封点每分钟滴漏超过指标10滴以上。

严重泄漏可能会引发火灾,并导致周边管线、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从而导致更大的火灾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严重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污染。

5)不可控泄漏:指因为密封失效或者管线设备严重腐蚀穿孔、断裂导致的危险化学品突然间大量泄漏的情况。不可控泄漏会因泄漏介质或周边环境不同导致重大火灾、、人员窒息、中毒死亡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特别严重时,还会对周边居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造成严重威胁;不可控内漏会导致高压侧介质对低压侧介质的严重污染。

6)惰性气体泄漏分级参照危险化学品气体泄漏标准。

7)真空管道泄漏一般指空气进入真空设备管道内部,属于气体泄漏的一种。

二、泄漏风险防控计划

1、识别泄漏风险

(1)全面开展泄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依据有关标准、规范,组织相关人员对可能存在的泄漏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结合岗位实际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分析,对风险分析结果、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出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结合设备类型、物料危险性、泄漏量对泄漏部位进行分级管理,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当工艺系统发生变更时,要及时分析变更可能导致的泄漏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2)定期对易发生逸散性泄漏的部位(如管道、设备、机泵等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排查出发生泄漏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实施泄漏检测及维修全过程管理,对维修后的密封进行验证,达到减少或消除泄漏的目的。

(3)各分厂、岗位根据所使用的物料危险性和泄漏量,对可能发生严重泄漏的设备,要采取第一时间能切断泄漏源的技术手段和防护性措施。实施源设备泄漏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泄漏检查,努力降低各类泄漏事件发生率。

(4)规范工艺操作行为,降低泄漏几率。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工艺参数大的波动。装置开车过程中,对高温设备要严格按升温曲线要求控制温升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热紧;对低温设备要严格按降温曲线要求控制降温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冷紧。要加强开停车和设备检修过程中泄漏检测监控工作。

(5)加强泄漏管理培训。各分厂、部门要开展涵盖全员的泄漏管理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泄漏管理意识,掌握泄漏辨识和预防处置方法。

2、泄漏风险防控的基础建设

(1)、设置重大危险源SIS安全监控系统,保证一旦发生泄漏后紧急切断与系统的联系。

(2)、危险化学品罐区设置防腐防渗围堰,保证泄漏液不会外漏排入外环境。

(3)、重大危险源丙烯腈罐区设置设置泡沫灭火系统和水幕墙。

(4)、危险化学品罐区均设置泡沫灭火系统和消防水系统,并配备有足量的手提式和推车式灭火器。

(5)、生产岗位使用危险化学品的设备、管道坚持密闭操作,并在动静密封点处设置泄漏收容容器。

(6)、生产系统使用或存在危险化学品岗位和装备处均设置监控系统,并配备足够的灭火装备和泄漏收集设施。

2、泄漏风险防控的人为管理

(1)泄漏管理主要包括泄漏检测与维修和源设备泄漏管理两个方面。要通过预防性、周期性的泄漏检测发现早期泄漏并及时处理,避免泄漏发展为事故。

(2)泄漏检测与维修管理工作包括:配备监测仪器、培训监测人员、建立泄漏检测目录、编制泄漏检测与维修计划、验证维修效果等。

(3)源设备泄漏管理工作包括:泄漏根原因的调查和处理、泄漏事件的评定和上报、泄漏率统计、泄漏绩效考核等。泄漏检测维修工作要实行PDCA循环管理方式。对所有的泄漏事件都要参照事故调查要求严格管理。

(4)建立定期检测、报告制度。对于装置中存在泄漏风险的部位,尤其是受冲刷或腐蚀容易减薄的物料管线,要根据泄漏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周期性测厚和泄漏检测计划,并定期将检测记录的统计结果上报给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安全管理部门,所有记录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

(5)建立处理、消除管理制度。企业发现泄漏要立即处理、处置、及时登记、尽快消除,不能立即处置的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设备泄漏台账,限期整改。加强对有关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文件以及采用的检测和评估技术标准等泄漏管理文件的管理。

(6)本公司装置设备、材料采购上要严把质量关,确保所采购的设备、材料质量合格。

(7)开工前生产部应组织编制详细的开工方案,对升温、升压等操作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装置在开工和正常生产过程中运行平稳,避免大幅度的温度和压力变化造成的泄漏。

(8)生产岗位应对生产区、罐区对一般泄漏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及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理,防止泄漏扩大。

(9)任何人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10)在采取任何控制措施时应本着不会暴漏于化学品危害中或发生任何可能的伤害的原则进行处理。

(11)员工必须清楚处置处理化学品泄漏应配带的防护用品、泄漏预防设备及泄漏控制设备的储存位置。泄漏必须以如下的原则处理:停止泄漏、围堵泄漏、清除泄漏。

(12)应急领导小组及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确保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化学品的泄漏。

(13)可能发生泄漏或释放的区域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仓库、重大危险源罐区、配料罐、聚合釜、DAC生产装置区、水合装置区、卸料装置等区域必须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泄漏可能性较大的区域和存放高危险物品的区域,必须进行特护的监测检查。

(14)在对有泄漏可能的物质进行运输和装卸时必须格外注意,将泄漏的潜在可能降到最小,员工也要定期进行培训,并在发生事故及时报告。

(15)所有设备及工艺的操作程序中必须有适当的规定来预防泄漏或将其减至最少,操作中必须提供总体的要求及细节说明,如操作顺序、设备或管道减压、管线断开、设备净化、停电补救等。

(16)各分厂应定期对储罐、管道、排气口、加料口、设备等定期进行检查,装卸原料时不应发生泄漏现象,如有泄漏应及时采取措施。

(17)在大量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区域和存在罐、釜、塔满溢可能性的区域,必须准备有泄漏控制器材来防止化学品进入下水道或溢出。

