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诗歌(共含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九十”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著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我拉著你的手,
爱,你跟著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著我走,
我拉著你的走,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跟著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与恋爱!
顺著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迎,自由——辞别了人间,永远!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我拉着你的手,
爱,你跟着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跟着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与恋爱!
顺著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
辞别了人间,永远!
创作背景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正是诗人否定和拒绝黑暗的现实世界、肯定和向往理想世界的作品。这首诗写于1925年,时值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爱,他们恋爱遭到许多人反对,徐志摩痛感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深深感受到重荷压制下的精神痛苦,他写作这首诗与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
作品赏析
他诅咒“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决心“逃出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读者理解这首诗时,不必拘囿于诗人的恋爱生活,一首诗一旦完成,就形成了作者自己独立的品格和价值。与其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是反映现实黑暗的作品,不如说这是诗人性灵和浪漫激情的抒发。诗人有感于现实生活中恋爱不自由而写下这首诗,他在诗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世界是“懦怯”的,是“容不得恋爱”的,但诗人接下去并未对现实世界作任何客观的描绘,实际上,现实只是触动他性灵和浪漫激情的“元素”,他想表现的`不是现实世界如何“懦怯”、如何黑暗,而是要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之情,表达自己同黑暗现实誓不两立的决绝态度与抗争精神,以及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和热烈追求。诗人的浪漫主义使他在否定一个旧世界的同时,以更大的热情去肯定一个理想中的世界。诗人描绘了这样一幅非常美丽的幻境:有象征无边自由的“白茫茫的大海”,大海上有座美丽的岛屿,岛上有青草,有鲜花,有美丽的走兽与飞鸟,更令人向往的是,这是一个“恋爱、欢欣、自由”的“理想的天庭”。为寻求这一理想世界,诗人曾抱着义无反顾的坚定决心:“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这首诗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激情,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决绝态度,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与热烈追求,体现了“五四”精神——要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的强烈精神,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等一类诗作,婉转柔靡、情致曲折;《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则格调明朗激越,诗的前二节表现诗人逃出现实牢笼的坚定决心,后两节则描绘一种理想的幻景,全诗从“跟着我来,我的恋爱”直至看到“理想的天庭”,一气呵成,抒发出诗人溢满胸腔的浪漫激情。诗的最后一段,像一幅美丽的画,如一首欢快的歌,流溢其中的是诗人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激动,最后一句“辞别了人间,永远!”,宛如一曲轻盈欢快的调子嘎然而止,又像是“逃出牢笼”、看到“理想天庭”的诗人发自内心的舒坦的舒气。欣赏《再别康桥》这类诗作,可以从其低徊曲折、一咏三叹中细细地品出诗独特的韵味,而这首诗,更多的是表现诗人美好的理想、澎湃的激情以及敢于否定黑暗现实的精神。《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也是颇具徐志摩艺术个性的诗篇,体现出徐志摩诗歌结构严谨整饬、形式灵活多变、鲜明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以及情感想象的节制与简洁等艺术特色。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
跟着我来,我的恋爱,
抛弃这个世界
殉我们的恋爱!
我拉着你的手,
爱,你跟着我走;
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
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
你跟着我走,
我拉着你的手,
逃出了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
跟着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与恋爱!
顺著我的指头看,
那天边一小星的蓝——
那是一座岛,岛上有青草,
鲜花,美丽的走兽与飞鸟;
快上这轻快的小艇,
去到那理想的天庭——
恋爱,欢欣,自由——
辞别了人间,永远!
