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性中毒与应急防护技术探讨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Marlb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事故性中毒与应急防护技术探讨(共含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arlb”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事故性中毒与应急防护技术探讨

篇1:事故性中毒与应急防护技术探讨

事故性中毒与应急防护技术探讨

摘要:当伴有有毒物料泄漏的事故发生时,现场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威胁到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根据有毒物料泄漏的成分和事故发生的类型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从有、无火灾发生的泄漏事故现场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特点、类型、产物,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有毒物质而选择有效的呼吸防护用具为主题,对事故性中毒和应急呼吸防护加以探讨.作 者:孙宝林    丁洁瑾    刘璐    SUN Bao-lin    DING Jie-jin    LIU Lu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6 期 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ISTICPKU  Journal: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2) 分类号:X92 关键词:突发事故    急性中毒    呼吸防护   

篇2:公司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有毒害化学物品虽然不多,但是也有接触的机会,所以施工过程防中毒伤害这方面是很重要的。由于员工的.思想意识较为淡薄,意识不到中毒伤害的严重性:如人工挖孔桩过程,不明的有毒气体时有出现,或在地下室处作业施工使用部分化学物料时微发出的有害气体,这些都会出现中毒的'现象。

〈一〉、预防发生中毒事故的措施:

1、人工挖孔桩进深达5M时开始进行有毒气体检测,并要进行下孔作业前换气。

2、下孔前应将小动物放下孔底进行检测,确保安全后才能进入施工。

3、下孔作业的员工必须是男性,年龄18~35岁,通过体检合格才可下孔作业。

4、地下室需要实施作业前必须有通风设备,确保新鲜空气正常流通,作业人员不宜高度集中,应分散为宜。

5、地下室需要油漆,粉色作业存放的化学物料必须按规定存放,通风设备增加一倍以上。特别气温高和特别潮湿的气候,员工作业的时候应按劳动卫生规定进行。

6、教育员工注意饮食卫生,厨房的食品制作,生熟必须分开制作加工,并留有样本,防止食物中毒。

〈二〉、发生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当人工挖孔桩作业过程,发现井下人员有不适的状态,井上的人员应马上报告上级,不能随意下井救人。

2、下井救人前必须进行加氧,下井抢救的人员必须配戴防毒设备,系好安全带,并进行换气,断电源,严禁使用明火取光。

3、如在地下室或其他室内作业过程中发现员工中毒,进入抢救的人员必须配戴防毒设备,并加强通风换气。

4、在现场发现中毒者口服的毒物,并非强酸、或碱或其他腐蚀剂,又清醒合作,可即饮水2~3碗,至感饱满为止,随即用手指刺激其咽部与舌根,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发生呕吐,将毒物吐出。

5、在积极采取措施过程中,应在4小时内上报企业负责人及劳动卫生监测所。

篇3: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1)中毒、窒息事故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进入设备、容器、池、沟等密闭空间,进行检查、检修等作业和抢修、堵漏、救人等作业;其二是泄漏事故的抢修、堵漏作业。

(2)在密闭空间作业时监护人等发现有中毒、窒息情况时,不能冒然下去抢救,必须立即采取作业前准备的各项急救措施。使用通风设施、防毒面具、绳索、梯子等等。发生着火时,不能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窒息性灭火器扑救。总之,不能使事故扩大。

(3)对于有毒物泄漏空间的救援作业,首先佩带防毒护品,全面打开门窗通风,并携带防毒护品,给补救人员和伤员佩带,协助他们或救助他们脱离污染区。要注意救护过程中,防止产生静电、着火、爆炸等二次灾害。

(4)伤员转移至通风处,松开衣服。当伤者呼吸停止时,施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施行胸外按压,促使自动恢复呼吸;

(5)尽快送往临近医院救治或拔打120急救电话,拨通救护电话后,要讲清“三要素”:

●讲清危重病人所在厂区的详细地址;

●讲清灾害性质、受伤人数、伤害原因;说明中毒或窒息原由,便于医院做好应急抢救准备。

●讲清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医疗部门电话打完后,应立即到路口迎候救护车。(注意不要先挂电话)