三、泄漏的应急响应

1、泄漏检测

(1)泄漏检测范围。泄漏的检测包括日常巡视检查检测和发生泄漏的专业检查检测。公司各岗位当班员工负责本岗位分管范围内的储罐、设备、管道、阀门、机泵及整个生产过程物料储存、输送、使用的泄漏日常检查检测管理;泄漏的专业定性定量检测一般泄漏由由公司化验室负责,严重泄漏 由公司安环部外协专业机构完成。

(2)泄漏检测周期。日常检查检测一般一小时一次,发现异常时及时增加检查频率。专业检测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

(3)泄漏检测程序。检查检测前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然后按照逐台逐段进行检查,若发现滴漏、气体外泄,按泄漏的级别及程序进行汇报和处理;每次的检查检测结果要填写有关的记录,记录要求清楚、准确、完整,并在泄漏现场做出标记。

(4)泄漏检测方法。日常检查检测主要用眼睛观察、耳朵听声和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

空气中油蒸汽的检测所取气、液样要符合规定,取样化验人员要做好安全防护,最少为两人同行,否则不得参与检测取样工作,检测的数据要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若现场检测人员感到不适或接到撤离的指令后,应立即撤离。

(5)重大泄漏现场实时监测由公司化验室负责应急环境污染物监测或委托县环保局监测站监测。

(6)根据泄漏的扩散速度和当时气候、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7)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环境污染变化趋势,预测事件的发展情况,为公司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2、泄漏的报告。

(1)泄漏报告程序。首先发现泄漏人根据泄漏情况及时汇报给当班班长,班长检查落实泄漏级别后,微小泄漏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生产部,安排维修人员及时检修;漏点较大但对环境不会造成较大危害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生产部,安排维修人员及时检修;如果可能造成火灾事故时,应及时通知当班调度、生产部和安环部,由生产部或安环部负责人汇报给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由分管经理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发生重大泄漏事故时应由应急指挥部联络组向县消防、环保、安监、、医疗、当地政府等单位报告。

(2)任何人发现化学品泄漏、工艺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逐级上报。对于大量化学品泄漏,经应急领导小组讨论批准后,请求外部援助

3、泄漏的应急响应

(1)根据泄漏级别启动泄漏应急处理措施,发生重大泄漏时:

a报警,应按照泄漏报告程序进行。要及时报警用以通知应急中心和消防队员。穿戴正确的防护用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停止泄漏。停止周围所有工作并确保无点火源。按应急中心指令正确关闭泄漏所在区域生产线。将所有员工撤离至上风向的集合地点。用路障、警戒线或其他隔离物质将泄漏区域隔离,避免其他人员误入其中。

b现场保护。由公司岗位班长和值班人员负责,公司应急救援队保卫科的人员到达现场后,由保卫人员负责现场的保护工作。

(2)所有全厂紧急响应决定必须由应急领导小组结合化学品工艺、物料的危害、泄漏原因及天气情况等综合因素,判断并做出决定。

(3)情况紧急时需要控制和阻断所有通道,以免不知情的人员进入。

(4)泄漏处理过程中的公众安全应急响应

a立即将泄漏区周围至少隔离50米。

b撤离非指派人员。

c停留在上风向。

d不要进入地势低洼地区。

e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用大量清水冲洗物料污染处。

f呼叫120或者其他急救医疗服务中心。

g如果患者停止呼吸,应进行人工呼吸

h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应进行吸氧。

i脱去并隔离受污染的衣服和鞋子。

j保持患者温暖和安静。

k应让医务人员知道事故中涉及的有关物质,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四、泄漏物的消除处理

1、.必须尽力减小泄漏的危害和影响,直到泄漏完全被控制。如果泄漏会产生蒸汽且物料是水溶性的(如氨气),水雾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蒸汽的浓度。如果泄漏物是液体,应首先关闭排放系统各级阀门,阻止物料的泄漏。泄漏得到控制后,即可通过清理,真空吸收,挖掘,使用吸收剂,桶装等措施恢复泄漏现场。

2、.对于挥发性的液体,可通过使用泡沫灭火器将泄漏成功控制。吸抽的软管可穿过覆盖在泄漏物表面的凝胶状泡沫收集泄漏物。

3、对于大量粉尘的泄漏,水雾或水帘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总之对于任何形式的泄漏,任何能够正确保护人员,终止泄漏的措施均应被采纳。及时的沟通,清晰理解各自的职责以及正确的响应措施都是安全有效响应的关键。

4、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引流到安全地点,防止外流

5、稀释和覆盖

6、收容(集)大量泄漏可用隔膜泵将泄漏物料收集到容器或储槽内,泄漏量小时,可用木屑、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并收集到密闭容器中

7、废弃,将收集的废弃物按国家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法规处置,用消防水洗消含有少量物料的废水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

五、公司各种化学品泄漏的防控处理措施

1、丙烯腈罐区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操作人员发现AN泄漏时,但一时不能控制局面,应采取如下应急措施:

(1)立即切断贮罐有关联通阀门和电源;

(2)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及时查明AM泄漏部位及原因,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3)抢险队来到事故现场后,迅速佩戴必备的防护器材和用具,在岗位操作人员的配合下,实施抢险抢修;

(4)当班调度员应做好停车工作;

(5)本岗位及与本岗位较近的岗位除少数人员处理事故外,其余人员应快速疏散到安全地带。

(6)抢救人员到现场后,实施现场中毒人员和受害人员救护;

(7)化验人员到现场对危险源的危害检测,并作出定性定量结论;

(8)针对AN泄漏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的危害及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9)应急救援组应在人员撤离后清点人数,并及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