①写于1925年2月,发表报刊不详。
徐志摩虽然生命短暂,他的一生却曾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他曾在《自剖》一文中写道:“个人最大的悲剧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谬骗自己:骗不到底的时候,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痛苦。”虽然也常感幻灭的痛苦,但在美好的幻境里,诗人无疑可以找到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抗的`精神世界,使得他那颗受损的灵魂得到抚慰和憩息,再者,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泉源,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正是诗人否定和拒绝黑暗的现实世界、肯定和向往理想世界的作品。这首诗写于1925年,时值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爱,他们恋爱遭到许多人反对,徐志摩痛感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深深感受到重荷压制下的精神痛苦,他写作这首诗与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他咒诅“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决心“逃出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我们理解这首诗时,自然不必拘囿于诗人的恋爱生活,一首诗一旦完成,就形成自己独立的品格和价值。如果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是反映现实黑暗的作品,不如说这是诗人性*灵和浪漫激*情的抒发。诗人有感于现实生活中恋爱不自由而写下这首诗,他在诗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世界是“懦怯”的,是“容不得恋爱”的,但诗人接下去并未对现实世界作任何客观的描绘,实际上,现实只是触动他性*灵和浪漫激*情的“元素”,他想表现的不是现实世界如何“懦怯”、如何黑暗,而是要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之情,表达自己同黑暗现实誓不两立的决绝态度与抗争精神,以及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和热烈追求。诗人的浪漫主义使他在否定一个旧世界的同时,以更大的热情去肯定一个理想中的世界。让我们看看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美丽非常的幻境:有象征无边自由的“白茫茫的大海”,大海上有座美丽的岛屿,岛上有青草,有鲜花,有美丽的走兽与飞鸟,更令人向往的是,这是一个“恋爱、欢欣、自由”的“理想的天庭”。为寻求这一理想世界,诗人曾抱着怎样义无反顾的坚定决心:“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这首诗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激*情,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决绝态度,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与热烈追求,体现了“五四”精神——要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的强烈精神,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等一类诗作,婉转柔靡、情致曲折;《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则格调明朗激越,诗的前二节表现诗人逃出现实牢笼的坚定决心,后两节则描绘一种理想的幻景,全诗从“跟着我来,我的恋爱”直至看到“理想的天庭”,一气呵成,抒发出诗人溢满胸腔的浪漫激*情。诗的最后一段,象一幅美丽的画,如一首欢快的歌,流溢其中的是诗人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激动,最后一句“辞别了人间,永远!”,宛如一曲轻盈欢快的调子嘎然而止,又象是“逃出牢笼”、看到“理想天庭”的诗人发自内心的舒坦的舒气。我们欣赏《再别康桥》这类诗作,从其低徊曲折、一咏三叹中细细地品出诗独特的韵味,而这首诗,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诗人美好的理想、澎湃的激*情以及敢于否定黑暗现实的精神。《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也是颇具徐志摩艺术个性*的诗篇,体现出徐志摩诗歌结构严谨整饬、形式灵活多变、鲜明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以及情感想象的节制与简洁等艺术特色。
徐志摩虽然生命短暂,他的一生却曾执拗痴迷地追求“爱、自由、美”——现实中的和梦幻里的。徐志摩出身于一个封建、买办的富裕商人家庭,但受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和“五四”精神的濡染,使他成为一名反封建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一种“爱、自由、美”的理想。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里不仅不易开花结果,还常常遭到扼制与摧残。“理想主义”的碰壁,使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产生不满与反抗,同时他也把理想寄托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他曾在《自剖》一文中写道:“个人最大的悲剧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谬骗自己:骗不到底的时候,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痛苦。”