护送前及护送途中要注意防止休克。搬运时动作要轻柔,行动要平稳,以尽量减少伤员痛苦。

篇4:关于沼气中毒的防护与抢救

关于沼气中毒的防护与抢救

下水道检查井、长期封闭的罐井、深井、酒糟池、菜窖等均可产生大量沼气,如工作前不进行充分通风及检查工作,进入此现场往往发生电击式死亡事故。

沼气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凡是有机物质,特别是长杆纤维的植物,在一定温度、湿度、酸度和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便可产生这种可燃性气体。如用火点燃,便产生蓝色火焰。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占沼气的60%~70%,其次为二氧化碳(C0:)和一氧化碳(CO),还有少量的硫化氢(H:S)、氮(N:)、氢(H:),以及一些高级碳水化合物。

甲烷是沼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本身虽然是一种无毒气体,但当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70%以上时,因稀释了空气中的氧分而威胁到生命,可使人窒息死亡。因此,所谓沼气中毒,实际上就是因为空气中甲烷、二氧化碳等浓度过高,在缺氧的条件下,而造成的窒息死亡。国内外屡有报道在矿井、隧道、坑井,以及酿酒池中因高浓度的沼气而致死的案例。沼气中毒的防护与抢救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下水道检查工、地下电缆线道检查维修工、菜窖工作人员等,要进行防沼气中毒知识的1培训,并建立安全工作制度。

2)地下井或管道打开后,必须经过充分通风换气后方可进入,然后做一次动物实验,最准确的办法是用麻雀,因为麻雀对缺氧最敏感,方法是用绳将麻雀拴住后投入到井下操作地点(罐井、检查井隧道等),约3~5min后取出,如麻雀活动正常,说明井内空气充足,可以人井工作。如麻雀出现昏迷、死亡,表明井下含有大量沼气,不能人井工作,需继续通风换气。亦可用鸡或其他鸟类以及兔子等代替。

3)井下作业人员应配备带氧气的防毒面具,为抢救井下沼气中毒人员时使用。

4)当发现人下井后突然晕倒,必须佩戴氧气防毒面具下井救人。将中毒者置于空气流通处,平卧,解开衣领。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并应迅速送往医院继续抢救。

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急救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为无色易燃气体,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皮革、造纸等行业中,废气、粪池、污水沟、隧道、垃圾池中,均有各种有机物腐烂分解产生的大量硫化氢。硫化氢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短期内吸入即对呼吸道、眼睛产生刺激症状。极高浓度(达1000mg/立方米以上)时吸入,可在数秒内突然昏迷、呼吸骤停,进而导致“闪电式”死亡。

(一)判断

接触硫化氢的人员,可出现以下症状:头痛剧烈、头晕、烦躁、谵妄、疲惫、昏迷、抽搐、咳嗽、胸痛、胸闷、咽喉疼痛,气急,甚至出现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以至窒息,可有结膜充血,水肿、怕光、流泪,进而血压下降,心律紊乱等。

(二)预防

1.完善工业生产工艺,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不跑、不漏硫化氢气体。

2.加强安全和环保宣教,加强预防措施。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喝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入高浓度区域工作必须有人监护。

3.戴好防护工具。紧急事态下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戴橡胶手套。

(三)应急处置和急救

1.迅速撤离人员至上风处,隔离至气体散净,切断火源。

2.合理通风,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并收集和处理废水。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3. 处置中毒人员。有条件时静脉注射50%高渗葡萄糖20ml,加维生素C300~500mg。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

光气中毒的急救

何谓光气光气 的学名叫“二氨碳 酰”,它是由英国化学 家戴维在18首 次合成的。因光气是 当时戴维用一氧化破 和氯气的混合物在强 光照射下得到的,所 以被称为“光源性气 体”,简称“光气”。光 气是民用化工、医药、 农药等产品的重要中 间体,在我国有大量 生产。据北京和上海 有关部门统计,16种 常见的化学事故中, 光气是其中之一。光 气还是未来战争造成 次生化学危害的主要有毒物质,有害成分就是光气。

纯光气为无色、烂干草味(烂苹果 味)的气体,易溶于甲苯、二氮乙烷、煤油 等有机溶剂中。光气挥发性很强,常温下 不到半分钟就能挥发完毕。光气易水解, 其生成物无毒。因此,光气不会使水源染 毒。碱能加速光气的水解,用碱性物质水 溶液浸渍的口罩、毛巾等物品,能有效防 护光气。