(10)救援组立即将泄漏的AN放入事故池中,并加水稀释,再添加NaoH、磺酸,生成无毒聚合物,再入污水站处理。

2、白油罐泄漏事故处理措施

(1)当白油罐(或白油输送管道)泄漏(或大量白油泄漏),但一时不能控制事故局面时,应立即停车,切断有关阀门和电源;

(2)立即用大量的水稀释并向公司救援指挥部报告,迅速通知当班调度员及维修工到现场查明事故原因,及时由现场指挥人下达应急救援指令;

(3)抢险队立即到现场,实施抢救、抢修;

(4)距离白油罐较远岗位可按操作规程停车;采取卸压、切断电源等,避免连锁事故的发生;

(5)当白油罐或白油管道发生严重爆裂,无法实施堵漏作业时,应立即用大量的水稀释,并排到到事故池内,加偏铝酸钠进行消解。

(6)在实施自救的同时,公司救援指挥部应马上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请求社会支援;调动消防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抢救;

(7)医疗救护人员到现场后,立即救护中毒和受害人员;

(8)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和白油泄漏情况,判断其可能扩散的方向和速度,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确定通知(或上报)上级领导部门,并通知有可能被白油泄漏污染的居民进行疏散和转移;

(9)事故处理后应对现场进行洗消;

(10)应立即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写出事故报告,将事故报告报上级有关部门;

3、丙烯酰胺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1)当闪蒸器、提浓塔或AM贮槽外漏会造成人员中毒,应立即报告公司作停车处理;

(2)调度员通知锅炉停止向干燥机送蒸汽,疏散人员到空气新鲜处;

(3)当人员发现中毒时,应立即通知抢险队现场抢救,将中毒(轻微)送到空气新鲜处呼吸新鲜空气,并吃解毒药品,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治;

(4)抢修队到现场后,应穿戴防护用品,立即进行抢修。

(5)将泄漏的AM溶液收集到固定的容器内,加入CuSo4进行消解处理,形成无毒的自聚物。

4、盐酸、烧碱、丙烯酸贮罐泄漏事故的处理措施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受害人员;

(2)当危害物触及人身时,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在清洗同时,将沾有酸、碱的衣服迅速脱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

(3)如危害物溅入眼内,要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眼、脸然后送医院救治;

(4)如烧伤过重或范围过大时,要将受害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5)盐酸、液碱、丙烯酸泄漏,可集中收容入事故池,分别碱、酸进行中和处理。处理后的事故液入污水处理站处理。

5、蒸汽管道泄漏的处理措施

(1)发现管道蒸汽泄漏的人员,要立即向当班班长、段长、分厂厂长及调度汇报。

(2)分厂及班组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查找泄漏点,确定泄漏影响范围,关闭相关阀门,必要时关停总阀。

(3)泄漏处周围要做好安全措施,防止蒸汽伤人。同时要密切监视损坏部位的发展趋势,做好事故预想。

(4)分厂及维修相关人员要尽快决定抢修方案,并上报公司

(5)根据抢修方案,动力分厂组织抢修力量,准备抢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装设照明,搭设脚手架,办理工作许可证后,对泄漏点进行抢修。

(6)处理人员应做好防烫准备,按要求穿戴防烫服、防烫面具和防烫手套,同时有人进行安全监护。

(7)泄漏点冷却下来后,应组织人员查明泄漏原因,焊接管道,更换发生损坏的阀门或垫片。

6、天然气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

(1)在处理天然气泄漏,排除险情的过程中,必须贯彻“先防爆,后排险”的指导思想,坚持“先控制火源,后制止泄漏”的处理原则,灵活运用关阀断气,堵塞漏点,善后测试的处理措施。

(2)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严禁车辆通行和禁止一切火源,如禁止开关泄漏区电源。

(3)天然气一旦发生泄漏,排险人员到达现场后,主要任务守掉阀门,切掉气源,如果是阀门损坏,可用麻袋片缠住漏气处,或用大卡箍堵漏,更换阀门。若受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积极抢救人员,让窒息人员立即脱离现场,到户外新鲜空气流通处休息。有条件时应吸氧或接受高压氧舱治疗,出现呼吸停止者应进行人工呼吸,呼吸恢复后,立即转运至附近医院救治。

(4)及时防止燃烧,迅速排除险情。现场人员应把主要力量放在各种火源的控制方面,为迅速堵漏创造条件。对天然气已经扩散的地方,电器要保持原来的状态,不要随意开或关;对接近扩散区的地方,要切断电源。

(5)用开花水对泄漏处进行稀释、降温。

(6)对进入天然气泄漏区的排险人员,严禁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严禁使用金属工具,以免碰撞发生火花或火星。

篇4: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响应和处置措施

【安全生产范文】

LNG槽车泄漏处理措施

1、低温LNG槽车卸车时槽车安全阀起跳

(1)立即关闭槽车增压液相阀,打开槽车管道气相阀,将槽车压力卸入管网中,同时打开中卸液阀加快卸液。

(2)等槽车安全阀排完压回到回坐压力即可继续正常操作。

2、低温LNG槽车卸车时软管破裂

(1)立即停止装卸作业,打开车尾紧急放散阀,关闭车上所有阀门开关,关闭管道进液阀。

(2)快速拆除装卸软管。

(3)跟换软管,恢复装卸操作。

3、低温LNG槽车卸车时软管法兰漏气

(1)立即停止装卸作业,打开车尾紧急放散阀,关闭车上所有阀门开关,关闭管道进液阀。

(2)快速拆除装卸软管。

(3)检查垫片是否破裂,如破裂换垫片,再紧固螺丝。如没破裂只需对角紧固螺丝即可恢复正常操作。

4、低温LNG槽车卸车时槽车泄漏

(1)立即停止装卸作业,打开车尾紧急放散阀,关闭车上所有阀门开关,关闭管道进液阀。

(2)快速拆除装卸软管(必要时可紧急拉断)。

(3)启用加气站消防水带连接消防栓,将水向罐车顶部、泄漏点、轮胎喷水降温防止压力急升引起。

(4)情况允许的话,可有计划地将罐车驶离站区至空旷地带进行处理。

(5)应立即设法堵塞泄漏之处,防止液化天然气大量的流散。

(6)如无法立即处理泄漏之处,则马上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设置安全警戒线,在保证其不足以造成危险的条件下,让其泄漏挥发。