虽然也常感幻灭的痛苦,但在美好的幻境里,诗人无疑可以找到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抗的精神世界,使得他那颗受损的灵魂得到抚慰和憩息,再者,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他往往能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泉源,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翱翔。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正是诗人否定和拒绝黑暗的现实世界、肯定和向往理想世界的作品。这首诗写于1925年,时值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爱,他们恋爱遭到许多人反对,徐志摩痛感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深深感受到重荷压制下的精神痛苦,他写作这首诗与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他咒诅“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决心“逃出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我们理解这首诗时,自然不必拘囿于诗人的恋爱生活,一首诗一旦完成,就形成自己独立的品格和价值。如果说《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是反映现实黑暗的作品,不如说这是诗人性灵和浪漫激情的抒发。诗人有感于现实生活中恋爱不自由而写下这首诗,他在诗的开头直截了当地指出这个世界是“懦怯”的,是“容不得恋爱”的,但诗人接下去并未对现实世界作任何客观的描绘,实际上,现实只是触动他性灵和浪漫激情的“元素”,他想表现的`不是现实世界如何“懦怯”、如何黑暗,而是要抒发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愤懑之情,表达自己同黑暗现实誓不两立的决绝态度与抗争精神,以及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和热烈追求。诗人的浪漫主义使他在否定一个旧世界的同时,以更大的热情去肯定一个理想中的世界。让我们看看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美丽非常的幻境:有象征无边自由的“白茫茫的大海”,大海上有座美丽的岛屿,岛上有青草,有鲜花,有美丽的走兽与飞鸟,更令人向往的是,这是一个“恋爱、欢欣、自由”的“理想的天庭”。为寻求这一理想世界,诗人曾抱着怎样义无反顾的坚定决心:“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听凭荆棘把我们的脚心刺透,听凭冰雹劈破我们的头”。这首诗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激情,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决绝态度,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与热烈追求,体现了“五四”精神——要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反封建的强烈精神,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等一类诗作,婉转柔靡、情致曲折;《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则格调明朗激越,诗的前二节表现诗人逃出现实牢笼的坚定决心,后两节则描绘一种理想的幻景,全诗从“跟着我来,我的恋爱”直至看到“理想的天庭”,一气呵成,抒发出诗人溢满胸腔的浪漫激情。诗的最后一段,象一幅美丽的画,如一首欢快的歌,流溢其中的是诗人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激动,最后一句“辞别了人间,永远!”,宛如一曲轻盈欢快的调子嘎然而止,又象是“逃出牢笼”、看到“理想天庭”的诗人发自内心的舒坦的舒气。我们欣赏《再别康桥》这类诗作,从其低徊曲折、一咏三叹中细细地品出诗独特的韵味,而这首诗,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诗人美好的理想、澎湃的激情以及敢于否定黑暗现实的精神。《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也是颇具徐志摩艺术个性的诗篇,体现出徐志摩诗歌结构严谨整饬、形式灵活多变、鲜明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以及情感想象的节制与简洁等艺术特色。
灯光闪耀,烟雾环绕
每个人都在吸食着毒雾
麻木的表情,冰冷的身体
我是否还活着我也不知道
即使坠入地狱,我也要化成魔鬼
我冷眼看着世界,带着微笑
看人沉醉,看人喧闹,看着被腐化的心脏该如何心跳
欢呼雀跃,纵情欢笑
像是一个舞台,人们一起发骚
生活是块幕布,而我负责报幕
幕布一边跳的很快乐,另一个却是在哭
走在带有标志的小路
一面阳光明媚,一面阴冷灰暗
带有两面性的人们戴着面罩
我听见,贪官在炫耀如何敛财
我听见,小人在讲述如何搭桥
我听见,穷人在诉说如何被踩
我看见完美世界在微笑,在微笑
这是一个完美世界,世界中的人们在一起流泪
这是一个完美世界,世界中的文化在不断衰退
这是一个完美世界,世界中的绿色以染上了灰
这是一个完美世界,世界中的.我在流泪,在流泪
我生活在完美世界,我看着世界中的人们在颓废
我生活在完美世界,我看着世界中的人们如何被人吃
我生活在完美世界,我看着世界中的人们在如何吃人,
我生活在完美世界,我看见那些被指责的黑暗,在流血泪
这是两个世界诗歌
世界已分成不等的二个。
一个是大人的`世界,
它大大的满满的,
里面装着钱钱与忙忙……
一个是小孩的世界,
它小小的却装满好奇……