光气的毒性光气是刺激呼吸道、 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一类 有毒物质,军用上通常称其为“肺刺激 剂”或“肺损伤剂”。在一般浓度下,光气 对人员的毒害作用缓慢,通常需几十分 钟至几小时后才出现症状。但在高浓度 下,中毒者会突然发生窒息。光气毒害的 累积作用显著,即使空气中光气的浓度 很低(5微克/升),长时间暴露的人员也 会遭到严重损伤。

光气中毒的症状光气中毒的过程 大体可分4个阶段,即刺激期、潜伏期、 发作期和恢复期。刺激期是指人员一接 触光气就嗅到明显的烂干草味并有刺激 感,继而岀现鼻孔瘙痒、流泪、咳嗽、呼吸 浅而快、胸闷、咽喉和胸骨后剌痛、全身无 力、头痛等症状的阶段。中毒症状可在 15-40分钟内消失。潜伏期是肺水肿发 生、发展的潜伏阶段。此期中毒者自我感 觉良好,但肺水肿却在悄悄地发生。此期 约为2~8小时,有时可达24小时以上。 在症状发作期,中毒者的皮肤颜色开始为 青紫后为苍白。皮肤青紫是因为肺水肿 彩响氧气交换,动脉血中氧气含量减少的 缘故。这时患者呼吸困难、浅快而且不规 则,吐粉红色泡沫样痰。皮肤苍白是由于 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量都减少、并发生 循环衰竭的缘故。此时中毒者咳嗽减弱 甚至消先,脉弱而不规则,血压下降,出冷 汗,严重者意识丧失,甚至在1 ~3天内死 亡。恢复期是指中毒者肺水肿减轻、中毒 后3〜4天症状基本消失、以后逐渐恢复 健康的阶段,但愈后应防肺部感染。

此外,还有一种中毒类型叫“闪电型 中毒”。其症状是,当吸入极高浓度的光 气后,中毒者不经过肺水肿期便很快丧失 意识,呼吸极度困难,面部和颈部静脉怒 张。若抢救不及时,患者可因呼吸麻痹而 迅速死亡。

光气中毒的急救如果身处光气染 毒环境,应迅速配戴制式面具;没有面具 的,可用碱水(或清水)等浸渍口罩、毛巾 等物品防护呼吸道;中毒人员在撤离染毒 区时,应减少体力消耗,保持安静,否则中 毒症状会提前发作并加重。防治肺水肿 是光气中毒的主要救治措施。在潜伏期, 立即静脉注射250毫克泼尼松龙,也可雾 化吸入地塞米松或倍氯米松;早期静注或 口服乌洛托品,有预防肺水肿的作用;及 早使用奴佛卡因封闭颈部两侧迷走和交 感神经,也有预防肺水肿的作用。对重度 中毒者采用机械正压通气疗法,可预防多 脏器功能衰竭;积极实施抗氧化、抗炎、减 少肺毛细血管渗出治疗,可有效预防肺部 感染。鼻、眼、口有强烈刺激症状时,可用 2%碾酸氢钠水溶液冲洗。对闪电型中毒 者,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并注射强心 剂。

光气的消除对开阔空间里的光气 泄漏无需消毒;对建筑物、植被、地下室等 易滞留染毒空气的地方,可采取通风换气 和喷洒氨水的方法消除光气。

篇5:中毒、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项目部卫生健康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以及中毒事故对项目职工的危害,并在一旦发生中毒、传染病事件时能够当机立断,采取有效措施和及时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疫情蔓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及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中毒、传染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程概况

深圳市波顿科技园一期、二期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茶光路,本工地研发楼(二期工程)共有地下室二层,A栋塔楼地上结构25层,高度为113.3米,B栋塔楼地上21层,高度为96.8米,其中裙楼3层,总建筑面积94705M2,其中地下室19820 M2,,地上:74885 M2。一期厂房工程包括烟用香精(一)车间3127 M2、烟用香精(二)车间1312 M2、咸味香精车间1691 M2、动力车间725、普通仓库677 M2、危险品仓库677 M2、消防水池及泵房661 M2。一期厂房工程总建筑面积8877 M2。本工程在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可达到600多人,为了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提高职工的生活品质,本工程生活区配备了完善的职工生活配套设施,食堂、宿舍、厕所及活动场所均按要求设置,并有专人管理,项目部将把预防中毒、传染病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长期坚持不懈的开展。