5、低温LNG槽车低温泵装卸车突然停电

(1)立即停止装卸作业,打开车尾紧急放散阀,关闭车上所有阀门开关,关闭管道进液阀。

(2)等待来电后继续操作。

6、低温LNG槽车低温泵装卸车时遇雷雨天气

(1)立即停止装卸作业,打开车尾紧急放散阀,关闭车上所有阀门开关,关闭管道进液阀。

(2)等雷雨过后继续操作。

7、低温LNG槽车低温泵装卸车时泵体活塞环泄漏

(1)立即停止装卸作业,打开车尾紧急放散阀,关闭车上所有阀门开关,关闭管道进液阀。

(2)查找泄漏点,维修更换垫片。

8、低温LNG槽车低温泵装卸车时管道阀门泄漏

(1)立即停止装卸作业,打开车尾紧急放散阀,关闭车上所有阀门开关,关闭管道进液阀。

(2)待排空放散后,维修更换阀门垫片。

9、LNG槽车翻车

⑴LNG槽车100米范围设置为警戒区域。立即派警戒人员阻止LNG槽车周围一切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做好现场的维护。组织好与排险无关人员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撤离,以及组织附近居民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疏散,并禁止一切点火源,即:明火、点燃的香烟、电火花(使用非防爆通讯器材)、物体撞击发出的火花和静电、发动机排气、架空输配电缆供电等。

⑵配合市局、消防局在警戒区域里控制一切点火源,进行现场监控。

⑶使用消防水喷淋LNG槽车,同时起吊LNG槽车。

⑷确认LNG槽车车辆、设备、阀门完好后,转运至液化天然气储配站。

10、LNG槽车翻车、LNG储罐破裂、LNG大量泄漏

⑴LNG槽车200米范围设置为警戒区域。立即派警戒人员阻止LNG槽车周围一切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做好现场的维护。组织好与排险无关人员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撤离,以及组织附近居民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疏散,并禁止一切点火源,即:明火、点燃的香烟、电火花(使用非防爆通讯器材)、物体撞击发出的火花和静电、发动机排气、架空输配电缆供电等。

⑵使用消防水驱散天然气,降低天然气浓度。

⑶配合市局、消防局在警戒区域里控制一切点火源,进行现场监控,保证天然气安全放散。

11、LNG槽车翻车,LNG储罐破裂,LNG大量泄漏并着火

⑴LNG槽车米范围设置为警戒区域。立即派警戒人员阻止LNG槽车周围一切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做好现场的维护。组织好与排险无关人员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撤离,以及组织附近居民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疏散。

⑵使用消防水喷淋LNG槽车。

⑶配合市局、消防局在警戒区域外警戒待命。

12、 LNG槽车LNG液相管线大量泄漏

⑴LNG槽车200米范围设置为警戒区域。立即派警戒人员阻止LNG槽车周围一切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做好现场的维护。组织好与排险无关人员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撤离,以及组织附近居民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疏散,并禁止一切点火源,即:明火、点燃的香烟、电火花(使用非防爆通讯器材)、物体撞击发出的火花和静电、发动机排气、架空输配电缆供电等。

⑵使用消防水驱散天然气,降低天然气浓度。

⑶抢险人员穿好防护服到现场,关闭漏气管段阀门。

⑷抢险人员穿好防护服到现场,使用木楔进行堵塞。

⑸配合市局、消防局在警戒区域里控制一切点火源,进行现场监控。

⑹LNG无泄漏后,将LNG槽车驶至安全地点,采取倒罐方式,把事故LNG槽车内的LNG排出,倒入另一辆LNG槽车,转运至液化天然气储配站。

13、LNG槽车LNG液相管线大量泄漏并着火

⑴LNG槽车100米范围设置为警戒区域。立即派警戒人员阻止LNG槽车周围一切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做好现场的维护。组织好与排险无关人员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撤离,以及组织附近居民向安全地点(上风方向)疏散。

⑵关闭漏气管段阀门或者控制火势。

⑶使用消防水喷淋LNG槽车。

⑷抢险人员穿好防护服到现场,待火势小后,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⑸使用木楔进行堵塞。

⑹LNG无泄漏后,将LNG槽车驶至安全地点,采取倒罐方式,把事故LNG槽车内的LNG排出,倒入另一辆LNG槽车,转运至液化天然气储配站。

【安全生产范文】

煤气泄漏事故处理措施

1、现场发现煤气炉、中毒事故,立刻报告当班班长。

2、立即向车间办公室报警,发生煤气炉煤气泄漏事故,说明人员伤亡情况和煤气泄漏事故类型。

3、向单位(车间或仓库)领导报告:发生煤气炉、中毒事故,人员伤亡情况。

4、现场人员立即穿戴正压式氧气呼吸器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开展现场抢救。

5、其他人员穿戴正压式氧气呼吸器,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如未能及时堵住泄漏点,班长立即向上级报警。

6、组织现场无关人员立刻撤离到紧急集合点(重复数遍),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带好相应工具和救援器材到事故现场集合,听从车间主任的指挥,准备抢险作业。

7、堵漏时严禁使用会产生火花的工器具。

8、根据发生煤气炉、中毒事故的设备情况划定警戒范围。

9、禁止所有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10、根据抢险救援需要,将所有与抢险救援无关的电气设备断电。