大人们每天忙着挣钱,
忙着对我们说:
“好好学习,才能多多挣钱!”
可他们总怨自己挣钱不多。
一定是他们从小学习不怎么样,
所以把重任移交在我们身上!
大人的世界里,
王子与公主必须配上!
出门不要用脚,
必须坐在车上……
小孩的世界里,
白云总飘着大家的幻想,
而蚂蚁可以指挥大象,
当然!自己可以骑在恐龙上!
…………
不过总有一天,
小小的世界会长大,
小孩就会在大世界里当上严厉的爸妈,
于是,
又有一个小小的世界,
开始诞生啦!
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 -资料
我们是凡人,我们有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有我们的爱恨情仇,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可我们的心不能浮躁。正如文章结尾所言:生活从来不缺少美好,只要我们记住“我们要的是生活”。
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就像是花儿急于绽放,却被倒春寒击退了热情;或许是深深爱慕的一个女孩,却急于把甜美的微笑献给了随便的一个旁人:再或者 是想要出走的心,在急急忙忙中只是收拾了行李,却忘了打包心情;对于我,是将要盛开的幸福感被一个过分亲密却根本没必要主意的动作摧毁。
我们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忙,自己的,他人拜托的,自己心甘情愿为他人所作的,甚至说的为了一个毫不相识的陌生人感慨那么几句。我们处在这纷扰的 社会,凌乱的氛围搅合着我们的情绪,丑陋的潜规则扭曲着我们的价值观,一切的一切本不是我们愿意接受的,可到了交际场上我们还是满脸堆笑的举杯畅饮。
有谁注意过身边那张笑脸在瞬间的改变?有谁在乎过负起自己的那双手是不是也有需要拉一把的时候?又有谁真心的对身边的那个疲惫的身影说一声“累 吗?”没有,没有任何人这么做,除了家里守着灯默默等待的父母,除了远方故乡的朋友,除了相处默契的那个他。除了这些人我们还拥有什么?同学?就是那路上 打个招呼然后自顾自的离开的人?同事?就是那办公室里满脸谄笑,说着无尽的对你好的话,下班的时候陪你一起泡吧,逛街,然后再提成评奖的时候不见踪影甚至 是反咬一口的人?朋友?此朋友非彼朋友,饭桌上的好友,陪你畅饮的好友,给你介绍优质服务场所的朋友,带你出去高兴的朋友,帮你给你老婆编好听的话的朋 友?是朋友嘛?是,但是那是另外一种朋友。
我们都在忙着赶路,有的时候烦的急不可耐,有的时候累的垂头丧气,有的时候惨的一败涂地,有的时候沮丧的捶胸顿足。这就是我们,一个个平凡的人 儿。如果问你:忙来忙去为的是什么?你肯定会狠狠地痛训几句:现在的社会,你不努力谁会把你当人看?你不努力怎么会有钱有权有地位?没有这些,怎么养活老 婆孩子,怎么在社会上立足?说的很对,这也是大家的普遍看法,就连我这样的在校学生也是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社会的复杂和生活的艰难,可是,必须这样吗?就没 有一种方式让我们获得轻松一点?简单一点?甚至说幸福一点?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人要在外出差1个月,觉得住旅馆是在是太奢侈了,也不是很合适,于是就在办公地点的附近租了一所房子,那是一个简单 的单人间,一室一厅一厨一卫,听起来不错,但是上次租住的人把那里的环境高的乱七八糟,也是这个原因,房东才愿意以低于市价的价格租给他,
《这是一个浮躁的'世界》()。过了一个星期, 他请朋友来租住处做客,当大家推开那扇门的时候,完全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一个星期前还是乱七八糟的客厅备受是个干净整齐,踩满脚印的墙壁上已经包好了天 蓝色的壁纸,被掀掉盖子的马桶也已经换新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个大男人竟然围着一个围裙在洁净的厨房里煮菜!回头看看朋友吃惊的表情,他只是淡淡一 笑,一边将菜乘到盘子里,一边吆喝着:开饭喽,快来帮忙端菜啊!
那一餐她们吃的热火朝天,兴起之时,朋友悄声对他说:“租来的房子没必要投入这么多,你怎么这么傻?”他只是轻轻抿一口酒,拍着朋友的肩膀说:“我租的是生活。”
“我租的是生活”,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已经很久没有听人说过了,是忘了嘛?还是?我不敢想,因为我不想得到我不喜欢的答案。
我们是凡人,我们有我们的喜怒哀乐,也有我们的爱恨情仇。在这个烦躁的世界里过活,当然会遇到烦恼,忧愁,甚至屈辱。看淡点吧,不管是钱还是 权,那只不过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今天在草坪上看到一只美丽的小猫在撕报纸,就像是刚刚吃过的火锅拉的整晚睡不着觉,就像是陪着妈妈逛街却不想跟他 说话,就像是一个人在远方思念着双亲,就像是在回家的火车上想起了落在学校的作业,就像是……
生活从来不缺少美好,只要我们记住“我们要的是生活”。
从松江的石湖塘
上车来老妇一双
颤巍巍的承住弓形的老人身
多谢(我猜是)普渡山的盘龙藤
青头棉袄,黑布棉套,
头毛半秃,齿牙半耗:
肩挨肩的坐落在阳光暖暖的窗前,
畏思的,呢喃的,象一对寒天的老燕;
震震的干枯的手背,
震震的.皱缩的下颊:
这二老,是妯娌,是姑嫂,是姐妹?——
紧挨着,老眼中有伤悲的眼泪!
怜悯,贫苦不是卑贱,
老衰中有无限庄严;——
老年人有什么悲哀,为什么凄伤?
为什么在这快乐的新年,抛却家乡?
同车里杂杳的人声,
轨道上疾转着车轮;
我独自的,独自的沉思这世界古怪——
是谁吹弄着那不调谐的人道的音籁
这是一个怎样的开始诗歌
是否再次变得冷淡沉默了?
是否早已习惯了心的漂流?
是否烦躁的心今晚可以安定下来?
是否再也找不到曾经的自己了呢?
是否真的值得如此呢?又有谁明白?
是否丢掉了一切所谓牵绊,纯真,勇气,友谊,爱情,亲情?
是否丢掉了一切能显露于脸的微笑?
匆忙停去脚步,去贴近未来
不像了,不像了,真的不像了
如同树从中多了百年树罢,漫长的沿途风景早已物是人非
可否卸下你微笑的面具?让我看清面具下的你
还是面具的下面依旧是面具?
可那也许就是你
面具上依就是定格好的`标准笑脸
是否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
是否还在期待着未来?
却忘了有我一直拥有的——哪一片蔚蓝的海?