二、项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

组 员:

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队

队 长:

队 员:

三、应急预案内容

1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中毒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项目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疫情的扩散,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在发生传染病和中毒事件(包括甲型流感、重大疫情、食物中毒等)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做出应急准备与响应。

3 应急组织职责与日常防治管理工作

3.1应急组织职责

3.1.1项目部成立防治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3.1.2发生传染病、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时,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指挥疫情的处置,项目应急救援队、安全员等相关人员协同处理事故

3.2日常防治管理工作

3.2.1 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治,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到人,定期(冬季每月一次,夏季每星期一次)对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的措施,坚决杜绝卫生管理上的空白。对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3.2.2、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加强工地食堂卫生的管理,食堂操作员工必须全部持有健康证,食堂配备消毒柜、紫外线防蚊虫设施,生熟食品分开加工、储存,每天开伙前必须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扫,严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

3.2.3充分利用宣传栏、班前活动、安全教育会议等形式加强对项目职工(特别是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宣传,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食堂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并劝导职工尽可能在食堂用餐,不要食用“三无”食品。

3.2.4职工中若发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酸痛、腹疼、腹泻等症状应立即报告班组长或者项目部,项目部应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应急预案内容

4.1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原则,项目部防治传染病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4.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救援队成员平时在工作中要密切关注员工健康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

4.3发现有人员感染疫情情况,立即上报公司防治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同时做好隔离措施。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电话是0755-25505782,地址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田贝一路21号。25536412

4.4做好与患者接触人员的思想工作,劝其到医疗机构进行排查患病的可能性。

4.5做好消毒灭菌(病毒)工作。

4.6发生食物中毒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拨打120等急救中心电话,详细告之中毒情况、中毒发生时间、中毒主要症状、中毒的人数等,并由应急救援队进行现场简单救治。病人发生呕吐时,切忌止吐,呕吐有利于毒物排出。

4.7如医疗机构急救车辆不能迅速抵达现场,后勤保障部门应当及时调配车辆,尽可能按照就近、相对集中的原则以最短时间送至医院救治。

4.8中毒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当立即派人进行现场秩序的维持,控制可疑人员,必要时对中毒现场进行隔离和戒严,并立即报告公司,由公司向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汇报。

4.9中毒事件发生后,后勤保障部门应当对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原料立即封存,放入冷藏箱(柜)等待调查人员查验,禁止继续食用和擅自销毁;食堂要追回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对制作、盛放可疑食品的工具、容器以及厨房、售菜台等可能的中毒现场予以控制;在卫生部门专业人员达到后,积极配合专业人员对中毒事件进行调查。

5 事故后处理工作

5.1如食物中毒、传染病事件属于人为失职造成的责任事件,项目应急救援小组要配合公司和有关部门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5.2以书面形式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件时间、地点、中毒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原因等。

5.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5.5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6.1公司值班电话:

6.2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

篇6:企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

企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

摘要:依据企业生产事故管理体系结构,从事故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事故恢复4个阶段入手,阐述了企业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总体思路,将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分为准备和编写两个阶段,能够达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体系化的基本要求.笔者提出由企业生产事故的`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程序和支持附件组成的应急预案的结构模式,提出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工作要点.作 者:陈荣庆    佟瑞鹏    CHEN Rong-qing    TONG Rui-peng  作者单位:陈荣庆,CHEN Rong-qing(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上海,33)

佟瑞鹏,TONG Rui-peng(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40;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期 刊: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PKU  Journal: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 16(12) 分类号:X928.02 关键词:生产事故    应急预案    编制技术    结构模式   

篇7: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论文

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论文

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论文【1】

摘要:互连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的特点,这给计算机黑客、病毒利用网络实施各种犯罪活动创造了机会,同时对网络安全构成了威胁。

在我们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总会感染各种各样的网页病毒,在收发电子邮件、使用QQ进行即时聊天过程中,也会导致密码被盗等情况。

同时,由于安全问题,有些网站的数据被破坏,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技术

互联网以其高效率和快捷方便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各行各业用其来处理各种事物,比如电子邮件的发送、网上购物、信息的处理、网上炒股和网上办公。