11、在专业医务人员到来之前,医疗救护组负责人组织应急人员按照急救程序对受伤害人员进行救治,防止伤势扩大。

12、如伴有电气火灾,使用灭火器扑灭火灾时,防止对受伤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13、如需外部专业抢险作业人员,通讯联络组组长负责安排人员接应外部应急增援人员。

14、抢险救援结束后,检查事故现场,消除隐患。

15、确认煤气炉、中毒损害情况,联系相关音位修复。

16、恢复正常生产。

【安全生产范文】

高炉煤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一、 危险特性

(1)高炉煤气从高炉排出,经过煤气净化系统后的高炉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氢气和多种有机物等。其极限为46%~68%,主要有毒成分为一氧化碳气体。

(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同时具有毒性,易燃易爆双重危险气体。其极限为12.5%~74%。一氧化碳比空气轻,当其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携带氧气的功能,导致人体组织缺氧。

(3)当人呼吸到4000ppm一氧化碳时,几分钟即可死亡;1000~4000ppm,可在13~15分钟引起头疼,眩晕和恶心,10~45分钟可发生昏迷以至死亡;500ppm在20分钟后可引起头痛。

(4)一氧化碳引起人体中毒记基本为急性中毒,按人体吸入数量多少一般可分为四级:

Ⅰ.轻度中毒,出现头疼,头晕,耳鸣,恶心,呕吐,无力。

Ⅱ.中度中毒,出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中度昏迷。

Ⅲ.重度中毒,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

Ⅳ.窒息死亡。

二、 预防与逃生

(1)在煤气重点防范区域,均设有煤气测报探头,不得随便关机,并且每小时必须要记录现场各测点煤气浓度,严格注意煤气作业区域煤气浓度。发现某测点浓度超标立即通知或监护相关人员。

(2)煤气浓度(下文统称浓度),在24ppm以下可长时间作业;4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8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160ppm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5-20分钟;

(3)若发现该区域煤气浓度长时间(半小时以上)在160ppm左右或间歇出现500ppm,立即向当班班长或调度报告现场情况,由他们通知有关领导,和视现场情况组织、指挥现场应急措施,并通告所有相关岗位人员,设专人监控现场,严重其他人员未带防护用品进入该区域。

(4)进入煤气危险区域,不得单独作业,即必须两人以上作业,两人之间必须拉开一定距离(不得少于10米),以防出现突发事件,可及时救助同伴。

(5)在煤气区域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煤气测报议,发现浓度超标,或身体出现中毒症状,立即撤离现场,并报告当班班组长和当班调度。

(6)在煤气浓度超标(大于160ppm)场所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长管呼吸器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且要有专人监护。确保发生人员中毒情况时,有人员及时实施救援。

(7)在高炉煤气重点使用单位,制高点均有风向标(小红旗),若现场作业或撤离人员,必须视风向标,处在或从上风口作业或撤离。

(8)若现场发现浓度长时间(半小时以上)超标(大于160ppm),现场作业人员撤离。现场负责人组织人员架设防爆轴承风机等防爆通风装置,加快煤气扩散,严禁任何人员未带防护用品进入该区域或在下风口停留或作业。

(9)若该区域浓度仍居高不下,或有明显泄漏区域且具体泄漏位置不明,且煤气危险区域无蔓延趋势,现场负责人组织划定危险禁入区域,组织人员检查处理泄漏区域。在该区域作业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品,并有专人监护。

(10)工作区域有人出现中毒症状,现场负责人有权利和义务,根据现场情况,停止作业或生产,组织相关人员向安全区域撤离。

(11)撤离人员必须听从现场负责人指挥,撤离到泄漏区域的上风口安全区域,

(12)若发现有人在煤气泄漏区域昏厥,任何人不得武断前去救援,必须正确佩带空气呼吸器前去救援,并且有人监护。救援人员要注意气瓶压力,当其发出刺耳鸣叫,救援人员必须在5分钟内撤离现场;救援人员要注意呼吸器面罩佩戴正确、规范、密封,严禁面罩夹住头发,一方煤气从缝隙中进入,造成伤亡事故。

(13)煤气泄漏区域不断蔓延且无法有效措施控制或制止,现场负责人有权利和义务,视现场情况,果断派专人佩戴呼吸器,切断煤气泄漏来源(关闭相对应煤气管道截门),如果切断煤气前,如果现场情况允许,现场负责人要和总调室、公司值班人员报告、协调。如果情况紧急,可立即切断煤气。

(14)若发现特大煤气泄漏,直接危害现场人员人身安全,现场人员可立即从上风口安全通道撤离现场,到达安全区域,报告当班班组长、调度、总调及公司值班人员,由其组织、指挥应急措施。

三、现场救助

(1)轻度中毒者,立即将其撤离现场,在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领口,保持空气通畅(周围不得围人),可用凉水冲洗手脸。有条件可进行高压吸氧救助,鼻导管吸氧流量为8-10L/min。也可打开水龙头,在其旁边进行深呼吸。

(2)不能自主呼吸人员,处进行吸氧外,有条件要使用苏生器救助,通知总调派车急救,送往医院救治。

(3)若中毒人员精神紧张,只呼不吸,现场人员要和他说话让其放松稳定情绪,做一个简单纸袋,扣在嘴上,旁边人员教其“吸纸袋--吹纸袋”,模仿呼吸频率。若中毒人员停止呼吸,立即进行胸外压、人工呼吸。

(4)若中毒人员停止心跳,立即实施体外胸外压复苏术,等待救援。

(5)等待救援过程中和送往医院过程中,救援措施不得停止。

(6)若没有氧气设备,情况紧急可使用电气焊氧气瓶进行供氧。

【安全生产范文】

高加泄露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高加束炉给水系统中,初步加热给水的主要设备,其承压能力较高,发生事故后造成的危害大。这里就高加泄漏后可能会对设备造成的危害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加、泄漏、端差