那里,我还在,一直都在……
我爱天上的明星;
我爱他们的晶莹:
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
在冷峭的暮冬的黄昏,
在寂寞的灰色的清晨。
在海上,在风雨后的山顶——
永远有一颗,万颗的明星!
山涧边小草花的知心,
高楼上小孩童的欢欣,
旅行人的灯亮与南针:——
万万里外闪烁的精灵!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
像一堆破碎的水晶,
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
饱啜你一瞬瞬的殷勤。
人生的冰激与柔情,
我也曾尝味,我也曾容忍;
有时阶砌下蟋蟀的秋吟,
引起我心伤,逼迫我泪零。
我袒露我的坦白的胸襟,
献爱与一天的明星,
任凭人生是幻是真
地球存在或是消泯——
太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
《我有一个恋爱》作品赏析
《我有一个恋爱》中抒情主人公的恋爱对象是“天上的明星”。明星闪烁于天穹,照耀着地球,但并不带感情色彩。把“天上的明星”作为恋爱对象,这本身就表明,明星所指的不是常人眼中的自然现象,对明星的描写不只是纯客观的描摹。这明星是诗人眼中人格化的明星,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星”这一艺术形象具有自然和情感双重属性。
有的人仰望满天繁星,寄托内心的乡愁;有的人描写依着祖母的怀抱数星星,忆起童年的天真。徐志摩描写的则是在“暮冬的黄昏”,在“灰色的清晨”,在“荒野的枯草间”,明星闪烁的晶莹。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摹仿,是“这一个”诗人独特的摹仿。诗人接受了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但这种思想的觉醒只令他对现实更为不满,当时国家“混乱的局面使他感到他是度着灰色的人生”(蒲风语),个人爱情的挫折尤使他痛苦,国事、家事,“人生的冰激与柔情”,把他那颗充满浪漫梦幻的诗心折磨成“破碎的魂灵”。但是,像许多浪漫主义者一样,理想屡屡受挫但仍追求不舍,他是永远不甘平庸的,他要在灰色的人生里“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灰色的人生》)。与他同期的诗作《灰色的人生》相比,同是写灰色人生,但《灰色的人生》重于现实的暴露与反抗,激愤粗犷,格调沉重凝滞,有“野蛮”、“大胆”、“骇人”之气。而《我有一个恋爱》里明星晶莹闪烁,创造了一个轻盈、空灵而又宁静、神圣的意境,与诗人灰暗、沉闷的人生感受侧面相比衬,这种反差也正是两者的契合点。
在晶莹的星光里诗人看见了自己人生的追求,得到了“知心”、“欢欣”、“灯亮与南针”,这一光明慰藉了现实人生的抑郁苦闷,理想的歌颂重于现实的暴露。在这首诗里,诗人对明星的审美摹仿其实是对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审美观照,他造出了一个独立的.纯美的艺术境界与现实人生相抗衡,并以此作为坚定的信仰慰藉与激励自己人生的追求。诗之末了,诗人高歌:“任凭人生是幻是真,/地球存在或是消泯——/大空中永远有不昧的明星。”这是一曲人生理想之歌,在这里,诗人的人生追求与晶莹的星光互为溶合,表达出诗人执着的爱恋与坚定的信仰。
这首诗在艺术上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诗歌的特点。形式上或追求变幻的自由,或力求单纯和统一,前者更适宜表达激荡的心灵,所以这首诗前三节句式整饬、节奏单纯,及至诉说衷心,便改用错综交替、自由变幻的句子。但都工而有变,散而有序,错落有致。这首诗在爱的感激昂奋中每每略带抑郁,表现了诗人感受人世沧桑的心怀。这种矛盾的情绪以对比手法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二、三、四节各以现实人生与天上明星作视觉上、触觉上、心灵感受上的对比,现实人生越灰暗,明星越显得光明美好;明星越亮,现实越灰暗。诗人便忧郁人生,更深深爱恋明星。
徐志摩是个浪漫主义诗人,他以“爱、美、自由”为人生信仰,对爱情、人生、社会都抱着美好的理想,希望这三者能在同一人生里得到实现。正如梁实秋所说:“志摩的单纯的信仰,换个说法,即是‘浪漫的爱’……这爱永远处于可望不可及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诗中“我爱天上的明星”便是这么一种爱,把它理解为对具体人物的爱也好,理解为人生的理想也好,这都是一种神圣、热忱的爱。
★ 徐志摩诗歌
★ 徐志摩爱情诗歌
★ 徐志摩诗歌全集
★ 徐志摩的诗歌赏析