所有这些都与互连网的开放性及匿名性有关。

也正因为这些特征使互联网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但是网络不安全导致人们对网络望而生畏,以上问题也使人们在应用网络与计算机的过程中遭受巨大损失,我在计算机安全技术与防护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安全隐患

(一)计算机本身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弱项是面对威胁与攻击时容易被破坏甚至导致瘫痪。

因为它自身的防御能力较差,被新病毒攻击时束手无策,在建立网络协议时,有些安全问题没有被安排在内,虽然又新加了许多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但是黑客的攻击还是让计算机本身防不胜防,让一些安全措施显得无力,所以在互联网中的安全问题表现的更加严重。

(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

所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了黑客的攻击或病毒的入侵以后才进行漏洞的修补,所以在操作系统及网络软件中还存在缺陷和漏洞,这给我们的计算机带来了很大的危险,计算机被接入网络受到的攻击也会更多。

(三)计算机安全配置不正确

进行安全配置时,因为配置不正确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

比如,没有对防火墙进行配置,那么本身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这种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中,启动过程中,很多安全缺口也会随之打开,可以与这一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随之启用。

只有在用户禁止此程序的运行,或者对它进行了合理的配置时,才可以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四)使用对象的安全意识差

当用户口令设置较简单,有时还把自己的账号借给他人用或者与他人共用,这些给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随着应用的广泛,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破坏性不断增强,病毒的产生与蔓延使信息系统不再可靠,不再安全,计算机受到的威胁是巨大的,同时也给各个单位造成了很多损失,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手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一)数据的欺骗

非法入侵到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修改,甚至借机对假数据进行输入。

(二)特洛伊木马

在计算机内通过不正确的手段装入秘密指令或者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

它通过合法的身份隐藏于其他的程序中,某时刻会发作,这时会产生威胁,当本机在完成任务时,它会实施非授权功能。

比如复制一段超过系统授权的程序等。

(三)截收信息

黑客或者病毒在进行攻击时,有可能会利用搭线或者是电磁辐射的范围内进行截收,对重要信息进行截获或者借助于信息流以及自身的流向、通信频度及长度等参数加以分析,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判断及保留。

(四)对程序的攻击

这种病毒的攻击性较强,活动较频繁,它深深地隐藏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借助于木马对用户进行技术性的欺骗,对用户进行激活。

甚至借助于逻辑炸弹来发作,对系统进行攻击并产生较大的危害性活动。

(五)其它网络攻击方式

黑客或者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使其不可用,导致合法用户对网络资源不能进行访问,拒绝各种服务,有的还会严重破坏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系统,使系统信息不再完整,有些还有可能假装主机对合法用户进行非法入侵,使系统资源遭受破坏等。

三、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一)操作系统内核的安全性防护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主要是通过传统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分析,借助于操作系统这一层次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假设,对系统内核中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在内核中除掉,进一步对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强调,在技术上不断加强。

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主要有:利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借助于安全扫描系统对操作系统的漏洞进行检查等。

美国国防部技术标准将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成D1、C1、C2、B1、B2、B3、A几个等级,它的安全等级主要是从低到高。

当前大多数操作系统的安全等级都达到了C2级,它的特征包括:一是利用用户注册名和口令使系统加以识别;二是系统通过用户的注册名对用户访问资源的权限进行裁定;三是通过系统对所有系统中发生的所有事件进行审核与记录;四对其他具有系统管理权限的用户进行创建。

(二)网络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借助于网络环境对系统进行破坏,它的破坏力非常强,它产生的威胁与破坏力是不可估计的,比如CIH病毒及爱虫病毒就充分说明了,如果不对病毒进行提前预防,它所造成损失更大,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病毒的预防。

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的频繁破坏,频繁扫描与频繁监测,主要通过工作站对防病毒的芯片、网络目录以及各种文件加强了访问权限的设置等。

预防病毒主要借助于网络这一整体,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与防范意识,经常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对病毒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在线报警技术,使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发生故障、被病毒入侵时,网管人员能够检测到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网络被攻击的损失达到最小化。

(三)对网络技术的加密

对网络进行加密技术的提高是保障网络安全的行之有效的一项重要措施,做了加密的网络可以防止非法偷听,还可以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等,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主要是对网内的数据进行保护,对网内的文件、口令及控制信息实施保护,对网上传输的数据加以保护。