中图分类号: TL75+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设备概述

我厂的高压加热器,采用三台上海动力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卧式U型管表面加热器。高压加热器带有过热蒸汽冷却段、凝结段和疏水冷却段,如附图一。过热蒸汽冷却段利用汽轮机抽汽的过热来提高给水温度,使给水温度接近或略高于该加热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凝结段是利用蒸汽凝结的潜热加热给水。疏水冷却段是把离开凝结段的疏水热量传给进入加热器的给水,从而使疏水温度降到饱和温度下。

二、高压加热器泄漏后对机组的影响

高压加热器是利用机组中间级后的抽汽,通过加热器传热管束,使给水与抽汽进行热交换,从而加热给水,提高给水温度,是火力发电厂提高经济性的重要手段。由于水侧压力(20MPa)远远高于汽侧压力(2MPa)(以#3高加为例),当传热管束即U型管发生泄漏时,水侧高压给水进入汽侧,造成高加水位升高,传热恶化,具体对机组的影响如下:

高加泄漏后,会造成泄漏管周围管束受高压给水冲击而泄漏管束增多,泄漏更加严重,必须紧急解列高加进行处理,这样堵焊的管子就更少一些。

高加泄漏后,由于水侧压力20 MPa ,远远高于汽侧压力 2MPa(以#3高加为例),这样,当高加水位急剧升高,而水位保护未动作时,水位将淹没抽汽进口管道,蒸汽带水将返回到蒸汽管道,甚至进入中压缸,造成汽轮机水冲击事故。

高加解列后,给水温度降低,由280℃降低为170℃,从而主蒸汽压力下降,为使锅炉能够满足机组负荷,则必须相应增加燃煤量,增加风机出力,从而造成炉膛过热,气温升高,更重要的是标准煤耗约增加12g/kwh,机组热耗相应增加4.6%,厂用电率增加约0.5%。

高加停运后,还会使汽轮机末几级蒸汽流量增大,加剧叶片的侵蚀。

高压加热器的停运,还会影响机组出力,若要维持机组出力不变,则汽轮机监视段压力升高,停用的抽汽口后的各级叶片,隔板的轴向推力增大,为了机组安全,就必须降低或限制汽轮机的功率,从而影响发电量。

高加泄漏,每次处理顺利时需要30小时左右,系统不严密时,则工作冷却时间加长,直接影响高加投运率的目标。

三、高加泄漏的现象

高加水位高信号报警,还有高加端差增大,远远高于正常值。

由于高加泄漏,水侧大量漏入汽侧,通过疏水逐级自流入除氧器,为使汽包水位正常,则给水泵转速增加,给水流量增大。

高加泄漏后,由于传热恶化,则造成给水温度降低。

四、高加泄漏原因分析

运行中高加端差调整不及时。运行规程规定,高压加热器端差正常为5.6――11℃。由于运行人员责任心不强,在疏水调节装置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高加水位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发现,未能及时处理,致使高加端差波动较大。

高加受到的化学腐蚀。给水品质规定:给水溶氧<7μg/L,PH值>=9.6,给水溶氧超标,将造成高加U型钢管管壁腐蚀而变薄,钢管与管板间的胀口受腐蚀而松弛,经长期运行,寿命逐渐缩短。

负荷变化速度快给高压加热器带来的热冲击。在机组加减负荷时,负荷变化速度过快,相应抽汽压力、抽汽温度迅速变化,在给水温度还未来得及变化,加热器U型管以及关口焊缝由于受激烈的温度交变热应力而容易损坏,尤其在机组紧急甩负荷或高加紧急解列时,给高压加热器带来的热冲击更大,这样,加热器U型管长期受热疲劳而容易损坏泄漏。

高压加热器在投入或停运过程操作不当。高压加热器投运前暖管时间不够,在投运过程中温升率控制不当,这样高温高压的蒸汽进入高压加热器后,对厚实的管板与较薄的管束之间吸热速度不同步,吸热不均匀而产生巨大的热应力,而使得U型管产生热变形。

高加每次停运查漏堵焊时,检修质量不过关。主要有:(1)查漏,将泄漏的U型管必须全部找出来,否则堵焊仍然无效;(2)堵焊,即焊接接工艺要精。

高加停运后保养措施不利。在高加每次停运后,没有按要求采取蒸汽侧充氮和水侧充氨来进行保养。

高加每次停运后,未进行探伤检测。在高加管板与U型钢管之间的胀口开裂或漏缝的情况下,没有进行探伤检测,给高加下次运行带来隐患。

五、#3高加最易泄漏原因及分析

由于加热器的疏水是逐级自流的,疏水方向为#1――#2――#3,这样#3高加的疏水量最大,#3高加水位难以控制,很容易形成水位大幅度波动现象。

三台高加水侧、汽侧技术规范: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3高加水侧、汽侧工作压力差为17.46 MPa,#3高加水侧、汽侧进口温度差为276.9℃,压差、温差均居三台高加之首。

高加投入时,是由低压到高压的顺序投运的,因此,#3高加是最先投运的,高压给水对U型钢管造成的高压水冲击最大,尤其是U型弯管处受到的冲刷最厉害,频繁冲刷使管壁冲薄。

六、#3高压加热器泄漏预防措施

保证高压加热器传热端差最佳值。

(1)由于#3高加的疏水量最大,压差又小,在抽汽压力、抽汽量发生变化以及#3高加基调失灵的情况下导致疏水门关小或关闭,容易引起疏水不畅,使水位升高,此时应加强监视检查,联系热工人员调整,必要时打开事故疏水阀,降低高加水位,维持高加水位正常值。