这种对网络实施的加密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及节点加密几种方式来实现。

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为了对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进行保护;对各个端点进行加密的目的是完成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所做的加密保护;对节点进行加密主要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进行加密保护。

各用户针对网络情况对上述三种加密方式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根据收发双方的密钥的异同进行分类,对这些加密算法可以分为常规密码算法与公匙密码算法。

通过对其应用这一过程,人们主要是把常规密码与公钥密码有机结合。

比如:使用DES或者IDEA完成对信息的加密,而使用RSA对会话密钥进行传递。

假如根据多次加密所处理的比特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加密算法分为序列密码的算法与分组密码的算法,而序列密码的算法在每次计算时只加密一个比特。

(四)加强防火墙技术

网络防火墙主要是对被保护的网络和外界所设置的`屏障,它借助于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合形成了相对安全的网关,对内部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通过对它的鉴别、限制与更改,使其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对通信网络的安全提供保障,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加强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主要是用户通过系统显示自己身份证明的一个过程。

通过身份认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证明。

通过这两个过程对通信双方真实身份进行判定与验证,借助于这两项工作完成身份的验证。

计算机的安全机制主要是对发出请求的用户做出身份验证,对它的合法性进行确认,如果判定为合法用户,对该用户进行审核,判断其是否对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可以进行访问。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任务,它主要涉及到技术、管理以及使用的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还包括物理方面的和逻辑方面的相应措施。

所以,一定要通过多种防范措施,通过各种比较保密的政策及明晰的安全策略,对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逐步加强,给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计算机审计【2】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运用和普及,传统审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计算机审计随之而生本 文从计算机审计环境的变化论述了计算机审计产生的必然性然后,从计算机审计的内容和风险方面,提出进一步加 强和深化计算机审计运用,最后提出了计算机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审计;计算机技术;审计风险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和普及运用,各行各业的管理逐步走向网络化和办公自动化如何搞好和加强计算机审计,笔者想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计算机审计的环境改变

1。审计线索的改变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由经济业务产生纸性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然后期未根据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会计人员签字或盖章,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跟踪审计线索审查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传统的审计线索可能完全消失会计信息都以电磁信息的形式存储于电磁介质中,原始凭证将变为电磁化的信息,而且计算机信息系统会根据确认的经济业务自动编制记账凭证明细账和总账编制报表,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集中由计算机按编好的程序指令执行,各项会计处理再没有直接责任人代替传统纸性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是电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磁性介质上的信息不再是人们肉眼所能识别的,只有在计算机可读的,可能被删改不留下任何痕迹的,有些还可能是只是暂存的如果系统设计时考虑不周,可能到审计时才发现系统只留下了业务处理的结果而不能追索其来源即使系统留有充分的审计线索,其产生与存储方式其特点与风险都与传统的审计线索有重在变化

2。审计内容改变

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均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诸如手工会计中因工作忙乱疏忽大意而引起的计算机或过账之类的错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系统的应用程序若有错误或被人篡改,则计算机中会按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法处理所有的业务,错误的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系统如果被嵌入一些非法的舞弊程序,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舞弊程序大量侵吞国家或企业的财物

3。审计技术改变

在手工会计条件下,审计一般采用检查核对观察盘点分析比较和函证等方法这些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执行的在经营与财务网络条件下,由于审计环境审计线索安全控制和审计内容的改变,决定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必不可少效率更高的审计技术首先,审计人员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进行审计审查,此项审计通常离不开计算机此外,由于缺乏纸性的审计线索,审计人员不得不要使用计算机跟踪电磁化审计线索利用计算机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对电磁化的经济信息进行抽样检查核对分析比较和计算,能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查范围提高审计质量

信息技术不仅给审计人员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在网络融会贯通条件下计算机是审计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成为审计不可缺少的常用技术

二计算机审计的内容

计算机审计是会计审计信息系统网络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的交叉科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审计软件对会计信息系统所进行的审计,也就是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通过导入财务软件中最基础的记账凭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根据会计准则和规范会计处理方法,自行生成总账明细账和会计报表,同单位提供的相关会计资料进行对比,从而实现对财务软件本身和财务数据的审计