(2)若疏水水位过低引起端差增大,应及时联系热工人员共同进行现场的水位调整,将端差调至5.6――11℃之间。

(3)若加热器中集聚了不凝结气体,将严重影响传热,端差也会上升,因此,须及时开启高加的启动排气门进行排气,见附图(二)。

(4)若水位明显上升,且给水泵的出力不正常的增大,表明加热器存在泄漏,申请尽快停用加热器,防止泄露喷出的高压水柱冲坏周围的管子,使泄漏管束数目扩大。

保持机组负荷变化曲线平稳。

在机组启动、停用或变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蒸汽压力以及锅炉蒸发量在不断变化,从而高加抽汽压力、温度以及抽汽在不断发生变化,高压加热器内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膨胀或收缩变形,产生热应力,因此,为防高加热应力而产生的热变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锅炉要保持燃烧稳定,使炉内受热均匀,火焰中心适当,平衡通风,保持风煤比例协调。

(2)机组负荷变化率每分钟不大于3MW,汽压变化率每分钟不大于0.05MPa,温度变化率每小时不大于56℃,保持在每分钟0.5――1℃之间。

(3)在机组甩负荷以及高加紧急停运时,应立即切断加热器给水,同时要快速关闭抽汽阀,并检查抽汽逆止阀、抽汽电动门是否关严,否则手动将电动门校严,防止切断给水后蒸汽继续进入壳体加热不流动的给水,引起管子热变形,而切断给水后可避免抽汽消失后给水快速冷却管板,引起管口焊缝产生热应力变形。

高压加热器在投运、停运时注意事项:

为防止高加投入过程中产生的热冲击,高加应随机启动投入。

在高加故障停运时,应注意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不应大于1.1℃/min ,最大不应超过1.8℃/min。

高加停运时,先停运#1高加,最后停运#3高加。高加投运时,先投入#3高加,最后投入#1高加。高加投入过程中,严格控制给水温度变化率不应大于55℃/H,最大不应超过110℃/H。

加强管理,强化培训,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性职工,提高运行值班人员的责任心及技术素质,从而在班组间创立一个认真负责,精心操作的良好氛围。

篇5: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一、目标:

杜绝泄漏挥发,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二、指标:

1、对挥发、泄漏进行有效控制,控制率100%。

2、失效化学品材料及其运装物100%进行集中回收处理。

三、控制措施

1、凡接触化学品采购、保管、运输使用的人员,都必须经过

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2、材料部负责采购合格化学品原料。

3、装运化学品的槽罐应与所装危险品性能适应,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应配备紧急切断阀,液压阀,压力表等相应安全装置,不发生跑、冒、滴、漏现象。

4、装运化学品的车辆,应经过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并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化学危险品中途不得停车休息和改变行驶路线,并做好危险品的警示,警告标志。

5、装卸操作做到文明作业,轻拿轻放,对有图示标志的包装件,不准倒置、倾斜,碰撞,防止所装物品泄漏。

6、化学性质抵触,易产生反应爆炸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同车混装、混运或在同一仓库同一储室存放,装卸化学品车辆严禁超高、超宽、超载,装卸时,发动机必须熄火。

7、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的化学品在装运时应采取隔热防潮措施。

8、配备一定数量的胶带、棉纱等应急材料,一旦发生泄漏,立即采取紧急止漏措施,并清理现场,减少挥发对环境的影响。

9、储存化学物品的仓库设在施工现场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一般在短期储存的少量化学危险品应与其它物品保持一段距离,尤其是容易相互产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危险品,要严格隔离存放,预防碰撞,库房要保证隔热、通风、防潮。

10、工程、试验应做好所需化学品数量的使用计划、时间,报主管领导审批,本着用多少,买多少的原则,严格控制使用,并做好领用回收记录。废污溶剂要集中存放,统一回收处理,禁止乱泼乱倒,对沾有易燃、易挥发的废纱头、抹布、废包装、废工具等废弃物应收入有盖的容器密封存储,按有毒有害废弃物控制方案处理,并建立处理记录档案。

11、库管员严把入库关,确认所购化学品封口严密、无渗漏、无变质、无分解现象方可入库,并及时做好标识。严禁任何人带火种入库和吸咽,无事逗留。

12、对有剧毒、恶臭的化学品,要专门存放或做隔离标识,加强安全保管措施,对其使用要有详细的交底和专人监护(包括使用登记和用后容器、工具、防护用品剩余物的`处置)建立使用记录。

13、库管员经常检查化学品的存放、包装、发现遗漏、包装损坏,气味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14、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焊割作业点三者间应当分别保持10米距离,场地窄小时最低不得低于5米;氧气瓶及附件、软管、阀、表、齐全有效,不得沾染油污,氧气瓶不许强光爆晒、倒置,开放氧气阀动作应缓慢,随时观察压力表是否正常;严禁使用未安装减压气的氧气瓶进行作业;氧气管和乙炔发生器管不得互换使用,同时防止破损漏气,氧气焊作定完毕后,确认阀门关闭方可离去。

15、化学品储存仓库,配备充足有效的消防设施和水车,以便发生泄漏冲洗消毒。

16、凡从事化学品操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操作规程,作业时必须佩戴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有监护人监护,增强自我保护和环境意识。

17、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

四、应急措施

1、成立应急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配设应急抢险车辆及物资

指挥车:输送救护车:面包车两辆

洒水消毒清理车:解放水车三辆配备适量防毒面罩(过滤式呼吸器),棉布工作服、防护手套、胶带、棉沙等物质。

3、从事化学品操作人员,必须穿戴所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严禁皮肤直接接触。

4、配备相应的洗刷用品、毛巾、肥皂、洗涤剂、脸盆等。

5、对从事接触化学危险品的人员,定期进行体格检查,每年两次,每年一次,即时了解情况,防止职业病发生,对皮肤病过敏人员,及时调整工作岗位。

6、与当地人民医院建立医疗网络,保证抢救急时到位。

7、建立临时救急小组,配备相应的急救药物。

五、应急响应

1、一旦发生意外事件,24小时值班电话领导组,同时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领导组马上组织人员施救,迅速设置警戒线,组织疏散人员有序撤离现场,抢险时着装相应的保护用品,防止人员中毒,