1。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一是一般控制系统,它是系统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为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提供外围保障一般控制包含组织控制系统开发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内容另一个系统是应用控制系统,它是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和程序而设置的各种控制措施由于各应用系统有着不同的目的任务和运行规律,因此,需要根据按特定的应用系统设置相应的控制措施不过尽管各应用系统所需要的控制措施不同,但每个应用系统均由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部分构成,因此,可以把应用控制分类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决定了系统是否有可能安全可靠的按既定方针运行,也决定了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法真实和可靠以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控制的程序,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仪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部控制健全的情况,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

2。系统开发审计

系统开发审计是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过程系统所进行的审计这是一种事前审计,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内容审计人员最适合于进行这种审计,因为他们在地理人事关系被审单位的地位等方面都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系统开发审计实际上是审计人员参与系统分析设计和调试

3。对应用程序的审计

被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是否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所处理业务的程序,许多控制功能和方法都体现在程序之中应用程序质量的高低会影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行性真实性和安全性,从而影响会计数据处理的合规性正确性对应用程序的审计,可以对程序直接进行审查,也可能通过数据在程序上的运行进行间接测试对程序进行直接检查,可借助流程图作为工具,流程图用标准的图形符号等来反映程序的处理逻辑在对程序进行间接测试时,往往需要设计测试数据这种测试数据可以真实的数据,也可以模拟的数据

4。计算机信息资料审计

审计都要对被审单位的证账表及其他反映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证账表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电磁介质中,对它们的审计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机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繁复的计算,可以对大量的数据按指定要求进行各种审计处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加快审查速度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如果说仅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还可以绕过计算机,只对打印输出的证账表和有关资料进行审计的话,那么,在网络经营电子商务的条件下,因为没有纸性的审计线索,只有电磁化的电子资料,审计人员不可能绕过计算机审计

例如审计之星(审计软件)就可以通过导入审计软件中的记账凭证以后将生成会计报表与财务软件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核对,由于财务软件和审计软件的基础(记账凭证)是一致的,那么可以断定的两者产生的会计报表必然也是一致的如果这两张报表之间不致,并且多个账套都存在相同的情况,就可以大致断定财务软件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审计人员就应该进一步比较总账明细账,判断问题的存在

三计算机审计风险

1。审计线索渐渐消失

在传统会计中,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和总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审计线索十分清楚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会计信息都存储在磁盘或磁带上因此,所见的线索没有了,且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很容易被修改,删除,隐匿,转移,又无明显的痕迹因此,审计人员发现错误的可能性就少了,而审计风险就相应增加了

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

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单位内部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完全的变化,而原有的适合传统会计系统的许多控制措施都不适合,大部分控制措施都是以程序的形式建立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是否健全都会直接影响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内控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也使舞弊行为有机可乘,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3。没有规范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

由于审计对象线索的变化,审计的技术各手段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一些标准和准则就显得不适用了,新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标准和准则尚未出台因此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知识的缺乏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行,审计的对象也更多更复杂了审计人员除了要有专业的审计知识,会计知识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否则审计人员作出的审计结论有可能偏离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从而造成审计风

四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提高

由于审计环境审计控制审计内容和审计技术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高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审计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审计人员要了解计算机审计的特点和风险,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有的控制及其审计方法?鸦要懂得如何审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功能?鸦要能够利用计算机审计为了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还要开发或协助开发各种审计软件

当今形势下,计算机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五能”,一能打开被审计单位会计系统;二能将被审计数据转换过来;三能使用审计软件和会计软件,采集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四能在审计现场搭建临时网络;五能排除常见的软件和硬件故障

审计人员若不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将无法获取被审计单位的全部财务资料,审计人员可能会陷入“盲动”的境地,审计人员应创新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与时俱进,提高学习应用计算机审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晏金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新编审计技术实用手册(第一册)[M]。北京: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3。

[2]晏金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新编审计技术实用手册(第二册)[M]。北京: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2003。

[3]王志红。略谈网络环境下的审计监督工作[N]。中国审计报,2006—03—29。

[4]张驰。略论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N]。中国审计报,2006—03—13。

[5]王强,浅谈如何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效益审计[N]。中国审计报,2006—03—13。

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应急处理办法与程序

事故应急处置总结报告

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消防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事故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电梯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性中毒与应急防护技术探讨(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事故性中毒与应急防护技术探讨,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