炀烫。

3、领导组在组织抢险的同时,求助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协助抢险。

4、如有人员伤害、炀伤及中毒及时护送医院抢救。

5、对泄漏区域进行认真的仔细的消毒作业,经当地有关部门监测合格后,方可撤离警戒人员和恢复作业。

6、对事故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总结、评估和处理。

六、资金投入

1、劳动保护用品,金额300元;

2、试验室洗刷用品,金额200元;

3、防泄漏应急物资,金额1000元;

4、消防器材设备,金额500元;

总计投入金额XX元人民币;

七、职责和权限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2、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建应急救援队,并组织实施和演练。

3、项目经理负责预案资金的落实和预案的监督实施。

4、财务部长负责预案资金落实到位。

5、试验室主任负责编制工程所需化学品名称、数量及时间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核。

6、材料部长按规定要求负责采购。

7、试验室主任施卫平负责所用化学品的验收、入库及保管领用审批和回收处理等工作。

8、路基作业组负责抢险车辆的完好使用率,协助项目经理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和对外联系。

9、专职安全员负责日常监督、检查和所备消防器材的完好使用率,协助项目经理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10、办公室主任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护送转院工作和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篇6: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1.应急指挥中心:综合管理部

2.应急电话:xxxxxx

对外应急救援电话:xxx

3.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综合管理部、武装保卫部、职工医院

4.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综合管理部负责现场指挥和应急措施的落实及对外联络、应急救援物质的准备工作,武装保卫部负责组织和指挥抢险及现场保卫警戒,职工医院(87657414)负责人员救护。

5.应急措施

1发生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事故,现场人员首先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和建立警戒区,并由武装保卫部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由武装保卫部派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救援处理人员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当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严禁火种和带入任何易产生火花的通讯工具、金属工具等。

2事故单位迅速组织,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人员安全撤离和疏散。如事故物质有毒时,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由应急指挥中心派人进行现场监护。现场及污染区内人员应向上风方向转移,由综合管理部、武装保卫部负责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且不得在低洼处滞留。

3在事故现场,化学品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中毒、窒息、冻伤、化学灼伤、烧伤等,职工医院进行现场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要进行适当防护,烧灼伤人员送市第三医院急救。现场急救要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并防止发生继发性伤害。现场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照应,所用救援器材应具有防爆功能。

篇7: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1目的

为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时做出响应,将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护公司环境及内部生产稳定。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的控制。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制定《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3.2各车间、部门应按危险化学品、油品管理制度实施管理,防止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事故的发生。

3.3行政部负责对相关人员对本应急预案的培训。

3.4公司“应急响应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公司内部的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救援工作,公司“应急抢险小组”实施救灾行动。

3.5行政部负责组织预案的演练;协调各车间、部门处理紧急情况和事故,必要时请求专业部门支援。

4工作内容

4.1发生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的初期,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组织采取抹布、黄沙堵截及吸附等处理方法,阻止液态危险化学品、油品流入排水管道,尽最大努力减少污染的扩散。处理后的吸附物质按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收集和处置。

4.2出现大量泄漏事件后,现场人员在处理泄漏的同时,立即通知公司“应急响应领导小组”。

4.3“应急响应领导小组”接到泄漏报警后,应立即调动“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处置。

4.4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导致人身伤害事故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等自救,将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序,然后根据情况到相关医院进行医疗救治。

4.5发生泄漏后,非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在行政部、“应急抢险小组”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有序地撤离现场,并有义务协助进行堵漏及维持现场秩序。

4.6行政部划定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进入,泄漏区域禁止使用火源、禁止操纵现场电源控制开关(防爆开关除外)以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4.7当由于液态危险化学品、油品泄漏遇明火造成火灾时,应按《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执行。

4.8事故处理结束后,应立即组织对污染现场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按《废弃物管理办法》处理,产生的污水按《水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处理。

4.9事故发生后,行政部负责组织责任部门按“四不放过”原则处理(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人不受教育不放过,事故隐患没有得到整改不放过,事故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行政部负责将事故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及时向公司领导汇报。

4.11行政部事后根据《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要求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评审,并保持评审记录。

篇8: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1目的

为通过对危险化学品的规范管理,确保生产中安全生产、使用和安全贮存,特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仓库、各车间、各分公司。

3管理细则

3.1危险化学品管理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2化学品的采购必须经过采购部适量购进,供应商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3.3各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备,并保证其有效性,标识醒目。

3.4危险化学品应按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库存贮。

3.5化学品的装卸、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倾倒和泄露,

3.6所有擦过化学品的`棉纱、纸屑及其它易燃物,不得随便丢弃,应及时清理。

3.7存贮区域内通道畅通。

3.8存贮区应保持阴凉干燥,并安装通风设备。

3.9存贮区域内的电气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电器。

3.10存贮区域内需要动火或架接临时线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得到允许后方可实施。

3.11存贮区域应张贴防火、严禁吸烟等标识。

3.12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化学品出入库记录。

3.13管理人员应每天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问题立即上报。

3.14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相关推荐:

农贸市场日常经营管理制度

员工考核管理制度

员工担保制度

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方案

机械工业企业人事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规范化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章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总结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总结

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

危险化学品仓库事故应急方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证实施办法

危险化学品泄漏与防护(锦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与防护,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